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幻之盛唐 作者:猫痞(起点vip2013.09.21完结)-第38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人所需的黑牛白羊……屯养所已经找到了三对”

  他低着头继续道

  “黑牛白羊……”

  我楞了一下,才想起来。

  黑牛白羊是突厥的葬俗。是为哥舒老帅的公祭准备的,唐代藏葬礼受诸外族习俗影响多,唐太宗的昭陵六骏,就是出自突厥旧俗的陪马葬,我这些天和家人一起玩乐厮混的,倒差点忘了这件事。

  作为答应哥舒姐妹的条件之一,底下人倒是没怠慢,眼看筹备的差不多了。关键就看两内最后的态度了。哥舒老帅虽然尸骨无存了,但是面子上的礼数必须周到,汉俗的公候仪制,和突厥俗的首领葬仪,都要多手准备。

  现在整个长安的副食,大半是由龙武军户曹管理名下,众多还乡团组成的养殖场、屯垦农场所提供的,每月可以提供成千上万单位的瓜菜果疏,活猪全羊肉牛之属,其众多乡里户长,都是伤病退养的老军或是表现卓异的流人,因此也被称为屯养所。

  除作为提供军属优先购买,且限量廉价提供外,光提供那些巨大人口基数的豪门大户的日常所需,每月还可以赚数倍十数倍于传统种粮的收益,也算是这个时代一项特色的菜篮子工程。

  就听见传报,南内来人了。出迎一看,却是个熟人,庭掖使姚恩,恩好久没见过他了,送来赏赐的,陪坐了一小会,留下了一个口喻。

  老皇帝要我保一个人,叫路嗣恭。

  这路嗣恭也是个相当逆天的牛人,他原名路剑客,字懿范,陕西京兆三原县人,出身名门,早年任河北某县公安局长加政法委书记(邺城尉),后被御史席豫上表,异地提拔为县委书记(萧关令),转任神乌、姑臧二县,考绩皆为天下第一。由于管辖靠近首都名声也传的快,老皇帝认为他的贤能可以赶上汉朝的鲁恭,因此特别给他改名为路嗣恭。

  到了这里,他最也不过是唐朝庞大的官僚机构中比较出色,又比较好运,刚好有天线捅到国家最高层的基层干部而已。

  但后来发生的事情让人大掉眼睛,他转任渭南令后,主持杜化、东阳二座驿站。这东西,也就等于国营旅社加邮局,安史之乱爆发时,驿站的功能也变成了兵站,关中用兵,驿站大多荒废,只有路嗣恭预有准备,所以成了模范干部的典型。

  名将郭子仪出任朔方节度留后时,留守粮台的大将孙守亮,在渭南拥兵拒命,骄蹇不法,路嗣恭假意称病,乘孙守亮前来探望,伏兵斩杀,一军皆震。

  就象杜甫的《绝句》“前年渝州杀刺史,今年开州杀刺史”所描述的,这个时代的军队将领,个人色彩很浓重,连我也无法例外,基本一只善战军队的核心,都是由旧部,家将,亲族子弟所组成的金字塔,打起战来固然是容易齐心合力敢拼命,前后左右都是亲戚熟人,但是对外也是有名的不听话和护短。对待地方官或是非直属关系的上司,傲慢无礼也是常事。

  自从国家战乱以来,历来只有那些骄横跋扈的武将,擅置断处地方官的例子,哪有地方芝麻小官的县令,敢越级杀武将地道理。

  这已经不是无法无天胆大妄为的问题了,不过作为藩镇大将,还天下最大的一镇,居然被芝麻大的地方官说杀了就杀了,这背后恐怕还有其他内情,郭子仪虽然一直是明白人没有公开追究,但是不妨碍其他人把他拿来作为政争的由头。战乱中朝廷未加追究,以白身待罪留任,因此待到还都后,又被提出来议处。

  “这是太上的特别交付么……”

  刚好遇上过来交付公事的薛景仙,还穿八叶青绫袍的公服,一手捏着折扇,一手捏着公文,轻轻别着眉头说。

  “若是太上有意赦之,只要通晓今上一声,以孝道之念,断然不会拒绝的,何苦转托主公之手……”

  普通案件,大不了判流放海南,从我手头过去的也有好几波了,现在海南地头开发的不错,劳军农场和疗养庄园都建起来了,真要关照下,过的不会太差。等新皇即位了,再大赦回来就是了。

  “主公可知,那王门在西北被陛下处置的那位”

  “难道”

  我顿时想起来

  “就是那桩性朝争议一时的,石炮将军王去荣擅杀县官案”

  这件事很轰动,据说当时为他求情和力主杀他的人一样的多,成都府的各家文抄上,还激烈辩论过他该不该死的话题。

  “不错,就是这件朝中上下颇有争议的公案”

  其中为他求情面死的一个重要理由是他的家族背景,乃是祁线县王分出来的富平王氏,另一个理由是因为他少数懂得工巧技艺的将领,善于制造和使用石炮等重型攻城机械,于国家有功。

  但是实际当我的神机营等成果大量投入后,他的作用就大大缩水了,说不定就有人把这笔帐多少算点都我头上了。

  后来据说肃宗本来有意宥之,以八议议功之条,下百寮议。中书侍郎韦陟议曰:“昔汉高约法,‘杀人者死’。今陛下出令,杀人者生。伏恐不可为万代之法”。最后那位肃宗皇帝还是很感人伤怀的追思一番他的功过,把人给斩了。

  用官方的语言,这件事,也表达了西北那为肃宗皇帝,维护军纪和国家体制的决心,虽然在战争瞬息万变的情况下,前方将领有一些地方临断处置权,但也不允许被无条件的滥用。

  当然真实背后的原因并不象表面那么简单,据那位西北那位韦见素韦相爷特快专递回来给他家老大的家书隐约说过,貌似与西北拥立有功的新贵,以及太子时的从龙旧臣之间的角力有关。

  难道又是旧事重演,这算不算神仙打架,凡人遭殃。不过还是有许多地方说不通。

  “算了,想不了那么多了,先让法曹把他押起来……”

  我头痛的捏捏额头

  “那用什么由头……”

  “就说涉及军中盗卖军需要案……拖一两年再说”



第三百七十七章 不速之客

  正在和薛景仙说公事,就听到一个声音,

  “恭喜大人,门下省已批转户部,准于荆西路置军州,乃号陵州,下领一府六县,十二羁縻属……”

  杜佑捧着疾步进来,对我轻轻辑了辑手。

  “敕给黄陵、穷黄、高阑、白泽、雄当诸县名……”

  所谓荆西路,就是后世湖广与川东交界汉水下游,为云梦大泽范围之内,与武陵、洞溪诸蛮交错的地方。

  最早为南下的流民所开拓,因为当时流民大营初置,承载能力有限,并不是什么人都愿意去做工劳役,更多的人宁愿从事传统熟悉的农耕,而当时川内的土地大都为地方豪族大户所有,为了流民之争,暗中联合起来抵制军队的编户管理,再加上粮食供应紧张,自力更生为首要之选,于是大量的流民屯垦团被组织起来,一边修路一边南下,最后利用输北回程的粮船,大举进入古云梦大泽的边缘,围堰为圩,排水为田,建立了一个个大大小小屯民聚点。

  初具规模后,又不断得到北地俘虏的劳力补充,又逐渐招徕山内的归化蛮,加入生产,渐能自足有余,后来又遇到江西民变,吸收了大量难民,渐渐有城镇的规模,不过还是以军管编户为主,种植的种类,也从最初平地的稻麦豆黍栗,到山地梯级的瓜菜芋薯山药,到糖蔗油菜绵茶桐之类高附加经济作物,衍生出来的各种官办私办的糖厂、酒房、油坊等加工行当,也是遍地开花。

  不但成为龙武军独立供应的粮食生产基地,也是流民大营众多附属产业的一大重要原料来源。也使得流民大营,不用受制于地方,而保持了相当的独立性。

  朝廷有人提议,将其置于国家郡治,说白了,就是想摘这个成熟的便宜桃子,说远了,就想釜底抽薪挖龙武军工业基础的底子,不过哪有这么好的事情,不用我出面,就有大量的利益游说集团,在朝廷中掀起反对和抵制的声浪。

  理由也很多很充分,就如江南租庸调转运大使第五绮携军民上书所言“其地蛮荒且民风悍,亡命多隐其中,又比邻山夷强蛮,非军管不能制,若立县则虑军民相亡者众呼……”况且还有永王的残党在云梦之中继续作乱等理由纭纭……

  效法边军设军州,显然是两宫政治妥协后的产物,军州管理的主要是军户,虽然也有文官之属,民政刑讼却是以军方为主的,在加上羁縻山夷的侨县,一个军府,负责监控附近的山民,兼防止逆党流窜,就算是朝廷派下来的人,也不可能为所欲为,随意横征暴敛而将地方军民,多年苦心经营起来的一切毁掉,还算是勉强尽如人意。

  对于朝廷中的某些人,也获得一个插手的契子,也算是一个难得的突破把。

  “这梁疯子把流民大营视做私产一般,谁个不长眼的,敢把主意到到这头上,怕有好戏瞧了”

  就如那位韦老头在家里断言的。

  既有的政策是,这些军圩田,平时作为军队所有,按照劳力的多寡,分包给大大小小的庄户,所有产出四收军中,一入朝廷,四成归自己,一成为村社公用,在计划围恳田范围之外,有余力新开地,三年免三年减,然后录田册纳入正常赋税。

  作为优惠,军队无息借贷耕牛种子工具,十天出一次军圩田集体劳作,大抵同后世的边疆生产建设兵团。又从广南引进新作物,拥有富余的产出,庄户养殖就开始大兴其道,因为当地温暖潮湿,作物不易长贮,又因为当地一年要遇到几次大小洪水,组绝交通,是以饲养鸡羊兔猪颇为盛行,去年又开始引种南沼椒姜香草等,甚至还办了一个矮种山马场。

  按照后世的说法,

  工业文明是以农业文明为基础和养料发展起来的,没有农业文明孕育出的基本生产资料和人口基数,所谓的工业技术和消费市场,只是个大笑话,这也是大多数YY小说最脑残的地方,在古代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环境下,凭空造就出一个商业帝国,而且还是在朝不保夕的饥荒乱世中。

  正因为如此,龙武军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不但有足够的矿山工场赚取效益,还有大量的围屯点为其提供基本的生产资料和人手,基础算是相当稳固,受制于外部的影响也相对少的多。

  因此,有传说龙武军虽然无节度使之名,却有节度使之实,无论是安东南部平原,还是河西北路,或者小半个南沼故国的南平府,龙武军都有足够的利益和影响力。至于封领南海都督府,那更不用说了。

  签押完军州的人事调遣令,我转头对门外道。

  “阿月回来了么……”

  “殿下正在后花厅会客呢……”

  绉老头站在门口恰如其分的应道

  “会客……她有什么客会啊……”

  我楞了一下。

  走过苍翠蔓绕的曲廊,就听见一声清脆的嗓门

  “老蝙蝠……”

  “老儿不是那白蝙蝠……”

  伴随着很无奈的声音。

  远远可见,繁花团簇的厅内,一身宫裙的小丫头,正和神棍老头张果,大眼瞪小眼的,最后还是他受不了这诡异的气愤败下阵来。

  “殿下想知道什么,,老儿当知无不言……”

  “听说你的有大神通。”

  “可以呵气为风,吐气化雷。”

  “一口气喷出可以破墙断树,十丈外可将人头斩落。”

  “殿下你在说搜神记么……”

  小丫头别别嘴,又转向一边高冠法袍的人,我认出他是另一位南内供奉叶法善

  “道元子,你是流星变的么……”

  “那是村夫野妇讹传的……”

  “不是说你七岁,溺于江中,三年不还……”

  “那是妖怪的行径了……”

  “大和尚,你的头好光亮啊……”

  “谢殿下赞誉……”

  太上供养的张果、叶法善,以及今上亲近的山人刘唐、术士申泰芝,还有几名不认识的和尚正大眼瞪小眼的。看到我纷纷起身行礼。

  “今天是什么风,把你们给吹来了……”

  我摆摆手示意道,一边揽住猫扑而来的小东西。

  “这几位大师很面生啊……”

  “这位是长安法相宗净律寺的长老普如、普宏、普华、普光列位上人……”

  插手站在一旁的绉老头,倒是很有几分眼色,见了我赶忙一一介绍。

  “他们很无聊的……已经眼瞪眼等了半天了……”

  小丫头亲密的挽着我,凑到耳边道了一声,

  “要不我替你打发了……”

  “你先去把……”

  我心中赞一下,吾吾两声,才回头道。

  “有话直说吧,我时间很宝贵……”

 �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