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唐人街故事-第2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甘顿老年活动中心是位于伦敦市区内的一家华人老年福利社。在这里,老人们可以找到传统的中国式文体活动。在黄色的人群中,白皮肤的Veronica显得格外引人注目,她是黄土地剧团的创始演员和社会推广人。因为每周都要到甘顿老年活动中心推广话剧项目,Veronica已经被这里的人视同家人。 
    Veronica是混血儿,她的父母都只有一半的中国血统,但却是地道的上海人,所以Veronica 虽然拥有一张欧洲人的脸孔,但却保留着传统中国式的生活习惯。由于二战把一切正常生活搅乱,她的父母最后的定居地点变成了香港。Veronica在香港岛出生,18岁时来到英国上大学,今年已经49岁的她,从入行做演员到现在也有20多年了。 
    Veronica希望在更多的中国人当中培养话剧文化,于是甘顿中心的老人们成为她的第一批宣传对象。她说,她现在的梦想是在这里开一个话剧班,让老人们一起表演,一起玩,但是万事开头难,最重要的是和老人们成为朋友,让他们接受她和她的想法。 
    Veronica告诉我们:“你知道,你就这样开一个班叫人来,小朋友或者年轻人就无所谓了,但是老人家他们不惯你,就信不过你嘛。所以如果我真是想做点事情,想做些话剧的事情,就要跟他们多有些关系,多了解他们,他们也了解我。而且我又不像中国人,但是我会讲广东话,是好处,所以他们也有更多机会认识我。”不过让Veronica欣慰的是,现在她已和老人们相处地很好,大家在一起聊天,一起玩,非常开心。 
    黄土地创办已经近十年,但和英国无数的大剧团相比知名度平平,今年的“台风”节依旧要靠逐个邀请的方法来联系观众。Veronica给她所有认识的朋友打电话,希望他们能过来捧场。由于这已经是第三届“台风”节,越来越多的观众开始认识、了解了黄土地,今年Veronica的许多朋友都主动打来电话,问订票的事情,这让她感到很高兴。 
    “嗨, 莎莎!”Veronica 拨通了一个向她询问过演出情况的朋友的电话,“你好!亲爱的,我要不要给你订明天SOHO剧院的票?……我不知道,通常只需要五镑吧。……你的全名是莎莎波卡,……恩,是的亲爱的,打我的手机吧。我明天一天都会在那里排练,因为我有角色。……好啊……当然,当然,这是一种读本话剧,但应该很有意思,因为他们读的确实很好……” 
    Veronica现在所住的居所是父母留给她的。这个带着后屋花园的房子是她母亲在1985年买下的,如今父母已经相继去世,只留下Veronica一个人独自居住在这里。她站在窗前,娓娓道来过去生活的点点滴滴,童年的回忆历久弥深:“我是香港岛出世的,Hong Kong Islands,铜锣湾,大亨道。我的第一个家在吴门府。我很好运,小时候,从我的窗口望下去,就可以看到吴门府。哇,好美啊,那些花园,那些雕像,那些奇怪的动物,精彩的传说……” 


第三部分
伦敦的黄土地(4)
    香港老家的花园已经几十年没回去了,Veronica现在能够收藏的仅仅是一本画册。她一页一页地翻着画册,给我们做着生动的讲解: 
    “这上面有吴门府,这些我都见过。啊,我就住在这隔壁,事实上如果你在拍这张照的时候稍微朝右转一下,(就可以看到)我就住在这儿。现在这些大厦,我小的时候就没有这些这么大的大厦,全是天空。我家是三层的房子,我们在第二层住,尽管如此,我们也可以看到这些。这个吴门府花园,我喜欢在这儿跑。你能否想象一个小孩,在这些奇妙的地方跑来跑去,跑上跑下?哇,这些动物,我好喜欢这些动物和它们的故事!哦,天哪!这些故事,这些神仙啊,……” 
    和传统的中国家庭一样,Veronica的起居室里,四壁都挂满了陈旧的家族相片。她指着那一张张照片,给我们讲起她的家史: 
    “那是我妈妈,她那时34岁,那时候她还没生我。她生我的时候38岁。那是我爸爸,那也是我爸爸,他有一半日本血统,他(爸爸)的爸爸兴许来自中东。我爸爸不知怎么有骑马的天分,他那个时候已经50多了,但就在几年前他四十多岁的时候,他还在骑马。在中国,在20年代30年代的上海,他是个非常有名的骑师。维克多·万德·尼达,骑马的,在上海很有名的……” 
    Veronica说,她身上像父母的地方太多了,比如她喜欢漫无目的开车,喜欢边走边唱,喜欢学新的语言。独自住在父母留下来的房子里,Veronica感觉他们还在身边,这让她感到很快乐。空闲的时候,她时常翻看十年前和黄土地其他创始成员共同演出的录相,回忆旧时的趣味时光。那天,她给我们播放了以前他们共同演出的一部话剧《神笔马良》,一边看,一边在一旁兴高采烈地讲解: 
    “看,这是演员表。David演马良,Tom吴演神笔,Kumiko演小燕,阿广演飞马,我是金鹰,那个坏人……这是阿广扮演的仆人,很好玩!她是广东的那个阴险地主婆,哈!……我们尽量了,我们打的不是太好,但看起来很好玩,多么可爱的创意啊!……天哪,我们那时候看起来年轻多了。……哦,这套动作我们做了一百多次了,我们每次都盼着演出开场,每次都很喜欢。……哈哈,阿广,好棒的服装……” 
     


第三部分
伦敦的黄土地(5)
    Veronica常常提到的阿广,全名叫陆开广,马来西亚籍华人。和David,Veronica一样,他也是黄土地剧团的创始演员之一。阿广16岁时来到英国读书,并按照父母的意愿攻读会计学。28岁那年,他决定改行,开始追寻自己钟爱的表演事业。如今48岁的阿广已经从一个理科生变成一名专业的话剧导演。阿广自认为,这20年里他对艺术细腻而快速的领会力也许和他独特的性取向有关。 
    “我自记事起就知道我是同性恋,我一直喜欢同性。十二、三岁的时候,当我有性萌动时,总是因为男人而起。当然你不会和家人谈你的性取向,亚洲人不谈性或者诸如此类的话题。不知算不算幸运,我16岁就来英国了。从此,一切都靠我自己,没有人盘问我,我只需要跟随自己的感觉。” 
    阿广非常喜爱亚洲的民间舞蹈。这种来自巴厘岛的原始表演形式,是他近来的灵感来源。他富有感悟地说: 
    “这是一种亚洲的……一种本能的东西。尤其是转圈动作,在佛教里讲究轮回,在京剧里也有转圈的台步,我们转圈时就表示走了一段路,但实际上你又回到同一个地方,虽然你经历了一生的旅程,我想这就是人生,始终在寻找什么。对,你活着,到最后你一辈子经历了这么多,你的家在哪里?你的心在哪里? 
    我想,亚洲就是我心的所在……” 
    “我在家乡时说广东话,因为我来自广东人家庭。但我从没到中文学校学过中文,所以中文的读和写我都不会。中国人来到东南亚,来到新加坡、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度尼西亚,他们也带来了中国的文化,所有的风俗和传统,当然有美妙的春节,还有那些寺庙,那些颜色,还有中国戏曲。” 
    “我妈妈曾带我去庙里拜佛,有意思的是我们这一代人,从一个地方来到另一个地方,两边都居住了很长的时间,强烈的受到这个和那个文化的影响。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影响深入到这里,进入到我皮肤、血液、骨骼、头脑,或者说我很幸运,因为我一个人过,我有自己的生活,没人跟我争论,也不用为我的生活方式辩护说我这样生活是因为什么。” 
    “因为我在英国而我的家人在马来西亚,他们没法说:‘你不该做这个,这个不好,中国人不应该这么过’。我不会有这些情况,这很好。但当我回家的时候,他们会问我‘过得怎么样?都做些什么?’我说,我从事艺术工作。他们会说,‘你不做会计去搞艺术,你都没钱赚,你都48岁了却还没赚到钱。我那个48岁的儿子都有三辆公爵车了,五个孩子都上大学,还有一个是医生’等等。所以,我在内心时常感到一种伤心,他们无法理解我所做事情的价值…… 


第三部分
伦敦的黄土地(6)
    2004年6月14号是“台风”话剧节的最后一天,当晚将演出由阿广导演的新加坡剧本。这场演出虽然是黄土地剧团的压轴戏,但阿广的准备时间仍然只有一个白天。对于阿广来说,表演就如同是在玩游戏,是件非常开心,非常放松的事情,只有在表演的时候,他才感到自己最富活力和创造力。 
    “快回来,星儿会饿坏的。想想星儿,我们唯一的爱。……星儿,星儿,各位听着,我家有条狗叫星儿,星儿是我的主子……” 
    最后一次排练开始了,看着台上演员们的纵情表演,我们对晚上的正式演出充满了信心和期待。在20年以前,英国话剧界是清一色的白种人,可到了20世纪90年代,接近四分之一的人已经不是白人,而是各种各样的其他人种。这一切因何而改变?也许,正是因为像黄土地这样的剧团的存在,有了许许多多David 、Veronica和阿广这样的华人艺术家们的努力,才有了今天这让所有中国人都为之骄傲的成绩。采访中,他们说的话也道出了许许多多在海外生活的华人艺术家们的心声: 
    “我是中国人,我们没忘记我们的历史。” 
    “一辈子经历了这么多,你的家在哪里?你的心在哪里?我想,亚洲就是我心的所在……” 
    “我们要靠自己的努力来改变这一点,这是一个理想的境界,实现英国的多民族融合,实现世界的多元文化并存……” 


第三部分
飞向安东尼奥尼(1)
    “看晚星多明亮;闪耀着银光。海面上微风吹;碧波在荡漾。快来我小船上;我的小船儿……”。从这首著名的意大利民歌《桑塔露齐亚》,到好莱坞经典名片《罗马假日》,意大利永远是人们心中的浪漫之国! 
    古罗马斗兽场已经矗立了1300多年,在这里曾经建立过历史上最为强大的帝国,也创造过最为辉煌的西方文明。不可否认,意大利是艺术的沃土,是文明的殿堂。直到今天,意大利这个历史悠久,有着深刻文化积淀的国度,也是各种艺术文化的重要汇集地,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现在在意大利,据说有十多万中国人,他们基本上都是从事商业活动,而在文化领域的中国人则很少听人提起。 
    许多中国人来到这个艺术之国的初衷都是为了寻梦,追寻那个成为艺术家的梦。但国外艰难的生存状态使大多数这样寻梦的中国人变得更加务实,坚持在文化领域继续探寻的人并不多。李向阳就是这样一个在意大利将‘寻梦’进行到底的中国人!据说他是现在在意大利唯一从事影视工作的中国人。 
    李向阳目前是副导演,用他的话说,“做副导演,就是要组织整个拍摄过程。导演有什么要求都由我具体来实施。”他同时还是一个演员,意大利国家电视三台正在拍摄一个节目,内容是不同华人群体的生活状况,反映几代华人之间的矛盾与冲突,李向阳是第一主角,他在剧中一直在为找房子而奔波。 
    而在现实生活中,李向阳也时常为自己的住宿问题而奔波。“这套房子也是一个中国人租下来的,共有四间,布局不错。我就租了其中一间。每月给他310欧元,水电费就全包了。所以我就不用自己每个月专门操心去交水电费,很省事。如果我不租了,提前一个月通知他,把多交的那一个月的押金给拿回来。这省去了我很多管理的精力。我就可以把全部精力都投到电影上。否则就真没办法和别人竞争了。我经常搬家。搬进这里是去年的时候,我现在住了差不多有一年了。如果意大利房主人跟中国房主人说要把房子卖了,那我就不得不退掉,所以我也不买什么大的家具,说走马上就能走。” 
    住处附近的洗衣店是李向阳常去的地方,因为这个已经47岁的男人至今仍然是独身一人,生活上的事情他都必须自己打理。李向阳说他的第一个女朋友是一个学建筑的19岁的女孩子。他们是1985年他到意大利中部东海岸山里的一个镇去办画展的时候认识的。这个女孩子非常可爱,后来她到罗马和他一起生活。但碰巧那个时候也是李向阳的老师说他画得正好的时候。老师要求他抓紧时间打进画廊。精神压力巨大的李向阳常常为此忽略了女友。她后来很不高兴就离开了。之后他又有过几个女友,但都因为他过于忙于事业而最后分开。 
    “我是不会结婚的,这是肯定的,我可以说是跟电影结婚了。我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