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芙蓉-2005年第4期-第5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以为方法是多样的但不能一概模式化,例如爱伦·坡喜欢用倒叙的方法,把故事的开端置于结尾,然后反推去找到原因,目的在于制造戏剧性。正因为爱伦·坡经常使用这种方法,他的小说模式化,有很多重复的。传统故事的优势也正好带来了它的缺陷,现代小说的产生,最先是在故事性开始革命,产生了新故事表达法。我们不能说传统故事表述不好,因为他被许多伟大杰出的小说家证实,我们依然可以那样写,但难度更大。当然我们可以试行新的小说故事表述的可能性。 
  新的小说故事表述并不是它一定要厌恶情节,这是因为情节是链条式的,它无法使丰富多彩的生活和复杂的思想融入到单一行为的情节去表达。现代社会科技,时空,交通,人际网络,各种新的学科都在改变我们历史生活中的存在方式,坐马车和坐飞机的感觉和体验是不一样的。传统的故事情节模式已不再适应于现代生活的要求。 
  另一个原因是故事与生活的要求有着本质的不一样。生活完全是一种现在进行时,每分每秒都是单调平庸的,在瞬间的事物与人不可能有什么意义,意义是人与物在时间的连续中差异地看出来的。平时单调的生活只有真实与单一,每一场景都是偶然的复制,没有意义。而情节最基本的要求是因果逻辑,追求含义与动力,可见情节是一个目的的结果,是讲意义的,可以不讲真,生活的此时此刻只讲其真,而不问意义。这种本质的矛盾性决定现代小说必须寻求故事情节的突破。 
  现代小说是生活偶然性的表达。这里便含有反情节性了。这个观点从巴尔扎克开始起便是如此。也作为现代小说家的一个信条,只有偶然性才揭示生活中无数奥秘与神奇,才让我找到了生活之异者。强调偶然就必须对因果逻辑进行破坏与拆解,于是故事自然遭到了破坏。一个很有意思的生活哲学现象:日常生活肯定是没有逻辑的,它只是一种类,一种惯性,一种重复,但人们精神里的信念总要寻找一种逻辑,即因果关系,最大的体系便是宗教,它们是要追因索果的。休谟便从本质上怀疑事物真否有因果存在。今天看来时间与因果都是人类想象化的虚拟。其实它并不真存在。 
  居于上述几种原因,一个革命性的原因产生了,现代小说开始解构故事,即对过去故事的怀疑,用新方式重新讲述一次。粉碎故事,把过去严格故事的元素全都打碎,并不重组,只用故事碎片,建构故事的多种可能性。也就是说或一因多果,或一果多因,期间组合只服从偶然性。这三种方式,第一种解构故事,又称戏拟,重说经典故事如白雪公主,罗米欧与朱利叶,代表性作品是《白雪公主》——巴塞尔的后现代经典代表作。第二种是粉碎故事。故事只有基本元素而无连贯和整体,甚至使故事混乱起来。代表性作品有罗伯特·库弗的《临时保姆》。第三种是一个故事多种讲述方式,结局也是多种可能性的,表明历史与生活本身便是存疑的。代表性的作品有芥川龙之介的《罗生门》。这里说的是三种不同对待故事的方法,要说明的是,现代小说对故事的态度极其复杂,方法不限于三种,可能是无数种,就是择其一种方法,也并不单纯使用,而是各种方法都综合进去,很难找到一种单一的故事陈述方法,这也是我很长时间以来提出的一个文学性质的变化,由反映论、表现论发展到建构论。这种建构不单表现在故事上,是人物、体裁、结构的一种艺术全方位的建构,这与今天的社会也是同质的。在高科技发展的全球化时代,生活中的每一个元素都不能是单纯的而是各方面元素的高度综合。这种新的综合便是建构。上面说的是由古典到现代的故事变迁。 
  其二,我说的是故事写作时的具体方向。在传统写作中故事方向是可测的,确定的,基本不容改变的。包括故事的具体进程都是预先设计好了的。我说的写作方向似乎并不完全如此,也有极先锋的小说家采用了预先设计好的程序写作,纳博科夫在接受《威斯康辛研究》杂志访谈(1967年)时说,我的写作一般按章节顺序走,整部小说在写之前似乎有了理想的轮廓。他说很依赖头脑里的构思。他甚至把写作变成了一种文字填充游戏,平时利用资料卡这儿写一块,那儿写一块,最后是拼图式的。区别一下,小说故事方向是预定好的,还是即兴写作中随感式发生,这是两种思维路数,无所谓好坏优劣,视个人思维特点和写作习惯。我这里要说的方向,指一个小说、一个故事在具体进程中它的走向、轨迹,这种轨迹,无论预先设计,还是即兴式,均是多种可能性的。第二个区别是作家决定故事走向,还是故事本身决定它的走向。这很重要,我主张最好不要把故事作为写作者的玩偶,全是一种理性的编造,这个编造痕迹太深,失去自然,有一个大致设计方向,具体写作时充分调动艺术想象,故事也会有自己行进的要求,在情绪和兴致推动下,故事写作完全会和预想的不一样。也许这种乃是一种理性写作。我最喜欢的不是严格构思,仅仅只有一个朦胧的想法,甚至写完一段一节以后不知道下一步写什么东西,这时充分让无意识状态活跃,你会感到你写的那个故事伸出一只神秘的手,拉着你向前走。故事,或人体自身他会行走,呼吸,按自己的兴趣向前推进。你以前可能是一个模糊预想,但写作时全然不管用,故事走到哪儿你并不知道,只有它到了终点了,嗯,结尾便在这儿,这时多写一点少写一点都不行。这表明故事走向或人物命运不是可以随意改变和安排的。我写《博物馆》时写了开头一节,后面不知道怎么办,感觉到女人该出场了,便把战争进程缩短,有些细节我不知道怎么出的。写完了小说,标题还没有,中央电视台的导演赵杰正好打电话来,我答应给他小说看。他的车在路上走,我脑子一片空白,车到路上拐弯,到娄底,我依然没标题,完了,小说无题,听到嗵嗵的脚步,敲门一刹那,标题有了,就叫《博物馆》,这个博物馆没有古董,但却存放着人类一些至关重要的词汇如革命、复仇、爱、自我、记忆、敌人、欲望、家族等等。 
  其三,我们来谈谈故事内核。在我看来故事的内核,便是故事的生命与灵魂。所有伟大的小说都会有一个故事的内核,最精彩的灵魂,它让你心里震动,长时间回味思考。茨威格的小说《看不见的珍藏》写我遇到柏林有名的古玩商,他说了从事古玩三十七年最奇特的际遇,下面是他的自述。一战以后币值下落出现了古董收藏热,我的店里被卖空了。急切之中在书信、账册中找到了一位老主顾,很老了,已断了联系,信函上还有退休中尉,林务官兼经济顾问,估计现在八十多岁了,他半个世纪在我店零星购买的各种珍品今天已极为可观了,这样的人在别处一定也买了不少。1914年后他收藏的这些珍品我没发现,可见东西还在他家,也有两代人了。我第三天坐火车去了,萨克逊行省一个边远小城。还好,我在街旁简陋楼房的三层找到了他的住所,我摁门铃,是一位白发老太惊讶地接待我,屋里一位男人高声说欢迎大古董商富克尼先生。我进去看到破旧简单的家庭,老人已经失明了。他很热情,以为是推销古董。他这个老兵是靠养老金生活。我说,我是来看一个大收藏家的。老人高兴说,我收藏了五十多年还真有些宝贝。他让路易丝拿钥匙。但老太太很着急地转头对丈夫说,赫尔瓦特,客人刚来,先去招待客人再说,然后让我女儿阿纳玛丽给你介绍收藏,她很懂艺术品。她央求的手势使我决定下午三点后再来。我回到广场旅馆吃完饭一小时后,一位衣着朴实的老姑娘来找我,她很不好意思,我妈说让我找您,请您帮忙,先通通气,我父亲还收藏了二十七本艺术品,可藏画不全,已所剩无几了。我们很艰苦。大战开始,父亲视力不好,七十六岁还要去参加对法作战,战事不顺他每天跟自己呕气终至眼睛失明。他每天惟一乐趣便是看他的古画。翻了几十年那些画的顺序都背熟了,摸摸画边听关于拍卖古董的消息。古画价钱很高,物价使我们坐吃山空,妹夫阵亡,妹妹有四个小孩,我们开始变卖首饰但日子过得困难,母亲开始卖第一幅画——伦勃朗的蚀刻画,有几千马克,后来就偷偷地卖父亲的画过日子。每拿走一件,就用仿制品,厚纸页塞上,手摸的感觉还是原样。这几年他第一次遇到你是知音,愿拿出来给你看,我求求您,别说破了,打破他最后的幻想。多年来每天下午三点他都把画拿出来用手摸摸跟画絮叨。姑娘说得令人流泪,我知道世道糟透了通货膨胀让许多人倾家荡产,于是我答应扮演这个骗局。 
  下午看画,老太、女儿、我一起演戏,老人说第一本全是丢勒大师的作品,你瞧这是《骏马图》他详尽地介绍充满激动,你看还有许多收藏大师的名章。我战栗了,老人赞美的不过是一张白纸。接下来还有《忧愁》《基督受难图》,他一一给我介绍了二三百张白纸或仿品。这是看不见的珍藏,对盲人受骗来说,却是完整无缺的存在,从他激动的感觉和精确解说,让我也相信它依然存在。在《安提娥普》一幅复制品上,他敏感的手指似乎识破了纸面没有那些熟悉的凸凹,我赶快凭记忆说出这幅画的精美特征,我越赞美他越高兴,他抚摸的宠儿都是空白,这场面可真是惊心动魄。老人讲了几百幅画的寻画觅宝轶事,他的妻女在场担心害怕,其图景类如《基督受难图》。我告别,他极力挽留,仿佛年轻了三十岁。他说您的来访是我永生的幸福,最后我答应你,我死后,这些画让您来拍卖。我答应了。答应了一件我永远无法办到的事,我出门,母女俩送我,不说话,但泪流满脸。我羞愧,我看到天使降在穷苦人家,我看到了一个盲人一小时内重现光明,而我用的办法就是欺骗。我是卑鄙的商人,原意也是来盗宝的,我得到的远远超过了这一些(我也有新的珍藏)。我在街上,老人一家在窗口目送,老人说一路平安。我的欺骗使生活美好了。脱离了现实的严峻,这证实歌德说的,收藏家是幸福的人。 
  这个故事有一个核:每个人内心都有最美好的,外表很普通,但都深深地珍藏。老太和女儿对亲人的爱,对一种癖好的理解,一切只为丈夫或父亲的幸福,老兵赫尔瓦特内心的崇高是艺术至上的惟美情结,失明也不改悔。富克尼本是个盗宝者。他一次历险找到的是一种伟大高贵的东西,所有这些最美好的品行是看不见的由绘画的形而下一跃而至形而上,真正的看不见的珍藏是人的美好灵魂。这个珍藏之所以震动人心,他是建立在一种巨大的反差上。包括每个人的行为方式都是匪异所思,但又极合情理。这是这个故事最好的内核。为什么,因为每个故事都可以是多面表达,藏画故事可以写主角与反角之间冲突,表现人类极力维护艺术珍品。也可以同是收藏者,都是品格高尚的人,两人都彼此推让,让对方珍藏。也可以在买卖关系上,先卖出一批赝品,经过内心冲突,偷回赝品,而把真品送给老人。有各种绝妙的构思,但这个内核提炼是唯一的,这启示我们故事内核要反复提炼找到最佳的亮点。 
  从小说创作来看故事内核,有可能凭艺术敏感第一次便抓到内核实质,但更多的却是无数反复后才找到这种内核,这种灵魂性的东西。我们一次找到的可能是生活中一件事的触动,一次行动中的体验,一次人与事接触中的意象,一次朦胧中的幻想,或者读书之后的某一次启发,总之它会是一次深刻而绵长的印迹,是声音的,情绪的,但最多的是一幅画面,这种一次,它会多次重复出现在你的回忆与幻想之中,如果再一次的偶然生活与体验的碰撞,构思出现飞跃,便有可能凝固成一个故事内核。对这种内核的寻找我们不操之过急,或苦思冥想,听凭自然,有时在极放松状态要灵感闪现,突然成功。 
  第一种从生活中真实影像或事件集合而构成故事核心。这是生活故事决定创造故事。内核便是他的人生反思。这种小说几乎不需要举例,凡作家作品几乎没有例外地带有强烈的自传性,他的生活经历感受自然在故事中凸现。 
  第二种是各种意象的集合,各种事件反复叠影,但必须构成故事的某种中心意象,成为某种含意的象征。安·波特的《中午酒》保留了三岁以前的记忆,事件是真实发生过,后来生活中父亲用刀撬核桃,乡村生活中用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