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解决问题,即要准备在朝鲜境内歼灭和驱逐美国及其他国家的侵略军;第二,既然中国军队
在朝鲜境内和美国军队打起来(虽然我们用的是志愿军名义),就要准备美国宣布和中国进
入战争状态,就要准备美国至少可能使用其空军轰炸中国许多大城市及工业基地,使用其海
军攻击沿海地带。“
毛泽东轻轻地吐出一口烟雾,继续说:“这两个问题中,首先的问题是中国军队能否在
朝鲜境内歼灭美国军队,有效地解决朝鲜问题。只要我军能在朝鲜境内歼灭美国军队,主要
是歼灭其第8 军(美国的一个有战斗力的老军),则第二个问题(美国和中国宣战)的严重
性虽然依然存在,但是,那时的形势就变为于革命阵线和中国都是有利的了。“
毛泽东设想了最坏的结果:“中国军队在朝鲜境内不能大量歼灭美国军队,两军相持成
为僵局,而美国又已和中国公开进入战争状态,使中国现在已经开始的经济建设归于破坏,
并引起民族资产阶级及其他一部分人民对我们不满(他们很怕战争)。“
毛泽东在兵力使用上决定:“将预先调东北的12个师于10月15日开始出动,位于北
朝鲜的适当地区(不一定到三八线),一面和敢于进攻三八线以北的敌人作战,第一个时期
只打防御战,歼灭小股敌人,弄清各方面情况;一面等候苏联武器到达,并将我军装备起
来,然后配合朝鲜同志举行反攻,歼灭美国侵略军。除上述12个师外,我们还正在从长江
以南及陕甘区域调动24个师位于陇海、津浦、北宁诸线,作为援助朝鲜的第二批及第三批
兵力,预计在明年的春季及夏季,按着当时的情况逐步使用上去。“
会议至3 日清晨结束。毛泽东提议,将中央的决定以他个人的名义电告斯大林。
安眠药终于起了作用,毛泽东终于睡着了,菊香书屋内传出均匀的鼻息声。
然而,周恩来并没有睡觉。他于凌晨1 时,紧急召见印度驻中国大使潘尼迦,请他向美
国政府传达一个口信:美国正企图越过三八线,扩大战争。美国军队果真如此做的话,我们
不能坐视不管,我们要管。
总参谋部作战室的灯光也彻夜未熄,从这一天起,他们的工作重点就移向抗美援朝。
代总长聂荣臻感到相当累。他要根据前线的敌我态势,提出作战方面的意见,上报毛泽
东和中央军委;同时,为毛泽东代拟作战电稿,待毛泽东修改批准后,发到前方。
他很快就想到要保护好鸭绿江大桥,这是中朝两国的重要通道,保护好这座大桥对志愿
军人朝参战是至关重要。这时,参谋人员送来东北边防军给总参谋部的电报,请示是否可以
派一部分高炮部队进入江南朝鲜境内保护大桥。聂荣臻毫不迟疑地认为还是派出好,马上就
执笔起草给毛泽东、周恩来的报告,以待最后批准。
10月3 日晚上,中南海怀仁堂,参加国庆活动的包括朝鲜族在内的各民族代表向毛泽
东等中央领导人献旗、献礼致敬。之后,西南各民族文工团、新疆文工团、内蒙古文工团和
吉林延边朝鲜族文工团联合翩翩起舞,抒发对新中国的美好祝愿。
毛泽东观看时很激动,对坐在前排的著名诗人柳亚子说:“这样的盛况,亚子先生为什
么不填词以志盛?我来和。“
柳亚子遂即席赋《浣溪沙》,“用纪大团结之盛况,”呈献毛泽东:
“火树银花不夜天。
弟兄姊妹舞翩跹。
歌声唱彻月儿圆。
不是一人能领导,
那容百族共骄阗?
良霄盛会喜空前!“
毛泽东“步其韵奉和,”写下《浣溪沙·和柳亚子先生》:
“长夜难明赤县天,
百年魔怪舞翩赶,
人民五亿不团圆。
一唱雄鸡天下白,
万方乐奏有于阗,
诗人兴会更无前。“
毛泽东形象地反映了近代中国受帝国主义侵略的屈辱历史,井以浩翰的气势表达了新中
国各族人民不再受帝国主义欺辱的坚强意志。
(2 )征衣方解的彭德怀又临危受命。
1950年10月4 日下午,北京,一场秋雨过后,路旁的杨柳过早地枯黄了。
一辆汽车由西郊机场飞快地驶进西直门。彭德怀透过车窗,仔细地打量着这座具有独特
风貌的历史古城:街道都是笔直的,将城市分割成许多规整的方块儿;街道两旁是一些更为
窄小的胡同,北京人说:“有名的胡同三千六,无名的胡同似牛毛”。灰色的四合院构成了
城市的主体,使城市缺少艳丽的色彩,显得古朴而幽静。
汽车从西单牌楼向左拐,就行驶在长安街上。这条7 米宽的石板路上,身着新衣的人们
熙熙攘攘,大家脸上都焕发着朝气,两旁的建筑张挂着大幅标语:“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
立1 周年!“
彭德怀感慨万千他说:新中国已经满一周年了。新中国的诞生真不容易呀!他意犹未尽
他说:去年新中国成立时,我正在指挥第一野战军进军新疆哩!当时真想来北京参加开国大
典,就是前线离不开呀!
说着,汽车开进中南海。彭德怀从车内看到,劳动大军正在栽种兵荒马乱时期被砍倒的
杨柳,清理野草丛生的花坛,修复破旧不堪的建筑。中南海,这个新设立的中央领导机关所
在地,正进行着一次较大的整修工程。
汽车停在丰泽园门前,彭德怀赶忙下车,他看了看手表,时针已经指向16时了。他快
步向后院的颐年堂走去。
毛泽东和政治局委员们见彭德怀从西安赶来,都站起身来并和他握手。
彭德怀感到,毛泽东握着他的手时特别有力。毛泽东用浓重的湘音说:老彭,你来得正
好。美军已经越过三八线了,正在讨论我国准备出兵援朝的问题,大家正在发言,请你也谈
谈你的意见。
彭德怀点了点头,坐了下来。他猛然发现会场内的气氛非常严肃,使人感到不同寻常。
这天近午时分,彭德怀正在西北军政委员会办公室内埋头审阅西北地区三年经济恢复计
划,准备赴京向中央汇报。中央派来的两名干部进来报告说:“毛主席请您立即乘飞机去北
京开会。“彭德怀一愣,问:”我已接到北京的电话,是原先通知的汇报会吗?“来人回答
说:“不清楚。周总理交代说,飞机一到西安,就马上接彭老总来,一刻也不能耽误,还要
严格保密。“彭德怀马上叫秘书把西北地区各单位报来的经济规划方案、调查报告统统带
上,没想到是赴京讨论出兵入朝的问题。风尘仆仆赶来的彭德怀更没想到,这次是毛泽东亲
自点他的将。
当时毛泽东有没有考虑派别人挂帅呢?
粟裕确实有病。他是湖南会同人,颇有军事才干,很受毛泽东赏识,任华东军区暨第三
野战军副司令员、南京市市长,但一直在青岛病休。前些日子托公安部部长罗瑞卿给毛泽东
带来了一封信,谈到病情很重。
毛泽东回信:
罗瑞卿同志带来的信收到了,病情仍重,甚为系念。目前新任务不甚迫切,你可以安心
休养,直至病愈。
林彪也称有病。在10月2 日召开的会议上,毛泽东透露:前些日子我找林彪谈了一次
话,说明我们为什么要出兵,不出兵会怎么样,出兵有哪些有利条件,可是林彪表示说他每
天晚上失眠,身体虚弱多病,怕风,怕光,怕声音,他有这“三怕”还怎么率兵打仗呢!他
要求去苏联治病,我同意了。
然而,朝鲜战争的形势急转直下,中国派兵援朝迫在眉睫,志愿军选将问题成为当务之
急。
熟诸《孙子兵法》的毛泽东深深懂得:一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
不察也。“”故知兵之将,民之‘司命’,国家安危之主也。“
毛泽东正在为选将绞尽脑汁时,突然,有两句诗浮现眼前:
“谁敢横枪立马,
唯我彭大将军。“
这是毛泽东的一首诗,诗中说的彭大将军就是当时任中共中央西北局第一书记、西北军
政委员会主席、中央人民政府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司令的彭德怀。
毛泽东与彭德怀不仅是湖南湘潭的同乡,而且共同南征北战了20多年。彭德怀于1928
年领导了平江起义,创建了工农红军第5 军。他率领部队上井冈山,从此跟随毛泽东打天
下,立下汗马功劳。后来,他参加了二万五千里长征,到陕北后又参加东征。中国土地革命
战争期间,历任军长、军团总指挥、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抗日战争期间,历任八路军副
总指挥、中共中央北方局代理书记等。解放战争期间,彭德怀任解放军副总司令,西北野战
军司令员,第一野战军司令员等,指挥了延安保卫战等,又指挥了陕北的“三战三捷”,解
放了大西北。
彭德怀屡建奇功,捷报频传。
1935年10月,红军长征到陕北吴起镇。宁夏、甘肃的马鸿逵、马鸿宾部队的骑兵追击
上来。彭德怀亲赴前线勘察地形,分析敌情,制订方案,设下伏兵。21清晨,一举歼敌1
个团,击溃3 个团,打得敌人丢盔弃甲、人仰马翻,这是万里长征的最后一仗。
毛泽东得到报告后,不胜欣喜,当即挥笔写诗送彭德怀,称赞他的指挥才能:
“山高路远坑深,
大军纵横驰奔,
谁敢横刀立马?
唯我彭大将军!“
彭德怀看到诗后,把最后一句改为“惟我英勇红军”,将原诗送还毛泽东。
1947年8 月,彭德怀指挥沙家店战役。一个黄昏就歼灭胡宗南三大主力之一的36师师
部及两个旅共6000余人,粉碎敌人将解放军歼灭于陕北的计划。
毛泽东得知后,当即又将这首诗写给彭德怀,后一句依然是“唯我彭大将军”。
1965年9 月,毛泽东还曾对刘少奇、邓小平说:“立三路线时,3 军团的干部反对过赣
江,老彭说要过赣江,一言为定,即过了赣江。在粉碎蒋介石的第一、二、三次“围剿”
时,我们合作得很好,反革命的富田事变,写出了3 封挑拨离间的假信,送给朱德、彭德怀
和黄公略3 人,老彭立即派专人将此信送来,3 军团前委会还开了会,发表了宣言,反对了
富田事变。这件事处理得好。反对张国煮的分裂斗争也是坚定的。解放战争,在西北战绩成
绩也是肯定的,那么一点军队,打败国民党胡宗南等那么强大的军队,这件事使我经常想起
来,在我的选集上,还保存彭德怀的名字。“
毛泽东的这番话是肺腑之言。
毛泽东从20多年的戎马生涯中深深地体会到,彭德怀是大家公认的、久经考验的一位
敢于在危难关头挺身而出的帅才,所以,当10月2 日的会议集中讨论到志愿军司令员人选
时,毛泽东说:我的意见还是老彭最合适。
与会的中央领导人都没有异议。并决定通知尚在西安的彭德怀马上赴京。不巧,10月3
日,华北地区细雨蒙蒙,云层很低,当时国内只有小型飞机,不宜航行。接彭德怀的飞机
10月4 日上午才从北京起飞。
此时,彭德怀在后排找了一个座位坐下。
阳光洒在他的脸上,因为赶路而沁出的汗水闪着晶亮的光,那宽阔的额头,粗重的眉
毛,厚实的嘴唇,还有布满钢针一般坚硬胡茬的下巴,构成粗旷的线条。
这张士兵和将军都感到熟悉的脸,表情总是威严、沉着、自信。
人们平时难得见到他笑。生气时,他还骂人、训人。但人们见了他,并不感到生畏,而
是尊重。
他在静静地旁听毛泽东和中央政治局其他人的发言。
毛泽东正让大家着重摆出兵朝鲜的不利条件。
与会者有的主张不出兵,有的主张暂不出兵,他们也有自己的理由:
国内战争创伤急待医治,部分地区尚未解放,新解放区尚未进行土地改革;军队的武器
装备远远落后于美军,更无制空制海权;经过长期战争,有些干部和战士有和平厌战思想等
等。
基于上述情况,参加会议的多数人认为出兵问题应慎重从事。时任中国人民解放军代总
参谋长的聂荣臻后来回忆,这次会议中大家发言的倾向是:“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