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楚思南说完这番话,优哉游哉地坐回他的椅子,顺手端起身边茶几上地茶杯,美滋滋的抿了一口。
比娅特丽莎不得不承认,眼前这位自称起身军旅地将军很有一套,至少他打的比方很生动很恰当,但是。她却感觉不到任何幽默的成分,与此相反,她那敏感的职业触觉,甚至能够透过这一番看似不经意的话语,感受到一种异常浓烈的血腥气息。在以前,比娅特丽莎曾经认为自己的父亲。那位总是喜欢声称自己是职业军人地家伙,是这个世界上最冷血,最不讲道理的人。而今看来,同眼前这位黄皮肤的年轻人比起来,自己的父亲显然还要算是比较温和的。也许,也许这两个男人坐在一起的时候,除了对于那些意识形态地东西之外,他们将会有更多的共同语言。
十五分钟的采访转瞬即过,在送了比娅特丽莎之后,楚思南站在宝石蓝色地瑰丽落地窗前,看着那位刚刚从房间里离开的美国女记者登上一辆黑色的轿车,微微翘起的嘴角上浮现出一丝耐人寻味的笑容。
“谢米怡斯内伊同志,”沉默了片刻之后,楚思南突然说道,“你说为比娅特丽莎小姐开车的,会不会是美国中央情报局的人?”
在楚思南的身后,一个瘦高挑身材的便装中年人静静的站立在那里,他那满脸和善的笑容,绝对能够带给人一种和事佬的感觉。不过真正知道他身份人,却绝对不会把他当成和事佬,相反,还会对他畏如蛇蝎,因为他不是一个小角色,他就是克留奇科夫手下的第一号干将,安全委员会对外联络处的处长弗拉基米尔叶菲莫维奇谢米怡斯内伊。苏联在国外的所有情报组织、谍报人员,全部都由这个人掌握,而国内的所谓间谍、破坏分子、白匪残余,也都经过他的手秘密或公开或秘密的处决。这一次前来德黑兰,楚思南没有带着克留奇科夫,而是带着这个“笑面虎”,其目的,自然是不言而喻了。
“将军,那可不好说,”谢米怡斯内伊上前一步,朝窗外看了一眼,然后笑眯眯地说道,“不过如果将军给我一个小时的时间,我就能够告诉您,那个司机的准确身份。”
“哈哈,不用了,”楚思南转过头,伸手在这位自信心十足的家伙肩膀上拍了拍,同时笑道,“我只不过是随口一说罢了,没有必要把精力放在这些无关紧要的事情身上。”
“是将军。”谢米怡斯内伊恭敬的回答道。
楚思南对这位谍报头目的态度显然颇为满意,他信步走回那方椅子的前面,从茶几上拿起自己的那包香烟,抽出一支递给谢米怡斯内伊。
“我记得你也抽烟来着,来一根吧,美国货。”楚思南笑道。
“谢谢将军,”谢米怡斯内伊也不客气,他结果香烟,然后抢在楚思南之前取出火机,为两人点上。
“噢,对啦,”重新在座位上坐下,楚思南指了指对面那张椅子,示意谍报头子坐下,同时说道,“你刚才说,有一位法国朋友要将我,唉,为了应付巴顿将军的宝贝女儿,我没有听清楚,现在说说吧,到底是怎么回事。”
“是这样的将军,”谢米怡斯内伊变戏法一般的不知道从哪里掏出一个厚厚的本子,掀开几页之后,看了看说道,“这个人叫乔治蓬皮杜,据他自己说,他这次秘密前来,是代表如今的‘自由法国,领导人戴高乐同您进行一项磋商的。我通过秘密渠道对这个人的底细进行了一番调查,事实证明,他所说的应该没有虚假成分。”
接着,谢米怡斯内伊又详细汇报了蓬皮杜的个人情况,包括哪年出生,有过什么重要的经历,目前在戴高乐身边的任职情况等等。
其实不用谢米怡斯内伊过多的介绍,楚思南也知道这个蓬皮杜的具体来历,本来嘛,法国战后的一任总理、总统,继戴高乐之后,第二位不顾西方封锁,坚决主张同中国发展外交关系的西欧政治强人,楚思南怎么会不知道。只不过楚思南在这之前,并不知道这位蓬皮杜先生,竟然还做过戴高乐的私人幕僚,怪不得这家伙在接掌大权之后,会始终如一的贯彻戴高乐政治主张。
“我们同法国之间丝毫没有什么嘶,他们为什么选在这个时候同我们接触?”楚思南抚摸着下巴,困惑的说道。
“我们分析过了,”谢米怡斯内伊说道,“法国人这次选择同我们接触,应该是因为受了不久前卡萨布兰卡会议的影响。根据我们的情报显示,在那次会议之后,美英两国似乎有意给未来的战后法国制造一些麻烦。”
“哦?说来听听。”楚思南显然被勾起了兴趣,他坐直身子,好奇的说道。
《新二战风云》 第十卷 峥嵘岁月 第九章 两个战场
“是这样的,”谢米怡斯内伊将自己的笔记本向前翻了几页,然后低着头说道,“毫无疑问,在卡萨布兰卡会议上,美国人为了同英国人之间达到某种程度上的契合,双方都在一定程度上出卖了法国人的利益。尤其令戴高乐不满的是,美国人又推出了一个吉罗,希望这个人可以取代他的地位,进而领导法国人的抗德斗争。这件事情从表面看起来似乎仅仅是一个法国领导权的争斗,其实谁都知道,这是美英联合起来抑制法国战后复苏的一招狠棋。”
“唔。”楚思南抚摸着下巴,若有所思的嗯了一声。
“众所周知,一直以来,包括法国国内抗德游击队在内的大部分武装力量,都处在戴高乐的领导下,他们俨然就是一支不可忽视的武装力量,各处战斗中的总兵力超过三十万。”谢米怡斯内伊继续说道,“而吉罗呢,他的影响力主要在法属非洲诸国,在法国国内基本没有多少人知道他的存在,不过在美国人的支持下,他在非洲所扩充起来的军队同样不可小觑。现在的形式是,英国人在表上支持着戴高乐,而美国人则在实际上支持着吉罗,与此同时呢,戴高乐本人在法国国内的名望很高。呵呵,可想而知,如果按照美国人还有英国人的做法,那么一旦战争结束,法国国内会出现什么情况。”
内战,呵呵,内战啊。要想延缓一个国家的复兴与崛起。那么毫无疑问,挑动一场规模稍大一点的内战,将会是最佳地,而且也是最有效的选择。英国人看到了欧洲大陆在战后的前景,曾经三强之一的德国,肯定是垮掉了,而剩下的法国,如果能够在战后长期陷入内战的泥淖,那么他无疑能够从中获得最大的利益。至于美国人呢,他们的目光从来就没有离开过欧洲。一场声势浩大的二战,彻底打碎了欧洲大陆原本的政治格局。一个个曾经号称强大地帝国被无情的炮火摧残地支离破碎,而与此相反的是。美国人却从这场战争中获得了前所未有地巨大利益。因此,在战后主导欧洲的命运,及至主导整个世界的命运,就成为了美国人摆放在案头的最近景计划。英国人是一条狗,从来都是一条狗,对它,美国人很放心。只要时不时的给它一块干涩的骨头,它就会在啃嚼的津津有味地同时,对主人大摇其尾、大点其头。德国人,意大利人已经注定完蛋了,至少在战后的几十年间,他们在国际问题上将不还会有任何的发言权。那么唯一剩下的就是法国人了。戴高乐不好,他的表现锋芒毕露,一看就是一个不听话。不顺从的家伙,这样地人,美国人不喜欢,将未来的法国交到这样的人手里,美国人更不放心。吉罗呢,嗯,这位同志很好,很龌龊,美国人很喜欢,他那保守地思想、酥软的骨头、谄媚的笑脸,都无一例外的表明了,他更适合成为法国未来的领导者,所以,美国人决定支持这位听话的人取代不听话的戴高乐。
就这样,美国人同英国人的利益出现了契合点,而唯一从中受损的将会是一个无关紧要的人,一个无关紧要的国家。
美英肚子里能打小算盘,戴高乐以及他的幕僚们也不傻,因此,他们想到了苏联,在欧洲,如果战后还有谁可以同美英抗衡的话,那无疑就是苏联。戴高乐想得很清楚,战后法国需要长时间的休养生息已恢复其经济势力,而在这段期间内,法国人对内要勒紧腰带过日子,抡开膀子搞建设,对外,同样不能没有丝毫举动,否则的话,曾经一度辉煌的法国,最终将沦为二流国家。戴高乐不想放弃对法国的主导权,又不愿意看到法国在自己的手中没落下去,同时,又得不到英美的支持,那该怎么办?很显然,只有向苏联靠拢,这种在夹缝中求生存求发展的日子不好过,但是这样的外交手段,却非常的实用不真正的靠拢在任何一边,也不向谁屈膝服软,一切向利益看齐,所谓的务实外交,也莫过于此了。
“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我不关心,”楚思南想明白了其中的缘故,心里便有了谱,很显然,他对这些事情并不怎么关心,面对法国人极有可能送来的示好,他更关心的是,能够从中拿到什么样的利益。不要以为即将接任苏联最高领导人的职务了,他楚思南就什么事情都要去管,像这种问题,一般都要由相应的对策专家组去协商讨论,制定出一整套的方案,然后领导人所要做的,就是一个拍板。
“告诉我,你感觉同法国人接触对我们有什么好处吧,我想先听听你们对外联络部门的意见。”楚思南说道。
“目前在这个问题上,我们还没有仔细的研究过,”谢米怡斯内伊说道,“如果说有,那么也只有一个初步的预案。一般看来,如果能在西欧楔上一根钉子,至少来说对我们没有什么坏处,至少我们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打乱美英的阵脚,迫使他们在开辟第二战场的问题上重新做出考虑。另外,我想如果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拉拢法国,那么我们长期以来调动不灵的‘诺曼底,航空队,也应该另有一番作为了吧。”
“诺曼底”航空队,一支完全由“自由法国”在苏联国境内组建的空军力量,虽然这支空军力量完全装备的是苏制雅克飞机,但是他们却并不归属苏联控制。之所以会出现这种局面,就因为这支空军的组建,是按照苏联同美英之间签订的一系列援助条款完成的,也可以说是美英提出的一项附加条件。对德战争几年来,这支完全由法国飞行员组成地航空队。也曾数次参与战斗,总体来说,成绩还算不错,而且同苏联本身的飞行员相比,这支航空队飞行员素质较高,因为他们中的很多原来就曾经是法国的一流飞行员,一部分甚至参加过法国的保卫战。
当然,谢米怡斯内伊之所以会看重这支航空队,着眼点并非完全是这支部队的战斗力,而是他们所能带来的政治影响力。苏联已经即将赢得这场战争。作为胜利者,现在苏联人所要考虑的。就是进一步扩大其在这场战争中所获得的政治影响力。
楚思南自然明白这些道理,他垂头想了想。然后说道:“恩,那这样吧,替我安排一下,抽时间我见见这为叫蓬皮杜的法国朋友,看看我们有没有机会进一步发展关系。”
“好地,将军,”谢米怡斯内伊考虑一下之后说道。“按照行程安排,将军您明天上午十一点之后到下午一点之前时间比较宽裕,如果您不反对的话,我可以安排蓬皮杜先生在明天中午同您共进午餐。这样地话,您一方面可以探听一下法国人具体的打算,另一方面又可以不用当场做出任何决定。”
“恩。这样很好,”楚思南笑道,“你去安排吧。噢,对啦,一会儿你给我把国内西线地战报送过来。既然美英的联军已经在西西里岛登陆成功了,那么想来朱可夫同志所面临的压力也应该减轻不少了,不知道他那边的战况究竟发展的怎么样了。”
楚思南如今还不知道,就在他打算观看西线最新战报的时候,残酷的库尔斯克大会战,已经随着一场在普罗霍罗夫卡地域爆发地大规模坦克战,最终进入了厮杀的高潮。
在后世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军事历史学家们,都曾经将这场爆发于库尔斯克战役南线的普罗霍罗夫卡苏德坦克会战,定义为人类军事上规模最大、参战坦克自行火炮数量最庞大、战况最为惨烈的一场坦克大会战。苏德双方在战后所公布的数据中,都宣称共有一千五百余辆坦克及自行火炮参与了这场规模空前地大会战。
但是实际上呢?这场战役的规模并没有那么庞大,尽管它仍旧可以算做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场坦克会战。
进入三月中旬以来,随着朱可夫在库尔斯克战役中战略战术思路地最终敲定,苏军在南北两线上的防御开始变得稳固下来,一种拼消耗的态势愈发明显的呈现在德国人的面前。
与此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