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国城市安全警告-第3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搞好旅游安全文化建设的思路    
    旅游安全的特征决定了旅游安全管理工作的系统性和复杂性。因此,搞好旅游安全文化建设应重点解决好以下六个问题。    
    加强旅游安全法规建设及教育。加快制定旅游安全法规和相应的安全管理制度,以适应现代旅游业快速发展的需要,对其所涉及的旅游资源、旅游项目、旅游设施、旅游活动、旅游服务、旅游市场管理等各个方面确立法定的安全保障。    
    建立综合的旅游安全管理格局。各级政府旅游、建设、公安、消防、交通、安全监管、质量技术监督等部门应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安全监管权力,履行安全监管职责,建立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密切配合、齐抓共管的安全工作格局,形成统一行动、联动监管的长效工作机制。    
    正确处理发展与安全的关系。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把保障旅游安全作为发展旅游业的前提条件,在旅游发展规划的制定实施、旅游活动的组织安排、旅游商品的开发创新等各项工作中,坚决防止和纠正忽视安全的行为。具体做到预案为先且按最大安全容量安排进入景区的人员。    
    提高旅游场所和设施的本质安全度,保障旅游安全投入。应在旅游收入中设立安全专项资金,用于旅游场所的安全监控和防护,旅游设备的更新和维护,完善与旅游活动相关联的各项配套设施,提高旅游安全保障能力。    
    加大旅游安全宣传教育力度。开展全社会的旅游安全宣传,普及旅游安全知识。对旅游团队进行有针对性的旅游安全教育,在旅游景区和旅游乐场所设立足够的安全警示标志,使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时刻牢记旅游安全,并遵从安全规范要求。    
    利用旅游安全应急救援机制。展开必要的演练,制定区域和旅游景区、景点的旅游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加强应急救援预案演练工作,增强应对、处置突发事件和重大旅游安全事故及事故征候的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可能发生的事故及灾害的损失。    
    


城市减灾忠告争取安全的“世界第一”

    且看中国建筑物的高度    
    20世纪90年代初,从中国的地平线上向上测量,中国的第一高度在南边一个叫深圳的特区小城。深圳国贸大厦——这座当时中国的最高楼以160。3米的高度创造了国内建筑的新纪录。被称为“中华第一楼”的深圳国贸大厦共53层,37个月即竣工,以“三天一层”的速度首开大陆超高层建筑先河,从而诞生了中国建筑史上值得纪念的新名词──深圳速度。中国高度,在上海又被赋予新的定义。在这座举世闻名的国际大都市中,金茂大厦以420。5米的高度昂首挺立,创造了全国第一、世界第三的纪录。从国贸到金茂,中国在长高;从深圳到上海,中国在发展。过去如果站在深圳国贸大厦的楼前,有人说,13年后将有一座楼以国贸两倍还多的高度耸立在面前,你可能会惊讶,而今天,当我们自如地走在金茂大厦边宽阔而现代气息浓厚的世纪大道上时,已是高楼林立的景象。    
    但是时至今日摩天大楼耗费能源的弊端已显现出来,“9·11”事件更暴露出它的致命缺陷,但这仍不能阻挡它在中国大地上的蔓延趋势,某市要建“世界第一高”的新闻已不再使人惊奇了。    
    三峡工程应“居安思危”    
    2002年,两院院士、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技术委员会主任潘家铮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说:三峡大坝裂缝有不同类型,有一种是贯穿性的裂缝,破坏本坝结构的整体性,影响大坝安全。这种贯穿性裂缝在三峡大坝一条也没有。另一种发生在大坝表面,很细很浅。三峡大坝有80条这种表面裂缝。产生表面裂缝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有的是由于施工原因,如冬天没有把大坝表面保护好,产生温度裂缝;有的是设计原因。三峡工程从开工建设到蓄水通航发电,牵动着亿万中国人的心弦,看到雄伟壮观的大坝,人们怎能不激动、骄傲,并引以为荣,然而,当人们得知大坝刚刚落成,就发现大坝表面有80条裂缝时,不免倒抽一口凉气,着实为大坝的安全捏一把汗。院士潘家铮掷地有声的发言:表面裂缝一般对大坝的安全没有影响。但是在大坝上游面的垂直表面裂缝,蓄水后水要渗进去,会产生不利影响。三峡大坝约80条这类裂缝都做了非常细致的处理,可以保证蓄水以后不会渗漏。因此,对大坝的安全没有影响。尽管专家的讲话极具权威,不由人不信,但还是未能打消顾虑,如果说这种乐观情绪来自“三峡工程的温度裂缝不到国际标准的十分之一”,那可以毫不客气地说,三峡工程事关亿万百姓的福祉,不能有一丝隐患,必须万无一失,温度裂缝不到国际标准的十分之一,并不意味着大坝就安然无恙,我们就可以高枕无忧。亏得专家同时发出“大坝上游面的垂直表面裂缝,蓄水后水要渗进去,会产生不利影响”的警告。随着三峡大坝进入正常运行状态,还没有遇到各种严峻的考验,意想不到的问题随时都可能出现,因此,我们现在及明天还没有说大话的资本,还不能断言80条温度裂缝对大坝的安全不会造成影响,因为三峡的安全必须是可持续性的。    
    这里无意否定三峡工程所取得的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也没有推翻专家论断的意思,毕竟这个浩大的工程凝聚了众多建设者的智慧和汗水,毕竟我们在建设过程中一切从头开始,没有任何可资借鉴的经验,全靠摸索着前进,如此说来,能取得今天的成绩堪称来之不易,实在可喜可贺。80条温度裂缝是修复了,会不会出现新的隐患我们不得而知;垂直裂缝现在虽然没有,但以后会不会有,同样我们也不得而知。不管专家也好,学者也罢,现在最好少下或不下结论,因为三峡大坝的安全系数究竟高不高,必须依靠科学,必须经过实践检验才能证明,“居安思危,防患于未然”才是我们真正所需要的。    
    “南水北调”工程在安全方面能否争取“世界第一”    
    2002年6月12日《大河报》载,规模空前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即将在2002年10月开工,但其中关键的控制性工程——郑州孤柏嘴穿黄工程,却在河南当地引起许多水利专家和百姓的强烈争议,他们呼吁有关方面更多地为子孙后代和工程的综合效益着想,本着对国家高度负责的态度,对穿黄方案做出最科学的选择。据悉,针对“穿黄”,水利部拿出了两个方案,一是在黄河河面上架筑渡槽,二是在黄河底部穿凿隧洞,而有关专家在北京进行比选会审时,“已基本确定为隧洞方式,不日将呈有关方面拍板定案”。河南的水利专家对隧洞方案提出质疑,认为隧洞穿黄存在很大风险,呼吁应慎重选择,这不仅因其施工工期长、风险大,更因建成后检修难、易受地震影响等。而郑州一位市民专门在数千市民中进行调查,结果赞成渡槽方案的占总调查人数的75%,赞成隧洞方案的仅占15%。    
    当然,工程究竟是以渡槽还是隧洞方式进行属科学问题,但就河南专家和百姓所提出的质疑、发出的呼吁,它向我们昭示了这样一个问题:在当前我国国力逐渐增强的情况下,一些国人包括专家学者的心气似乎也在无形中被“垫”高了,乃至在考虑和处理一些问题时,往往贪大求奇、好高骛远,追求一种几乎是压抑过久后报复性的精神慰藉和荣耀。毋庸置疑,在今日中国的在许多方面,我们的技术力量、资金力量并不逊于一些发达国家,别人能做到的事情,我们能做到;别人做不到事情,我们未必不能做到。这当然是我们改革开放几十年中发愤图强所得到的必然回报,但也不能忽视,在这种心理背景下,一些人由此不管在什么事上都想营造出个“世界第一”、“前所未有”的效应来,却忽视了安全问题。    
    当然,这些事情和穿黄隧洞工程不具可比性,我也绝对相信有关专家在论证这个方案时是成竹在胸,有十二万分把握的,甚至有人会问:“三峡工程上马前,也有很多人提出异议,可我们现在不还是成功了吗?”是的,这些都应承认,可在穿黄的这两个方案里,渡槽和隧洞工程造价相当,前者明显比后者结构简单、不确定和不可预见的因素少,且易于运行和检修,为什么偏偏要选择后者呢?专家或许会解释,隧洞的风险并没有想像的那么大,但把风险尽可能地降低一分不是更好吗?更何况渡槽还可在黄河上营造一个壮美的人文景观,对旅游资源的开发、振兴地方经济大有裨益,一举数得,何乐而不为?南水北调,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大的水利工程——如果单求精神荣耀,这已经足够了,因为它关乎千秋万代,不管怎么说,我们在安全上是不是也要追求“世界第一”呢?    
    


城市减灾忠告综合减灾规划向“摊大饼”模式说不

    2004年5月启动且于2004年下半年完成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修编项目城市综合减灾规划研究”在充分体现城市综合减灾规划思路下,提出了城市“安全容量”的概念,为此规划研究成果强调城市现代化要警惕“负数值”,城市综合减灾要全面关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的要素。在此,集中在环境灾害及地质灾害上作出分析。    
    城市现代化指标要减少负增长值    
    在2003年太原市召开中国城市经济学会第四届年会上,公布了2001年对全国58个地级以上城市现代化实现程度的评估报告。这些城市包括东部城市35个,中部城市14个,西部城市9个,基本涵盖了大中小城市。在全国668个城市中,这58个城市的GDP占46。2%,人口占26。3%,人均GDP比全部城市人均高75。8%;现代化综合指数达到69。3%,基本走完了第一阶段现代化的2/3路程,再有8年时间大体上可以实现这个阶段的目标。进入新世纪,我国比较发达的城市纷纷确定本市实现现代化的时间表,建立本市的现代化指标体系,以便对本市的现代化进程进行评价,也与其他城市进行比较。为建立一套全国统一的指标体系,中国城市经济学会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和环境研究中心,从1999年到2002年对城市现代化的指标体系进行了反复的讨论和修改,形成了包括经济发展、社会发展、生活质量、基础设施及环保4个子系统、共25项指标的城市现代化指标体系。    
    按照现代化指标体系评价,从子系统看,这58个城市经济发展实现66。1%,社会发展实现70。8%,生活质量实现64。8%,基础设施及环保实现77。6%。58个城市按照现代化的实现程度,可以分为三个方阵。第一方阵是现代化综合指数达到80%以上的13个城市,包括深圳、广州、上海、北京等;第二方阵是综合指数在80%~60%之间的27个城市,包括海口、天津等;第三方阵是综合指数在60%以下的18个城市,包括南昌、包头、重庆等。从这些城市的现代化水平评价中,可以清楚地看到以下特点:一是市与市之间的现代化水平差距很大。2000年东部34个城市的现代化实现程度达到75%,中部14个城市的实现程度为56。8%,西部9个城市的实现程度为55。4%。二是部分城市经济与社会发展不够协调。珠海和海口现代化实现程度分别居第4位和第14位,但是社会发展程度却居第48位和第43位。三是人口控制能力较弱,有31个城市超过平均水平,有45个城市超过现代化指标。四是信息化水平较低,且不平衡。五是城市环境问题突出。用气普及率达到100%的只有6个城市,不到80%的还有19个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40%的有7个城市,有19个城市不到30%。大同、太原、石家庄、乌鲁木齐、兰州、北京、重庆、包头等城市的空气污染严重。    
    最值得注意的是,所有城市的经济发展、社会发展、生活质量、基础设施及环保的相关系数,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负数值,说明这些城市都存在发展不协调的问题。如现代化程度最高的深圳,社会发展却处于第40位;经济发展处于第3位的厦门,社会发展也仅排在37位。社会发展处于第2位的长沙和第19位的兰州,基础设施及环保却处在第35位和第57位。城市现代化是个动态的变化过程,每个城市发展所处的阶段不是相同的,实现现代化不能操之过急,也不能单凭主观意愿行事,一定要从实际出发,重点抓好经济建设,通过发展经济推动城市现代化;要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保护力度,严防边发展、边污染,警惕有增长、无发展,以保护环境、提高群众生活质量、提高经济发展质量。    
    不再“摊大饼”,要建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