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你的表现是最聪明的;如果你是一个聪明人,那你的表现便是最愚蠢的了。”
一个人打赌 德国哲学家A·叔本华(1788—1860年)某年住在法兰克福的旅馆出租套房里。紧靠旅
馆有一家小饭馆,他常去那里吃饭,那也是英国军事人员常去的地方。
一个饭店侍从目睹了一件有趣的事:
每次饭前,叔本华总要把一枚金币放在自己面前的桌上,饭后又把金币收回自己的口袋
里。
有一天,这位侍从忍不住问这位哲学家他在干什么。
叔本华解释说:他每天在心里与那些军官们打赌,只要他们哪天一会儿除了马呀、狗
呀、女人呀之外还能谈点别的话题,我就把金币放进教堂的施舍箱去。
并非都来听布道 F·D·E·施莱艾尔马赫(1768—1834年),德国哲学家和神学家,他的神职工作做得
尤其出色。
有人称颂他的布道具有少有的广泛性,他的教义宣讲能吸引社会各个阶层的广大听众,
不仅有大学生,还有妇女和各级官员。
对此,施莱艾尔马赫解释说:“我的听众确实由学生、妇女和官员组成,学生们来是为
了听我讲道,女人们来是为了看学生,而官员们来则是为了看女人。”
挖苦尼采 19世纪德国唯心主义哲学家尼采(1844—1900年)对女性特别仇视,他一生不接触女
人,曾经这样说过:“男子应受战争的训练,女子则应受再创造战士的训练。”又说:“你
到女人那里去吗?可别忘了带上你的鞭子!”
英国哲学家罗素(1872—1970年)对尼采的哲学极为不满,挖苦他说:“十个女人,
有九个女人会使他把鞭子丢掉的,正因为他明白了这一点,所以他才要避开女人啊!”
报复记者 罗素于1920年曾来过中国。可到中国后生了一场大病。病后,他拒绝任何报人的采
访,一家对此很不满意的日本报刊谎登了罗素已去世的消息。后虽交涉,他们仍不愿收回此
消息。
在他回国的路上,罗素取道日本,这家报社又设法采访他。
作为报复,罗素让他的秘书给每个记者分发印好的字条,纸上写着:“由于罗素先生已
死,他无法接受采访。”
人生的幸福 有一天,罗素的一位年轻朋友来看他。走进门后,只见罗素正双眼凝视房屋外边的花
园,陷入了沉思。
这位朋友问他:“您在苦思冥想什么?”
“每当我和一位大科学家谈话,我就肯定自己此生的幸福已经没有希望。但每当我和我
的花园谈天,我就深信人生充满了阳光。”
独身的解释 著名的英国哲学家赫伯特·斯宾塞终身未娶。有一次他在路上遇到两个朋友。
一个朋友问他:“你不为你的独身主义后悔吗?”
斯宾塞愉快地答道:“人们应该满意自己所做出的决定。我为自己的决定感到满意。我
常常这样宽慰我自己:在这个世界上的某个地方有个女人,因为没有做我的妻子而获得了幸
福。”
难成亲戚 英国著名的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1561—1626年)家里来了个不速之客。此人名叫
荷克,是一名惯匪。法院正在对他进行侦讯起诉,看来非判死刑不可,他请培根救他一命。
他的理由是:“荷克”(hog,意为“猪”)和培根(bacoh,意为“熏肉”)有亲属关系!
培根笑着回答说:“朋友,你若不被吊死,我们是没法成为亲戚的;因为猪要死后才能变成
熏肉!”
相形见小 有一次,伊丽莎白女王巡幸到培根的府邸。由于女王生活在宅深墙高的宫庭大院里,平
时也多来往于达官显贵们奢侈华贵的住宅,当她看到简朴普通的大法官的宅第时,不禁惊叹
道:“你的住宅太小了啊!”
培根站在女王身边,仔细端详了自己的房舍后,耸耸肩说:“陛下,我的住宅其实并不
错,只是因为陛下抬举我,光临寒舍,才使它显得小了。”
剽窃罪 约翰·海沃德爵士于1599年出版了著名的传记小说《亨利四世》。然而这几乎招来了
他的杀身之祸。因为当时的伊丽莎白女王认为作者是借古讽今,含沙射影地抨击她的现行政
策。
女王很快召来了司法官员,建议以谋反罪对海沃德提起诉讼。
培根读过此书并了解作者的良苦用心,他站起来表示异议,为作者开脱。他说:“我不
敢说书里有谋反的证据,但毫无疑问,该书确有不少重罪的证据。”
“何以见得?在什么地方?”女王急切地问。
“在他从泰西塔斯(55—117年),古罗马历史学家)那儿剽窃来的好多段落中,便可
找到这类罪证。”培根认真地回答说。
河面上的告示 英国哲学家威廉·休厄尔(1794—1866年)是一位幽默能手。维多利亚女王时代,英
国剑桥的卡姆河只是一条被用作城区排水的排水沟。有一次,女王访问剑桥,在河上的一座
桥上停了下来,对簇拥着她的剑桥大学的要人说,河里漂着的废纸太多了。威廉·休厄尔接
口说:“陛下,它们并不完全是废纸,它们的每一页上都写着告示,通知来访者这条河是不
适于游泳的。”
富翁的价值 英国哲学家、诗人贝恩斯(1823—1887年)在泰晤士河上看见一个富翁被人从河里救
了起来。那个冒着生命危险营救富翁的穷人,竟只得到一个铜元的报酬。围观的人被这富翁
的吝啬激怒了,要把他再扔到河里去。
这时,贝恩斯立即上前阻止,说:“放了这位先生吧,他十分了解自己的价值!”
无需再锦上添花 英国唯心主义哲学家休谟(1711—1776年)也是一位经济学家、历史学家。他晚年退
休后,每年还能拿到1000英镑的退休金和印书稿费。他在爱丁堡图书馆做管理员时写的
《大不列颠史》是一本重印多次的畅销书。周围的人劝他再写续集,一直写到当代。
哲学家摊开两手说:“你们已经给了我太多的荣誉,先生们,但我不想再写了,理由有
四点:我太老了,太胖了,太懒了,太富了。”
剩下谁呢 休谟去逝前不久还出席过一次晚宴。宴会上一个客人抱怨世界充满了敌意,人跟人之间
的对立太深了。老哲学家颇不以为然。“不,并非如你所说。”他语重心长地说,“你看,
我以前写过能引起敌意的各种题目,道德的,政治的,经济的,还有宗教的,可除了辉格党
人、托利党人以及基督教徒以外,我却没有任何敌人。”
死而复生 一个边远省份的读者给法国哲学家、作家伏尔泰(1694—
1778年)写了一封洋洋洒洒的长信,表示仰慕之情。
伏尔泰回了信,感谢他的深情厚意。
从那以后,每隔10来天,此人就给伏尔泰写封信。伏尔泰回信越来越短,终于有一
天,这位哲学家再也忍耐不住,回了一封仅一行字的信:“读者阁下,我已经死了。”
不料几天后,回信又到,信封上写着:“谨呈在九泉之下的、伟大的伏尔泰先生。”
伏尔泰赶忙回信:“望眼欲穿,请您快来。”
区 别 谁也没有料到,受人尊敬的大学问家伏尔泰竟参加了一个为人不齿的团伙的狂欢。他为
自己找了一个很有说服力的理由。可第二天晚上,他们又邀请他参加。
“噢,伙计,”伏尔泰神秘地说,“去一次,不失为一个哲学家;去两次,就跟你们同
流合污啦。”
岂可再乎 1717年,伏尔泰因为讥讽摄政王奥尔良公爵,被囚禁在巴士底监狱11个月之久。出狱
后,吃够了苦头的哲学家知道此人冒犯不得,便去感谢他的宽宏大量,不计前嫌。摄政王深
知伏尔泰的影响,也急于同他化干戈为玉帛。于是两人都讲了许多恰到好处的抱歉之辞。最
后伏尔泰再一次表示感激说:“陛下,您真是助人为乐,为我解决了这么长时间的食宿问
题,我衷心地再次向您表示感谢。可今后,您就不必再为这件事替我操心啦。”
慢性毒药 伏尔泰的咖啡瘾很大,一生中喝了数量惊人的咖啡。有个好心人曾告诫他说:“别再喝
这种饮料了,这是一种慢性毒药,你是在慢性自杀!”
“你说得很对,我想它一定是慢性的。”这位年迈的哲学家说,“要不然,为什么我已
经喝了65年还没有死呢。”
错误的赞扬 性格放荡不羁并一贯讥讽当时大人物的伏尔泰,有一天将一名同辈作家赞扬了一番。他
的一位朋友当即指出:“听到您这样慷慨地赞扬这位先生,我真遗憾。要知道,就是这位先
生在背后经常说您的不是。”
“这样看来,我们两个人都说错了。”伏尔泰说道。
验明牧师正身 当伏尔泰到了84岁高龄卧床不起等待死神降临的时候,一位牧师自作多情,走到他的
床边,为他祈祷忏悔——这是为垂死者订购天国飞机票或入场券的一贯作业。但是,这位老
顽固非但不领情,反而追根究底,盘问起人家的身份来:
“牧师先生,是谁叫你来的?”
“伏尔泰先生,我受上帝的差遣来为你祈祷忏悔的。”
“那么你拿证件给我看看,验明正身,以防假冒。”
哲学语言 一个天气晴朗的下午,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家约翰·杜威(1859—1952年)和几位哲学
界的同事在百老汇大街上闲逛。突然有人提议去看一场露天电影,刚才还在思考和讨论的头
脑还未来得及细想,他们便举步向一家露天电影院走去。等这伙哲学家抵达了目的地,才开
始意识到托马斯·鲍威尔的话:
“电影要求黑暗,可黑暗在世界这个角落的白天里,并不那么猖獗。”
哲学的责任 出生于俄国的美国哲学家莫里斯·拉斐尔·科恩(1880—1947年),在美国哲学界和
教育界都很有声誉,曾任纽约学院和芝加哥大学哲学教授。
一次,在他上完哲学导论课后,一名女学生向他抱怨:“科恩教授,听完您的课,我觉
得您在我深信不疑的每一件事上都戳了一个孔,可又没有提供替代品来填补,我真有点无所
适从了。”
“小姐,”科恩严肃地说,“你该记得,大力神赫尔克里斯干过许多差事,他清洗了奥
吉亚斯王的3000年未打扫的牛厩,难道非得再用什么把它填满吗?”
幽默大全之外国卷
政治家
华盛顿 杰斐逊 杰克逊 柯立芝 林 肯 哈里森 西奥多·罗斯福
塔夫脱 富兰克林·罗斯福 肯尼迪 约翰逊 福 特 卡 特 里 根
亨利·克莱 西 沃 马塞勒斯·克莱 巴克利 克罗克特 格里利 斯坦顿
查尔斯·爱迪生 亚西比德 莱奥尼达斯 大加图 奥古斯特 西塞罗 西吉斯蒙德
约瑟夫二世 里特伯格 图图 威廉二世 查理二世 拉布歇雷 威尔斯
迪斯雷利 谢尔本 瑟 洛 威尔克斯 史密斯 哈里法克斯 温斯顿·丘吉尔
斯潘塞·丘吉尔 比弗布鲁克 腓特烈国王二世 威廉一世 威廉二世 乌布利希 克列孟梭
白里安 路易十五世 法利埃 拿破仑 佩里戈尔 戴高乐 赫鲁晓夫
换只手表 乔治·华盛顿(1732—1799年)是美国的第一位总统。他有一个年轻的秘书,一天早
晨,这位秘书来迟了,他发现华盛顿正在等候着,感到很内疚,便说他的表出了毛病。
华盛顿平静地回答:“恐怕你得换一只表,否则我就要换一位秘书了。”
开介绍信 1797年夏,法国革命家康斯坦丁·沃尔涅拜访美国总统乔治·华盛顿。沃尔涅为了获
准周游美国各地,请求总统开一张介绍信。华盛顿想:不开吧,让沃尔涅碰个钉子;开吧,
又叫我为难。于是他在纸上写道:“康·沃尔涅不需要乔·华盛顿的介绍信。”
谦 虚 托马斯·杰斐逊(1743—1826年)是美国第3任总统。1785年他曾担任驻法大使。一
天,他去法国外长的公寓拜访。
“您代替了富兰克林先生?”外长问。
“是接替他,没有人能够代替得了他。”杰斐逊回答说。
化干戈为玉帛 美国第7任总统安德鲁·杰克逊(1767—1845年)曾经同本顿决斗过。本顿一枪击中
了杰克逊的左臂,子弹一直留在里面近20年。到1832年医生取出子弹的时候,本顿已经成
了杰克逊的热情的支持者。杰克逊建议将子弹归还本顿,但本顿谢绝接受。说20年的保管
期,已使产权发生了转移,子弹的所有权当属杰克逊了。而杰克逊说自从上次决斗到现在还
只有19年,产权关系没有发生变化。本顿回答说:“鉴于你对子弹的特别照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