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个俭朴得近乎简陋的〃党中央〃,凭什么吸引了中国和美国人的目光,集聚了那么一股抗日力量,产生了那么一种不可思议的魅力?……惠特赛把它归结为人类渴求平等的天性。
上校和他今天都换了便服。公开身份是〃英荷壳牌石油公司远东处〃的两位代办辛普森先生和随员皮特先生。
陪同者徐向前将军不必换装,他们那种没有军衔的土布军装是边区里的最常规的装束。
另一位陪同者,是毕业于莫斯科中山大学的军委作战部副部长伍修权,他的〃地方职务〃是陕甘宁边区的秘书长。这次陪同是专门安排的。他和卡尔迅彼此明白,两天后将一起执行一项重要使命。
救护车行驶了一小时。
车窗比飞机舷窗还小,惠特赛只能观赏一下那些孪生兄弟般的高原土丘,偶尔穿插着几丛白杨树。这种在贫瘠土地上生长的植物,它的耐久性和生命力,很像这里生存的人群。
比如说,八路军就有这种特质。
(68)
七里村油井群。
28日上午,在延长县的七里村矿,一位陕甘宁边区军工局的工程师193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地质系的汪鹏,介绍了自己主持开发的油井群。
这是他用简单仪器在他称之为〃鱼鳞状不对称小背斜〃的地质构造上找到的油层。其中七1号、七6号都是日喷百吨的〃旺油井〃※。
※史实:在汪鹏等人的努力下,延长油矿40年代产量猛增,仅1943年即达1279吨,至今,七里村油田仍然是延长油矿的最大油田。
当介绍到井深为87米到150米时,惠特赛〃皮特先生〃插话:
〃这个我知道。150米也才是500英尺。属于非常浅的地表盖层,开采容易。我父亲他们经常要钻探2000英尺以上,600米。你们用的是什么钻机?〃
〃有三套自己装配的200米汽动顿钻钻机。钻铤、钻具是美国的,锅炉是德国的。德国造的鱼尾钻头不适用,改用美国硬岩钻头。〃汪鹏介绍道。※
〃钻井工人多少?〃这位皮特又问。
〃我们钻井队120人。1938年,国民政府准备开发玉门油矿,经济部长翁文灏找不到钻机,我们周恩来副主席主动把这里最好的一部钻探设备移交给了国民政府,并且派车送到兰州。※〃
〃是的,〃卡尔迅悄悄对惠特赛用英语说:〃这件事当年有过报道。是为了统一战线。现在看来,我当时麻木了,本该那时就意识到,陕北有石油。〃
※ 上述几则资料均依据史实。
(69)
另一处的永坪油矿,历史更早些。旁边就是永坪炼油厂。
工厂规模当然很小。主产品照明煤油、车用汽油和蜡烛。陕甘宁边区一共20多辆卡车的汽油都由这里供应。※
一间厂房里,几个工人在修理一些破旧机器。〃皮特〃注视一会儿,不禁技痒难熬,弯腰拿起一只扳手。〃辛普森先生〃连忙用眼色制止了他。
伍秘书长笑笑对陈厂长解释:〃皮特先生曾是一位很好的技工。〃
厂里最好的建筑是工人俱乐部,屋顶装饰着一颗红星。惠特赛惊奇地看到,礼堂舞台的墙上,并列张贴着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还有罗斯福、蒋介石的画像。※
他们,完全不是一码事啊。共产党同时信仰或崇拜着这么多人么?还是只是厂长的个人爱好?〃皮特〃忍着没有发问。
炼油厂厂长陈振夏,是边区八大劳动模范之一,获得过毛主席亲笔题词〃埋头苦干〃。 ※
※上述情形,根据爱泼斯坦的记述。
〃皮特先生〃虽没看好小小炼油厂的生产能力,但却从〃辛普森先生〃那些胸中有数的表现里,嗅到某种信息。
但他反复研究过地图,百思不得其解的是漫说战争时期,即使和平年代,这里通往任何地方也是千山万水呀!纵然有设备,可怎么运来呢?
即使突击队长,也不是全能的上帝呀。
他终于忍不住,悄悄对〃辛普森先生〃说出自己的忧虑。
〃辛普森〃用下巴指指墙上的画像:
〃别担心,皮特。那里,第五个人,他有办法。〃
70)
西安,北关机场。
这架B-25米切尔〃气象侦察机〃已是第二次降落了。
国军胡宗南部,西安机场警备团助理参谋胡图丹中尉,听说前不久轰炸东京的美国飞机就是这种型号,喜洋洋的,把它远近看了个够。忍不住还要跟同僚赞叹地骂几句:
〃妈的老美,就是阔气!连气象飞机都使的轰炸机!〃
〃你娃不明戏咧。气象飞机嘛天上一转一整天,小飞机作甚?油都不够哩。〃团部中尉干事蓝信发插嘴道。
〃你个蓝老西儿,跟我装内行?你知道他们观察哪儿的气象么?告诉你吧,运城!临汾!你老家!观察完了就炸。〃
〃帮里去!胡谝哩。你知道个甚?大鼻子告你啦?把你还能得不行。〃
〃哼,侦察完了就炸。跟东京似的。咣咣咣!早早告诉你媳妇,留神点,赶紧躲!别当了鬼子炮灰。〃
〃俄媳妇,用得着你操心哩?把你个嚼舌头的……〃
(71)
西安北关机场另一侧。
夕阳时分,约翰机长看看万里无云的天气,觉得这中国的大西北和重庆大不一样。那边的霉雨和大雾比他去过的伦敦有过之无不及。可一过秦岭,又像到了美国西部,土地都是干黄的。
加油后检查了油料储备,他满意地踢踢225加仑橡皮副油箱,心想够了。命令是带足2000英里的燃油这比杜利特的著名飞行还要长!幸好不必带炸弹,节约的重量可以转给油料。
跟着卡尔迅转了半个地球。这次又要飞哪里呢?命令上没有说,只交代〃服从上校的指示〃。据说要作好降落一系列陌生机场的准备。
第一站,就是上次空投时没留心观察的那个延安。去接上校。
然后呢?反正那是个富于冒险色彩的老头,跟着他旅行呗。看名字,他是挪威后裔?维京人哪!北欧海盗的血统吧?这种人喜欢闯荡。
我们苏格兰人也不含糊。一路上没让他挑出半点毛病。嘿,杰出纪录不只是杜利特能够创造的……作为曾被选中训练、后来因为名额有限又被淘汰的约翰机组,他憋着一口〃板凳队员〃的闷气。
17点整,约翰机长看了看表,自信地发出命令:〃准备起飞!〃
缺一名机枪手的四人机组开始忙碌。
〃增压泵打开!
〃混合气正常。
〃螺旋桨全速。
〃增压器就位!
〃半襟翼到位!〃……
(72)
三天以后,重庆。黄山别墅。
戴笠少将步履沉稳,走到面窗而立的蒋委员长身边。他知道不需要先开口,此时不该打断校长思路。
〃嗯。雨农,有什么新情况?〃蒋中正幽幽地问。
〃校长,明天5月4号※,美国海军代表团将访华抵渝。领队是米尔顿·梅乐斯海军少校。与我方协商情报合作事宜。〃
〃唔,好呀。准备得怎么样?〃
〃就绪。根据校长指示,我方提出成立一个合作机构。〃
〃名称想好,不要明显的军事色彩。〃
〃明白。打算叫'中美特种技术合作研究所',校长意下如何?〃
〃研究所……学术单位,可以。〃
〃校长,另据012号内线报告……〃
〃嗯?〃
〃三天前,一架美军气象侦察机因为迷航,迫降在……延安东关机场。〃
蒋介石警觉:〃后来呢?〃
〃次日凌晨已经飞离。〃
〃飞机上什么人?〃
〃只是些飞行员。这是一架轰炸机改装的气象机,执行例行任务。〃
〃一共几个?〃
〃就是杜利特炸东京那种,五人机组。不可能装什么大人物。机舱狭小。〃
〃史迪威喜欢坐这种飞机。他图快。〃
〃史迪威……他在缅甸,校长。〃
〃我晓得!当然不会是他。我问你,那边有什么动作?我是说〃
〃明白。延安方面,除正常迎送,例如加油加水之外,未发现可疑接触。〃
〃油?他们哪来的油?〃
〃过去他们袭击过日军机场。历次作战,想必总有些缴获吧。012号看到一些空油桶。〃
〃还是不可掉以轻心,咹?共产党狡猾得异乎常人,咹?美国人当中也是有亲共通共分子地!〃
〃是,校长。我已布置,核查延安外国人近日活动。〃
〃胡宗南那边,防范也要加强,陆路必须封锁住。〃
〃是,校长。接待完梅乐斯代表团,卑职到西北走一趟,以配合胡长官。〃
蒋委员长沉吟作罢。
3,卡尔迅将军。
2,卡尔迅在五台山地区。
1,卡尔迅(前左二)和董必武/叶剑英等在重庆的合影(1937)
(73)
卡尔迅返美航程日记之一:
5.1.1942.星期五,晴好。
深夜,与伍修权一起潜入飞机,睡到凌晨。为了方便这次旅程中必要的交涉,伍被朱德总司令授予临时上校军衔。
拂晓飞离延安。一直向北,6000英尺节油飞行。能见度良好。伍准备了地图,我拿来与拉铁摩尔的地图相对照,以增加保险系数。约一小时飞越黄河、平绥铁路,中间经过几片戈壁沙漠。
两小时到达察哈尔外蒙上空。地图标记为:达里岗皑草原。
第一次见到真正的草原。空旷、辽阔、连绵,令人心旷神怡。覆盖到天边的绿色让视觉非常舒服。
偶尔见到一点人为痕迹:一些奇怪的、用石块垒成的、规则的堆状物体,上面插着高低错落的木质旗杆。
我怀疑这就是《拉铁摩尔笔记》中提到的〃敖包〃。
这怀疑被伍上校证实。他讲了敖包的故事蒙古人风俗的夏日篝火晚会上,小伙子和姑娘们骑着马、唱着情歌,在这里聚会……哈,浪漫!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情感表达方式。
我把故事翻译给机组小伙子们听,他们笑得合不拢嘴。有机会他们愿意在这天鹅绒般的绿地毯上举行婚礼上帝,如果蓓姬能来,我们也重新结婚一次。
飞机在这一带盘旋。敖包东北100英里出现了山岭,估计高度为700英尺。地图的标识是:纳兰山地。
伍认为,这个选址合适。早就听说过共产党人喜欢山,看来名不虚传。
第二次盘旋发现水源地。其实不难,空中看去,阳光反射在两三处碎玻璃似的小湖泊上,分外刺眼。伍介绍它的蒙古名字叫做〃淖尔〃。
此行的第一个目的达到了。
之后考察外蒙古地形。飞往巴颜图门40分钟,按航速计算是200英里。留心观察后我认为:卡车6…7小时路程。地面无大障碍。
一个小城巴颜图门出现了,草原上终于看到人烟。伍说,这里去年被改名为〃乔巴山市〃,一个蒙古领导人的名字。
小城只有两条街道,呈十字形。土黄色的低矮房屋类似100年前的美国西部小镇。但确切无误地存在着铁路车站。
向东一条窄轨铁路,大约通往诺门罕战场。1939年朱可夫用它运兵,打败了日本人。向北,则是明显的苏联宽轨,状态良好。一度成了我们的地面导航物。
下午降落在赤塔。苏联城市!约翰机长兴奋得脸都红了。
对于围上来的士兵,伍上校一句俄语:〃朵拉斯基,达瓦历士(握手吧同志们)!致以劳动节的问候!〃于是得到友善的接待。
原来今天是五一劳动节。他们挺在乎这个日子。说起来这节日还是芝加哥工人罢工争取的,美国人啊…不说也罢。
或许上午太顺利,用光了上帝的恩典,好运气到此终止。
我们被安置到一所兵营。吃的是黑面包和腌蒜。幸好约翰机长带了罐头和咖啡。门口有士兵站岗,不能出去,更不要说进城了。机组小伙子们感到困惑,期待我作出解释。
难道使馆那般家伙没有衔接好?直到天黑,去交涉的伍也没有回来。他俄语没问题,出问题的必定是这架飞机。
困倦。莫非真的成为〃老人家〃了?明天再记。
(74)
卡尔迅返美航程日记之二:
5.2.1942.星期六,多云。
果然是使馆方面出错他们迟到了。因为苏联不准时的火车和繁忙的西伯利亚单线铁路。伍上校回来说,他对苏联人坚持,会有美国使馆官员前来接洽。结果他被关在另一所房子里过夜。
终于见到使馆武官耶顿少校和莫罗中尉。事实上苏方事先收到电报,但由于军官疏懒他们强调电报没有使用俄文,这一点耶顿也有错致使我们尝试了一次〃准囚犯〃的滋味。
耶顿少校聪明地使用了一个过硬的借口:我们这些人,是从中国派来的、处理〃杜利特空袭队〃迷航飞往苏联那架轰炸机的善后事宜小组!外交官脑子真的灵活,事先通知我们就好了。
麻烦在继续。加油时苏联人坚持要付钱,而且不要美元。耶顿要求记在使馆账上也不行。最后他掏了腰包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