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人都还不到50岁,凹陷的双颊、因精密的手工艺而使用过度的双手和双眼,像是被手里常摸的羊皮纸同化了一样的苍白无血色的皮肤,看上去像60岁般苍老。兄弟俩的外貌极其神似:一样的大鼻子、服贴的耳朵,稀疏的头发往后梳摆、不分边。两人惟一的差别只在身高与话的多寡。弟弟保罗比他的哥哥高大且安静很多,哥哥彼得是个无可救药的老烟枪,他老是在咳嗽,还伴着喑哑的鼻音,两手颤抖着,一根接一根地抽着烟。
“科尔索先生,好久不见了!真高兴看见您。”
他们走上磨损的木质阶梯,门嘎吱一声地开了,灯光照亮了混杂的工作室,一台印刷机旁边是个摆满工具的工作台,一些已经做好的或装订了一半的书,裁纸机、染好色的皮、做装饰用的铁制工具和其他的用具。满屋子到处都是书,一大堆以摩洛哥山羊皮、小牛皮或搓花皮革为封皮的书,有的已完工;有的还是半成品。在凳子和书架上,是一堆蒙尘、受潮而有待清理的书。空气中充满了新皮革、纸和胶的气味。科尔索张着鼻翼,满心喜悦地闻着,然后打开布袋,把他的书拿出来放在桌上。
“我想向二位请教这本书。”
这不是他第一次来求教于他们。彼得与保罗慢慢地靠过来,老习惯,哥哥先开口说话了:
“《幽暗王国的九扇门》……”他抚摸着那本书,枯瘦蜡黄的手指像在抚摸一个活生生的动物一般,“多美的书啊!又罕见。”
他有一双老鼠般的灰色瞳孔。灰色的罩衫,灰发;灰眼,连姓氏都是灰色的(西文“瑟尼萨Ceniza”意灰烬)。他贪婪地歪着嘴。
“两位以前见过这本书吗?”
“见过。不到一年以前,克莱摩尔委托我们清理特拉·克伊的20本藏书。”
“这本书当时的状况怎么样?”
“好极了。特拉·克伊先生很懂得保存书籍,20本书几乎好好的,包括这一本,只需要稍微清理一下灰尘。”
“这是本伪书,”科尔索低声说,“至少有人这么说。”
两兄弟面面相觑。
“伪书,伪书……”哥哥不悦地喃喃道,“这年头人们用这个字眼用得太随便了。”
“用得太随便了。”弟弟像个回声似地重复道。
“科尔索先生,连您也这么说,这就让我们太惊讶了。制作伪书是不付成本的,其中所要付出的努力比利润大得多了。当然啦,我指的是真正的伪书,而不是那种用来蒙骗乡巴佬的复制品。”
科尔索举手求饶。
“我可没说整本书都是假的,我是指可能有些书页是假的。有某些缺页的古书可以利用其他的正本来复制缺了的那几页……”
“当然了,这是所有行家都知道的基本功夫。但光是影印或复写那些缺页,还是真正动手去伪造那几张缺页,是有很大的差别的。那是得依照……”他继续盯着科尔索,半转过身向着他的弟弟说,“你跟他说,保罗。”
“依照这门艺术的所有规矩……”弟弟加上注解。
科尔索露出共谋的嘴脸:一只想和同伴分享半条红萝卜的小白兔。
“那也许就是这本书的情况。”
“谁说的?”
“它的主人,而他可不是个没知识的乡巴佬。”
彼得耸耸窄小的肩膀,用之前的烟头点起另一根烟。当他吐出第一口烟同时,伴着一阵干咳。但他还是沉静地继续抽下去。
“您已经有办法拿到另一个正本来比对了吗?”
“还没,但很快我就可以这么做了。所以我想事先请教二位。”
“这本书价值很高,但我们拿手的不是精密的科学……”他再度转身对他弟弟说,“对不对?保罗。”
“我们拿手的是艺术。”另一位坚持这一点。
“您听到了,很抱歉让您失望,科尔索先生。”
“二位不会让我失望的。二位高手有办法将世上仅存一本的Speculum Vitae复制,还让它被欧洲最好的图书目录当作正本收录其中……您们对自己的能力应该很清楚。”
第四部分:伪书与伪书页伪书与伪书页(2)
兄弟俩同时苦笑了起来。科尔索心想,真像卡通片里的两只坏猫。狡猾的猫刚才被捧得高高的。
“从来没有人证实那是我们做的。”彼得终于回答。他摩擦着双手,瞄瞄那本书。
“从来没有。”弟弟带有哀伤的语气重复着说,看来像是巴不得锒铛入狱,好受到大众的肯定似的。
“没错,”科尔索同意道,“乔叟的那桩案子也同样是缺乏罪证;贝可男爵那本多语对照版的圣经也一样,它原本缺的那三页据说也是您们的杰作。那几页伪造的书页简直完美得连专家都不敢去怀疑它的真实性……”
彼得举起他蜡黄的手来,看得见他那过长的指甲。
“我们应该弄清楚几个要点,科尔索先生。为了赚钱而做伪书是一回事;为了对这份工作的热爱而做又是另一回事。那是由创作而得来的成就感……”他眨了眨眼,然后邪恶地微笑着。他那双如同老鼠般的眼睛又落在这本书上,“虽然我的记性不好,但我确信我们两人并没有对这本书做过您刚说的什么令人钦佩的工作。”
“我是说‘完美’的工作。”
“您是这么说的?……那也一样。”他深吸了一口烟,双颊深深地陷入,“但是,不管这伪造者是谁,有一点您可以肯定的是,这伪造的目的是纯粹个人兴趣、成就感,而非金钱……”
“Sine pecunia (拉丁文,意无酬劳)。”弟弟强调着。
彼得让烟从鼻里冒出,嘴半开地回想着。
“就拿巴黎索邦大学收藏的那本世人公认的Speculum Vitae正本为例好了。光是纸张、字体、印刷和装订的花费就比卖那本伪书的利润还高出五倍。有的人就是不能了解……什么样的事比较能满足一个有能力模仿维拉斯哥画作的画家?是赚钱,还是看到自己的画作被收藏在普拉多博物馆内名画《宫廷仕女》的旁边?”
科尔索毫不迟疑地表示赞同。这八年来,这对兄弟俩伪造的Speculum Vitae这本书一直被当作真迹收藏在巴黎的索邦大学中。至于后来事迹的败露并不是专家们的功劳,而是某个中间经手的人说漏了嘴。
“警察还会来找二位麻烦吗?”
“很少了。索邦大学那件事发生在巴黎的买主和中间商之间,其中提到了我们的名字,但警方从来没有证实过。”彼得再度歪着嘴笑着,惋惜罪证的缺乏,“我们现在和警方的关系很好,每次他们有了贼书需要鉴定的时候就会找我们帮忙。”他用冒着烟的香烟指指他的弟弟,“保罗在去掉图书馆章或任何原主的痕迹方面是专家。有时候,他们就来拜托他做反过来的工作。”
“您们对《幽暗王国的九扇门》的印象如何?”
彼得望望他弟弟,又望望书,然后摇了摇头。
“它被交到我们手上的时候,没什么特别引人注意的地方。纸质和墨水都是应该有的样子。虽然只是表面上瞧一瞧,但这种事是看得出来的。”
“我们会看得出来。”另一个强调着说。
“那现在呢?”
彼得深吸了一口夹在手中最后剩下的烟屁股,然后让它掉在两脚之间自动熄灭。亚麻油地毯上满是同样的烟疤。
“17世纪威尼斯的装订本,保存良好……”兄弟俩都倾身看那本书,哥哥用他苍白冰冷的手翻着书页。他们看来像在研究尸体中究竟装了什么填充物的标本制作家,“黑色的摩洛哥皮,镶金模仿花草的装饰……”
“就威尼斯的风格来说是朴素了点……”保罗表示。
哥哥彼得表示同意,干咳了一阵。
“显然地,这位艺术家是刻意这么做的。”他看着科尔索问道,“您查看过封皮的里面了吗?16或17世纪的皮制书皮里常会有一些惊人的东西。以前的人在这内层里压装一些散书页作为衬底。有时候是这本书的相关文件同意书,有时候是更古老的书页;而这些被当作衬底的文件比原书还值钱呢!”他指指桌上的一些纸,“那里就有个最好的例子。保罗,你跟他说。”
“1483年十字军的教皇训令,”弟弟暧昧地笑着。不像在讲古书,倒像在讲一本让人兴奋的黄色书刊,“在一本16世纪没什么价值的回忆录书皮中发现的。”
彼得继续仔细研究着《幽暗王国的九扇门》。
“他的装订法很合规矩,”他说,“完全符合应该有的样子。很有意思的一本书,不是吗?书背上有五条缀线,没写书名,还有个神秘的五角形符号……亚力斯·托嘉,1666年。也许是他亲手装订的,很美的作品。”
“您觉得它的纸张怎么样?”
“这方面您是专家呀,科尔索先生。好问题。”这个装订师傅舔舔嘴唇,像要给自己添点暖意似的,然后用拇指顺了一下书缘,仔细倾听书页发出的声音,就像科尔索在巴罗·波哈家里做的一样,“很棒的纸,跟现代人用的植物纤维真有天壤之别。您知道现代印刷的书平均能保存几年不坏吗?告诉他,保罗。”
“70年。”另一个愤恨地说着,好像科尔索就是那个罪魁祸首一般,“可悲的70年。”
哥哥彼得在桌上寻找工具,然后紧握了一个高度数的镜片往书上瞧。
“100年之后,”他边掀起书的其中一页透着光研究,边喃喃道,“几乎所有书店里的书都会消失,但是这些几百年前印制的书却能完整无缺地保存下来……有价值的东西自然会保存下来。对不对,保罗?”
“烂书印在烂纸上。”
第四部分:伪书与伪书页伪书与伪书页(3)
彼得同意地摇头叹息,一边不停地透过镜片研究着那本书。
“您听到了。植物纤维制造的纸很快就会变得泛黄、脆弱,到最后就无可避免地粉碎了。老化,然后死亡。”
“这本书就不一样了。”科尔索指指那本书说。
装订师傅还在透着光研究那本书。
“麻布做的纸,这是一种用鬼斧神工般的技术用破布做的上等纸,耐得住时间和人为因素的考验……咦,不对,是亚麻布。是地道亚麻布做的纸。”他的目光从书上移开,看着他的弟弟说,“真奇怪!这不是威尼斯的纸。厚实、松软、多纤维……西班牙的?”
“对,瓦伦西亚的。”另一人说,“哈蒂法地方出产的亚麻。”
“对了,这就对了。那个时代欧洲最好的纸之一。也许是那个印刷者进口的……那个人是全心全意准备做好这本书的。”
“他是用了心去做,”科尔索指出,“却也为此丧了命。”
“这就是当时做这行的危险性了。”彼得接了科尔索敬给他的一根烟,一面干咳着一面点烟,“……关于纸的方面,您也知道那是很难骗得了人的。用来印的纸张必须是同时代且全白的,就算做得到这样,还是很容易在细节上出问题。古老的纸张会变成褐色,墨色也会氧化……当然啦,可以把伪造的书页先浸过茶让它变色……一本上乘的伪书必须让整本书看起来完全一致,关键通常就出现在细节上。保罗,你说对不对?……每次都是细节的问题。”
“您看的结果如何?”
“就各种可能性来看,我们认为它的装订应该是17世纪的,但这并不表示书里的内文就一定和这装订法属于同一年代;至于纸张方面,它和另一批那个年代已被证实的文件具有相同特征,所以,看来也该是同年代没错。”
“好,装订和纸张都是真的。那么,我们来看它的内文和插图吧!”
“这就复杂多了。就活版印刷数的观点来看有两个起点:第一,本书为真本,但据你而言,它的主人有某种强烈的理由去否定它,这是可能的,但不合常理。第二,本书是伪书,那就有另外两种可能性了。首先,整本书的内文都是假的、捏造的,是利用符合那个时代的古董纸和封皮制作的假书。这也有可能,但可行性不高,而且没有说服力。光是造这样的一本书,成本就高得吓人了……但也有另一种可能性,就是这样的伪书是在第一版书完成之后没多久做的。也就是加上一些修改之后的再版,伪装成第一版书的模样,书皮上写着1666年,但或许是10年20年后的成品……但要用什么范本来做这样一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