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为什么是火炮,这是无奈的事,在封建时代,内治北宋做得还不错的,包括昏庸的赵佶同志,也不能算是暴君。事实没有了西夏之危机,史上那个宋神宗不会因熙宁北伐大败而气成重病,那么就不会英年早逝。宋神宗不死,金大神无比赞扬的高滔滔同志就不会上位,那么宋哲宗有病就不会捂着不看,导致有作为的宋哲宗死得更早。那么连带着赵佶就不会上位了。
其实没有西夏,契丹耗也将他们耗死了。
但军事一直是宋朝的弱项。
比如史上的北宋,若没有西夏与契丹之逼,南宋没有金国与元蒙之逼,那又会如何,会不会容忍交趾与大理的存在。或者如明朝,如果没有鞑靼,女真,又会如何?
若是在宋九手中,将先进的火炮研发出来,那么接下来就可以利用这种成熟的技术,向后发步枪进军。有了这两样东西,骑兵将会失去作用。
可是一直没有进展。
好在随着种种研发,带来各种先进的技术。推广到其他领域,包括冶金技术、铸造技术。
因此为 第 494 章 抓捕下,潘阆居然神奇地逃了出去,逃到中条山隐居。然而中条山隐居生活太苦,他终是一个假隐士,非是林和靖。因此耐不住,可要生活啊,于是出来卖药,王禹偁在长洲县做知县时,他在杭州绍兴一带卖药,大约生意做得不好,又跑到成都卖药。然后他通过好友的口风,看到抓捕风松下去了,于是又来到京城,于开封大相国寺东门外讲堂巷开了药铺,以刘少逸、鲍少孤二人者为药童。
虽然因这段经历,让许多人以为不耻,但为了生活,也没有做错。因为去过的地方多,所以写了很多优秀的诗词,如酒泉子:长忆观潮,满郭人争江上望,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弄涛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别来几向梦中看。梦觉尚心寒。
淳化年间,王禹偁在商州十分苦逼。潘阆卖药生意越做越大,手中也有了钱,便送了许多白银资助,因此老王同志很感激。写了一首热情洋溢的诗:卖药先生白布衣。书来方信在京师。减君炉里烧丹术,助我山中买酒资。闲似野云终不仕。闭如笼鹤已多时。飘飘又去黄河北,更负中条几首诗。
不仅老王,还有那么多贵人与他交好,包括寇准。后来的权相丁谓,上位也是必然,当然这些人不大好介绍,于是有意无意地便让他与王继恩相会。
寇准希望张洎相助,王继恩也希望有雅士成为他的好友,一拍即合,因此在赵匡义面前说了好话。赵匡义便赐其为进士及第,国子四门助教。
然而这时候高人与王继恩越走越近。
于是第二次传奇开始。
不过也奇怪,他犯了这样的大事儿,被抓后。赵元侃居然不久又将他释放,还给了一个滁州参军的官做,孙何与张咏还亲自替他送行。一直到十年后,平安老死在泗州任上。
潘阆是这件事的始作俑者,但还有一个前提,一个藏在张耆家中同乎没人注意的美丽妇人的心情。
这个女人快成妖精了。
若不是到了关健时候,她都不会找宋九。然而那一次以后,她又彻底消失。
但若疏忽了她对赵元侃的影响,那就大错特错了。
谁不念家乡好,为什么史上宋朝有交子,正是因为四川缺钱用,不得不用纸币代替铜钱,然而这引起了很大的混乱,包括许多假币。于是刘娥认真派官员筹划交子,由官府出面发行交子,解决四川用钱紧张的问题。
大家都是格老子
王继恩在巴蜀的胡作非为,刘娥听闻后十分不满,这种心态也影响了赵元侃。
赵匡义不行了,王继恩就担心了。
他的好朋友,高高人潘阆就看到了这个问题,因此背下悄悄地说:“王总管,南衙(指开封府尹赵元侃)曾自谓当立,若立,对你不利啊。不如建议陛下重立皇储。”
王继恩傻了。
“立不当立者。”
那个皇子最没有希望做皇帝,这样扶上来才会感谢你。
“这怎么可能?”
“事在人为,如此这般即可。”
于是王继恩找到赵匡义,秘密说道:“陛下,奴婢听闻陛下重病后,太子殿下在府中庆祝。”
这句话太过恶毒。
不过王继恩低估了赵匡义的智商,而且宋九临行前也对刘娥说过,不动如山,若动,可以动,学习唐高宗吧。因此赵元侃时常进宫探望赵匡义。
可能史书上因澶渊之盟以及拜神仙将他列为昏君,实际这个人还可以,也重感情。每次探望时那种悲伤也是真情的流露。
赵匡义便不相信,便派人秘密查了一下,查出真相。
然而没有王继恩就没有他这个皇帝,赵匡义没有处执王继恩,仅将高人潘阆贬官,用做警告。
事情到止应当就差不多了。
可这个王继恩胆贼大,本来可能会没有事,这一回真有事了。
他愁肠百结中便想到了另一个人,李皇后。
王继恩找到李皇后说道:“皇后,陛下龙体欠安,御医束手无策,皇后要早做准备。”
悲伤的李皇后莫明其妙。
“皇后,昔日登基,奴婢一直参与其中,虽然陛下得登大位,乃天下重望,随后恕臣斗胆一句,德芳德昭秦王之死,天下人不是很服气。正是这种原因,开宝皇后死后,王禹偁等人纷纷不顾陛下威严,上书不平。陛下在,群臣可以压制,陛下不在,群臣未必能压制。五代更替,往往原因莫明其妙,况且是这等原因。以奴婢之见,不如扶持大皇子登基,一是大皇子曾替秦王以及两位太祖皇子鸣不平,另一边又是陛下长子,他登基后,双方都会服气,国家自可平稳过渡。并且太后收养大皇子之长子,与大皇子也走得更亲近一点。”
还不说,李皇后真心动了。
什么德昭兄之死,天下不平,那与她有屁的关系?
主要就是从感情上,李氏与赵元佐更近一点。
而且如潘阆所说,立当不立者,正是赵元佐不可能上位了,自己扶立起来,才会有功劳。
李氏犹豫不决。
那就好办!
“况且李大将军召回京城担任都殿前指挥使之职!”
第四百八十九章 大事不糊涂
赵匡义身体越来越差,也担心身后事,便做了两件事。第一件事将宋九贬到苏州。
第二件事便是李继隆。
然而他功劳大,又是国舅,要命的还是武将。在地方上就能带兵,而非是文官,因此只好调到京城,变相地释去兵权。
还有一件事让李氏也掉下了水,那就是赵匡义上位的顺利。
赵匡义上位有多难,那么多jing兵猛将都是赵匡胤一手培养出来的,赵匡胤还是不明不白死掉的,丈夫还不是顺利做了皇帝?现在这些jing兵猛将却是丈夫培养出来的。
不管那个儿子都是丈夫的亲生儿子。
还有大哥在背后做保障,怕什么?
李氏猛傻了。
事后宋九差一点想将王继恩与潘阆大卸八块。
本来赵元侃上位,李氏也支持的,那么没有王潘二人,上位后赵元侃兄弟还是会很和睦,毕竟是一个妈生出来的。但正是因为这件事,蒙在谷里的赵元佐惭愧不安,终生不与弟弟相见。
不仅如此,国家不敢用李继隆了。
那是与神将级别的耶律休哥打了平手的人物,甚至某种意义上李继隆比耶律休哥更厉害。
等于让二人将国家一座重要的长城自己毁掉了。
不过眼下危机越来越重。
得到李氏同意,王继恩更加如鱼得水,又拉拢了两个重臣,第一个是知制诰胡旦,不是宰相,可这个职位能写诏书啊!
此公同样也是一个想急吼吼上位的人物。
其次是范仲淹的二岳父李昌龄,不知道怎么被王继恩游说,居然说服了。
有写诏书的,有宰相,还有军方大佬李继隆。宫中有李氏与王继恩,几乎大局已定下来了。
但有一个人让他们有点儿头痛,那就是吕端。
最糟糕的是王继恩先行做得太急,已经在赵匡义面前进了谗言。因此怕吕端面见赵匡义时,赵匡义将这件事说出来,让吕端有备。于是王继恩又做了一件更傻的事。
吕端到宫中问赵匡义病情,这不是要讨好,皇位过渡在封建国家里,是多么重要的一件事!
然而却没有见到,被太监打发出来。
吕端便隐隐感到不对。
于是他用牙笏写了两个字,大渐,让密吏带给赵匡义。
这个大渐意思就是病危。
很含糊的一个意思,若是赵匡义看到就明白了,不是你病危,而是可能宫中有不好的动态。
但是也没有听到赵匡义答复。
这让他担心万分,因为他根本不知道危在何处,那些人在密谋。因此想找人商议都不敢找。还好,他这时担任好几年首相,包括东府一些胥吏,与他关系皆相处得不错。
因此王继恩在谋划,他也在谋划。不过相比王继恩,他更加被动。
但很万幸。
潘阆终是一个小博士,得到内情比较晚,因此他进献妙策时间更晚。王继恩动手得便同样晚,赵匡义这次病重,没有熬多长时间。因此留给王继恩时间并不长。
还有就是宋朝的制度,惩唐朝宦官专政的危害,宋朝太监数量一直很少,也不让太监掌握大权,甚至不喜大臣与太监交结。
这才将吕蒙正贬下去。
若吕蒙正在,他是首相,又与王继恩穿一条裤子的,大事可去矣。未必赵元佐上台后会变得很坏,但这个头开下去,那么可能就象东汉那样了。
时间在吕端忐忑不安中迅速过去,不久后,赵匡义病逝。
王继恩带着李皇后的口旨,请吕端进宫议立新君。
至此,吕端已经猜出来,不管宫中将要产生什么样的变化,这个胆大妄为的王继恩一定参与其中。
但他面上没有任何表情,平淡地说了一句:“我收拾一下就进宫,你到房里将我的那个书盒子里的先帝所赐墨诏拿出来。”
王继恩没有想到其他,就进去了。
他刚进去,两个胥吏拿来一把超级大锁,将门锁上。
王继恩拍打着门:“吕相公,你要做什么?”
“先帝驾崩,国家危急关头,请王总管忍耐一会。”说完吕端从皇城中的中书离开,前去后面的内宫。
王继恩继续恫吓中书的胥吏,可是吕端安排好了的,无论他怎么恫吓,胥吏就是不开门。
李氏看到了吕端带着大臣们进来,没有看到王继恩,心情就开始紧张起来。实际这时候她发一下狠,说先帝临崩前下诏一定要立楚王,吕端还真没辄。或者王继恩在边上提一下醒,大事又休矣。
然而王继恩关进了中书小黑屋,李氏又非是刘娥、高滔滔、向太后那样的人物,紧张之下,说了一句:“宫车宴驾,立嗣为长,顺也,今将奈何?”
按照规矩是要立长的。
不过赵元佐不是不立,却犯了严重错误下去的,如今有了一个皇太子,赵元侃!
在这个大义面前,立嗣为长算个屁啊。况且李氏又语气不定地心虚地补了一句,今将奈何?
应当怎么办啊?
吕端心里说道,哦,知道了,这件事还有这个皇后参与。
不过她这种语气,吕端也就放心了,这不是干大事的人,便盯着帘后语气坚决地说道:“先帝立太子正为今ri,岂容更有异议!”
然而有的大臣趁机附和,特别在胡旦与李昌龄两人带动下,后殿中开始出现支持李氏的声音。
吕端大笑:“诸位,你们置皇太子于何地!”
赵元侃不仅是开封府尹,而且又得到皇太子的封号。你们现在改变,那不是立新君,是在谋反,包括太后你也在谋反。
仅是一句,诸臣闻之恐悚,没有一人再敢说话。
李氏看不到王继恩,又看到吕端语气如此坚决,以为事败,外面早就有了安排,只好默然。
吕端趁热打铁,让太监立即将赵元侃喊到宫中,不过这时候李氏还磨磨蹭蹭的,将赵元侃一起拉到帘后。
吕端想骂娘,你是想找死啊。
不过这时候不能动怒,不能激动,站在殿下不拜,请卷帘。
千万里面不要坐着其他人。
李氏一步步被逼,一步步后退,又沉默一会,让太监卷帘,看到是赵元侃坐在里面,吕端这才带着大臣们山呼万岁。吕端让参知政事温仲舒宣遗制,赵元侃正式登基。
当然,王继恩也放出来了,不过王继恩这时候哭都没眼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