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事背后-第1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就像溪水,涓涓流过山石,在过程中相互渗透和改变。谁都没有永远的优势,任何优势也都存在于变化中。我必须学会判断,迅速区分出一种观念或方式的好处坏处各在哪里,能学到什么或者某些事不可以继续做下去的原因,这也是我们香港人工作中遵循的规矩。不同时代做事的方法是不同的。以前在STARTV做事,会用很长的时间做周详的准备,定下来以后,在执行的过程中就很少变化;而凤凰则是计划快变化也很快。双方的行事风格都有好处和不好处。凤凰这种经常改变的风格,对香港人来说是很不习惯的,尤其是开始的时候:怎么会这样子呢?刚刚定下来的事情怎么又变了呢?我就尽量解释,希望员工能明白我们现在接受的是新文化和管理风格。人必须跟着环境转变,我们的文化在转变当中,因此不能带着以前的方式来做事,要跟着凤凰的步伐走。资讯台现在做的是24小时的新闻,信息瞬间万变,假如公司不能及时调整策略,我们就会失去很多机会。    
    凤凰能在很短的时间取得一定成绩,和没有规规矩矩走专业道路有关,有的事情的确不能按部就班地去走。但这样下来,我付出的代价也是巨大的:必须在它不规则前行的后面,用专业的规则去巩固下来,确保它根基牢靠。也就是说,凤凰文化在我这个部分体现出来的,就是许多事情的先后顺序需要互动,有的按照专业程序走,有的却需要先行做到,然后再去专业巩固。它的文化逻辑,似乎就是——凤凰不管你怎么做,只以成败论英雄。    
    做资讯台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准备是从2000年年中开始的,最后几个月进入冲刺阶段。当时所面临的,除了新技术的挑战以外,还有制作条件的限制,以及具体系统设备的挑选。在我们有限的条件下,地点离不开现有的大楼,而无论楼高、承重还是那种狭窄的办公条件,都不适合做能支持24小时节目制作的电视平台。于是,我的问题出来了:怎么样在这个硬条件“不可以”的前提下,做到“可以”?这么小的空间里,我能提供多少角度给不同的节目?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参考了德国电视台,寻找到了灵感:做一个能够360度旋转的主播台,这样,当更换节目的时候,只需要转动这个转盘就可以了,不需要另行调整灯光设备,而外面的节目背景和摄像角度自然已经调换。经过反复设计推敲,楼高吊灯和转盘高度等多次测试,最后才成功。现在,直通车、正点播报、午间特快和全球连线几个节目之间相互切换,5分钟即可调整到位。    
    主播台的问题解决了,但更多的难题还在后面。


第三部分没人看的时候月亮还在那里吗?(3)

    直到2000年底,香港用的都是传统制作系统,资讯台是第一家全面选用无带子新闻系统的电视台。通过比较,我们定下了大洋系统。这显然是一个挑战,也是时机和运气:没有人用过这些全新的技术和设备,我如何统筹整个过程?由于涉及到和其他部门的配合,如主编部、编译部、采编部、记者部等,他们也都是从不同的地方过来的,一些平面媒体过来的人不会做电视,没有画面经验,不知道文字怎样转换为画面。大家彼此不熟悉,他们对凤凰也不熟悉,新的系统更没有人熟练甚至有把握会使用。一句话,谁和谁都是南辕北辙。    
    当所有设备全装完的时候,已经12月中旬了。我们昼夜学习那些新技术——一批又一批地培训新招聘的员工,因为开台后,他们必须24小时连续作业,就要三班倒了。我们把公司可以利用的空间全利用上了,先行安装一些设备,培训完了一批,他们就去熟悉机器设备,接着培训下一批。如果等到把设备装到正确的位置再学习调试,已经没有时间了。那时候,几乎所有的人,领导,同事,无论什么时候、也无论是在哪里见到我,最关切的都只是一句话:“1月1日,到底能不能准时开播?”终日被这样的问话包围,压力是可以想象的。我其实也没有把握,但我告诉他们说:“没问题。”人在做事的时候,必须要有一个坚定的信念,不能想“那个事情是不可能发生的”,而是要去想“怎么可能让它发生呢?”人一定要有一个对自己确认信心的过程,虽然每天都会有很多很多问题,可是未来是个未知数,每天都在发生一些变化,还有两周的时间,变化的空间还很大,我自信可以搞掂。我当时没有什么很大的抱负,只是希望能先把它做出来,然后再从专业的层面把它巩固下来。如果一开始就要求符合专业的角度把它做出来的话,时间就过了,来不及了。很多事情跟凤凰走就是这样,当时不知道害怕,就急急忙忙做了,做完之后会有很多成就感。但事后当你回头再看的时候,不敢看,很害怕。假如再来一次,可能就不敢去做。    
    一个公司的财富究竟在哪里?不在于器材有多少,也有人说人才最重要,但我认为更重要的是文化,是企业文化的核心价值。在凤凰,我最佩服的是老板刘长乐,跟他做事,总觉得有超越商业运作的理想在里面。院长也很棒,任何条件下,他都能找到把事情做下去的方法。我觉得工作跟结婚差不多,一个机构一个上司和下属的关系,一定要有一点崇拜的感觉,这样才能产生很和谐的效果。凤凰文化的核心价值是相信下属能干出奇迹、能做出超越平凡的事情来。老板院长这样对我,我也这样对下面员工。院长和老板周游列国,他们看到很多事情,很多东西,回来就说:能不能我们也做那个什么什么事情。仅听他们的描述,我不可能完全理解那是什么东西,怎么样做出来。但我知道他是在给我一个概念:他看到了一个东西,能让节目有新的表现方法。我能买到这种东西也好,能做出接近的效果也好,反正,节目要变化,不能按照常规在转播台继续那样直播了。因此,无论如何,我都要寻求一个千变万化出来。我和我的同事讲:“技术层面的工作也需要不断开拓和创新,上面不要求,我们自己也要主动去努力。不要把目光局限在凤凰内部的条件、设备、资金等方面,而是把目光放到外面,看香港,看大陆,甚至看世界,他们都有什么优势可以为我所用。”我们要开发其他资源,目的就是一个创新创意。平时我们也很注意跟同行交流信息,对于一些新的设备和技术手段,留心收集。    
    不是所有的效果都是花钱才能办到的,但用心和求变却一定是需要的。不断推陈出新做到第一,这是人做事时必须要给自己的一个交代。    
    


第三部分契约精神(1)

    闾丘露薇说敬业:对职业要有基本的尊重    
    盖会霞说融合:报纸拿到手还是热的    
    夏天的时候,资讯台调来了一个新人,叫郭丁丁。这个妹妹挺有才的,英语好的不得了,又是老资格做电视的。她原来在香港一个电视台做节目,后来,那个节目撤了,她就等于失业了。她的老总给王院长写一封推荐信,院长就说看看有没有可能收。人事部熟悉这个人,说,这个人能力的确可以。结果,郭丁丁就到了资讯台,开始上班。一个月过去,郭丁丁已经领教了资讯台的厉害,太累了。    
    也是她运气好,专题组调去一个人给窦文涛当助手,空一个位子,郭丁丁赶快求人把她调到专题组去。专题组并不轻松,但是不像资讯台一样机械化生产,可以有创作的空间和时间,也不会三班倒。在郭丁丁做资讯的最后一天,印度尼西亚发生了爆炸案。中午12点,程鹤麟进去问,1点钟的正点播报谁做?郭丁丁这个妹妹在那儿打字,脑子全在新闻上,根本没有时间回答问话,只举了一下手,表示是她做,眼神儿都没有离开屏幕。20分钟后,新闻做完,郭丁丁跑来向程鹤麟道别,说点不着边际的客气话。然后她说,这一个月在资讯台干得真是累死我了。程鹤麟指指办公室那一屋子人,你看看这些人,干了三四年了,就这么下来了。她如释重负地说,现在我算是脱离苦海了,不管你们了。    
    凤凰创业9年,敬业精神为什么不疲倦?凤凰式的“大跃进”为什么能屡试不爽?究竟是什么东西持久地支撑他们、构筑了整个公司敬业文化的根基?成功、成名、利益,这些让人眼热的东西毕竟只属于少数人,对于电视台的大多数人来说,他们只是这些东西的旁观者。那么他们为什么激情依然,奋斗不止?    
    回答这些问题,杨锦麟显得很专业,他仅用了八个字:香港人的契约精神。    
    杨先生说,香港人是世界华人中素质最好的群体之一,在这里,工作认真、负责、勤奋、踏实、守规矩等职业化特点充斥了每一个角落。香港人的契约精神是完整和彻底的,例如一个出租车司机捡到10万元的钱包,无论如何,他要想办法找到失主或上交公司。但是,如果你问他为什么要这么做?他不会告诉你因为世界上需要雷锋精神,香港人也不一定知道雷锋,但他陈述的理由里一定包括:“这是职业司机应遵守的规定。”公司有这样的规定,签约的时候他也接受了这个规定,那么他就应该遵守。    
    关于契约精神,日本的手岛佑郎在《犹太人为什么优秀》一书里,有过描述:    
    可以说,犹太人特有的思想就是他们的契约思想。人和上帝之间有契约,人和人之间也有契约。即使在结婚的情况下,新郎也要给新娘一份《结婚契约书》。    
    日本人之间没有契约思想。即使有契约,那也是为了消除当事双方的不信任,通过明文约定,使双方的责任最小化。这是对日本人契约最通俗的解释。    
    犹太人俭约有道,无论是商业还是实业,绝对不做无用的支出。他从不把自己的生活费和公司的经费混在一起,也就是说,他的生活费从不用公司的经费结算。当然,他也从不拖欠为他工作的日本工作人员和秘书的薪水。    
    对不言而喻的道理进行确认也是契约。    
    人和上帝之间可以建立契约,人和人之间也应该订立契约。契约精神代表的是一种规则,一种进步的文明。    
    在香港凤凰大本营的400多人里面,港人占了300多,成为了名副其实的根基。他们和公司签订的合约是非常详细的,而他们执行合约的严肃和认真也是一丝不苟的。他们有这样一个规定:每个月都会把每部电话打出去的号码打印出来,由大家认领,把私人电话勾出来,然后该电话费将从个人薪水里面支付。香港雇员会规规矩矩地划勾,绝不蒙混过关,公私分明。餐费也是一样,香港雇员很少报销餐费,占公司便宜在他们看来是人所不齿的行为。契约精神,也体现在职位上恪尽职守。干活的时候他们很少攀比,当主持人走红的时候,他们也不妒忌和暗中挤兑下绊子。    
    所以,凤凰的文化根基,其实是由典型的契约精神构筑,而这种精神在大陆目前的文化基础和商业文明的程度上,短时期内还难以真正建立起来。


第三部分契约精神(2)

    大陆文化为什么较少契约传统?中国人民大学教授葛晨虹在《伦理法与中国德治模式》一文中,对契约精神的源起、契约精神与儒家的诚信做了说明和比较:    
    在西方,明文规定的契约概念大概是在罗马法中出现的,但作为一种精神,却可上溯到古代希腊。古希腊的思想家们,在渐渐意识到人与自然的分离后,就不再像中国古代哲人那样,用自然的“天道”来说明社会“人道”的来源,而是用契约来解释人类社会规范的起源。我们在智者文化中,在苏格拉底、伊壁鸠鲁等人的思想中,都能感受到西方人很早就存在的契约意识。    
    中国古代儒家文化也强调守信,“信”甚至被作为“五常”中重要内容确定下来,但儒家的“信”更多是在“诚信”意义上提出的,并不相似于西方的“契约”。    
    契约的存在必须是两方以上主体的共在,否则达不成共同的约定,而诚信则完全可以是对每个单一主体提出。诚信作为个体的一种道德品质,诉诸的完全是自律的良知,而契约则更多诉诸于外在制裁力量。在儒家诚信伦理中,违反信诺更多得到的是良心的自责,而不像西方基督教文化那样,违约者是要遭灾祸和惩罚的。    
    西方契约精神并不仅仅停留在古代的法和宗教文化中,还被作为一种社会政治概念运用到政治制度和社会管理手段中。这一点在近代西方表现得尤为凸显。    
    可以说,西方传统的契约精神,是西方法律最终脱离伦理法走向形式化道路的重要背景因素。而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