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疟。
其但热而不寒者,阴气先绝,阳气独发,则少气烦冤,手足热而欲呕,
名曰瘅疟。
… 页面 21…
帝曰:夫经言有余者泻之,不足者补之。今热为有余,寒为不足。夫疟
者之寒,汤火不能温也,及其热,冰水不能寒也。此皆有余不足之类。当此
之时,良工不能止,必须其自衰乃刺之,其故何也?原闻其说。
岐伯曰:经言无刺熇熇之热,无刺浑浑之脉,无刺漉漉之汗,故为其病
逆,未可治也。夫疟之始发也,阳气并不阴,当是之时,阳虚而阴盛,外无
气,故先寒栗也;阴气逆极,则复出之阳,阳与阴复并于外,则阴虚而阳实,
故先热而渴。夫疟气者,并于阳则阳胜,并于阴则阴胜。阴胜则寒,阳胜则
热。疟者,风寒之气不常也,病极则复,至病之发也,如火之热,如风雨不
可当也。故经言曰:“方其盛时必毁,因其衰也,事必大昌。”此之谓也。
夫疟之未发也,阴未并阳,阳未并阴,因而调之,真气得安,邪气乃亡,故
工不能治其已发,为其气逆也。
帝曰:善。攻之奈何?早晏何如?
岐伯曰:疟之且发也,阴阳之且移也,必从四末始也。阳已伤,阴从之,
故先其时坚束其处,令邪气不得入,阴气不得出,审候见之,在孙络盛坚而
血者,皆取之,此真往而未得并者也。
帝曰:疟不发,其应何如?
岐伯曰:疟气者,必更盛更虚,当气之所在也。病在阳,则热而脉躁;
在阴,则寒而脉静;极则阴阳俱衰,卫气相离,故病得休;卫气集,则复病
也。
帝曰:时有间二日或至数日发,或渴或不渴,其故何也?
岐伯曰:其间日者,邪气与卫气客于六府,而有时相失,不能相得,故
休数日乃作也。疟者,阴阳更胜也,或甚或不甚,故或渴或不渴。
帝曰:论言“夏伤于暑,秋必病疟”,今疟不必应者,何也?
岐伯曰:此应四时者也。其病异形者,反四时也。其以秋病者寒甚,以
冬病者寒不甚,以春病者恶风,以夏病者多汗。
帝曰:夫病温疟与寒疟而皆安舍,舍于何脏?
岐伯曰:温疟者,得之冬中于风,寒气藏于骨髓之中,至春则阳气大发,
邪气不能自出,因遇大暑,脑髓烁,肌肉消,腠理发泄,或有所用力,邪气
与汗皆出。此病藏于肾,其气先从内出之于外也。如是者,阴虚而阳盛,阳
盛则热矣,衰则气复反入,入则阳虚,阳虚则寒矣。故先热而后寒,名曰温
疟。
帝曰:瘅疟何如?
岐伯曰:瘅疟者,肺素有热,气盛于身,厥逆上冲,中气实而不外泄,
因有所用力,腠理开,风寒舍于皮肤之内,分肉之间而发,发则阳气盛,阳
气盛而不衰,则病矣。其气不及于阴,故但热而不寒,气内藏于心,而外舍
于分肉之间,令人消烁脱肉,故命瘅疟。
帝曰:善。
【大意】
本篇专论疟疾的病因、病证、病桯及治疗原则。
… 页面 22…
咳论篇
黄帝问曰:肺之令人咳,何也?
岐伯对曰: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
帝曰:愿闻其状。
岐伯曰:皮毛者,肺之合也。皮毛先受邪气,邪气以从其合也。其寒饮
食入胃,从肺脉上至于肺,则肺寒,肺寒则外内合邪,因而客之,则为肺咳。
五脏各以其时受病,非其时,各传以与之。
人与天地相参,故五脏各以治时感于寒则受病,微则为咳,甚则为泄为
痛。乘秋则肺先受邪,乘春则肝先受之,乘夏则心先受之,乘至阴则脾先受
之,乘冬则肾先受之。帝曰:何以异之?
岐伯曰:肺咳之状,咳而喘息有音,甚则唾血。心咳之状,咳则心痛,
喉中介介如梗状,甚则咽肿喉痹。肝咳之状,咳则两胁下痛,甚则不可以转,
转则两胠下满。脾咳之状,咳则右胁下痛,阴阴引肩背,甚则不可以动,动
则咳剧。肾咳之状,咳则腰前相引而痛,甚则咳涎。
帝曰:六腑之咳奈何?安所受病?
岐伯曰:五脏之久咳,乃移于六腑。脾咳不已,则胃受之;胃咳之状,
咳而呕,呕甚则长虫出。肝咳不已,则胆受之;胆咳之状,咳呕胆汁。肺咳
不已,则大肠受之;大肠咳状,咳而遗失。心咳不已,则小肠受之;小肠咳
状,咳而失气,气与咳俱失。肾咳不已,则膀胱受之;膀胱咳状,咳而遗溺。
久咳不已,则三焦受之;三焦咳状,咳而腹满,不欲食饮。此皆聚于胃,关
于肺,使人多涕唾,而面浮肿气逆也。
帝曰:治之奈何?
岐伯曰:治脏者治其俞,治腑者治其合,浮肿者治其经。
帝曰:善。
【大意】
本篇专论咳嗽的病机、病证和治法。提出“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的论点。
… 页面 23…
腹中论篇
黄帝问曰:有病心腹满,旦食则不能暮食,此为何病?
岐伯对曰:名为鼓胀。
帝曰:治之奈何?
岐伯曰:治之以鸡矢醴,一剂知,二剂已。
帝曰:其时有复发者,何也?
岐伯曰:此饮食不节,故时有病也。虽然其病且已,时故当病,气聚于
腹也。
帝曰:有病胸胁支满者,妨于食,病至则先闻腥臊,臭出清液,先唾血,
四支清,目眩,时时前后血,病名为何,何以得之?
岐伯曰:病名血枯。此得之年少时,有所大脱血;若醉入房中,气竭肝
伤,故月事衰少不来也。
帝曰:治之奈何?复以何术?
岐伯曰:以四乌鲗骨,一藘茹,二物并合之,丸以雀卵,大如小豆,以
五丸为后饭,饮以鲍鱼汁,利肠中及伤肝也。
帝曰:病有少腹盛,上下左右皆有根,此为何病?可治不?
岐伯曰:病名曰伏梁。
帝曰:伏梁何因而得之?
岐伯曰:裹大脓血,居肠胃之外,不可治。治之每切,按之致死。
帝曰:何以然?
岐伯曰:此下则因阴,必下脓血,上则迫胃脘,生鬲,侠胃脘内痈,此
久病也,难治。居齐上为逆,居齐下为从,勿动亟夺,论在《刺法》中。
帝曰:人有身体髀股■皆肿,环齐而痛,是为何病?
岐伯曰:病名伏梁,此风根也。其气溢于大肠而著于肓,肓之原在脐下,
故环齐而痛也。不可动之,动之为水溺涩之病。
帝曰:夫子数言热中、消中,不可服高梁芳草石药,石药发■,芳草发
狂。夫热中消中者,皆富贵人也,今禁高梁,是不合其心,禁芳草石药,是
病不愈,愿闻其说。
岐伯曰:夫芳草之气美,石药之气悍,二者其气急疾坚劲,故非缓心和
人,不可以服此二者。
帝曰:不可以服此二者,何以然?
岐伯曰:夫热气慓悍,药气亦然,二者相遇,恐内伤脾。脾者土也,而
恶木,服此药者,至甲乙日更论。
帝曰:善。有病膺肿颈痛胸满腹胀,此为何病?何以得之?
岐伯曰:名厥逆。
帝曰:治之奈何?
岐伯曰:灸之则瘖,石之则狂,须其气并,乃可治也。
帝曰:何以然?
岐伯曰:阳气重上,有余于上,灸之则阳气入阴,入则瘖;石之则阳气
虚,虚则狂;须其气并而治之,可使全也。
帝曰:善。何以知怀子之且生也?
岐伯曰:身有病而无邪脉也。
帝曰:病热而有所痛者,何也?
… 页面 24…
岐伯曰:病热者,阳脉也。以三阳之动也,人迎一盛少阳,二盛太阳,
三盛阳明。入阴也,夫阳入于阴,故病在头与腹,乃■胀而头痛也。
帝曰:善。
【大意】
本篇讨论了鼓胀、血枯、伏梁、热中、消中、厥逆等病证的病机和治法。
… 页面 25…
刺腰痛篇
足太阳脉令有腰痛,引项脊尻背如重状,刺其郄中,太阳经出血,春无
见血。
少阳令人腰痛,如以针刺其皮中,循循然不可以俯仰,不可以顾,刺少
阳成骨之端出血,成骨在膝外廉之骨独起者,夏无见血。
阳明令有腰痛,不可以顾,顾如有见者,善悲,刺阳明于■前三痏,上
下和之出血,秋无见血。
足少阴令人腰痛,痛引脊内廉,刺少阴于内踝上二痏,春无见血,出血
太多,不可复也。
厥阴之脉,令人腰痛,腰中如张弓弩弦,刺厥阴之脉,在腨踵鱼腹之外,
循之累累然,乃刺之,其病令人善言,默默然不慧,刺之三痏。
解脉令人腰痛,痛引肩,目■■然,时遗溲,刺解脉,在膝筋肉分间郄
外廉之横脉出血,血变而止。解脉令人腰痛如引带,常如折腰状,善恐;刺
解脉,在郄中结络如黍米,刺之血射以黑,见赤血而已。
同阴之脉,令人腰痛,痛如小锤居其中,怫然肿,刺同阴之脉,在外踝
上绝骨之端,为三痏。
阳维之脉,令人腰痛,痛上怫然肿,刺阳维之脉,脉与太阳合腨下间,
去地三尺所。
衡络之脉,令人腰痛,不可以俯仰,仰则恐仆,得之举重伤腰,衡络绝,
恶血归之,刺在郄阳筋之间,上郄数寸,衡居为二痏出血。
会阴之脉,令人腰痛,痛上漯漯然汗出,汗干令人欲饮,饮已欲走,刺
直阳之脉上三痏,在■上郄下五寸横居,视其盛者出血。飞阳之脉,令人腰
痛,痛上怫怫然,甚则悲以恐,刺飞阳之脉,在内踝上五寸,少阴之前,与
阴维之会。昌阳之脉,令人腰痛,痛引膺,目■■然,甚则反折,舌卷不能
言,刺内筋为二痏,在内踝上大筋前,太阴后,上踝二寸所。
散脉,令人腰痛而热,热甚生烦,腰下如有横木居其中,甚则遗溲,刺
散脉,在膝前骨肉分间,络外廉束脉,为三痏。肉里之脉,令人腰痛,不可
以咳,咳则筋缩急,刺肉里之脉为二痏,在太阳之外,少阳绝骨之后。
腰痛侠脊而痛至头几几然,目■■欲僵仆,刺足太阳郄中出血。腰痛上
寒,刺足太阳阳明。上热,刺足厥阴。不可以俯仰,刺足少阳。中热而喘,
刺足少阴,刺郄中出血。
腰痛上寒,不可顾,刺足阳明。上热,刺足太阴。中热而喘,刺足少阴。
大便难,刺足少阴。少腹满,刺足厥阴。如折,不可以挽仰,不可举,刺足
太阳。引脊内廉,刺足少阴。腰痛引少腹控■,不可以仰,刺腰尻交者,两
髁胂上,以月生死为痏数,发针立已,左取右,右取左。
【大意】
本篇讨论了腰痛的病因病机证状和治法。指出十二经脉与奇经八脉的病变皆可以导致腰痛的论
点。
… 页面 26…
病能论篇
黄帝问曰:人病胃脘痈者,诊当何如?
岐伯对曰:诊此者当候胃脉,其脉当沉细,沉细者气逆,逆者人迎甚盛,
甚盛则热。人迎者胃脉也,逆而盛,则热聚于胃口而不行,故胃脘为痈也。
帝曰:善。人有卧而有所不安者,何也?
岐伯曰:脏有所伤,及精有所之寄则安,故人不能悬其病也。
帝曰:人之不得偃卧者,何也?岐伯曰:肺者脏之盖也,肺气盛则脉大,
脉大则不得偃卧。论在《奇恒阴阳》中。
帝曰:有病厥者,诊右脉沉而紧,左脉浮而迟,不然病主安在?
岐伯曰:冬诊之,右脉固当沉紧,此应四时;左脉浮而迟,此逆四时。
在左当主病在肾,颇关在肺,当腰痛也。帝曰:何以言之?
岐伯曰:少阴脉贯肾络肺,今得肺脉,肾为之病,故肾为腰痛之病也。
帝曰:善。有病颈痈者,或石治之,或针灸治之,而皆已,其真安在?
岐伯曰:此同名异等者也。夫痈气之息者,宜以针开除去之;夫气盛血
聚者,宜石而泻之。此所谓同病异治也。
帝曰:有病狂怒者,此病安生?
岐伯曰:生于阳也。
帝曰:阳何以使人狂?
岐伯曰:阳气者,因暴折而难决,故善怒也。病名曰阳厥。
帝曰:何以知之?
岐伯曰:阳明者常动,巨阳少阳不动,不动而动大疾,此其候也。
帝曰:治之奈何?
岐伯曰:夺其食即已。夫食入于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