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部分,1919 年改组为“北京大学音乐研究会”,会长蔡元培,会员共有三十
余人,分古琴、琵琶、昆曲、提琴、钢琴等小组,并有人讲解西洋乐理与和
声学。1920 年北大创刊《音乐杂志》,是我国最早出版的音乐杂志。为五四
以后新型音乐社团期刊的大量出现和发展提供了先例。此外,1915 年上海夏
令配克戏院演出过俄罗斯歌剧,俄国人举行过音乐会,演奏俄罗斯作曲家的
钢琴协奏曲等。上海工部局外籍人组织的管弦乐队和北京、上海一些外籍教
师也相当活跃,经常举行音乐会、演出欧洲古典和近代的音乐作品。上海工
部局乐队,原是一个管乐队,后来成为阵容充实、水平较高的管弦乐队,它
服务的对象主要是外国侨民和我国上层知识界人士。
此时,我国音乐家也开始学习欧洲作曲理论并进行创作,如肖友梅(1884—1940 年),1901 年赴周本学习教育和钢琴,并加入了同盟会,1912 年赴
德国莱比锡音乐院学习音乐理论,在莱比锡大学研究教育,1920 年回国后,
在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北京大学音乐传习所任教,创作了大量的歌曲。黎锦
晖(1891—1967 年)在1921 年创作了他的第一部儿童歌舞剧《麻雀与小孩》,
这些作品都是属于我国近代吸收了欧洲作曲技巧以后出现的专业音乐创作。
著名音乐家刘天华(1895—1932 年)当时在上海一个新兴的戏剧团体“开
明剧社”工作,同时也学习西洋音乐,参加管弦乐队的活动。他不但精通二
胡、琵琶等民族乐器,还能演奏小提琴、小号、钢琴等西洋乐器。由于他能
在民族音乐的基础上吸收西洋音乐作曲和演奏技巧,因此在民族器乐创作和
演奏上取得杰出的成就,成为我国近代音乐史上作出重要贡献的音乐家。
声乐方面,学堂乐歌的兴起是我国现代群众歌咏活动的先声。它介绍和
传播了欧洲和日本的资产阶级音乐文化,使五线谱和简谱两种记谱法在中国
广大学生和知识分子中间得到普及,为搜集整理民间音乐提供了有利的工
具。
总之,近代西洋音乐的传入对我国音乐文化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它
扩大了中国人民的音乐视野。很多人学习了西洋音乐,有可能运用西洋音乐
理论和技术发掘整理我国丰富的民间音乐宝藏。也使很多人有可能在借鉴西
洋音乐之所长以后,创作出以反帝反封建为内容的大量优秀的新作品,它为
新民主主义音乐文化的创造和发展准备了条件。
近代音乐是古代音乐的继续和发展,但有自己时代的特点,情况较为复
杂。民歌、说唱、戏曲、器乐、歌舞等传统音乐形式比明清时期更加群众化,
繁多的新乐种、新曲种、新剧种相继兴起,并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在全国各地
流传和发展,呈现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景象。具有反帝反封建主题和民主
主义思想因素的作品占有一定的数量,它们代表着近代音乐发展的主流,反
映了社会的前进方向。宫廷雅乐日趋僵化,词曲典雅的昆曲极度衰微,已濒
绝响。由于中国是一个延续了三千多年的封建社会,近代刚刚开始发生重大
变化,所以即使在民间音乐的各个门类中,维护清王朝统治以及充斥形形色
色封建糟粕的作品不仅大量存在,而且比以往任何历史时期都更加顽固和腐
朽,这是急剧的社会变化和错综复杂的阶级斗争的反映。
中国资产阶级,由于先天的软弱和革命的不彻底性,不可能抵御帝国主
义文化和封建文化的进攻,也不可能肩负起继承和发展我国民族音乐文化的
重任,他们只是在开展学堂乐歌活动和传播西洋音乐方面做出了一定的贡
献。
近代音乐是有成就的,所有反映反帝反封建革命传统的优秀作品都将作
为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音乐文化的宝贵遗产而载入史册,闪现其应有的光
辉。1919 年五四运动以后,中国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无产阶级代替资产
阶级而成为中国民族民主革命的领导者。1921 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国人
民的革命斗争走上了胜利的道路,中国音乐文化的历史也展开了新的篇章。
后记
中国音乐史是一门年轻的学科,它所研究的范围十分广阔,而研究的基
础又很薄弱,需要很多同志齐心合力,共同耕耘。
这本书稿是这样完成的:
1963 年,吴钊在杨荫浏先生指导下写过一本《中国古代音乐小史》,这
次我们在此基础上作了修改、补充,并由刘东升增写了近代音乐部分,而成
为今天这个样子。在写作过程中,我们深有力不从心之感,因为我们所熟悉
的只是民族音乐的一两个门类和方面,有很大的局限性,所以,写出的东西
也是很粗略的、片断的,错误、疏漏之处一定不少,敬希同志们指正。
在此书即将付印之际,我们深切地怀念着老所长李元庆同志,本书全稿
是他在病榻前审阅的。他为人民的音乐事业奋斗毕生的坚强意志,忘我的工
作精神和对青年同志的启迪和帮助,使我们深受感动,难以忘怀。
我们还对杨荫浏老师多年来在业务上对我们的辛勤指导,表示衷心的感
谢。当然,由于水平所限,书中存在的错误,则应由我们个人负责。本书吸
收了许多前辈、老师和同志们的研究成果,文中不能一一注明,谨在此表示
衷心的感谢。
各地博物馆和本所张振华同志洗印了大部分照片,人民音乐出版社的同
志为本书的出版付出了艰巨的劳动,我们也一并致谢。
吴钊刘东升
1980 年7 月25 日于音乐研究所
增订后记
木书初稿出版以来,得到了北京大学阴法鲁教授、日本东京大学名誉教
授岸边成雄博士和学术界许多师友的鼓励、关心。日本交响出版社和南谷郁
子女士本着促进中日文化交流的友好情谊,愿将拙著译成日文介绍给日本读
者,对我们无疑是很大的鼓舞与激励。
回顾拙著出版至今,虽说只有短短四年,但中国音乐史的研究工作,尤
其是在音乐考古与古谱解读方面,其成果实在惊人。由于翻译在即,我们只
能在短时间内作了某些补充增汀,若与日新月异的研究进程与成果相比,必
然会有相当的差距。
此次出版,承阴法鲁教授认真审阅了全稿,提出了不少中肯、宝贵的意
见,并在百忙中为本书撰写了序言。音乐出版社黄大岗、刘玲女士先后给予
本书许多帮助,在此一并致以由衷的谢意。
本书古代与近代两部分,分别由吴铡与刘东升作了修改。由于我们学识
与水平有限,错误失当之处在所难免,望海内外有识之上不吝指正。
吴钊、刘东升
1987 年10 月2 日于北京
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
附录
参考文献目录
黄祥鹏《新石器和青铜时代的已知音响资料与我国音阶发展史问题》上、
下,《音乐论丛》一、三集,音乐出版社,1978 年。
马承源《商周青铜双音钟》,《考古学报》,1981 年1 期
湖北省博物馆《随县曾侯乙墓钟磬铭文释文》、黄祥鹏《曾侯乙钟磬乐
学体系初探》、李纯一《曾侯乙编钟铭文考索》、吴钊《篪笛辨》、《音乐
研究》,1981 年1 期。
吴钊《广西贵县罗泊湾Mi 墓青铜乐器的音高度测定及相关问题》、《中
国音乐学》,1987 年4 期。
庄本立《埙的历史与比较之研究》,民族学研究所集刊三十三期,台北,
1972 年。
饶宗颐、曾宪通《随县曾侯乙墓钟磬铭辞研究》,香港中文大学,1985
年。
《碣石调·幽兰谱》、《神奇秘谱》、《浙音释字琴谱》、《西麓堂琴
谱》、《琴书大全》、《绿绮新声》、《大还阁琴谱》、《五知斋琴谱》,
见《琴曲集成》,中华书局。
《事林广记》、《文林聚宝万卷星罗》、《太平御览·乐部》、《玉海·乐
部》,见《中国古代音乐史料辑要》第一辑,中华书局,1962 年。
熊朋来(元)《瑟谱》,丛书集成本。
杨荫浏,阴法鲁《宋姜白石创作歌曲研究》,音乐出版社,1957 年。
魏皓(清)《魏氏乐谱》,日本芸香堂刊本。
允禄等(清)《九宫大成南北词宫谱》,清内府刊本。
叶堂(清)《纳书楹曲谱》,清乾隆刊本。
徐萝园(清)《梦园曲谱》,清同治福本。
吴增祺(清)《天韵社曲谱》,清光绪稿本。
华秋苹(清)《琵琶谱》,清嘉庆刻本。
曹安和等译《弦索十三套》,音乐出版社,1955 年。
《西安何家营乐器社鼓乐谱》、《智化寺京音乐谱》,原抄本。
杨荫浏、曹安和《苏南吹打》,音乐出版社,1957 年。
毛继增《白沙细乐》,中国音乐研究所1964 年油印本。
《律吕正义》正、续、后编,万有文库本。
杨荫浏《中国音乐史纲》、《中国古代音乐史稿》,音乐出版社。
李纯一《中国古代音乐史稿》第一分册,音乐出版社,1964 年。
杨荫浏、吴钊《说乱及其他》、《人民音乐》,1963 年6 期。
杨荫浏《霓裳羽衣曲考》、《人民音乐》,1962 年4 期。
岸边成雄《唐代音乐的历史研究》乐制篇。
吴钊《试谈减字谱的创制问题》、《琴论缀新》第三集,1964 年。
山田孝雄《源氏物语的音乐》,宝文馆,昭和九年。
吴钊《宋元古谱‘愿成双’初探》、《音乐艺术》,1983 年3 期。
陈旸(宋)《乐书》,元覆宋刊元明遞修本。
饶宗颐《宋季金元琴史考述》、《琴府》下册。
叶德均《宋元明讲唱文学》,上海文艺联合出版社。
《南词引正》、《南词叙录》、《曲律》、《闲情偶寄》、《乐府传声》、
《今乐考证》,见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本。
吴钊《蒲松龄的俚曲》,中国音乐研究所油印本,1962 年。
李家瑞《北平俗曲略》,历史语言研究所,1931 年。
张长弓《鼓子曲言》,正中书局,1948 年。
杨荫浏等《陕西的鼓乐社与铜器社》、《智化寺京音乐》,民族音乐研
究所1954 年油印本。《尚书》、《毛诗正义》、《周礼正义》、《礼记》,
十三经注疏本。
《墨子》、《庄子》、《荀子》、《吕氏春秋》、《淮南子》、《论语》,
诸子集成本。
丘琼荪《历代乐志律志校释》第一分册,中华书局1964 年。
苏晋仁等《宋书乐志校注》,齐鲁书社,1982 年。
标点本廿四史,中华书局。
《通典》、《文献通考》,万有文库十通本。
赞宁(宋)《续高僧传》,碛砂藏经本。
徐松(清)《宋会要辑稿》,中华书局,1957 年。
徐萝莘(宋)《三朝北盟会编》,光绪刻本。
王尧臣(宋)《崇文总目》,丛书集成本。
朱熹(宋)《楚辞集注》,古籍刊行社影宋本。
严可均(清)《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中华书局1958 年。
李善注《文选》,中华书局,1977 年。
《全唐诗》,中华书局,1960 年。
郭茂倩(宋)《乐府诗集》,中华书局,1979 年。
释彦悰(唐)《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
《东京梦华录》、《梦梁录》、《都城纪胜》、《武林旧事》,上海古
典文学出版社,1956 年。
徐兢(宋)《宣和奉使高丽图经》,周去非(宋)《岭外代答》,陶宗
仪(元)《辍耕录》,陈侃(明)《使琉球录》、汪楫(清)《使琉球杂录》、
周煌(清)《琉球国志略》,丛书集成本。
沈德符(明)《万历野获编》,中华书局,1959 年。
沈榜(明)《宛署杂记》,北京出版社,1961 年。
刘侗等(明)《帝京景物略》,明刊本。
李日华(明)《紫桃轩杂缀》,明刊本。
李丰(清)《扬州画舫录》,中华书局,1960 年。
叶梦珠(清)《阅世编》,上海掌故丛书第一集,1936 年。
黄叔ㄇ澹短êJ归堵肌贰⒗钪隅澹ㄇ澹缎录纹路缤良恰罚允
集成本。
沈心工《学校唱歌集》,1904 年。
沈庆鸿《学校唱歌集》1 至4 集,文明书局,1906 年。
赵景深《弹词考证》,商务印书馆,1933 年。
江苏省音乐工作组编《江苏南部民间戏曲说唱音乐集》,音乐出版社,
1955 年。
梅兰芳《舞台生活四十年》第一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 年。
陈汝衡《说书史话》,作家出版社,1958 年。
《徐兰沅操琴生活》,中国戏剧出版社,1958 年。
中国音乐家协会、中国音乐研究所《中国近现代音乐史参考资料》第一
编,中国音乐研究所1959 年油印本。
陶君起《京剧史话》,中华书局,1962 年。
达威《辛亥革命时期的学堂乐歌》,音乐研究,1982 年4 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