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欢迎访问: txtsk
…
更多TXT小说下载请访问:txtsk
欢迎加入论坛讨论本小说:bbs。4020
…
天诀龙谕 作者:池龙悟真
序 章
明朝洪武三十一年闰五月,太祖朱元璋驾崩,由长孙朱允炆即位,年号建文。
建文皇帝当时年仅二十一岁,君临天下,发现诸王各自拥兵跋扈,便兴起巩固中央、强干弱枝的念头。於是在掌权之初,与大学士方孝孺谋议,分别削夺诸王势力。
在短短一年间,建文帝废了周王、齐王、代王、岷王,并逼迫湘王自尽。
当时地处北燕,元朝故都的燕王,乃太祖朱元璋的四皇子朱棣。燕王镇守的北燕,为抵御蒙古兵的重要据点,相较诸王,他拥兵备甲更重,并有自己的「护卫军」。
太祖朱元璋共有廿六子,除了太子朱标外,他最器重朱棣。朱标死於太祖之前,照理说皇位应传给朱棣,但却出乎意料地传予朱标之子--允炆。
错失龙座,本已心有不甘的燕王朱棣,在自己侄子的步步逼近下,起兵反抗了。
这场叔侄争位的战役,直到建文四年六月乙丑日,南京城破,建文帝失踪,共历时四年,史称「靖难之役」。
第一章 日月江山银斗移,太阳力扞紫微星
朱元璋登基後,曾命李善长寻访天下异术道书。
李善长费尽心思,收集异术长达十三年之久,并与当时多位能人异士,创作出两部惊天动地的经书钜作;其中一部名为「天明圣鉴」的经书甚受太祖重视,曾为其道:「圣鉴乃国之宝,国之本也。」
皇后马氏知晓此书後,伺机偷取观看,并将圣鉴中第一章里的「问鼎篇」抄录下来,交给了她最疼爱的儿子朱棣。
马氏共生四子,太子朱标仁厚好学、次子朱棣雄才伟略而有父风,颇得马氏和太祖喜爱,因此马氏屡屡示意太祖将其封地至北燕为王。
朱棣临行前受了母亲经文,随即了解母亲的用心。他至北燕後,便以此文中,以东方青龙、北方玄武、南方朱雀、勾陈镇中……等方位来改建元朝故都--北平。
◎ ◎ ◎
永乐元年。
位於阴山脚下的故土,经过契丹辽国的开化,而有有独特的文明。
南面数十里处,有一村镇。晚间一更时刻,大道正是灯火通明。地处入关必经之地的小镇,自有关外难得的繁华景色。
街道上右面数间怡红酒楼连成一幢幢,结彩大红灯笼装饰的大门,倚著多位妙龄女郎,漾著妩媚娇豔的姿态,引著路人回眸伫足。
八连红灯笼照著一块瑰红的扁牌,金亮亮的行书写著「醉红楼」三个大字。
宛如镇上路标的「醉红楼」是小村里最大的建筑物,它为小镇带来多少的风光财富,自不在话下。
「醉红楼」正对面当是最豪华的客栈,有道是「王见王,互不相让」了!
客栈里所剩空桌已然不多。靠近窗边的双人小桌,单坐著一个年轻男子。他身著白色劲装,一对剑眉衬著刚毅、炯炯有神的眼眸,双眉中一丝红光显於印堂,更显出不凡凛然的气势。
只见他不动声色地静坐著,一双凤目正凝视著对面的「醉红楼」。
此人姓张,名文义,年过二十。张文义自幼孤苦无亲,孑然一身。十三岁那年,听闻灵崎山上住有神仙,凡有幸见者可成其愿。年少无依的张文义从未见过双亲,心中渴望家庭的温暖,於是不惧千里路遥,决心寻神成愿。
不过话说这灵崎山是否真有神仙?恐怕只有张文义本人才知道。
就在去年冬日,张文义始出江湖,凭著一身阳刚的武艺行侠仗义,扶弱济贫。数月前,在武林人称「北漠四狂」的恶徒在太湖行凶,被张文义碰著;张文义为人刚毅正直,出手阻拦,激出一场大战,竟打得江湖上人见人怕的「北漠四狂」四人落荒而逃。自此,张文义名响寰宇,还得了个「玉面太阳」的称号。
此时,「醉红楼」的莺莺燕燕们,正拥著一群人走出门口。张文义目光顿时一凝,扫过了其中十三个人,认出便是自己跟踪数月的恶人。
十三人中,北漠四狂曾与他交过手,自然是他所熟悉的。於是,他把视线冷冷地睇向在四狂身旁的三人。
正和北漠四狂中的「沙漠之虎」交谈的男子,相貌威威,浓眉虎目,肤色极黑,生得十分高大壮硕,颇有威严之相。
那威严男子和沙漠之虎说了几句话,转身向另一男子,状似在交代什麽事情的神色。
但见那唯诺听命的男子,对威严男子十分恭敬,而後他一转过头,正直入了张文义眼中。
张文义随著目光转向,登时不禁皱眉。原来那男子容貌甚是丑陋,不但生得獐头鼠目,且面疤甚多又明显。他又正裂开大嘴,朝著门旁的酒妓伸手搂去,笑盈盈地在她颊上捏了一把,将银票往她衣衫单薄而隐现的亵衣塞去,那酒妓佯装一阵不依,让那丑陋男子搂个正著。
过路的百姓看得吃惊,见这些人各个恶形恶状,举指无耻不端,又不敢多瞧。
十几个人吆喝喧哗,张文义不想看那丑陋男子形状,别过头去。忽见那十三人之中,竟有一个年轻女子。这批人非奸即盗,绝无善类,那女子在一干人中显得特别醒目。
女子身段玲珑有致,远远看便知是浓妆豔抹。她穿著领口极宽大的对襟上衣,质料似纱,长至膝上刚好覆住著裤的双腿。上衣内仅用锦带束胸,竟未穿上内衣,便像中唐女子服装,所谓「绮罗纤缕见肌肤」,颈、胸、臂大部份都裸露在外。
明朝对服装规定极严,贵族与平民层次分明。当时的民妇只许用紬、纱、绢、布等衣料,并且规定不许用大红、鲜黄等豔丽的颜色。明初服装沿袭汉制,女子衣饰甚是简单、严谨,当然不会有袒胸露背的服装。
可那豔妆女子衣著不仅大胆豔丽,且是一身火红。她下半身著胡裤长靴,上身服装似唐非唐,站在迎客酒妓身旁,竟比她们更是冶豔淫邪、不伦不类。
「这二男一女,不就是名在『北漠四狂』之上的『黄河三煞』?」张文义心想。
「这般恶徒齐聚一块,又加上更难应付的『黄河三煞』,恐怕又是要干些更恶的勾当。」
张文义不假思索,付了店家银两,暗中跟随而去。
斜阳残照,远处不见炊烟,薄雾环上山岭密林,吹来阵阵引人冷颤的凉风。
林中深处,一个书生打扮的文弱公子,双手负背,对著秋风残阳,敛眉深思。
良久,他才微微动了身躯,吟道:念往昔,繁华竞逐。
千古凭高对此,谩嗟荣辱。
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
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後庭遗曲。
轻吟浅叹,却似有道不尽的辛酸感触。这时,一直专注思考而坐靠在书生旁的瘦弱少年,也不禁抬头,关心著问道:「义父,您不开心吗?」
书生朝那少年温文一笑,没有答话。
少年见书生沉默,又忍不住再问:「义父,您适才吟的词,是什麽意思?」
书生略一抬眼,彷若喃喃自语:「吴、晋、宋、齐、梁、陈均建都金陵,想当时的都城何其富庶,如今转眼已成过往。」接著眼神一黯,又叹息了才道:「人事依旧、景物全非呀!」
瘦弱少年闻言,心中也自难过又後悔多此一问。金陵又称石头城,便是明朝的京师--南京城。
如今的南京城已是燕王换代篡位的都城,而城内时有传闻,新皇帝欲迁都至北平。倘若如此,真能说是「景物全非」了。
那少年坐在一个大石上,正用著树枝枯木起火。微弱的火星缓缓燃出小火,隐隐照上少年的脸庞。
少年年约十五、六岁,长脸浓眉,一双龙目尤其有神,可惜身体十分瘦弱,似有病容,和那双明亮的眼眸毫不搭配。
「仁儿,十四章经最後一篇的口诀,你可都记住了?」书生问道。
这少年姓赵,单名为仁字。他对书生十分尊敬,立即停下手边动作,认真回想,不一会儿就背出:「顺逆兼顾,五行照五台。刚猛硬记,不若任意飘。」
书生颔首微笑,十分满意。「这十四章经的武功行气口诀已经全然教了你,日後你定要每日复习。」
「仁儿知道。」赵仁赶紧接连点头答应。
书生抚摸赵仁发额,怜爱道:「如果经文所说无误,你照著上面所写修习两年,病情定可痊愈。现在,你再将义父教你的,从头背诵一遍。」
赵仁称是,便朗朗背了起来。
「第一章--月正於天,夜之光辉於太阴,出子阴源为太阴经脉。定神精生气海,走阴交,会玉堂,行走十二重穴,归四重天承浆……。」
书生看著赵仁浓眉思锁的神情,颜面像极了他父亲在世的模样,不由地心中悲楚,回忆地两个月前的情景。
那日,听闻金川门已降於燕王,他就放火烧了宫殿,以自焚诈死逃走来掩人耳目。
当时,由四大御卫护帝逃亡,一路上追兵不断,他们被逼得往山谷去,到了一处名为「绝远谷」的山谷中。
四大御卫中,官级封至四品一等侍卫的「前卫」赵远山,是四人中武功最强、地位最高的御卫,他即是赵仁的父亲。
绝远谷地形陡峭,奇岩断路,在二十多名锦衣卫和三个江湖高手包围下,四大御卫舍命护主,「左卫」司马圳、「右卫」洪忠已身负重伤,「後卫」陈如风轻功最好,身形如风,便由他背著主子东奔西窜。
五人东躲西藏,均是精疲力尽。「前卫」赵远山武功纵然高强,却一手难抗众敌,也渐感不支了。
一干人拣著崎路前往,料想追兵不致迅速追来,岂知众敌料得此意,竟多了增援,而有三十几人众赶至。
陈如风负主至中,在他左右是疲惫不堪的司马圳和洪忠,前有护主苦斗的赵远山,後方则是冷风飕飕,万丈深谷的断崖。
断崖和对岸,仅有一榷独木桥。赵远山让身後四人过得桥後,一掌劈断厚有三尺的桥梁,以一人之力,死守住「绝远谷」……。
「皇上、皇上--」远处传来叫声,拉回书生的思绪。洪忠正自破庙门口走进。这山中的小庙未见所供神像,料是已许久未有人迹,刚好可供他们作暂憩之所。
这书生民衣布服,一身蓝袍粗布,加上逃亡期间餐风露宿,已是风霜满面。除了举指不凡的气度,任谁也难以相信他是前朝皇帝--建文帝朱允炆。
「洪忠,不是说过别再称我为『皇上』吗?」
洪忠呵呵一笑,伸手搔头歉道:「是、是,卑职都给忘了。」
「右卫」洪忠,生有一副胡人面孔。方形脸,倒勾眉,一脸胡腮,眼大如虎目,说话难掩大嗓门。虽然心直口快,但个性正直,忠心耿耿,也颇受朱允炆皇帝重用。他自然知晓洪忠性情,只得无奈淡笑问:「何事如此慌张?」
主子一问,洪忠登时反应道:「禀皇上……」忽然又想到先前主子交待,遂改道:「不、不,禀……公子,陈大哥找野食去已多时,不知为何迟迟未归?」
四大御卫亲如兄弟,洪忠个性直爽,不喜许多麻烦称谓,因此皆称其他三人为兄。
朱允炆皱了皱眉,心中也正担心。历经多次的死里逃生,他不免更加小心翼翼。
「司马圳!」他朝门口方向一唤,登时走入一个浑圆身段,相貌精干的男子。
男子向朱允炆躬身为礼。「请问公子有何吩咐?」他不若洪忠六尺魁武高度,约只有五尺二,说话自忖有分,和洪忠的粗汉子气息截然不同。
「如风出外已久,你去寻他一寻,路上小心为要。」
司马圳行礼,恭敬道:「是,小的明白。」
◎ ◎ ◎
司马圳沿著树干上的记号寻去。这些奇形怪状的符号,是他们在逃亡时拟订相寻报急之法。
依著陈如风所留下的指示,来到了一处溪流旁,远远看到了高瘦体格的陈如风。
陈如风耳力过人,立即察觉来人,细凤眼仔细一瞧,心中疑道:「司马左卫怎麽也来了?」
司马圳也是一惊,心想陈後卫耳风惊人,竟在五丈之远就已察觉他。
他快步走近,「皇上久不见你,命我前来寻找。」
陈如风晃了晃手上的一双山鸡,微笑道:「这不就要回去了?我只是顺道来带些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