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17世纪荷兰画派的另一个重大成就是静物画也发展成为独立的绘画题材。静物画分为花卉、乐器、蔬菜、水果、海鲜等门类。最早的静物画常常带有一定的象征意义,如王冠、珠宝代表人类的欲望,乐器代表享乐放荡的生活,钟表和蜡烛代表生命的短促和时光的流逝等等。后来的静物画不太注重象征意义。
威廉?克拉斯?海达(Willem Claesz Heda,1594~1682)善于描绘器皿和餐桌,常常画饭后杯盘狼藉的场面,代表作有《静物》(图142)、《静物与金属杯》等。威廉?考尔夫(Willem Kalf,1619~1693)以擅长画荷兰与威尼斯的玻璃器皿以及中国的瓷器著称。《静物》一画在构图及幻觉技巧方面的表现相当优秀,在形状、色彩、质感和透明感方面创造出了豪华而又宁静的和谐。
17世纪西班牙美术
进入17世纪,昔日的西班牙大帝国日渐衰弱,然而,西班牙迎来了艺术上的黄金时期。17世纪正值欧洲风行巴洛克美术的时代,在美术史上常常把17世纪西班牙美术归于巴洛克美术。同时,由于委拉斯贵支在绘画上的卓著成就,人们亦将十七世纪西班牙美术称之为“委拉斯贵支时代”。17世纪上半叶西班牙最出色的画家是里韦拉、苏巴朗和委拉斯贵支,17世纪下半叶西班牙最重要的画家是穆里罗。
胡基?德?里韦拉(José de Ribera,1591~1652)出生于哈蒂瓦,早年随父亲去意大利,后来长期定居意大利的那不勒斯,他的大半生时间是在意大利度过的。早期在艺术上曾受拉斐尔、米开朗基罗和提香等人的影响。后来追随卡拉瓦乔,曾服务于那不勒斯的王宫。1626年,他获得了罗马圣路加学院院士的称号。
里韦拉的油画和卡拉瓦乔的油画一样,善于运用强烈的明暗关系,但他用的都是自然光。题材多半是受难的圣徒或受折磨的圣经人物。通过这些形象表达出人物在肉体和精神上的痛苦。在他的早期作品《圣巴多罗修的殉教》一画中,画家热情地歌颂了理想中的英雄,虽然画面表现的是殉教场面,但少有宗教气息与悲剧气氛。他的另一幅代表作《圣依涅莎》(彩图十九)取材于宗教传说。在这一幅画上,里韦拉描绘了一个不畏强暴,有着坚定信仰,面对异教徒的迫害,宁死不屈的柔弱少女形象。画家设计了一个优美的跪势,着重刻画了少女坚贞不渝和对抗恶势力的决心。
除了宗教题材而外,里韦拉还创作了一系列的肖像画,这些肖像画作品鲜明地表现了画家朴素、先进的美学思想。里韦拉的肖像画作品,人物的明暗与体积造型突出而生动,在细部的处理上显示出画家坚实的造型功底。
《笑着的德谟克利特》、《跛足者》(图143)、《雅各之梦》、《圣安德烈》等都是里韦拉的代表作。里韦拉的一生留下了大量的作品,他以自己的艺术实践为西班牙的现实主义绘画做出了贡献。
弗兰西斯科?德?苏巴朗(Francisco de Zurbarán,1598~1664)是17世纪西班牙重要画派之一的塞维利亚画派的画家。他出生在巴达霍斯省的一个小村镇,小时候放羊,由于酷爱美术,他的父亲就将他送到当时重要的文化中心之一的塞维利亚学习美术。塞维利亚是西班牙南部的一个城市,由于受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影响,人文主义思想在这里得到了很大的发展。16世纪末17世纪初,这里出现了一个强大的塞维利亚画派。1629年,苏巴朗在塞维利亚获得画家的称号。苏巴朗甘于终身寂寞,过着隐士般的生活,他的一生从未离开过祖国和家乡。
苏巴朗的绘画大致离不开圣徒、殉道者或修道院的生活,人物形象都充满着宗教的气息。由于他严格的写实风格,他的油画作品在群众中反响强烈,受到人们的欢迎。
1636年,他画的《圣劳伦斯殉教》无疑是一幅不仅在西班牙而且在欧洲也能称得上是佳作的作品。画中圣劳伦斯正在从容地走向火刑架。画面上没有丝毫的悲剧气氛,一切都显得那么平静、自然。圣劳伦斯完全像一个农村的传教士,体格强壮、形象朴实,身着长大的僧衣,坚定地站在大地上。他把头微微地扬起,好像正与眼前的这个世界告别。他一手按在胸前,表示自己坚定的信念,另一手握着他殉教时的刑具,向死亡走去,样子十分从容。在《圣方济的沉思》(图144)这幅画中,苏巴朗将独特的世俗现实性与强烈的反宗教改革的神秘主义结合在一起。这与委拉斯贵支的艺术发展是大不相同的。
苏巴朗在肖像画方面的代表作有《萨拉曼卡大学的法学博士像》、《圣母童年》等。
苏巴朗也是欧洲最早的静物画家之一,他画的《有橘子和柠檬的静物》是一幅非常清新的佳作。在宁静的僧房里一条长桌上摆放着三样东西:一盘果皮较厚实的柠檬,一筐带着叶子的新鲜橘子,一副铮亮的铜茶具和一朵粉红的玫瑰花。室内的光线柔和,阳光下,水果似乎散发着诱人的清香。所有的一切都显得宁静宜人。
苏巴朗的静物画与同时代荷兰画家的静物画不同,荷兰画家所描绘的静物画大多是宣扬商人们富足与豪华的生活,而苏巴朗的静物画反映的是清雅俭朴的僧侣世界。他的静物画方面的作品还有《有四个器皿的静物》、《有盘子和杯子的静物》等。
苏巴朗晚期的艺术风格发生了变化,创作题材日益狭窄,有些作品表现出宗教神秘的特色,也有些作品变得有点抒情化与理想化。
17世纪西班牙最著名的画家当数委拉斯贵支。
迪耶哥?德?委拉斯贵支(Diego de Velazquez,1599~1660),出生在塞维利亚一个破落贵族家庭。1609年,他的父亲将他送进当地风俗画家老埃连拉的画室学习,1612年又转到弗朗西斯卡?帕切科的门下。帕切科的画室在当时被誉为“有教养的塞维利亚的科学院”,帕切科在这里传播意大利的人文主义思想,讲授和介绍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
在委拉斯贵支的成长过程中,影响最大的因素是他的家乡塞维利亚下层人民的生活。他经常接近一些流浪汉、老妇人、小贩、儿童等等,并在绘画中注意刻画他们丰富的内心世界。早期作品大部分表现下层人民生活,描绘静物和风俗题材,在这方面优秀的代表作有:《早餐》、《卖水人》(图145)、《老厨娘》、《煎鸡蛋的妇人》(图146)等。《卖水人》中的人物形象有着时代的烙印和民族的气质,从画中人物的面部可以看到西班牙劳动者所特有的粗犷、严肃和冷静的性格特点。
1623年,委拉斯贵支应召来到马德里任西班牙宫廷画师。进入宫廷后不久,他就给刚刚即位的国王菲力普四世画了一张肖像,画得非常成功,国王很喜欢他画的肖像,并叫人把以前别人为他画的肖像都取下来,并下令,以后只有委拉斯贵支才有资格为他画像。
在马德里创作的早期,他创作的《酒神巴库斯》是一幅有新特点、具有鲜明乡土风格的作品。这一作品的完成得益于他饱览了皇家丰富的艺术收藏。在宫廷中,委拉斯贵支见识了灿烂的威尼斯绘画,尤其是提香的作品。这幅作品是在提香与鲁本斯的技巧影响下完成的杰作。
1629年,作为宫廷画家,委拉斯贵支获得菲力普四世的准许,去意大利游学,1631年回国。在意大利游学期间,委拉斯贵支对威尼斯画派对光与色彩的运用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他的作品色彩变得更加明亮鲜艳。这种新的色彩可以在《布列达的投降》(图147)一画中看到。
《布列达的投降》是一幅著名的历史画,取材于十年前的一个历史事件:1625年7月25日,西班牙殖民军攻克了一个由荷兰军队固守的要塞布列达。这本来是西班牙的一个小小的军事胜利,并且已经过了十年,但好大喜功的菲力普四世为了炫耀自己的武力,要求委拉斯贵支将它画出来。委拉斯贵支在画这幅画时采取了刚正不阿的态度。在这幅画上,既没有画胜利的凯旋,也没有画失败者的猥琐,这是一个宫廷画家难能可贵的举动。
从意大利回国以后,委拉斯贵支画了大量的肖像画。这一时期的肖像画基本可分为三类:第一类宫廷肖像,第二类亲友肖像,第三类表现下层人民的肖像。这些肖像画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与历史价值。
在第一类的宫廷肖像中,委拉斯贵支坚持写实的原则,不但没有美化这些上层人物,还常常有意无意地展露他们空虚、浅薄、虚伪的内心世界。《菲力普四世骑马像》中的国王虽然穿着华丽的衣服,但无法掩盖他内心世界的贫乏、苍白和妄自尊大。这一类的代表作有:《拉弗拉格》、《巴塔萨?卡洛斯王子骑马像》、《巴尔赫红衣主教像》等。
在第二类的肖像中,因为描绘的是亲友,在画画上表现出的是朴素和真诚。这方面的代表作有:《拿扇子的妇人》、《阿?卡诺肖像》等。
在委拉斯贵支的肖像画中,最有价值的是描绘下层人民的肖像。这些人有流浪汉、农民、侏儒等,全是一些被侮辱被损害的人。他早期的绘画风格在后来的绘画中不仅被保留下来,而且有更大的发展。在表现人物的心理状态方面比早期显得更加深刻和多样化。委拉斯贵支带着深切的同情心关注着那些命运悲惨的人们。从这些肖像画上,我们可以窥见当时的社会面貌。在这一方面,委拉斯贵支与伦勃朗一样,他们的作品都带有一定的批判色彩。在《塞巴斯?提安?德?莫拉》一画中,莫拉虽然是一个侏儒,但有着坚强的毅力,好像有点不甘忍受屈辱,想要站起来,眼神里有痛苦而又固执的目光。《伊索》描绘了一个街头流浪汉的形象,画面上的身无分文、无家可归的男子,让人联想到西班牙社会的贫穷与落后,他也正是西班牙社会的一个缩影。这方面的代表作很多,委拉斯贵支的可贵之处是他描绘这些下层人物时,赋于他们尊严与力量。
1649年,委拉斯贵支第二次去意大利,在那里,他完成了另一幅著名的肖像画《教皇英诺森十世肖像》(图148)。在这幅画中,他生动地刻画了一个栩栩如生、丝毫不加美化的教皇形象。委拉斯贵支既表现了这个人凶狠、狡猾的一面,又表现了这位老人精神虚弱的一面。当这幅画送给教皇时,教皇惊讶而又不安,心中虽然不快,但也不得不装出一副宽宏大量的样子赞叹一番,同时意味深长地说了这样一句话:“过分像了”。这幅画红色的调子表现出宗教所特有的庄严气氛,白色的法衣和红色的披肩形成了色调的对比,显示了画家高超的技巧。这幅肖像画在罗马引起了轰动,后人把这件作品看作是艺术的典范。
1651年,委拉斯贵支从意大利返回西班牙,这是他创作与生活的后期阶段。在这个阶段,委拉斯贵支除了创作而外,还做了不少宫廷事务性的工作。《宫娥》(图149)堪称委拉斯贵支的登峰之作,这是一幅有着风俗特色的宫廷生活画。这幅画展示了画家让时间静止在某一个瞬间的独特能力,将生活再现,宛如发生在眼前,人物看似随意的排列,以及画家超然、与其他人物无涉的态度,呈现出类似快照的效果。只有伟大和精湛的技巧,才可能创造出如此令人信服的图像。这幅画中的委拉斯贵支可能是惟一的一幅自画像,当时,他57岁,从面部表情看,他显得严肃而郁郁寡欢。
委拉斯贵支晚期的另一幅杰出的代表作是《纺织女》。这幅画描绘了马德里皇家纺织厂纺织女工劳动的真实情景。这幅画是欧洲17世纪非常难得的一幅画,它的出现表明了身为宫廷画家的委拉斯贵支始终没有放弃现实主义的艺术原则。在当时的西班牙,妇女地位极为低下,能出现如此作品,实属罕见。
1660年,委拉斯贵支身染重病,同年8月在马德里逝世。委拉斯贵支的艺术标志着17世纪西班牙画派的完全完熟,也标志着17世纪上半叶西班牙艺术“黄金时期”的极度辉煌。他的逝世标志着西班牙艺术“黄金时期”的结束。
17世纪下半叶,西班牙最为著名的画家是巴?伊?穆里罗(B?E?Murillo,1618~1682)。穆里罗与苏巴朗、委拉斯贵支同属于塞维利亚画派,他是西班牙黄金时期艺术传统的继承者。
穆里罗出生在塞维利亚,与委拉斯贵支不同的是,他早期生活较为不幸,15岁便失去了双亲。穆里罗最初跟卡斯提奥学画,这位老师是古典派画家,基本功扎实。不过,对他产生深刻影响的画家却是委拉斯贵支与佛兰德斯画家凡?代克。1645年,穆里罗从意大利游学归来,回到塞维利亚,为一座教堂画了11幅宗教题材的大画,后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