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2034-李鸿章家族-第2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侯爷李国杰的元配夫人是张之万的孙女;生了两个女儿;一个嫁河南项城袁克义;一个嫁浙江萧山朱家济。继室夫人杨氏(杨崇伊的女儿)起初没有生育;在过继了李国杰的侄子李玉良(即李国煦之子李家瑾)几年之后;才生了个儿子叫李家琛;然而仍以李玉良为长子;并带着他走南闯北;这令李玉良颇开了眼界;从小关心天下大事;喜欢广交朋友;喜欢练武术;敢干冒险的事;敢做大事情。他在上海读的是中华工业专门学校;但他关心的却是政治;跟他的嗣父李国杰一样;总想在政治上有所作为;总不甘心过平庸的日子。 他年轻的时候曾南下广州;参加过孙中山领导的粤军;在粤军第四十营当书记官。国民党北伐胜利后在南京建设局做过短时间的工作。    
    1932年“一·二八”日寇进攻上海时;他参加了第十九路军抗战;任第一补充团的参谋。现在在他的后代家里;还保存了十九路军蔡廷锴将军颁发的抗战纪念章。他在政治上始终是个反蒋分子;与王亚樵的斧头党亦时有过往;不仅在李国杰暗杀赵铁桥时;他参与了其事;据说后来枪击汪精卫的子弹也是他给准备的。他与粤军中的蔡忠杰、郑葆真等人始终保持了联系;后来又通过他们与中共地下党组织取得了联系;并在其中做了许多秘密工作。 李玉良与广东反蒋势力的往来;使他常处于一种危险境地;家中常常收到恐吓信和恐吓电话;上街也曾遭人跟踪。为安全起见;他率全家于1936年避往苏州;抗战爆发后眼看苏州要沦陷了;才又回上海;住在原先住的威海路附近的升平街。    
    日本人快打到苏州时;全城的人都在逃难;那时还只知往苏州乡下逃;不知战争要打多久;家中只留一个老佣人看房子。谁知后来老佣人也跟着逃难的人逃往乡下;等到再回到城里时;发现家中已遭了强盗抢;家徒四壁了。从上海去苏州的时候带了几十只箱子的细软;回上海时东西基本上全光了;只剩下一大把箱子钥匙……1939年李国杰遭暗杀后;其家境更是一落千丈。沪上匪徒知其为豪门之后;几次设圈套绑架;家中剩余钱财又大半变成了赎金。     
    1943年;李玉良与早年在广州参加粤军时的老战友接上了联系;这些当年的粤军小兵此时已成为新四军的中坚人物。从此李玉良的家(升平街)就成了中共地下党(新四军二师)的秘密交通站;他的任务是为根据地购置物品、药品;掩护地下工作人员;还要收集情报。抗战胜利后;李玉良又通过亲朋故旧的关系;与汤恩伯的副司令李铣结成了“哥儿们”;通过李铣;新四军需要的通讯器材、布匹、纸张甚至武器、弹药等军需物资;源源不断地运到皖南;而皖南地区出产的煤炭亦被陆续运到了上海。临解放时;他又积极参加策反工作;原国民党军界人士唐兴福等均被他策反成功。因此在解放初;他还是上海市公安局社会处情报组的特工人员。     
    李玉良虽然没有加入共产党;但为共产党做了很多工作;家中的东西也不断地送到当铺;变成了地下工作的经费。到最后;只剩下几口红木大衣柜;里面的东西全掏空了。但他反蒋的信念非常明确;还把一个孩子送往解放军部队。大概总是有些人在怀疑他参加革命的目的;他们不相信李鸿章的后代也会真心参加革命。解放几年后;公安部门就不需要他了。所以解放后他的感觉并不很好;不仅是经济上一直非常紧张;他的政治抱负也始终是个遥远的奢想。     
    50年代;李玉良还被安排去接办一家濒临破产的纸烟厂;生产一种叫“跳浜”牌的纸烟;结果弄得自己差不多也快“跳浜”了;他把自家仅剩的一点积蓄全搭了进去了;还卖了不少东西;来维持厂子的生存;但无济于事;由于种种原因;厂子还是倒闭了。1952年;安徽省省长曾希圣亲发任命书;调他任安徽省文史馆的秘书;可惜没过几年;他因肺病去世了。 令人欣慰的是;李玉良的六个儿子和一个女儿个个非常出色。大儿子李道大同大学毕业;是江苏电力局的总工程师;50年代苏联专家撤走后;是他组织起国内专家;“收拾”了苏联专家们扔下的摊子。二儿子李道;出任福州铁路局总工程师;主持设计了郑州火车站、鹰潭火车站和著名的福厦铁路;“文革”中虽被抄家抄得倾家荡产;“文革”后挺身出来;仍是四化建设的一条硬汉。三儿子李道参军转业回来从事党务工作;是李家为数不多的党务专职干部。    
    四儿子李道稹是上海玻璃厂的高级工程师。老五李道稜是国家建筑机械研究所的高级工程师。老六李道稔是上海第八人民医院外科主任。女儿李道穗是上海染料化工五厂的科技人员。孙子辈中大多数也是科技人员;最优秀者为他的大孙子李永炜;现在是美国一家计算机公司的研究人员。 李玉良一生在政坛上呼风唤雨;可是不晓得为什么;李国杰的亲生儿子李家琛(1909—1967)一生在社会上却少有露面;他本人的事业亦不显于世。这或许是一种大智慧;倦于宦海风波;或许是性格内向;讨厌与各种人打交道;总之似乎是一直在回避政界的事情。 李家琛于上海光华大学毕业;学会计;原先自己开有会计事务所;独自做自己的事情;尽量跟别人不搭界。    
    解放后私人的会计事务所不让开了;他就供职于天津市木材厂;当会计;虽然参加了民革;也是普通一员。他做事为人极其谨慎;从不招惹是非;把原先祖上传下来的李鸿章的一些手稿、文电、资料向天津市文管会捐献了一大批;剩下一小部分留作纪念的;后来“文革”中被红卫兵抄家抄走了。他的妻子也是豪门后代,是当年军机大臣、多少与李鸿章有些对手意味的清流总后台李鸿藻的孙女;叫李季梅;在家料理家务。他们夫妻本想远离政坛是非;过过民间的清闲日子;可惜“树欲静而风不止”;清闲的日子没过多久;“文革”爆发了;抄家、批斗没完没了;夫妻双双不堪凌辱;死于非命。他们的孩子李道扬、李道凯、李丹丹;那时都还在读书;却遭遇了这样的家难。其实他们这一房的钱物;在他们祖父李国杰时代就已经花得差不多了;到了他父亲当家的时候;已经靠自食其力;有时还要靠买卖当当过日子了。    
    解放后李家琛每月工资只有六十五元;却要维持一家五口的生活;跟普通老百姓几乎没什么两样。李道凯兄妹并没有沾着豪门生活的边;却也没逃脱“狗崽子”的命运。那些最为不堪的日子;只能靠亲戚帮助生活。后来他们各自奋发努力;读书成才;在工作岗位上各有作为。 在教育部门工作的李道凯;南开大学物理系毕业后;在唐山工程技术学院任教;后来调回天津。他始终以一片善心关怀着班上每个学生;多次受到学校和家长们的表扬。也许是他的精神感动了上苍;在唐山大地震时;他正一个人居住在一间临时搭建小房子里;半夜里周边的所有大房子全都倒塌了;而他的小房子居然没事。他一个人走出来时;简直傻了眼了……几十年后;当笔者问他那是怎么回事时;他苦笑了一声;说:“我也不知道。”


第三部分 短命侯爷第42节 “秘书上行走”李家煐

    李家煐先生是目前李家还在世的“家”字辈的老人之一;九十岁了;身体尚健;聊起过去的事情兴趣尤浓。他是云贵总督李经羲的孙子;著名学者、文物收藏家李国松先生的儿子;性格开朗;万事看惯;跟他聊天是人生一大享受;因为那些充满智慧的语言和哲理;总把你带入一个快乐的天地;再大、再沉重的话题;他都能举重若轻。 他老人家曾说起过一个关于他的任命的故事;令人笑掉大牙。     
    1945年抗战胜利后;聚集在重庆的国民党要员和社会贤达纷纷打包;准备“复员”。蒋介石也在赶制名册;任命一批接收大员;所拟定的新任天津市市长;是一位留美回国的专家学者型的人才杜建时。谁知天津市的著名人士张伯苓知道后坚决反对;在名单宣布的前一天提笔给蒋介石写了一封信;信中举荐北洋政府时期曾任过天津市长的张廷锷再当市长。张伯苓是南开大学的创办人;在国际上知名度很高;他在蒋介石面前可以随意骂人;蒋亦不敢得罪他。他给蒋的信件秘书不能代拆;而且必须随到随呈。    
     然而这次张老夫子举荐的张廷锷却是个十足的官僚;当年就职天津期间只做过一件好事;就是在南开大学的问题上帮了张伯苓的忙;现在抗战后胜利“复员”;张伯苓还要他叫帮助恢复南开大学。蒋介石不敢怠慢;遂在天津市长名下写上张廷锷;而在杜氏名前加了一个“副”字。第二天宣布出来;众人都面面相觑;不知怎么回事。 其实此时的张廷锷已年老昏花;精力不济且不说;而且还患有面瘫;走路怕风;走起路来总用一只手捂着脑门;三句话没说完就流口水……实在不是市长的人选。    
    上任之初;千头万绪;百废待举;于是托人赶快物色秘书;而且关照说;一定要忠实可靠的;不要共产党。经办人是李家的亲戚;自然想到李经羲的孙子李家煐;论成份他家是清政府的“高干”子弟;其丈人还是张学良的同学、拜把子兄弟胡若愚;况且他本人旧学根底很深;是其父李国松一手教出来的;当秘书绰绰有余;于是把李家煐带到了天津市政府。 李家煐走进来时;见张廷锷面对一桌子的公文、报告、材料正一筹莫展。见李家煐进来;当即令他起草一封给开滦煤矿总经理的信;向他商借一位英文秘书。说此事极为要紧;一定要借给。李家煐略思片刻;当场挥笔而就。张看后表示满意;就算面试合格了;随手抽出一张公文纸;书写了李家煐的任命书。 李家煐接过那任命书;上面居然写的是:“派李家煐为天津市市长秘书上行走”。    
    当时已是1945年末;距清室退位已三十余年了;该市长大人的脑子还像是逗留在紫禁城里一样;笔头还停留在“行走”年代;弄得李家煐不知这任命是真的还是假的。 况且;李家煐虽不是共产党;却不等于跟共产党没有联系。几年后;解放军百万雄师过大江;全国解放;他手持中共中央姚依林的亲笔信;到上海华东贸易部部长卢绪章和吴雪之那儿报到;成了新中国外贸战线的第一批业务骨干。工作上他不分昼夜;多次受到表彰;那是后话了。至于再后来的处境;不晓得怎么回事;领导们似乎与他有距离了。后来才知道;60年代开始讲究成份了;老李家的人是绝不能受重用的;但他外语很好;就被调到外贸学院教书去了。     
    其实;在政府部门工作的李家人往往都有共同的体会;就是开始他们很受重用;因为他们外语好;懂技术;而且听话;惯于“夹着尾巴做人”;可是后来政治运动多了;出身不好到底是硬伤;于是车子越坐越大;房子越住越小。“家”字辈的李家瑾、李家锦、李家昱、李家震、李家瓛、李家旺、李家宝、李家庞等等,无不如此。 50年代;他们老三房的兄弟中有的去美国;有的去香港;李家煐和他的另一个兄弟留在了上海。他们早就从威海路老房子里搬出了;各自投入新时代的生活;成为国家干部。    
    有一天;苏州房管部门来人找他;说是苏州拙政园旁边的一处三进的古典花园是他们家的;请他们去办理继承手续。他们一听不得了;弄不好一顶地主的帽子要带到头上;赶紧赶到苏州;办理了捐献手续。原来那还是他祖父李经羲名下的房产;是老太爷晚年买下来的;原先是张之洞的哥哥张之万的老房子。李经羲去世后李家出租;租给亲戚朋友的;并不认真收租;时间久了竟没人过问了。到了解放后;50年代的风气是谁都愿当国家干部;而不愿带地主帽子;大家都不肯认账;就都推到老太爷的头上;那么继承人李家煐就有当地主的危险了。 李家煐吓得赶快推干净;全部捐献了事。 现在那处三进的大宅院划为拙政园的一部分;紧挨着拙政园的西墙;里面办了苏州园林博物馆图片展览。前二进是四合院;院墙有两丈高;院里种了些牡丹月季;还有几棵石榴树;极其高雅。最后一进是二层楼房;粉墙黛瓦;树影婆娑;满园绿色中;一栋红楼凌然而立;漂亮极了。


第三部分 短命侯爷第43节 毕生都在造桥的特等功臣李家咸

    每当和李氏家族的人聊天;聊到现今李家后代的情况时;他们往往会眼睛一亮;十分自豪地说:“我们家族还出了一个桥梁专家;南京长江大桥的副总工程师,也是九江长江大桥和枝城长江大桥的总工程师。他一生都在造桥;还获得了国家颁发的首届科技贡献特等奖。他是我们家族老四房的人……” 而真正坐在李家咸先生面前时;他那特有的超脱和气度;再次令笔者感到了震撼。 “我的一生很简单;就造了几座桥。”李先生淡淡地说。 “是哪几座桥呢?”笔者追问道。 他像数自己孩子的名字一样随口道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