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业之后,他往往会投入一部分启动资金,用他自己的话叫做“激活企业的造血功能,扭亏为赢”,这些资金一般用来处置下岗工人、解决企业的银行坏账。
“我是2001年开始做国企托管的,而我1997年开始做BT,托管国企的钱是BT项目的收益。”严介和说。
拷问五:最近一周以来,在吉林省与江西省景德镇的国资收购中两次受阻。是不是因为身家曝光后,当地国资部门对严介和的运作模式产生了怀疑?
面对采访,严介和称,关于国企收购的多个项目一直同时进行,受阻情况经常发生,只是两个事情凑巧被媒体炒作。不过,他也表示,太平洋集团明年的计划是停止收购国企并放缓BT项目,用他的话来说是“优化资产,减少数量,增加质量”。
面对质疑,面对拷问,面对汹汹扑来的媒体狂潮,严介和没有避让,正视媒体,主动应对。
10月26日,严介和飞往北京参加中新高层对话,成为李显龙总理所带访问团的座上嘉宾。代表中国企业在对话活动上作了专题演讲,晚上与李显龙总理同桌共进了晚宴。27日清早,严介和便匆匆登上飞机飞回南京五台山1号。这里一批约访的记者正在耐心等待。下午3点钟,十多位记者参加了集中采访。
时隔两天,10月29日,严介和再飞北京,参加了中国十大管理英才颁奖活动,在开幕式上作了主题演讲。30日清早,严再次快速飞回南京,接受在这里等待的央视2套等一批媒体。下午4点,严又召集了南京当地的媒体,进行了信息通报。
于是,媒体的声浪一波更比一波高。城市媒体、财经媒体、平面媒体、网络媒体、电视媒体,严介和成了真正的媒体明星。
从争议到质疑,从质疑到拷问,严介和经受着媒体的考验,太平洋经受着媒体的考验。
第一篇 大洋起舞净资产不到8亿让太平洋受了硬伤
记者是无冕之王,没有记者挖不出的材料。《第一财经日报》从工商部门、会计师事务所挖来了边角报料。11月4日,《严介和身价真伪追根,太平洋建设净资产不到八亿》抛向了市面。
文章开头讲,一位号称拥有125亿元资产的胡润中国富豪榜的第二富豪,一家号称拥有2700亿元市政基础设施订单、27家亏损国有企业的太平洋建设集团。严介和的“太平洋系”似乎很庞大。
然而,《第一财经日报》在南京调查发现,太平洋建设2004年的营业收入仅19亿元,资产总额只有10亿元,净资产不到8亿元,税后利润则不到3亿元。
文章列举了公司年检报告书以及事务所审计报告,最为重要的是,文中对太平洋建设集团总部大楼作了抖落,文中称:在大楼的右边,记者发现了这座大楼的另一个名称——丰汇大厦;左边则是太平洋建设员工进出的小门。这座大楼真的属于严介和与太平洋建设?
文章说:事实上,严介和只花了每年100万元、9年期限的条件租赁了丰汇大厦其中的四层楼。《第一财经日报》获得了严介和的租房协议,写字楼的所有权并不属于集团,而属于太平洋建设的股东之一——张万俊个人。张万俊2003年9月23日向南京丰汇房地产公司购买了这四层写字楼。严介和这位胡润中国百富榜中的榜眼富豪,从1995年发迹开始一直未购置自己的办公楼。
《第一财经日报》的这篇文章失实、失真或则逻辑推断上应该存在不少漏洞,太平洋建设也立即以书面形式将相关情况函告了对方,但文章既以出笼,影响无法挽回。
第一篇 大洋起舞涉及我集团相关文章的情况说明
2005年11月4日,在未与太平洋建设集团正面接触核实的情况下,《第一财经日报》刊载“严介和身家真伪追根”一文。文中列举的大部分数据材料与我集团的实际数据有很大出入,使我集团的信誉受到严重影响。现将有关实际情况作如下说明:
1、《第一财经日报》:
这家注册资本1。05亿元的民营企业,截至2004年12月31日,资产总额为 10。4540亿元,净资产总额7。7869亿元;营业额19。186亿元;税后利润2。895亿元。 2004年12月31日的货币流动资金只有6347万元,应收账款4。1847亿元,存货6002万元。
太平洋集团有一些上市公司和项目公司是财务独立核算的。……从来没有合并过这些公司的财务报表。……根据中国的《合并会计报表暂行规定》,注资比例超过50%的子公司都必须归并到太平洋建设集团的财务报表中。
实际情况:
太平洋建设集团的发展速度非常快,每年都有不少新注册的公司成立,财务数据变化很大,所以一直未来得及合并整个集团所有成员企业的财务报表。仅于2004年将江苏境内的部分公司进行了报表合并。这些企业的合并报表经华瑞会计事务所审计通过,《第一财经日报》列举的数据与集团的实际财务状况差距巨大。
2、《第一财经日报》:
严介和只花了每年100万元、9年期限的条件租赁了丰汇大厦其中的四层楼。……写字楼的所有权并不属于集团,而属于太平洋建设的股东之一——张万俊个人。
实际情况:
当时集团出于成本方面的因素考虑,以张万俊、严介和等人的个人名义购买了丰汇大厦八层楼,但资金是从集团划出的,因此所有权实际是归属于集团的。此点我们从未隐瞒过,各大金融机构也是知道的。
3、《第一财经日报》:
太平洋集团并没有多少现金,今年四五月份资金最紧张的时候,集团内部甚至传言,连水电费都要拖欠;高管个个回家凑几十万元,偿还银行的贷款。
实际情况:
由于各子公司的绩效考核办法不一样,少数子公司在绩效考核结果出来前,绩效工资没有发放,这种情况是可能存在的。至于拖欠水电费与高管集资的说法完全是无稽之谈。
4、《第一财经日报》:
尽管*ST纵横恢复上市,但其主业盈利能力并没有明显改善,主要盈利来源在于太平洋建设置入的东辰公路工程公司,去年给上市公司带来2548。88万元净利润。……在*ST纵横的财务报表中,2003年底时,其长短期债务总额为5。5亿元左右,到2005年中期,债务总额急升至8。36亿元,增加了近3亿元。
实际情况:
*ST纵横主要盈利来源于太平洋建设置入的东辰公路工程公司恰恰反映了太平洋建设集团对纵横的输血。纵横债务总额的上升,是因为在太平洋建设收购之前,有很多隐藏债务没有被披露,太平洋建设收购纵横后,本着透明公开的原则,向社会披露了这些债务情况。
5、《第一财经日报》:
严介和不只在市政项目和重组国有企业的交易上很少使用现金,从他1995年开始至2002年开始大规模收购国有企业,就很少用现金组建、参股企业。(发票创业)
实际情况:
太平洋建设的工程主业发展迅速,现有的资金主要运用在保函与垫资上面。太平洋建设集团根据工程主业的发展需要,购置了大量的工程机械。根据国家规定的公司注册法规,太平洋建设使用实物注册公司是完全正常合法的。
太平洋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二○○五年十一月六日
第一篇 大洋起舞太平洋建设净资产不到8亿(1)
严介和身家真伪追根,太平洋建设净资产不到8亿
一位号称拥有125亿元资产的胡润中国富豪榜的第二富豪,一家号称拥有2700亿元市政基础设施订单、27家亏损国有企业的太平洋建设集团(下称“太平洋建设”),严介和的“太平洋系”似乎很庞大。
然而,《第一财经日报》在南京调查发现,太平洋建设2004年的营业收入仅19亿元,资产总额只有10亿元,净资产不到8亿元,税后利润则不到3亿元。
用太平洋建设规模不大的资金链去承载2700亿元的订单,并不轻松。2004年底,太平洋建设只有6000多万元的流动资金。《第一财经日报》从一位5月份离开太平洋建设的中层人士获悉,严介和收购的部分子公司有半年甚至连发工资都难以为继。太平洋建设宣传部的郭部长对此也并不讳言,称这是部分子公司的现象,不会波及到集团。
严氏帝国
在南京,只要和出租车司机说去太平洋建设大厦,司机就会非常爽快地把车开到五台山一号的大楼前。楼前硕大的五字牌匾——太平洋建设。
出租车司机说,这座32层的大楼都是严介和老板的,这座大楼的一到二层,就是南京闻名的江苏红商务俱乐部,南京人笑称为“花钱进不去,进去不花钱”。太平洋建设内部员工透露,该俱乐部和全南京唯一的一辆9米长的凯迪拉克通常被严介和用来接待来此谈判的人士。
在大楼的右边,记者发现了这座大楼的另一个名称——丰汇大厦;左边则是太平洋建设员工进出的小门。这座大楼真的属于严介和与太平洋建设?
事实上,严介和只花了每年100万元、9年期限的条件租赁了丰汇大厦其中的四层楼。《第一财经日报》获得了严介和的租房协议,写字楼的所有权并不属于集团,而属于太平洋建设的股东之一——张万俊个人。张万俊2003年9月23日向南京丰汇房地产公司购买了这四层写字楼。严介和这位胡润中国百富榜中的榜眼富豪,从1995年发迹开始一直未购置自己的办公楼。
按照太平洋建设公开的资料,该公司2004年规模以上工程项目数比2003年翻了三番,在手订单1100多亿元。截至目前,严介和号称手上已有了近2700亿元的订单,基本完成了对全国13个重点城市的战略布局。2700亿元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20个北方中等城市一年的GDP。
严介和的解释是,公司自2001年起大量采取BT模式运作基建项目,目前已有总额约2700亿元基建合同;集团的毛利率可达到35%左右。而《第一财经日报》根据太平洋建设去年的利润总额测算,毛利率最多也只有22%左右。
太平洋集团值多少钱?
那胡润富豪榜严介和125亿元的资产是如何计算出来的。昨晚,《第一财经日报》联系上了严介和,严介和表示公务在身,安排正在身边的太平洋建设集团宣传部郭部长回答问题。郭表示:“125亿元的资产是根据严介和的资产总量,乘以国际市场上同类市政建设公司的平均市盈率计算出来的。”
作为严介和手里最主要的一张牌,太平洋建设集团拥有多少资产呢?2004年,严介和手里拥有1100多亿元的订单,那太平洋建设去年又赚了多少钱呢?
《第一财经日报》在南京独家获得了太平洋建设集团2004年度的《公司年检报告书》。在太平洋建设集团的名录内,包括了严介和承接BT工程的注册资本545万元的江苏太平洋工程机械有限公司。
太平洋建设集团,这家注册资本1。05亿元的民营企业,截至2004年12月31日,资产总额为 10。4540亿元,净资产总额7。7869亿元;营业额19。186亿元;税后利润2。895亿元。
在《公司年检报告书》的“资产负债表”上,2004年12月31日的货币流动资金只有6347万元,应收账款4。1847亿元,存货6002万元。
有关媒体称,按照胡润的计算,太平洋建设历年的销售额一共约600亿元,乘以20%的净利,就是120亿元。根据《第一财经日报》目前掌握的信息,2004年是太平洋建设发展最快的一年,营业额19。186亿元。按这样的营业收入,太平洋建设至少也要经营30年才能达到600亿元的销售收入。
今年上半年离开太平洋建设集团高层职位的蔡汉东先生向《第一财经日报》透露,太平洋建设集团的财务数据和资本情况只有严介和最清楚。“我怀疑任何的财务数字,也包括你提供的数字(指上述2004年度的《公司年检报告书》)。我在太平洋工作了两年,感觉非常疲劳,所以今年年初选择离开。”
严介和的其他产业值多少钱?
郭部长表示:“太平洋集团有一些上市公司和项目公司是财务独立核算的。我们也从来没有合并过这些公司的财务报表。”上海大成律师事务所合伙人王汉齐律师表示:“根据中国的《合并会计报表暂行规定》,注资比例超过50%的子公司都必须归并到太平洋建设集团的财务报表中。”
2002年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