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混搭中产家-第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切┰诠ケ还惴褐种驳拇罄龌ā⒎锵苫ā⒋斓缺坏贝胁撞闶游桌觯蛭庑┗ù碜挪皇鄙械哪甏D昵崛巳壕劬拥纳缜郧拔酪帐跗酚凶徘苛业募ど停谖辶甏錾娜司劬拥纳缜铮诜徘拔酪帐跫业淖髌啡匀槐甘苷椤<词故窃赟OHO现代城这样标榜前卫的社区里,艾未未的水泥柱“砼”竖立之初也遭到了许多人的强烈反对。张宝全在今典花园里摆放前卫艺术作品的尝试也仅持续了一天。比较成功地作为卖点的当属SOHO现代城5号楼空中庭院里摆放当代中国前卫艺术家的装置艺术作品和上海新联洋斥资1600万买下罗丹的《思想者》,前者令居住者获得了一个先锋派的时髦形象,后者则使业主们觉得与世界级艺术作品为邻足以证明自己有品位。这给消费者带来的增值是他们乐于接受的,尽管这事不一定和艺术有关。  树阴曾一度在社区花园里消失,那些曾在林阴路上骑过自行车的一代人在搬入现代化社区后居然对树阴没有提出任何要求。当然这种状况现在有所改变,所以自然就有开发商适时推出了像“万万树”这样的项目。  长椅在中国当代社区花园中备受推崇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现今房地产市场上的主力消费人群都在他们的青少年时期有过公园中的长椅情结,那时逛公园如果能找到一张空长椅坐一会儿,才叫逛过公园了。这个情结被保留到今天,他们对长椅的造型和长椅上的故事不断生发出更为旖旎的期待。  水是中产阶层心中的景观痛点,理性的中产们知道购买水景住宅是非常昂贵的,但水所象征的浪漫与其暗示的富贵是中产阶层乐于憧憬的,所以能在成本与理想间有所折中的方案是最能打动中产消费者的。  景观对当代中产阶层而言是住宅消费套餐中的甜品,没有,菜没上全,做得不好,这顿“饭”收场就收得不那么愉快,但要让他们付主菜的钱是不可能的。


第一部分:具体生活中产阶层需要什么样的第二居所(图)

  中国房地产协会会长杨慎先生说,中国目前约有6。6%的人拥有第二居所,但实际的比例可能会达到15%。  现在一说起中产阶层的第二居所很多人总是联想到城乡交接处的TOWNHOUSE,其实对当代中国中产们而言,第二居所这个概念的外延早已延伸到城市里另一套小型公寓或郊区的自建房,甚至旅游胜地的分时度假酒店公寓等多种住宅形式。  拥有私有住房是全世界中产起码的生活尺度,以此为参照在当今中国家庭年收入10万元以上的人家,在因循中国人高储蓄习惯的理财方式,通常会将收入的30%左右存入银行,其余70%左右用于消费与投资。  10万元的70%是7万元,一个典型中产之家通常会将10%~15%用于各种投资,那么便剩下5。5万~6万元用于消费,月均消费5000元上下,扣除吃饭、穿衣、交通、社交等费用,能够用于房地产方面的消费在1500元左右,这是现今能够进入商品房消费(无论租、买)的最低起点,收入达不到这个水平,获得贷款和偿还贷款的能力都是会受到质疑的。  这里面选取的标准是家庭年收入,而不是个人年收入。  那么依据西方社会发展的规律我们可以看到,当人均GDP超过5000美元,人们便开始第二次置业,人均8000美元以上,便会有两套以上的住宅。如果用家庭收入来描述消费力的话,数字会相对低一些。  中国的中产之家如果家庭可支配收入能达到6万元左右,即8000美元,显然已经具备了购买两套以上住宅的实力。  那么他们需要什么样的第二居所呢?  当一个中产之家决定买第二居所的时候,通常出于以下动机:  想有一个住得更宽敞的地方。出于这种动机的中产们大抵会选择离市中心较远的住宅,因为房价会相对便宜许多,那么平时为上班为加班勉强挤在市区内的小房子里,他们也就忍了,但到周末,或在某些时候,他们想舒展一下自己的生活时,一个大空间就显得格外重要。  所有在城区里无从实现的梦想都要在郊区住宅中得以补偿,面积、景观、独门最好独院、装修都是他们要实现的。  这种性质的第二居所,面积至少要在180平方米以上,而价格却以4000元/平方米~6000元/平方米为佳,否则城里城外两套房子供起来,中产们的生活水平怕是要明显下降了,这却是中产们不愿意支付的代价。  至于户型,当然是复式或错层的为好,因为层次感不仅使空间显得富于变化,而且也满足了中产们对于各空间互不打扰的需要,那种一家人“打”成一片的居住环境是中产们选择第二居所时最想摆脱的。  不必送精装修,因为这处第二居所通常是他们过装修瘾的大好机会,城里的那套“小房子”让他们的诸多创意和妙计难以施展,现在,他们要在自己的第二生活空间里大展身手。  田园风格是中产们在自己郊区第二居所中普遍选用的,因为他们要在自家门前种上花草,不再过城里的那种逼仄生活,那么与之相配的装修风格当然是田园,不过这种田园风格中国版的不多,欧美版的现在仍然流行。  一对搞金融的夫妇在城里买了一套二居室,是过去福利分房时代的房子,又在北京的五环外买了一幢220平方米的叠拼TOWNHOUSE,夫妇二人将其关于居住的诸多想像都放进了这处第二居所,于是我们看到的就是英式、北美、法式等多种风格杂陈一室,夫妇俩回到这处第二居所如同走进了自己的梦想长廊。     另一类中产购买第二居所和前述的一群走的正好是相反的路径。他们在城乡结合处曾经购置过一套面积较大的TOWNHOUSE或公寓,但住了一段时间之后发现,他们有脱离城市生活的危险,偏居一隅使社会交往渐渐减少,在市中心停留时间的缩短也使他们对潮流不那么敏感了,再加上每日驾车上下班的劳顿或孩子上下学的困难使他们的生活品质不尽如人意,于是他们成了摆出城后又想摆进城的那根指针。  这类人会选择在城里买一个旧福利分房时期的二三居或小户型公寓以便于上下班和交友待客。周末全家人再返回城郊处的家。所以当他们选择第二居所时,更注重住宅周边的交通环境、娱乐设施的丰富程度与上班或孩子上学地点的远近。  买这种公寓时,他们不会买很大的面积,通常有个吃饭、睡觉的地方就差不多了,偶尔招待个朋友也不会规模很大,所以100平方米以内都够用。单价可以稍高一点,不能太高;毕竟他们已经有一套住宅,为这套住宅不可能再斥巨资了。  还有一类第二居所正在中产人群中兴起,即为享受而置办。  有的家庭想创造一些新鲜的生活方式以丰富现在的生活。  于是他们会买一个50平方米~70平方米的小房子用做个人和自己的朋友聚会的地方,也有的会在旅游胜地购买一套分时度假酒店公寓,以便一家人一年有一个月的时间去异地度假,不去的时候也可以租出去,赚点房租。  前者通常是在一些并不昂贵的楼盘里买一个小单元或简装或精装,只要方便朋友们出入和聚会时采买或娱乐即可,房价不能太高,户型好坏也不那么重要。后者则是选在一些著名旅游景区内的开发项目,项目周边的景观要好,物业管理要完善,易于出租。  第二居所之于中产之家补偿、补充的意义非常大,同时碍于中产们的总体收入有限,这种补偿或补充只需适可而止,无须穷尽所能。   


第一部分:具体生活中产们需要什么样的社区(图)

  中产们在和居住地有关的另一个重要指标——社区的选择上,虽然仍被开发商引导得有点理性不足,但思路日渐清晰。  中国的社区在其形成的过程中经历过几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针对“最先富起来的人”的豪宅,这类社区在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以前是很纯粹的,那个时期能买得起房的人都是富裕阶层的人,中产阶层既没有形成,更鲜有进入房地产市场的。  第二个阶段是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中产阶层逐渐进入房地产,社区开始出现富裕阶层与中产阶层混居的现象。但真正的中产阶层社区也没形成,开发商还是要依赖于富裕阶层支撑他们的项目,只不过,中产作为一支崛起的消费力量引起了市场的瞩目,所以很多楼盘就出现了300平方米和50平方米的户型都有的设计。这种楼盘看起来适合各种人群。刚跻身于中产阶层的能住进这样的社区,好像自己与富裕阶层也不那么遥不可及了。但住进去之后,两个阶层的人都不十分满意。中产们总希望降低物业费,甚至不惜降低服务的水准或减少服务的内容;而富裕阶层则与之相反。有不少物业公司反映,一些住小户型的人常常是不交物业费或供暖费的主要人群。中产们觉得自己住的社区生活成本偏高了,富裕阶层又觉得住进这样的社区降低了自己的生活品质。  到了21世纪初,一些明确针对中产的社区才浮出水面。在大城市,这些社区的价位在每平方米5000元~7000元,社区内的户型也不会有50平方米~300平方米这样大的落差,面积多集中在100平方米~250平方米。开发商明确地打出“中产社区”之类的口号标榜自己的市场定位,更有楼盘的案名就叫“人民派对”。这样的社区出现后,似乎已经为中产们选择住什么样的社区提供了清晰的引导,中产们只需对号入座,就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居住地。中产阶层中的中上阶层也被划入了目标受众是富裕阶层的社区,而中中阶层和中下阶层目前还混居在同一个社区里,但已经有相当一批开发商在用价格、户型和配置对这两个人群做进一步的细分。  这个时候,中产们住在哪里除了城市的选择、地段的选择,还有社区的选择。  中国这一代富裕阶层和中产阶层绝大多数是他的家庭中自1949年后第一代财富的创造者和积累者,所以他们不仅肩负着改善家庭物质生活水平的责任,亦肩负着提高家庭社会地位的责任,所以住在哪里不单纯是物质层面的问题。  一个被称为成功人士的人尽管不愿外人知道他住哪儿,但他却很愿意圈里人知道他所在的社区。中国的大城市正逐步效仿欧美,以居住社区的等级区分人与人的阶层差异。  试图以此标识身份,并借此结识同质人群的人大多会选择带有鲜明阶层特征的楼盘。  如果想让别人知道他的住宅等级的富裕者购买的楼盘不仅是价格高,而且知名度更要高,在他所出入的社交圈中没有足够高知名度的楼盘再贵也不会成为富裕者的标签。  而一个中产阶层如果不想让人误解他的财富和地位也不会选择一个过于有名的大众型楼盘,因为那种楼盘知名度虽高,但从3500元/平方米到6500元/平方米的住宅都属同一个社区,消费者从中产阶层中的最下层到中上层,成分十分复杂,收入低的不愿被别人误认为发了横财暴富或爱慕虚荣、不量力消费,收入较高的也忌讳被人看成寒酸或装穷,这种社区是一个尴尬的社区,居住者既无从使之成为标签,也无从选择同质人群。  不过要不要作如上的划分是一个关键。在一个陌生人组成的社会里,人与人之间的个人信息是不透明的,你无从了解一个陌生人的底细,他的居住地是关于他这个人的很重要的信息,公开这个信息,对于结识的双方是有重要意义的。  但如果一个人选择住在一个并不特别的地带的并不知名的楼盘里,那么连通过这个渠道了解这个人的可能性都没有了,这就是“大隐于市”的手法之一。  做这种选择的中产希望将工作和生活拉开足够的心理距离和社交距离。他们对自己的私人空间十分在意,不希望外人因此对自己形成某种成见,更不希望旁人轻易打搅自己的生活。  但也有一些中产特意选择了一个知名度高的社区,更有一些特意选择了一个知名度高的高档社区。这些中产或者是SOHO一族,希望通过购买知名度高的社区来提升自己小公司的形象,又或者一些中产希望购买一个知名度高的社区向客户、合作伙伴显示自己成功的形象,再有一类是想借购买一个知名度高的社区达到使家庭财产保值甚至升值的目的。  中产们对一个社区价值的评价至今已经多元化了。  入住后社区是否有国际学校、大型超市或高档会所等等,会所是配备运动场还是游泳池,中产们都会将这些列入评价此社区价值高低的因素。  例如,很多中产会为了社区的会所里有一个游泳池而对这个社区颇有好感,因为游泳是他们主要的运动方式之一。  由于现在中产们对健康越来越重视,而他们对健身环境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