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精彩篇章推荐
本书对拿破仑发动“雾月政变”、加冕称帝、奥斯特里茨战役及远征俄
国、滑铁卢战役的叙述极为出色,活灵活现地展示了拿破仑作为杰出的军事
天才、政治奇人的非凡能力。本书作者尤其善于描写战争场面及决策过程,
也确实成功地刻划了拿破仑在指挥作战时所表露出的个人性格。这在描写奥
斯特里茨会战中表现得尤为明显,以下为简略概述:
1805 年12 月2 日,法军与俄奥联军在奥斯特里茨会战。法军兵力为6。5
万余人,对方则为8。2 万人,拿破仑在总兵力上居于劣势。但在最后决战时,
拿破仑在右翼以1 万人牵制了对方4 万人,同时故意让开左翼,以6 万人来
对付被引入伏击圈的联军4万人,形成局部优势。由于拿破仑部署正确,反
攻及时,追击组织得好,会战只在一个白天就结束了。法军只以死伤8800
人的代价即毙伤联军1。22 万人,俘虏1。5 万人,缴获133 门大炮。沙皇与奥
皇一路痛哭着逃离了战场。
本书作者有意引用了拿破仑自己对这次战役的评价以从一个侧面展示主
人公在梦想实现之后所表现出的自我满足感:“这一仗打得实在最好。同样
的仗我曾打过30 次,但是,这是最好的一次。”真可谓画龙点睛之笔。
精彩语言辑录
△在我的字典中,没有“不可能”这样的字眼。
△我爱力量。但我之所以爱力量,犹如想借魔术奏出美妙音乐的小
提琴家爱他的小提瑟一样。换句话说,我是以艺术家的方式爱着的。
《丘吉尔传》
作者:解力夫
成书时间:1989 年
作品类型:传记
推荐版本:世界知识出版社版
书海领航
美国著名作家苏兹·贝格曾就二战后的政治领袖们的题材写过一本书—
—《平庸之辈的时代》,这本书的书名曾引起了广泛的非议。然而,作者在
沉默许久之后为自己辩解道:“请(批评者)想一想,在同样的历史条件下,
我们这一代中的哪一位会比温斯顿·丘吉尔做得更出色呢?!”。非议之声
在这有力的回击之下黯淡了下去。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之后,人们对于
那段已渐渐远去的历史又产生了巨大的兴趣,并由此引发了阅读伟人传记的
又一轮热潮。而英国前首相温斯顿·丘吉尔的传记则成为了必读书目。
20 世纪的英国政治家,同时也是世界大政治家之一的丘吉尔,活了90
岁才结束了他漫长而又充满了传奇色彩的一生。他在政坛上活跃了60 年,多
次当选为自由党和保守党的下院议员(他曾从保守党转入自由党,后来又转
回保守党),两度担任首相,并历经财政、内务、海军、陆军大臣等内阁要
职,同时他还是个标准的军人。丘吉尔一生多才多艺,不仅文采风流(于1953
年获诺贝尔文学奖),而且绘画也很出色。
丘吉尔由于长期参与英国国会,因此他与英国现代史和世界现代史密切
相关。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他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作为行政最高首长把
英国引上了胜利之路,成为二战期间著名的“三巨头”之一。他那猛犬般的
容貌,滔滔雄辩,V 字型象征胜利的手势,永不离嘴的雪茄,以及层出不穷
的幽默、机智,永不屈服的坚毅,给处于危机中的英国人乃至世界各国人民,
都带来了无比的激励与勇气。丘吉尔的历史功绩和卓尔不群的个人魅力,同
样受到了世界各国人民的景仰。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在他的不朽名著《领袖们》
一书中,特意将丘吉尔放在了第一位,并以“过来人”的口吻说道:“他以
一生的智慧与勇气赢得了我无比的敬佩。”
关于丘吉尔的传记有多种版本问世,但大多为西方人所写,其体例,语
言风格不甚符合中国人的阅读习惯。而此篇所推荐的《丘吉尔传》由于是中
国人所写,所以从根本上克服了上述缺憾。作者解力夫,曾任职外交部,国
际问题专家,著述颇丰。本书的资料是作者耗时20 多年搜集而来,可见其写
作态度之严谨。
内容梗概
丘吉尔于1874 年11 月30 日生于爱尔兰牛津郡的一个贵族家庭,少年时
体质羸弱,靠着刻苦锻炼才弥补了身体上的缺陷。20 岁毕业于桑赫斯特皇家
军事学院后,参加了几次对外的殖民战争,回国后写了几本记载他在海外冒
险经历的书,引起了公众注意。1901 年,丘吉尔被选为下院议员,进入政界。
此后他历任殖民、贸易、内务、海军、陆军和国防大臣等要职。第一次世界
大战时曾以海军大臣资格参与决策。后因进攻达达尼尔海峡之役失败而辞
职。此后丘吉尔以在野人士的身份积极进行反苏活动,多次竞选皆遭失败。
1933 年,希特勒攫取德国政权,不断扩充军备。丘吉尔及时发现了德国
的企图。他认为战争已日益迫近,主张以英、法为核心,依靠国际联盟来制
约侵略者。这时他以反对张伯伦政府推行妥协政策而著称,一再督促政府不
要被虚假的“和平”、“裁军”蒙住眼睛。可是他的意见被当作耳旁风而搁
置一旁。直到战争爆发后,人们才惊服丘吉尔的预见。
1939 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后,丘吉尔在战时内阁任海军大臣。
1940 年5 月,纳粹德国入侵荷兰和比利时,英国举国震惊,张伯伦下台。丘
吉尔以65 岁高龄出任首相和三军最高统帅,领导英国人民对纳粹德国作战。
就任首相后,他在向议会作的首次讲演中说:“我所能奉献的,只有血和汗,
苦和累。。你们问,我们的目标是什么?我可以用一个词来回答:胜利!”
他通过公开演讲,鼓舞了同胞,使英国人民在苦难中看到了希望。在敦刻尔
克大撤退中,丘吉尔又发表了重要演说,重申了英国战斗到底的坚强意志:
“我们将不惜任何代价保卫我们的岛屿。。。我们决不投降。”英国人民的
斗志被鼓舞起来,并在随后顶住了纳粹德国对伦敦的狂轰滥炸。
1940 年6 月,法国投降,英国已处于岌岌可危的地步。丘吉尔认识到,
必须要联合美国才能挽救英伦三岛。为此,他通过卓有成效的工作使美国通
过了《租借法》,使得英国在战争的危急时刻从美国获得了必不可少的物资
援助。
1941 年6 月苏德战争爆发的当天晚上,丘吉尔发表演说,公开支持苏联,
这缘于他虽然一贯反苏,但明智地看到了苏联参战对整个战局的有利影响。
同年8 月14 日,丘吉尔和罗斯福共同发表了《大西洋宪章》。1943 年11 月,
丘吉尔参加了开罗会议,会后发表了《开罗宣言》。同年11 月底至12 月初,
他又参加了德黑兰会议。但是,丘吉尔联苏抗德,参加反法西期联盟,完全
是为了大英帝国的利益着想,因此他一再拖延在欧洲开辟第二战场。他曾自
白道:“我希望看到德军葬身于坟墓之中,俄国躺在手术台上。”在雅尔塔
会议上,丘吉尔对美国企图通过联合国托管英国殖民地的做法大发雷霆,声
称他“决不做清算英帝国的首相”。
纳粹德国投降后不久,英国保守党在1945 年7 月的大选中败于工党。当
时正参与“三巨头”波茨坦会议的丘吉尔不得不黯然离开会议,由工党领袖
艾德礼接任首相,继续与会。
下台后的丘吉尔致力于写作,陆续发表了6 卷《第二次世界大战史》。
1946 年3 月,丘吉尔访问美国,在密苏里州富尔顿的威斯敏斯特学院接受名
誉学位,并发表了名为《和平砥柱》的演说,鼓吹建立英美联盟来对抗苏联。
他首次提出了“铁幕”一词,揭开了战后冷战时期的序幕,暴露了他顽固的
反共立场。在其后的几年时间里,丘吉尔不甘寂寞,以在野党领袖的身份评
论时政,力争重返政坛。1951 年英国大选中保守党获胜,丘吉尔得偿宿愿,
再次出任首相,这时他已经77 岁了。1953 年丘吉尔由于出色的著作而被授
予诺贝尔文学奖。
1955 年4 月,在政坛上摸爬滚打了60 年的丘吉尔于81 岁之际宣告退休,
放弃了首相职务,重新致力于完成他的历史著作。第二年开始出版他的四卷
《英语民族史》。丘吉尔辞去首相职务时,大英帝国已无可挽回地衰弱了。
丘吉尔哀叹道:“我满怀悲伤地注视大英帝国,连同它的全部光荣,连同它
为人类所曾作出的全部贡献,咔嗒作响地崩坍了。”
丘吉尔的晚年是平静地度过的。1963 年4 月,美国国会破例授予他“美
国荣誉公民”的称号。1965 年1 月24 日,90 高龄的丘吉尔在伦敦逝世,英
国为他举行了盛大的国葬仪式,最后他被安葬在自己的家乡——牛津郡的布
林海姆宫附近。
精彩篇章推荐
1.第四章本书在树立丘吉尔一代伟人形象的同时,着重刻划了他顽
强的意志和冒险精神,在第四章“南非历险”中,读者可以清晰地感觉到:
一个智慧、勇敢的青年军官的形象简直呼之欲出,实为不易多见的精彩章节。
2.第十六至三十三章本书的重头戏是关于丘吉尔在二战中的表现,
从第十六章直至第三十三章,都是关于这一点的。无论是从了解第二次世界
大战史的角度还是从考察丘吉尔的个人魅力角度来看,这一段都是不能漏过
的。
精彩语言辑录
△你们问:我们的目的是什么?我可以用一个词来回答:胜利——
不惜一切代价去争取胜利!无论多么恐怖也要去争取胜利!
△战争要有决心,失败要再挑战,胜利要有雅量,和平要有诚意。
△我们都是虫蠕,而我确信自己是一只萤火虫。
△丘吉尔到美国访问。在白宫的浴室沐浴时,罗斯福不经意地打开
了浴室的门。丘吉尔于是对连连道歉的罗斯福说:“英国首相对美国总
统,连一点儿隐瞒都没有。”
《华盛顿传》
作者:(美)华盛顿·欧文
成书时间:1855—1859 年
类别:传记
推荐版本:张今等译,新华出版社版
书海领航
本书主人公乔治·华盛顿(1732—1799),是美国第一任总统。1775 年
美国独立战争时他被选举为独立军总司令,领导美洲大陆13 州最终脱离了英
帝国的统治,1789 年在新制定的美国宪法下,就任第一任美国总统。华盛顿
由于其伟大的历史功勋而被美国人民尊为“美国之父”。
《华盛顿传》有多种版本流传于世,然而,由于华盛顿本人的威严和众
多传记作者能力、资料的欠缺,华盛顿的形象在某种程度上被扭曲了,在本
书问世之前,人们大多认为有着令人望而生畏的绰号——美国之父的华盛顿
是一位道貌岸然,不苟言笑的神秘人物。然而,在本书作者的笔下,华盛顿
有时竟然也会大发脾气,而且使人们感到慰藉的是,华盛顿也能捧腹大笑,
到了流出眼泪的地步。有人说,本文作者写传记的方法成为我们今天的传记
作者的楷模,甚至如同把主人公华盛顿称作“美国之父”一样,而把作者称
为美国的“文学之父”。这固然难免有些夸张,但至少在这里介绍一下作者
及本书的写作经过是不为过的。
本书作者华盛顿·欧文(1783—1859)是美国作家兼外交官,以一部《见
闻札记》名闻遐迩,是个大文豪,在美国文学史上占有崇高的地位。作者在
童年时曾偶遇华盛顿,这个情景被深深地刻入了欧文的脑海,以后随着年龄
的增长和在文学道路上的探索,作者产生了为“美国之父”立传的想法。确
切说来,作者作出这一决定是49 岁。然而因诸事缠身和搜集资料的困难,到
了72 岁欧文才开始动笔,并以此作为自己一生文学活动的结束,他前后倾注
了4 年心血,直到临死之前始告完成。这部宏篇巨著的问世,使作者的声望
在晚年达到了顶峰。1859 年12 月6 日,纽约历史学会会长班克罗夫特对本
书作了如下评论:
“没有任何别的人把美国国父描绘得如此栩栩如生。。,他挖掘出不少
过去所不知道的资料。但是他与众不同的地方则在于他的文笔优美流畅。。。
他笔下的华盛顿是有血有肉的,我相信,也完全符合于华盛顿的性格。。。
欧文抓住了这种性格,他从我们那场旷日持久,又没有什么轰轰烈烈场面的
革命战争中选择了一些零星、毫无趣味、常常令人生厌的细节,加以清晰的
叙述。他对人物评价公允,语调温和持平,几乎可以说很谨慎,而且主要篇
幅用来叙述事件。由于这种种原因,我们再对这部著作的风格加以评论,就
显得多余了。”
尤其值得指出的是,欧文没有把《华盛顿传》当作一本单纯的人物传记
来写。正如欧文自己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