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很快就同这四个人熟识起来。
我隐隐觉得这个基地像个无援的孤岛,风雨飘摇。而且一点也不热闹。你说它同广大体育爱好者以及老百姓究竟有什么关系呢?其内在的关系还是很多的。其中有一点不知大家是否注意到,跑、跳、投是体育运动的基础,尤以跑为第一要素。马家军的胜利之所以同普通百姓的联系那么深切,正因为——看谁跑得快——这几乎是人类与生俱来的一个基本命题。不论男女老少,不论高低胖瘦,不论职业千万种,跑和人生同在。每个健全的人都或多或少曾经有过跑步的历史,但你不一定打过乒乓球或者排球。在所有运动项目中,跑的参加者应该说是最多最多的。跑步大赛虽然也有技巧战术,但相比其他运动项目而言,跑的竞赛是最单纯的,是功能型的,甚至比竞走还要单纯。在民间,跑步的前提条件又是那样地充分,几乎什么都可以不要,有活泼泼的生命就可以跑起来、比起来。手里用不着拿任何器械,不用网,不用台,不用球门,不要专门场地,凡是人可以生存的地方,你在道路上跑起来就是了。小孩子穿着开裆裤就会赛跑。在古代奥林匹克运动会上,跑步从来就被列为第一项,在今天仍然是第一项。赛跑是人类最认可最相通的一种比赛。最早参加奥运会的中国人刘长春就是去赛跑,而我们从来就跑不过外国人。如今,灰色的历史终于结束,于是,在中国人心目中,东北马俊仁的意义非同凡响,是他把中华民族女子中长跑的成绩提高到全世界全人类的巅峰,把梦幻变成了现实,把现实又塑造成神话。
有评论认为,马家军的崛起,可以同中国乒乓球队的连年胜利和中国女排在国际上的五连冠并称为中国体坛的三座高峰或曰三大奇迹,其影响都远远超过了体育本身而渗透在全社会的各个阶层。倘作深入剖析,东北马家军的胜利似乎更神奇一些,因为她们连驻京国家队都不是。长期以来中国最高专业运动队的方阵中居然没有正式设立女子中长跑这个项目;直到今天也没有,只有大赛前的短期集训队。往昔在鼎力推行“奥运战略”的中国体坛,有计划经济体制作强大后盾,什么项目都不缺,女子中长跑应该说比别的项目花销还要小得多,却偏偏没有专业队而只有集训队,足见决策者对这个项目的前途太缺乏信心了。而马俊仁原本只是一个普通的中学教师,给人们的印象土里土气,又带着一群农村出身的小姑娘,居然跑到这么高的份儿上,打败了无数强大对手,就凭这一点,也让人钦佩叹服。由不得让人产生相当程度的神秘感。关于马俊仁的种种传说也随之而来。
在令人难以置信的巨大胜利面前,海内外亿万善良的中国人心花怒放,马俊仁使人们的民族自豪感得到了巨大的满足。在没有外族侵略,没有炮火硝烟的和平年代里,许多人果真已经从心底深处把马俊仁誉为一名当代的民族英雄了。
第二章 县团级的穷日子
基地是国有还是私有?马俊仁的官阶算多大?编制批下来,财政要独立。马俊仁闯市场一向精明,倒花倒狗倒猴没少赚钱。最早赞助马家军的个体户出血一万块,大吉大利开门红,老马却伤了人家的心。李鹏也给了一百万。
基地大楼里四处空荡荡。马俊仁告诉我大楼总面积有将近三干多平方米。现在除了少数房间住了八、九名运动员以外,其余上下三层还没有用起来,而马家军的基地似乎本应是很热闹有很多人才是。看来失败与寂寞永远孪生在一起。
晚饭仍在一楼大厅进行,曲云霞和运动员们在一桌吃。我和马俊仁等人另设了一桌。他劝我尝尝“千山陈酿”。这是他辽阳老家生产的一种白酒,也是老家酒厂赠送的。马俊仁患有胰腺炎,所以轻易不喝酒,据他说年轻时也是海量,八两一斤醉不倒他。千山陈酿的特点是入口绵而后劲不大,我喝着就起个佐餐作用。
席间谈话的重点依然集中在这个基地的建设上。许多朋友常问我,马俊仁的基地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是个人的还是国有的?
这是一个很难作简短回答的问题。马俊仁只向我解释了一半,或者说我只是听明白了一半,另一半我又向多人请教,才算明白,现在一锅儿端给读者,综述如下:
马俊仁的队伍是辽宁体育运动技术学院即专业运动队内部的一个组,多年来依赖于中国体育体制也就是“举国体制”生存发展,毫无例外是计划经济的一部分。从九三年春天开始,马家军在外面有了名气,眼见得红红火火,时来运转,经济上的收入也急剧增多起来,而且势必越来越多。鸟枪换炮以后的马家军已经显得不那么需要计划经济的哺育滋养了,反倒是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国有机构比如其它兄弟运动队有可能沾马家军的光,花马家军的钱,用马家军的牌子。各路赞助费打进来的帐户常常是省体委,或省体育运动技术学院,学院下来才是田径队,而田径队里边真正的马家军才一个小组,花这点钱多别扭啊!在这种情况下,包括马俊仁在内的许多人越来越急切地感到独立自主才是人间正道。中国农民几千年来不就是一庄一户自给自足吗?多少年来各地各部门都渴盼着自家单位是个“小而全”,万事不求人。从马家军成功那天起,媒体舆论一直报道着马俊仁有自办基地的想法,为人所共知;另一方面,马俊仁原本是没有什么行政级别的,在九三年高峰时期也不过是争得了一个田径队总教练的头衔,而田径队队长孙玉森也不过是个副处(学院内各运动项目的领队少数为副处其余多数为科级)。可马家军名气如此之大,外事活动这样多,级别却没有相应跟上,这在中国就说不过去。昔日优秀运动队成功以后都有像模像样的级别待遇,已成惯例,发展市场经济以前,奖金相应很少,尤其如此。官本位思想在各行各业依旧根深叶茂。于是,小而全万事不求人、有钱自个儿花的思想和官本位提高级别的思想合二为一,在马俊仁身边所有的工作人员当中形成共识——马俊仁本人首当其冲乐此不疲,身边人士推波助澜加速运作,独立自主建基地的梦想和规划频频见诸报端。给国人印象最深的是老马谈人生抱负的豪言壮语:我这辈子有三大心愿,夺世界冠军、破世界纪录、建中长跑训练基地。前两个目标实现了,后一个目标虽然很难,但也要实现!至今人们一想起他的这些话,都佩服得不得了。老马果非平庸之辈。不少报刊毫不掩饰地把他誉为当代体育界的伟人。
正在这个时候,即1993年10月,从电讯里、报纸上又传来国务院总理李鹏要拨专款100万支持马俊仁的确切消息,国人无不为之一振。10月11日,国家财政部正式拟就(93)财文字第631号红头文件,向辽宁省财政厅和省体委发出<关于补助辽宁省女子中长跑队学习和培训经费的通知>:
辽宁省财政厅:
根据国务院决定,为表彰你省体委女子中长跑运动队自强不息、努力拼搏、为国争光的精神和在第七届全运会上取得的优异成绩,一次性补助你省一九九三年体育事业费100万元,嘉奖辽宁省女子中长跑队,专款用于改善该队学习和开展科学训练的条件。请专款专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印)
一九九三年十月十一日
抄送:国务院办公厅、辽宁省体委
文件干净利索,坚决准确。我不知道,国务院总理指令国家财政部专为一个省级运动小组拨专款的事在建国以来是不是惟一的一次?大概不会再有第二家了,确实令人振奋。还有一种说法称,这100万人民币虽然是从财政部拨下来的,实际上动用的是国家总理基金,这就更加令人肃然起敬。当时的省体委主任闫福君先生接到文件后即批示:“这是国务院对辽宁马家军的最大关怀,这笔资金我们一定用好,要留在体委准备将来建立马家军培训中心时使用。”
文件说是把钱“专项用于改善该队学习和开展科学训练的条件”,倒是并不一定特指建立中心或基地,但是又并不相互冲突矛盾,反正是用于马家军的,也就无须计较。到了这个时候,只有疯傻之人才会跳出来反对建立马俊仁的基地,倒是有无数的人想沾这点光。
当下,辽宁省体委一干人马紧锣密鼓认真研究建立基地的实施方案,当月即拿出了给省计委等主管部门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又经过反复认真的修订,终于次月成型。按当时报告的设想,谁也没有想过或提过要把中心建在沈阳以外,完全是按照沈阳运动学院大院儿内部设计的。最初的投资预算是1500万,可盖两栋七层大楼。报告向省政府申请投资1000万人民币,余500万体委自筹:内含国务院的100万,省体育第三产业开发总公司拿100万,社会集资100万。中心按每年培训400人、常任280人计,需建筑教学、训练、科研、测试、康复、外事、按摩及生活用房13000平方米。水、暖、电和室外训练场则利用院内现有设施,无需增加建设面积,同时也无需征地和搬迁费用。可节省资金约300万元。预计将在1995年10月全部竣工并投入使用。大楼的具体地点也就在田径队附近的大场地边儿上,还可以随时借助专业队的科学训练经验,用于培训工作,提高培训质量。
整个报告合理周密,马俊仁当时是很满意的,花钱也不算太多。在同一个月里,省体委相继成立了十几个筹建培训中心的工作小组,分头就集资、招聘教练、起草和修改各种报告开始奔走忙碌。只是总资金预算不断升级,从原初的1500万很快升到2000万,2600万,到后来干脆称没有3000万到4000万就拿不下来,资金缺口越扯越大。
这时候的马俊仁十分繁忙,不仅在北京杭州等地作专题座谈报告,还要边训练边筹建中心。事实上他的杂务事越多,队伍的训练越不那么正常。为筹集盖楼资金,报界也披露说马俊仁为基地建设着急上火,在杭州表示如筹不够钱就干脆拍卖世界锦标赛和七运会破世界纪录的金牌凑数。没想到这个消息披露以后,一石激起千层浪,海外华人们倒真的着急上火起来,如泰国华侨包括中国驻泰国清迈总领事刘明辉等纷纷给国内报刊致函,希望珍重马家军的荣誉,切不可轻易拍卖金牌。他们在来函中说,“这些金牌不仅是运动员们的荣誉,更是中国体育界几代人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结果,是中国人民的骄傲,可以激励全国和全球华人奋发向上,值得我们永久记忆和纪念,其价值绝非用金钱可以衡量,而是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应由运动员或体育博物馆收藏,切不可流入社会。”呼吁一番,赤心可鉴,遂捐助美金1200元,以示郑重。
很遗憾,这1200美金在马俊仁那里是不是显得太少了点儿?
在以上诸多因素促动下,建立马家军基地已经刻不容缓。1993年11月23日,辽宁省政府高级行政长官赶赴学院田径队马家军驻地,主持召开“现场办公会”,狠抓落实,有力地促进了诸多问题的解决。
现在的问题是以马俊仁为核心的这个基地到底叫什么名称最好?在体委研究会上,有人提出叫“中国田径培训中心”是否可行?有人认为不大合适:虽然报上已有人这么叫,但咱们毕竟是辽宁省的一个中心,咋好叫“中国”呢?基地好还是中心好?这个争议不大,中心要比基地好,因为中心就是轴心的意思。那么中心前头挂不挂马家军呢?有人谈到马家军这个词好像是个代号,似不用此名为好,可否以辽宁订头?如辽宁田径培训中心?而更多的人则谈到,以辽宁打头牌不够响亮,人家外国人哪知道辽宁啊?而一提马家军,外国人就都知道,国际国内都影响大,许多事情可以迎刃而解,还是以马家军打头牌为好。一来二去,最后一致同意就叫“马家军田径培训中心”,简洁,有力,好使。人员编制怎么办呢?这在中国行政大系统当中是最难办的一件事。没有编制,就什么都没有,经费是按编制发的,工资表是按编制造的,级别待遇也是按编制指数套的。而现在编制的扩大单列绝不可能。要想快点办事,只能另想比较现实的办法。嗅,有了,有办法了!干脆将现有的省田径队一锅端,把田径队的建制从运动学院抹掉,转移到培训中心来,而整个辽宁省的干部编制并不多增加,就不难办了!而中心成立后,规格自然提高,再把田径队的人重新安排一下位置职务,大伙儿都升一格半格的,何乐不为?好了,一经议定,雷厉风行。咱东北老爷们儿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