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04地域文化的形成(四)-葛剑雄-第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四)地域文化的形成(四)-葛剑雄  
 
   主讲人简介:   
  
 
  葛剑雄, 
历史学博士,现任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所长、历史地理研究中心主任、教授,从事历史地理、中国史、人口史、移民史等方面研究,著有《西汉人口地理》、《中国人口发展史》、《普天之下:统一分裂与中国政治》、《统一与分裂:中国历史的启示》、《简明中国移民史》合著)、《中国移民史》《往事与近事》、《泱泱汉风》、《未来生存空间·自然空间》、《悠悠长水:谭其骧前传》、《悠悠长水:谭其骧后传》、《葛剑雄自选集》、《行路集》、《碎石集》等及论文百余篇。 
 
   内容简介: 
 
  民间有一句俗语,一方燕子衔一方泥,换个意思表达,就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确,江南的小桥流水和塞北的大漠风沙是不同的,不同的地域,也就带来了不同的地域文化。可是民间还流传着这样一句俗语,离家三里远,别是一乡风。相隔很近的地方,风俗竟然也会不同。比如杭州处在吴语方言的包围圈中,可杭州的方言为什么带有北方方言的味道?类似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它的背后蕴藏了什么? 
 
  其次,春秋战国时期的分封格局,导致了在各个诸侯国内,诸侯们的政治权力起着决定作用,比如周王朝的传统服饰是宽袍大袖,传统的战争方式是驾驶战车厮杀,但是在周王朝下属的一个诸侯国、赵国境内,却发生了一次改变传统服饰、改变战争方式的变革,它是怎样发生的?它对赵国这一带的地域文化,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 
 
  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政策,是汉族向少数民族学习的例子,它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了燕赵地区原有的地域文化,而作为少数民族向汉族学习的例子,北魏时期的孝文帝拓跋宏,也进行了一次大胆的改革,这对少数民族地域文化的发展变化,又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呢?政治权力对地域文化的影响,还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再次,政治权力和行政区划,对地域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有很大作用,但是在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民族分布和迁移也是影响地域文化的一个重要因素,因为不同民族的风俗和习惯不同、民族文化不同,各个民族的迁移和分布,会给当地的地域文化带来什么样的变化呢?  
   全文:  
  (沿着历史的轨迹追根溯源,揭示不同的地域文化差异,上海复旦大学葛建雄教授将带我们领略地域文化的魅力,感受沉淀5000年的文明记忆。民间有句俗话“一方燕子衔一方泥。”换个意思表达就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确,江南的小桥流水和塞北的大漠风沙 
 
  是不同的。不同的地域也就带来了不同的地域文化。可是,民间还流传着这样一句俗语“离家三里远,别是一乡风。”相隔很近的地方,风俗竟然也会不同。比如杭州处在吴语方言的包围圈中,可杭州的方言为什么带有北方方言的味道?类似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它的背后蕴藏了什么?上海复旦大学葛建雄教授带您走遍中国疆域,为您讲述中国的地域文化。) 
 
  形成地域文化的主要原因,我们已经讲了两个方面,一个就是自然环境,另外就是移民。但是我们知道,作为一个地域的话,起作用的还不止这两个因素。那么政治因素,它也起了非常大的,有的时候甚至起了决定性的作用。那么作为一个国家,它的政治因素,主要的是通过它的行政机构、行政区域来起作用的。对一个地方上面讲,对它作用更大的可能不是直接的中央,而是这个地方的政府。所以我们讲的地方的行政区划,它对这一个地方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也起了很大的作用。所以今天我们首先要讲一讲第三个因素,也就是政治权利和行政区划的影响。那么说到政治权力呢,我们知道在一个中央集权的体制下面,从理论上讲,皇帝和政府是什么都可以管的,没有什么你老百姓自己来决定的事。那么地方上的政治,它也是通过中央到各级政府一级一级这么贯彻下来的。在中央集权制以前,比如春秋战国的时候,那么全国来讲是分封格局。 
 
  (分封格局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一种主要政治格局。它是沿袭了西周时期的分封制度。当西周灭掉商朝后,对亲属、功臣等进行分封。西周初年,共分封71个诸侯国。分封的目的是为了让诸侯国守卫王室周围,以安天下。是在生产力不发达、交通不便的情况下,中央更好地控制地方的一种政治制度。但在各个诸侯国内,诸侯们的政治权力起着决定作用。) 
 
  但是从一个小的地方来讲,它也是政治权力起着很大的决定性的作用。那么这样的情况下面,统治者的个人意志,当然他这个个人意志有的也是根据客观条件定下来,有的可能真是他的主观意愿。不管怎么样,他的个人意志往往跟法律跟政治的需要一样,产生巨大的作用。 
 
  (春秋战国时期的分封格局,导致了在各个诸侯国内诸侯们的政治权力起着决定作用。比如周王朝的传统服饰是宽袍大袖,传统的战争方式是驾驶战车厮杀。但是在周王朝下属的诸侯国赵国境内,却发生了一次改变传统服饰改变战争方式的变革。它是怎样发生的,它对赵国这一带的地域文化的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呢?) 
 
  那么对一个地方来讲呢,这样一种因素,在某种特定的阶段里面,它的作用往往是决定性 
的。那么我们还是用具体例子来说明吧。一个比较早的例子,我们北京这一带,大家都说是燕赵文化。赵国在历史上面就曾经在今天的河北山西包括内蒙的一部分都曾经是赵国领土。赵国曾经有过重大的事件,就是赵武灵王,他进行一次改革,叫做胡服骑射。就是把服装跟胡人学习,来推广骑马射箭。那么这个风尚经过他的改革,可以说在当时个诸侯国中间第一个讲究这种尚武精神,推广胡服骑射那就是赵国。这个风俗一直影响下来。那么他靠什么推行?当然他是国王,就靠他的政治的权力推行。那么这个背景是什么呢?我们都知道,在他推广胡服骑射以前,中原人这个马,主要不是骑的,是用来拉车的。所以我们看到,有的影视片春秋时候打仗怎么打?就是马拉着车,人站在车上,用长矛或者刀这么打。下面的步兵是保护这个车的。主要的武器主要的攻击或者防御的手段,是马拉着车,是马车。 
 
  当然这种打法有一定的好处,但是弊病也很明显。你看一个车要马拉着走,如果路不好,就不能拉。没有路,它也过不去。所以要沿着路走,或者平坦的地方,才能够起作用。那么这个马拉着车,如果这个马自己摔倒了,或者死了。车当然也就不动了。那个时候这个车,就没有什么机动性、优越性,反过来成为一个靶子。这个车还得人家保护。但是匈奴人他们就不是车,他们是骑兵,骑马。所以在双方发生战争的时候,胡人的优越性他灵活、机动、攻击能力强,很快就显示出来了。但是中原人一直没有想到要学胡人的长处。赵武灵王他在跟匈奴胡人的战斗中间,他就发现了对方的长处,他甚至自己深入到今天内蒙古这一带去看,去学习去了解。定下来以后,他就下令要学骑射,不能再用车。学匈奴骑马骑着马。骑着马以后射箭,学射箭,推广骑射。与此相应,他就改革服装。这个服装为什么改革呢?因为在这以前,中原人华夏的民族这个服装叫上衣下裳。上面是衣服,下面呢,实际上就是裙子。男人也是穿裙子的,不是什么长裤。袖子也比较大。你想在打仗的时候,他本来站在车上或者步兵,那么穿这个裙子,也没什么关系。那么现在骑马了。穿裙子怎么骑法?所以服装要改革。不但要学匈奴人骑射的服装,而且服装本身要紧身,要能够符合战争的需要。所以他就提出来要进行服饰的改革。这个阻力非常大。 
 
  (由于赵武灵王提出的胡服骑射,改变了中原人的传统服饰,因此在施行之初阻力很大。以他的叔父公子成为代表的旧官僚拒绝胡服骑射。他们不仅公开反对,甚至称病躲避上朝。群臣们也都不愿意穿戴胡服,怨言四起。在这种巨大的阻力面前,赵武灵王没有动摇,他还坚决推行胡服骑射的政策。) 
 
  但是他是下决心推广,非得照他的办,作为个人他很悲惨,最后在权力斗争中间,是被儿子包围,饿死在宫殿里面的,但是他这个改革成功了。赵国第一个实行胡服骑射,所以军力大大的增强,而且从赵国开始,周围那些诸侯国家,以后都学了这一个。所以从那个时候以后,中原地区,车就漫漫淘汰了,基本上军队,就是以骑兵为主了。衣服也就发生了变化。那么他这个地区,赵国统治的地方,从他的地域,这个范围的文化,就发生了这样一个,根本性的,在服饰上面,在武器,在战争的方式方面,发生了一个很大的变化,这个是靠什么?完全是靠政治力量推动。要不是推动不起来。 
 
  (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政策,是汉族向少数民族,学习的例子,它在某种程度上,改变燕赵地区原有的地域文化,而作为少数民族,向汉族学习的例子,北魏时期的孝文帝拓跋宏,也进行了一次大胆的改革,这对少数民族地域文化的发展变化,又产生了怎么样的影响呢?政治权力对地域文化的影响,还表现在哪些方呢?) 
 
  那么类似的情况还有一个,如果说这是华夏民族,主动去学习少数民族长处的,下个例子是倒过来的,是少数民族,它主动学习汉人的长处的,那就是北魏孝文帝拓跋宏。那么北魏,发展到孝文帝的时候,已经相当强大,基本上把北方,已经都统一起来了。但是孝文帝,通过对全面的情况的学习,了解,他深知华夏文化,要比他们拓跋鲜卑要高得多,他也知道如果想巩固北方,想进一步统一南方的话,不学习汉族的先进的文化是不可能的,所以他就坚持推行汉化。他这个非常彻底,他为了改变本民族的习惯,他首先采取的措施是迁都。把这个首都从今天的大同,当时叫平城,迁到了洛阳。这有什么不同呢?因为平城这个地方,是当时很多少数民族内迁,特别是拓跋鲜卑,他们都聚集在那里,但是洛阳这一带,主要的还是汉族,原来华夏诸族,而且它周围的环境,都很适合华夏民族发展,把(鲜卑族)过来以后,就迫使他们处在这个汉族,华夏诸族的汪洋大海中间,促使它的改变。所以坚持迁都,那么这个也是反对的。他的兄弟,包括他的儿子,都坚决反对,四他当时没有办法,他不能说迁都,迁都都通不过,他怎么办。 
 
  他就说要南伐,要去打南方,所以军队一路过来,大臣知道打南方,可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也未必做好准备,那么大家劝他:“你别打。”那么“好,我要不打可以的,我现在到了洛阳,就迁都洛阳。”所以他只能采取这种。造成既成事实,大家反正,你只要不南伐,就同意吧。所以大家都同意了他迁都。那么迁都到那里以后呢,反对的人多得不得了,一个理由就是这里太热,夏天他们难过,过不了。那么他只能折中,就是对一些贵族年纪大的老干部,都可以允许,夏天回到北方去,到秋天再来,避暑。他儿子甚至有时逃回去,采取这种办法(抗拒迁都)。他也是依靠政治权力,最后终于把这些人压下去了,那么这样把首都迁成了。迁成以后,他进一步大刀阔斧(改革)。首先改姓。他自己姓拓跋这个一看就不像个汉人,他改名,改姓元,所以你看唐朝诗人元稹,还有唐朝的元结,这些人就是拓拔氏的后代,后来就姓元了,拓拔这个姓就没有了。还有呢,换服装。全部的服装全部要改成汉化服装。把民族服装都改掉了。最厉害的一手,不许再讲鲜卑话,在朝廷上。有的人反对,我们年纪大了,学不会。好,年纪大的学不会,暂时不学。年纪轻的先学。 
 
  就全部要讲汉话。他采取这个措施,而且是从上到下,首先是自己的皇族、贵族、高官先改,然后改民间。用这种办法。那么经过他这么一改,你看,原来北方鲜卑族少数民族分布的地区,以后经过他的改革,基本上特色就都改掉了,都改成汉化,当然中间经过几次反复,但是到北朝结束隋唐的时候,的确这一代已经基本上看不到再有鲜卑的影响,没有什么其他的,这个文化就改掉了。当然他中间斗争也是很激烈的。要是他没有用政治权力推行的话,这恐怕是很难实施的。另外一个就是农业。我们知道中国绝大多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