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虽远必诛-第2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二、断匈奴右臂计划】

十三年前,以张骞为首的一百三十人的使团出发之后,便石沉大海,杳无音讯。所有人对张骞的返回已经不抱有任何希望了。但是十三年过去了,张骞奇迹般地返回了,只是一百三十人的使团,最后返回的竟然只有张骞与甘父二人。

十三年啊,张骞遭遇了被捕、囚禁、逃亡、再被捕、再囚禁、再逃亡的生涯,在他第一次逃往西域的过程中,除了一把汉节,没有任何可以证明身份的东西,而且西域诸国又在匈奴人的控制之下,随时可能遭遇危险,然而张骞以强大的汉帝国为后盾,凭借自己的镇定、果敢、机智,浑身透着凛然不可侵的汉帝国使者的威严,令西域诸国君无不望而生畏,这是个天才的外交家。

武帝刘彻听了张骞梦幻般的出使经历,大为赞叹,封张骞为太中大夫。

这是一个人才辈出的时代,这些人才或多或少都与一个人有关,这个人就是武帝刘彻。张骞的伟大,与刘彻的英明是分不开的,换成其他的皇帝,很可能饶有风趣地听完张骞的故事后,一赞了之,根本不会去细想张骞西域的见闻,对国家有何深远的意义。

雄才大略的刘彻,敏锐地意识到,张骞带回的情报,具有无可估量的价值。

此时,霍去病还未发动河西之战,通向西域的河西走廊仍然控制在匈奴人手中。

刘彻根据张骞所提供的信息,从中国的西南,可以经过身毒(印度)而达到大夏、月氏、康居、大宛这些西域的国家。刘彻下定决心,要打通西南的交通线。

元狩元年(前122年),汉武帝命令张骞主持打通西南线,张骞派遣使者分四路出发,深入一千多里,但遇到西南夷族的阻挠以及西南崇山峻岭以及热带丛林的阻挡,最后这次打通西南夷无果而终。

西南交通线未能打通,使汉武帝下决心打通西北交通线河西走廊。

元狩二年(前121年),霍去病两次横扫河西走廊,取得了辉煌的战果,并迫使浑邪王投降汉帝国,将河西走廊拱手相让。

通向西域的大门已经敞开了。

张骞除了是一名外交家与探险家之外,他还两次参加了对匈奴的战争。

第一次是元朔六年(前123年),追随卫青北伐匈奴,张骞在匈奴呆的时间很长,对于大漠的地质、水文十分了解,当卫青大军陷入缺水的窘境时,张骞挺身而出,经过细心的勘探,终于寻找到了大量的水源。

战后,张骞由于寻找水源有功,以及出使西域的惊人勋绩,被封为博望侯。

第二次是元狩二年(前121年)与李广率军从右北平出发,征讨匈奴左贤王,这次张骞作为独挡一面的将领,表现不怎么样,行军迟缓,致使先锋李广陷入匈奴军队的重围。战后张骞被判死刑,赎为庶民。

张骞在军事上蹩脚的表现,无损于他探险绝域的天才。

英雄终有用武之地。

霍去病夺取河西走廊,通往西域的大路被打开。

漠北决战的伟大胜利,使得匈奴远遁北方,漠南无王庭。汉匈战争的焦点,便转向了匈奴人控制的西域地区。

张骞的机会来了。

此时的张骞已经是一介平民,但是志在经略四方的武帝刘彻,多次召见张骞,向张骞询问有关西域的情况。

张骞向汉武帝提出一项宏大的战略计划,这项计划的核心是:与西域的强国乌孙结盟,汉帝国强势介入西域,并最终控制西域,斩断匈奴的右臂。

张骞这一高瞻远瞩的“断匈奴右臂”计划,完全可以媲美于后来诸葛亮的“隆中对”,以及二战中的“曼斯坦因计划”,可以列为世界历史中最伟大的战略谋划。

为什么选择乌孙国呢?

这里必须要说说乌孙国的情况。乌孙国是当时西域诸国中最强大的国家,国王叫昆莫,是一个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

昆莫的父亲原本是匈奴西部一个小国的国王,后来这个小国遭到匈奴人的入侵,匈奴人杀死了昆莫的父亲,同时也吞并了他的国家。这时昆莫刚出生不久,国破家亡,尚在襁褓中的他,被遗弃在荒野上。这时发生了不可思议的一幕,鸟儿叼来食物喂养这个婴儿,野狼用乳汁哺养他(活脱脱是罗马城建立者罗慕洛故事的翻版)。

匈奴老上单于对此感得非常奇怪,认为他是一个神,就将他带回匈奴抚养成人。昆莫长大后,非常的勇敢善战,在战场上屡建奇功。老上单于就把昆莫父亲故国的臣民交给他,让他守卫匈奴的西线。昆莫慢慢了解自己的身世后,立志要为父亲报仇血恨,并秘密训练自己军队,控弦之士达几万人之多。

公元前161年,老上单于去世。昆莫率领他的部下,宣布脱离匈奴,迁徒到天山的北麓,并征服了这里的一些小国,建立乌孙国,并迅速崛起成为西域地区最强大的国家。匈奴军臣单于派出大军,企图剿灭乌孙国,但竟然屡屡被乌孙军队挫败,这时匈奴人想起了昆莫小时侯被禽兽喂养的神话,认为昆莫是一个神,所以也不敢冒然侵犯。

正因为乌孙国独立于匈奴的势力之外,所以张骞要斩断匈奴的右臂,首先必须要与乌孙国结盟,在匈奴人背后插上一刀。

为了吸引乌孙国归附,汉帝国开出一个极高的筹码,准备让乌孙国迁移到河西走廊,即原来浑邪王的地盘。以乌孙国在西域的影响力,如果归附汉帝国,那么西域诸小国将会跟风影从。

刘彻对张骞的计划极为赞赏,出使乌孙的任务,理所当然落在张骞的身上。

这是一支庞大的使团,由三百人组成,张骞挂了一个中郎将的头衔,并配有多名副使,西去的路途遥远,使团成员每人配备两匹马。张骞了解西域诸国都贪图中国的财富,所以此行所备的礼物极为丰盛,牛羊有数万头之多,钱财布帛有几千万之巨。

张骞踌躇满志。这次出行,用不着担心遇到匈奴人的拦截了,帝国通往西域之路,畅通无阻。

使节团浩浩荡荡地穿过河西走廊,进入西域地界,沿着天山的北缘,到了乌孙国。

一路上,张骞盘算着面对汉朝优厚的条件,乌孙国没有理由拒绝与汉帝国结盟。

乌孙国王昆莫接见了张骞的使团,但张骞很快就失望了。

因为乌孙国内的政局危机四伏。

昆莫英雄一世,到了年老时,乌孙却面临分裂的危险。

起因是太子之死。乌孙国太子英年早逝,在临死之时,他央求父亲将太子位传给自己的儿子岑娶。昆莫面对奄奄一息的儿子,白发人送黑发人啊,怎么能够忍心拒绝儿子临终前的最后请求呢?于是他当众宣布,由岑娶接任太子位。

昆莫的其他几个儿子跳出来,强烈反对昆莫的决定。其中反对最激烈的是大禄,大禄勇敢强悍、能征善战,太子死后,他是最有资格获得王位继承权的。昆莫拒绝废掉岑娶,使得大禄恼羞成怒,自己率领一万多人的骑兵离开,割据一方,并且计划袭击岑娶。

一方是自己的儿子,一方是自己的孙子,为了权力势不两立。昆莫一生戎马,却从未遇到如此棘手的难题,无奈之下,他拔了一万多名骑兵交给岑娶,划了一块地盘给他,远离大禄。王国最后的一万多名骑兵,由昆莫自己掌握。

这样,昆莫虽然仍然是乌孙国名义上的国王,但王国已经分裂为三股势力。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张骞的大汉使团到达了。

张骞对昆莫说:“乌孙国如果能向东迁移到河西走廊,中国愿意将一位公主许配给国王,两国结为兄弟之邦,那么匈奴的灭亡,指日可待了。”

昆莫听了之后,默不作声。

昆莫为国内裂变而终日发愁,哪有心思考虑与汉帝国结盟的事宜呢?就算昆莫有心与汉帝国结盟,万一此事被岑娶、大禄反对,那么乌孙国的分裂就不可避免了。而且乌孙虽然屡次击退匈奴人的进犯,但对于强大的匈奴,乌孙国人始终怀着畏惧的心态,昆莫也不想公然与匈奴为敌,以引来强敌的报复。

结盟的事搁下了,但是使团仍然取得巨大的收获。

张骞派出副使出使西域各国,这次,所到达之处,比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时更远,了解西域的情况更丰富。

中国人的足迹开始踏遍天山南北,踏遍塔克拉玛干沙漠的周围,从锡尔河到阿姆河,从帕米尔高原到里海的沿岸,翻越兴都库什山脉到达印度河流域。

这是中国人视野的开拓,只有一个充满激情的民族,才会勇敢地向陌生的地域挺进,毫不畏惧。今天我们翻开中亚的地形图时,看到这片土地地形是何等的复杂,雪山丛立,河流纵横在崇山峻岭之间,或者是沙漠广布,戈壁无垠,可以想象这些勇敢的先人,拉着马匹攀上没有道路的山间,一座山连着另一座山,莽莽无尽头,还必须要跨越一条又一条的急流,这是何等艰难的路啊。

汉帝国的使者穿行在西域各国之间。这些国家,有的曾经在数年前接待过张骞,那时他们大多还未尝感受到大汉帝国的威严,而今天,大汉帝国已经控制了河西走廊,西域不再是遥不可及,对于西域各国而方,大汉这个帝国已经越走越近了。

这次出使的最远之地是安息国,汉使到达了安息国的首都番兜城(今伊朗达姆甘),这大约是中国有史以来到达的最西之地。

另一路使者则向南行进,出使罽宾国(今克什米尔地区)的都城循鲜城,然而继续到达身毒,即今天的印度。这是中国与印度两个伟大国家的初次接触,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这一次,张骞在西域呆了将近四年,庞大的使节团出使到各个国家。中国开始走向世界,这是中国外交史光辉的一页,也是中国积极主动进取的黄金时代。

元鼎二年(前115年),张骞返回国内。

张骞发明了一种外交方式。汉帝国的使者每出使到一个国家后,返回时带上一批该国的使者,让西域的国家也了解中国。

张骞返回汉地,带上几十位乌孙国的使臣。这些乌孙国的使臣到达汉帝国,对汉帝国的强大、众多的人口以及物产的富饶大感震惊。这种震惊,不亚于满清末中国人到达美国所引起的震惊。

乌孙国的使臣回国后,对乌孙国王添油加醋地夸汉帝国的强大,乌孙国王也暗暗吃惊,此后与汉朝的交往逐渐增多。

张骞派出的副使也陆续返回国内,同样带上西域国家的使臣,张骞通过这种方法,使得中国与西域各国的交流越来越密切。

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虽然与乌孙国结盟共同打击匈奴的计划落空,但是“断匈奴右臂”被作为一项长期战略计划被坚持下来,在六十年后,终于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在张骞第二次通西域前,河西走廊地带是一片真空。武帝刘彻最初并没有打算将中国人移居到此地,因为此地不适于农耕,而是想让乌孙举国迁移到此,归附中国。但是这个计划最后落空了,于是刘彻决心在狭长的河西走廊,设立酒泉郡,以作为与西北各国交往的基地,后来又分置武威郡。

中国人开始向河西走廊迁移,中国与西域交通线的打通,使得这里逐渐成了一条重要的商业通道,这条通道从中国经河西走廊,在西域分为两支,一支沿昆仑山的北麓,经楼兰,顺塔里木河直抵莎车,越过葱岭进入月氏、安息,到达西亚,再从西亚直入欧洲,形成一条漫长的路上交通要道。另一支沿天山南麓,到达疏勒,越过葱岭,到大宛、康居、奄蔡。

丝绸之路的开通是世界交通史上一件极为重要的事件,数十年后,当罗马帝国最伟大的诗人维吉尔看到来自中国的丝绸时,他断言,这种东西是从树上长出来的!

张骞打通中国通往西方的交通线,居功至伟。

第二次出使西域后,张骞被任命为大行,位列九卿。大行是主管藩夷事务,约相当于现在外交部长,这个职位对于张骞,当之无愧。

博望侯张骞在西域的知名度极剧提升。张骞两度出使西域,前后共计十七年之久,这十七年中,有十一年多是做为匈奴的囚徒,在西域的时间总计约五年多。张骞为人勇敢、有胆略,而且讲信用,有义气,所以西域各国的国王对他都很信任,把“博望侯”这个名头与大汉帝国相等同了。

从此以后,凡是出发到西域去的汉使,都自称是“博望侯”,以博取西域人的信任。还好西域人搞不清“博望侯”是什么意思,要不然就要笑掉大牙了。

张骞担任大行一年多后去世,但他开创的事业,为汉帝国的扩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他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人物之一,是中国开拓进取时代的象征,他的冒险精神、坚忍不拔、百折不挠的意志,成为中国人千秋万世的楷模。

张骞去世后,他的“断匈奴右臂”的计划开始有转机。

追随张骞返回汉帝国的乌孙使节,对大汉帝国的强大十分震憾,回国后向乌孙国王昆莫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