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靠谁养活中国 王治安著-第1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她聪颖,且外向、爱出风头,有时也就显得“笨拙”、“天真”,使得她那狡猾多变的狐狸尾巴,难免不显露出来。
  1993年7月,永宏公司决定在海口市买一幢大楼,善于钻营的程秋菊,顿起邪念。对她来说,会计的心计只有进入流通领域,才能显示出“才华”。
  当初的海口市,房地产商数百家,商住楼举目可见,买谁的呢?秋菊自有主张。
  她挑来选去,选中了靠海边的一座大厦,在交易的过程中,她凭着女性的特征和会计师的本领,说活了对方,做了手脚,同意将1000万元的成交价,变成一张1108万元的收据。
  这一切似乎做得十分谨慎、周密。他们双方神出鬼没,钱火速交付,大楼火速到手,一切都按照她的意愿办理,一切都显得有条不紊。
  付款时,苏、程合谋从公司套取多开的108万元,存入了程的私人帐户,侵吞为已有。但秋菊又觉不妥,怕露出了尾巴,尔后又用化名把钱火速汇到成都,存入苏、程二人名下,苏得56万元,程得50万元,另2万两人已在海口挥霍。
  这笔不义之财得手后,他们挥金如土。在海南玩困倦了,他们又决定在四川都江堰市、绵阳市各购一套别墅,随后又购得小轿车2辆,黄金首饰10余件。
  程秋菊觉得海南天地太小,四川的天地太窄,于是二人又到了上海、青岛、重庆等地,游山玩水,开“洋荤”。
  人常说:“久走夜路,一定会碰上鬼。”这笔巨款仅仅在他俩手上旋转了4个月,便东窗事发。绵阳市检察院出动了20多名干警、兵分多路,四面出击,很快查明了案情,同年8月1日,程秋菊在昆明被抓获,两天之后,苏渝湘在成都归案,全案破获仅仅花了15天。
  1993年9月25日,四川省绵阳市南河体育中心广场上,人头攒动,法庭庄严肃穆,正在宣判苏、程这起贪污逾百万元的大案。宣判结果,依法判处苏渝湘死刑(最高法院审核为死缓),程秋菊死缓。
  本案宣判了,罪犯被投入了监狱,按照法律程序,此案可以了结。
  然而,“天下事了犹未了”。此时,这起特大贪污案,似乎仅仅是个“引子”,好戏还在后面。
  不安分的女人,即使戴上脚镣手铐,她照样施阴谋,洒祸水。
  锒铛入狱,何时才能重见光明呢?程秋菊常常掉泪。唉,死缓!多么可怕的字眼儿!监狱,对这位妙龄女子,是多么“残酷”呀!她觉得前程渺茫,不堪思索
  难道就这样束手待毙吗?不!决不能等待死亡,要活下去。她抹干眼泪,鼓起了勇气。
  于是,她不甘沉默,改变了战术,演出了一出又一出的闹剧,引出了一系列精彩的奇案、怪案。
  正当苏、程二人被判处死缓,群众拍手称快时,在绵阳繁华的大街上,又出现了两组令人惊讶的镜头:
  突然,死刑犯程秋菊,花技招展,满面春风,回到了绵阳她父母家中。一向偏僻沉闷的小巷内,响起了噼哩啪啦的鞭炮声,摆着满盘美酒佳肴,家人为女儿洗尘“僻邪”。
  不时,在热闹非凡的公园路,绵成路一位身着警服、全副武装的民警,骑着摩托载着程秋菊,奔驰于笔直宽敞的大街上。傍晚时分,他们二人又不时出入在公园、宾馆、酒吧、舞厅,热恋、狂欢面对此情此景,群众惊讶感叹,迷惑不解,重重地打了一串问号:
  “难道法院出了毛病,办了错案?”
  “公安干警与一位死刑犯勾勾搭搭,是何体统?”
  事出有因。
  想当初,程秋菊判刑后,押于绵阳市看守所,她成了一个特殊的犯人。
  她那柔软的腰肢,白嫩的脸蛋,一双会说话的眼睛,很快就勾起了刚离婚、仅比程秋菊大两岁的高某的“好感”。本来,这位犯人不属他的管教范围,他却百般温顺,主动照顾她。
  在高某看来,这位妙龄女子,有才华,举止大方,是位美貌的女性,年纪轻轻的就被打入死刑之路,实在可惜。
  高某连夜失眠,盘算着如何接近她、关心她,与她交谈。一日,他突然要“提审”女犯程秋菊。在审讯室,他们二人畅叙情怀,眉来眼去,相见恨晚。打那以后,高已坠入了情网,经常买些高级饮料、糕点送到程的身边,关怀备至;程则以身相许,海誓山盟。
  而这时,程的母亲又发起攻势。她多次来探监,向一位副所长行贿。这位头头见高、程二人来往密切,睁只眼,闭只眼,顺其自然。
  程秋菊企图抓住一切机会,把高作为跳板,跳出牢房,重获新生。
  1994年,程被押送到四川另一座监狱劳动改造。
  这所监狱办了几个加工厂,近几年由于市场竞争激烈,效益不景气。头头们想聘用高手开创新局面,可又苦于人才缺乏。他们得知程秋菊曾是经商的,能说会道,熟悉商情,便给了她一个“新生”的机会,专门为她举办了一次演讲活动。
  果真是个“人才”。她口若悬河,讲得头头是道,当即得到了领导的赏识:“好哇,这女娃子颇有才气!”
  这一切都有序地进行着。为了让程出狱跑业务,监狱领导同意她借口“母亲病危”,先请假5天,由高某作保。在报告上,高公然以“丈夫”和公安干警的双重身份签字画押。
  生活如痴如梦!程秋菊入狱仅一个月之后,就自由自在地以商人的身份去厦门、成都等地洽谈生意。
  7月30日,程一行4人回到成都,她又向监狱提出,这次跑生意有“功”,希望回绵阳去看望母亲。监狱领导同意了,但要求其8月2日一定返回劳改局。
  程秋菊果真回到老家。她得意忘形,一下车就跑到绵阳看守所去找高某,并借此良机到狱中去探监,看望昔日的“患难朋友”。
  假期到了,可程、高二人绵绵缠缠、情深意切,难分难舍。此时,高又出面,为程秋菊找到一位“歪”医生,开了假证明。随即,高又抛出一番谎言,说他爱人在成都工作,生了重病,今晚要住院治疗。通过多方说情,医生未见到病人,也未经检查、会诊,便开了一张入院手续,就这样让程秋菊“住进”了医院。
  当天晚上,在医院内高代程秋菊向监狱领导去了电话,说她“子宫出血不止”,已住进医院,要开刀做手术这一幕又一幕闹剧、骗局,在绵阳造成极坏的影响,群众、干部纷纷向市检察院去信检举揭发。
  法律之网再次向罪犯张开。
  1994年8月9日晚,程秋菊和高某正在两人世界里逍遥快活的时候,被公安干警当场抓获。
  市检察院在侦破此案中,查明看守所副所长王某接受程母的贿赂有人民币2600元、港币200元、翡翠金戒指一枚(价值500元),并为程送书信、食品、衣物。
  这场闹剧演出的结果是,在罪犯的行列中,又增添了两名犯人:一是高某,二是王某。
  1995年3月23日,绵阳市涪城区人民法院开庭审判,以行贿罪判处绵阳市看守所一级警司高某有期徒刑5年,以受贿罪判处副所长王某有期徒刑6年。鹰眼·铁嘴·神仙肚
  要说“硕鼠”、“蛀虫”,前面所述的那些,只不过是些小蟹、小虾,而真正的大“鲨鱼”,罪恶累累,死有余辜的要算郑利华了。
  这位年仅39岁的女子,论官职仅是一位副处级、副经理。这些年公司多如牛毛,那经理、副经理随处可见。小的大的,老的少的,任命的和自封的,尤如和尚敲木鱼,多(笃)!多!
  多!
  也许郑某是一位特殊人物。她所在的公司是个特殊的公司。深圳是在经济腾飞中刚从地平线上冒出来的大城市,经济活跃,思想也活跃,可人的贪财之心,千万不能膨胀!
  机遇和氛围给她铺下了一条金光大道。郑利华得意了,生长在这座南接亚洲“四小龙”之一的香港,西靠繁荣的广州,经济高速发展的南方大城市,如鱼得水。
  她哪里想到,1993年3月18日,当她走进深圳一家豪华宾馆时,逮捕证突然出现在她眼前,随即,“咔嚓”一声,透心透骨的手铐套在了双腕,她被两位警察拖上了警车她,一位“女强人”,变成了女囚犯。
  说她是条大“鲨鱼”,并不是吹嘘,或者言过其实,请看她的罪恶实录。
  索贿受贿:
  人民币:546万元;
  港币:204万元;
  美元:3.2万元。
  金额之巨大,实属罕见!
  郑利华是何许人也,她竟然神通广大,一举侵吞国家巨款?
  她,出身于川南那座风景秀丽、气候宜人、号称长江第二大城市---泸州。
  郑利华生长在一个普通的家庭。她很幸运,正巧在“文革”后期赶上了“工农兵大学生”的末班车,进入高等学府,受过正规的教育。虽然那时的“工农兵大学生”更侧重于“镀金”,但她腰包里毕竟有一张大学文凭。
  毕业后,人已成熟,懂得社会,懂得人际关系,更懂得如何拼命地去利用中国体制中的弊端,钻营和壮大自己的肌体。
  最初,她在一家发电厂工作。据她的“抱负”,她的“心计”,绝对不安心做井底之蛙。
  跳出“盆地”,去闯大世界!她下定决心,仿佛一位魔术师,三变两变,来了个三级跳:第一步从电厂跳入社会;第二步从泸州到成都;第三步从成都飞越南岭,到了广州。
  1982年,这位精明能干的年轻女子,手持调令,跳进羊城时,已经变成了另一个人。
  她一扫乡村小镇姑娘的小家气,落落大方,举止典雅,气度不凡。她的同行给她一个标准的评语:“鹰眼”、铁嘴、神仙肚”。于是,她在闯荡繁华的都市广州、深圳、珠海在酒吧、商场,或在谈判席上,很快练就了十八班武艺。人们这样地吹捧她:绝妙的算计,咄咄逼人的谈吐,精明的运筹,准确的决断。因此,大伙给了她一顶桂冠“女强人”。
  郑利华的脑神经确实转动灵敏。她在几年之内,成为一只大“蛀虫”。当走进阴森森的铁牢之后,她猛醒,一气呵成,写下了长达几万言的“自白书”,呼喊“要痛改前非”。
  她在“自白书”中这样写道:“从我的犯罪经过和事实可以看到,我犯罪的过程是逐步变化的,开始外商主动给我,我收下;看到外商不问不管,就产生了占有欲;后来发展到找借口和理由向外商索要,数额比原来大。达到目的后,看到钱那么容易到手,胆子就大了。在‘白云路综合大楼’项目中,发展到有计划有预谋地向港商、台商索要‘台底钱’金钱疯狂地毁灭了我!”
  让我们把镜头换个角度,对准她的“自白书”所展示的丑恶灵魂。
  她“崭露头角”,是从1990年下半年开始的。这位“女强人”也许是机遇,或者说,她官运亨通。郑利华,开初是位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担任了深圳工程咨询公司广州分公司副经理。她之前,没有“正”职,实际上她是独当一面,掌管公司的大权。
  90年代初,在神州,房地产这个黄金产业还未被人们完全认识的时候,她似乎有先知先觉,认识了,便钻了进去。
  正巧,1990年,羊城要筹建一个规模很大的小区“海印苑”。她早就听到消息,四处搜集信息,刺探情报,掌握了上上下下的官情与民情,准备投标。
  她运筹帷幄,下了一番功夫,作了全面研究。从拆迁费用到工程周期,从基建投资到建成回报,从建筑设计到造型,如何体验南国风光和用户的心态都作了周密而科学的运算。
  在招标那天,来自广州、深圳、珠海的四五十家房地产商,老牌的、实力雄厚的众多经理、董事长,在答辩中,都意想不到会败在一位年轻的女子脚下。答辩时,她不惊不诧,不急不慌,口若悬河,对答如流。末了,她手捧一份厚厚的考察报告,奉给招标者。她一举成功了,夺得“海印苑”工程的开发权。
  工程开始运作了,郑利华的“鹰眼”也开始选择“猎物”。她在“运筹”,要在三五年内,捞足1000万元港币,然后逃出国境,坐享其福!
  她,野心勃勃!
  她成功的时机,和她步入铁窗的时机,正在缓缓地向她同步走来!
  合作开发“海印苑”工程的是成都一家公司。协议上写着:郑利华的公司负责项目设计、管理、办理手续和协调上下关系;成都某公司负责项目所需全部投资。
  成都某公司的董事长,实际上是一位老谋深算,吃透大陆“行业”的外商。
  他知道,这个项目的发展,将会给他带来高额利润。同时,他也清楚,必须拿出一笔资金去打通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