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5632-中国人生活的名与暗-第1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国书面语言的神秘图案比起来也实在是太普通平常不过了。    
    现在,老师还不想告诉孩子们这些小方块字的意思,只是教他们每个字的读音。好像只有发明它们的伟大学者和圣人才能给予最精确的解释。当然,这种想法绝对是怪诞的,因为,字的原始发音随着时代的变迁已经发生了变化,今天中国的各个地方,对每个字的念法都不尽相同。由此看来,字的读音完全是任意的,它对字的意思并不能给出任何说明。这种学习生字发音的过程要花掉四五年时间,直到学校里教的所有课本都读完为止。几年中只学习发音,没有一点儿新鲜思想灌输给学生,使他们的智慧得以增长。很容易想象这是多么无聊与沉闷啊!在学生结束了单调的识字过程后,老师开始讲解他们学过的所有课文的意思,这时整个书本充满了活力,而不再是些稀奇古怪、对头脑毫无启发的符号了。孩子们的读书声也变得庄重了,而文字到这时也真正成为可以听到的、具有吸引力的人类的声音。这声音是生活在几千年前的人所发出的,孩子们试图抓住这些声音,好像有一些无形的绳索把他们和过去连在一起,以至在将来,他们的理想永远也无法摆脱同那些古人的密切关系,因为在他们还是学生时,那些人的思想就主宰了他们。    
    孩子们是在与声音的冲突中度过那些岁月的,每一次冲突既短暂而且很不和谐,没有丝毫启示要带领他们不断进入浪漫的境地,因而漫长的时光一定是拖着沉重的脚步走过来的。学习内容一成不变,单调的感觉无法减轻,课间也没有休息时间,如果有的话,整个学校的气氛就能得到放松,学生们互相喊叫、嬉戏,有十分钟忘记辛苦乏味的学习和闷热封闭的教室的限制。唯一可能的放松是允许孩子们出去一两分钟,而且一次只能出去一个人。在老师的桌子上有一根竹签,无论什么时候,只要有谁因疲倦而想休息一下,他就可以去拿那根签子,并把它放在自己的桌上,直到休息回来再放回原处。这样老师就可以看见是谁出去了,出去了多长时间,没人能躲过老师的目光。在学校的大部分时间里,老师对学生严加看管,执行严厉、刻板的纪律。在学校里,惩罚主要是针对懒惰、不学习的人,对别的不遵守组织纪律的行为则很少加以管制。惩戒中最常用的工具是戒尺,它放在老师桌上最显眼的地方。如果哪个孩子学习不好,就会被强迫伸出手,挨几下打,通常都是疼得直叫。另一种惩罚方式是跪地,直到学生掌握了所学功课才能起来。再有就是站砖,两只脚站在约一平方英尺的砖上,一点儿都不许动,直到他能在老师跟前准确无误地背出他的功课为止。    
    正如我们所想象的那样,老师们都有许多不同的性格特点。他们构成了这个国家的绅士阶层,并信守自己所拥有的权力。他们自大、傲慢,极其保守,把任何外国的东西都视为宿敌。以一个英国人的观点来看,他们犯有明显的错误,且无知到了不可救药的地步。在他们的教学里从不包括任何文科科目,甚至连算术、地理或历史这样的基础学科也没有。唯一令他们不厌其烦地教授的学科就是由生活在二十多个世纪以前的圣人们编写的标准的古典书籍。他们用心地一个字一个字地重复着,同时对它们的意思辅以公认的评注。    
    这些古籍在某些方面启迪了人们的思想,使他们能迅速地提高学术水平,但他们的知识面实在是太狭窄了。那些对英国学生来说再熟悉不过的知识,他们却一无所知。每个老师在自己的学校里就是皇帝,他不能容忍任何人干涉、指责他的所作所为。如果有谁胆敢对老师的行为表示不满,老师就会上官府去告上一状。于是官府便出面向那些胆大妄为的抱怨者施以无情的压力,使他们“高高兴兴”地向老师们屈服,再赔上一大笔钱以抚慰老师那受到伤害的心灵。这种现象在教师的职业中是很普遍的,即便是那些对自己本身的行为不慎重、对学生不负责任的老师也会发生类似的情况。例如,有位老师教了几天书后就出去行乐去了。他完全不把学校工作放在眼里,时常几天甚至几星期不露一面。当然,大部分学生对此感到非常高兴,但是家长们则愤怒不已,不过他们也只是在背地里小心翼翼地议论,不敢让老师知道。这位老师也许整年都继续他的这种行为,到最后可能也就只上了几个星期的课,但是工钱却一分也不能少。学年结束时,长者们不得不与他解约,可表面上还得对他大加称颂一番,就好像他是一位忠于职守的模范教师一样。他给人们留下的只是作为一个无赖的坏名声,人们以后再也不敢雇佣他这种人了。


《中国人生活的名与暗》第二部分学校与教师(四)

    中国农村存在着一个特殊的学者阶层,属于这个阶层的人被冠以“游方学者”的名号。他们聪明能干,但道德品质却极差。这种人是社会上漂浮不定的流浪儿,是学术界的耻辱。他们大多有吸食鸦片的嗜好,这一恶习剥夺了他们从事固定工作的资格,因为这样的工作已无法使他们得到足够的金钱以解除烟瘾发作时的痛苦和折磨。由于没有固定收入,也没有任何积蓄,所以他们就四处闲逛,拜访途经的每一所学校。有这样一个不成文的规定:当地的教师必须邀请这些过路拜访的学者共进一餐;若是天色已晚,还要为他们提供住宿;当他们离开时还要为他们提供路费。多数教师一想到这些都感到害怕,因为那些人既不讲理又无良心,不知什么时候就会耍出花招或是想出毒计来榨干自己的钱财。如若这个教师是一个知识渊博、身体强壮的好老师,他也许不必害怕,但若他只是一个平平庸庸的人,就肯定会被敲榨一番。比如,一个游方学者在上课时间走进教室,他瞥了老师一眼,见到的是一副穷酸样、比自己强不了多少的人,于是他立刻摆出一副严厉而不满的架式,说道:“你没有权力做这些孩子的老师,因为你学识平平,没资格教他们,我想考考你,看你是否称职。如果不,那你最好马上离开,让我来接替你的位置,水平高的应该留在这里。让我们现在就来决定这个人是你还是我。”可以肯定地说,除了中国,如此随便的行为是不会发生的。上面这一番话在那位可怜的老师身上产生了明显的效果。他知道自己根本无法和这个聪明的无赖较量,只好匆忙地和他协商,拿出许多钱来摆脱他的纠缠。游方学者走了,他那灰白色的脸上带着狞笑,洋洋自得地直奔烟馆而去。在那里,在鸦片的烟雾之中,想着那个使自己现在能够痛快淋漓地过足烟瘾的聪明办法,他渐渐睡着了。    
    我在上面所描述的这种学校至今在广大的农村地区还大量存在着。政府兴办的学校,到目前为止,也只是在大城市和重要的城镇里才有。那些渴望获得知识,并希望借此能够在政府内谋取职位的孩子们都聚集在各种学校里,当然还有的是因为其他原因来这里学习的。这些学生都能按要求支付不断增长的学费。    
    不是每个家长都能供孩子去政府办的学校里读书。有的人则希望学点知识以应付算账之需,这种人对传统的教育体制是感到满意的。    
    总有一天,新知识的影响力会遍及这个国家的所有学校,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像中国这样一个地域广阔的国家,发生这种变化需要很多年的时间。在新的共和体制下,学校无疑会比在旧有的民办体制下发展得更快,也更正规。在民办体制下,政府不会对孩子们的教育采取任何措施。但是,我们必须明白,中国总体上还在继续沿袭过去就存在的那种教育体制。不这样做又能怎么样呢?培养出新一代的教师,使新的教育方法被无数的中国学校所接受,这还需要很长的时间,旧的状况还会一如既往地保持下去,直到有了足够的老师为止。


《中国人生活的名与暗》第三部分祖先崇拜(一)

    如果要寻求一个对中国各社会阶层均具有巨大影响和统治作用的宗教力量,我们会发现:那就是祖先崇拜。在信仰领域中,没有谁可以替代它们的位置,哪怕只是一瞬间的。举例来说,一个人既可以崇拜偶像,也可以不崇拜偶像,既可以表明对偶像的信仰,也可以对它们持有完全的怀疑态度,没有人会在乎他到底怎么想。然而,如果让他完全否认对祖先的崇拜,那么不仅仅是他的亲人,甚至他的邻居们都会对他抱以极为蔑视的态度。在中国,对某个人最刻毒,也是刺激最大的辱骂就是嘲笑他没有祖先,中国人以这种辱骂来对待那些皈依基督教的同胞们。    
    这种崇拜可以追溯到中国历史的早期。孔子在《礼记》中,就详尽地制订了在典礼中所应遵循的礼仪规范。现在看来,孔子所阐述的“礼”的特征已经有了实质性的变化,在宗庙中举行的宗教仪式仅仅属于追思礼拜了,目的在于唤起活着的人对那些曾经爱过的但现在已经死去的人的回忆,不让他们在活着的人的脑海中渐渐地被遗忘。    
    在那之后的若干世纪里,最初的观点被大大发展了。人们开始相信他们民族的创建者,即使已经死去,但仍在精神领域拥有巨大的权力,他们可以控制本民族依然存在的生命和财富。随着这种信仰的逐渐发展,祖先崇拜的信条在全民族人民的心目中根深蒂固了。既然整个民族的繁荣与苦难都要依赖死去的祖先,因此对祖先的合乎礼仪的膜拜就成了民族中的头等大事,而死者与活人之间联系的纽带更是片刻不能中断的。那种对死者的亲切的回忆消失了,人们之所以崇拜祖先,仅仅是因为害怕如果忽视了他们,财富会随之消失殆尽,而无穷的灾难将会降临到子孙后代的头上。    
    按照中国人的说法,每个人都有三个灵魂。当一个人死去时,一个灵魂就会进入阴间,人们认为这里的情形与阳间极为相似。但是,人们对这个问题的认识是模糊的,也是肤浅的,但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阴间是这个世界的翻版,只不过环境更为恶劣,少些生气和个性罢了。第二个灵魂仍然留在坟墓中,第三个则进入到祖先的牌位中去了,而祖先崇拜完全是与后两个灵魂相关的。    
    如果死者是民族的首领,他的牌位在宗庙中,则会被放在本族杰出人物之列,但如果他仅是一个普通人,其牌位就只能放在老家的一个合适之处,由那些为他的死而伤心的亲友来吊唁。坟墓中的灵魂每年春天清明节时被祭奠。从某些方面讲,这种仪式也是在中国可以看到的最有意思的景象之一。遍布这个国家南方的丘陵和山区地带是人们最爱埋葬他们遗骨的地点,这完全不是出于美学的考虑,而只是对风水的迷信,人们认为风水的力量十分强大,可以使死去的祖先的种种努力转化为对活着的子孙后代的祝福。    
    在清明节,几乎所有人都会外出拜访山上的家族墓地,这已成为一种习俗。老老少少、男男女女成群结队来到山上,脸上带着幸福的表情。对那些小家伙来说,这至少是一年中盼望已久的新奇而又有吸引力的野餐了。男人们肩扛锄头,女人们则手挎装满各种美味食品的篮子,这些食品作为吊唁时的供品,在仪式结束后,它也就变成家庭成员可以共同享用的盛餐了。    
    清明时节,山上风景如画,人们沐浴在灿烂的阳光下,山上突兀出的一座造型奇异的悬崖在这张眩目的画布上留下了它的影子。白云在天空飘过,将一层淡淡的阴影投在了阳光照耀下的山岗上,使其显得更加美丽迷人。被凛冽的寒风吹得枯黄的草地,在春雨的滋润下重新变绿,远处的青山在强烈阳光的笼罩下隐约的呈现出暗暗的红色。    
    这如画的风景赋予了散布在山坡上的密密麻麻的墓地以生气和活力。在烈日笼罩下,穿着深蓝色布衫的男男女女略显黯淡,而穿着饰有粉红或紫红色暗花白布裙的小女孩儿则成为连结混杂在阳光中所有阴影的一根银丝。这幅由阳光、浮云和山坡上交织的光与影构成的画面充满了诗情画意,它使人们从这片本是静寂的毫无生气的土地上产生了一种罗曼蒂克的感觉。    
    当一家人到达墓地后,男人使用随身携带的锄头清理修补过去一年中被雨水所冲坏的坟地,并为已经有些变平的坟地添上新土,女人和孩子们则把供品摆放在坟头的石板上,准备让已经饿了整整一年的亡灵享用。等到这些前期准备工作做好后,父亲作为一家之长双手合十站在墓头,他告慰亡灵说:“您的孩子今天带了些供品来看您,我们还不富裕,不然我们会带来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