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红楼梦诗词曲赋鉴赏-第4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1。隤——通“颓”。 
  2。底——何。 
  3。北堂——母亲的代称,已见前宝钗给黛玉的诗。寿考,长寿,“考”是老的意思。 
  4。一阳旋复——冬至阴极阳回。参见《芦雪广联句》“阳回斗转杓”注。占先梅,说海棠比梅花抢先了一步开。 
  其二(贾环) 
  草木逢春当茁芽,海棠未发候偏差。 
  人间奇事知多少,冬月开花独我家。 
  '注释' 
  1。候偏差——错过了季节。 
  其三(贾兰) 
  烟凝媚色春前萎,霜浥微红雪后开。 
  莫道此花知识浅,欣荣预佐合欢杯。 
  '注释' 
  1。浥——沾湿。 
  2。欣荣——欣欣向荣。佐,助。合欢杯,欢聚的酒杯。杯名本《礼记》“酒席者,所以合欢也”的话。这一句暗示贾兰与宝玉将来“金榜挂名”,以及“兰桂齐芳”、“家道复初”等等喜事。 
  '评说' 
  八十回之前,曹雪芹让海棠在晴雯死时枯萎了,这象征着大观园女儿的命运。现在,续书者让海棠花也像气候的“阴极阳回” 那样能够死而复生,这也是一种象征,它与本该“一败涂地”的贾府居然衰而复兴一样,都反映了续书者的创作思想与坚持“按迹循踪”的曹雪芹是不同的。续书者在小说中宁可“失真”,也要顽强地表现自己维护传统制度和这个大家庭利益的主观愿望。 
  贾母说:“我不大懂诗,听去倒是兰儿的好,环儿做的不好。”这是因为她喜欢听吉利话。说实在的,三首诗都做得很蹩脚。别人尚可,宝玉也写得如此笨拙,毫无诗意,真令人难以置信。而且,这个“古今不肖无双”的传统叛逆,现在居然成了一个善于说好话、能迎合长辈心理的孝子,这个转变也实在太惊人了!          
寻玉乩书(第九十五回)    
  噫!来无迹,去无踪,青埂峰下以古松。欲追寻,山万重,入我门来一笑逢。 
  '说明' 
  宝玉丢失了通灵玉,一家人到处寻找,还测字打卦,都不中用,就请妙玉扶乩。据说,这就是仙乩在沙盘上所写下的话。 
  '注释' 
  1。乩——扶乩,一种占卜问疑的传统迷信活动,完全是骗人的鬼把戏。 
  '评说' 
  在曹雪芹的原稿中,宝玉后来也有失玉的事,但情况与续书所写的根本不一样。首先,玉是被人从宝玉的枕头底下“误窃”去的(第八回脂评),并非自动失踪;其次,有怡红院穿堂门前“凤姐扫雪拾玉”(不知是否即通灵玉)的事(二十三回脂评),而现在没有;最后,也不是癞和尚送玉救活宝玉,而是“甄宝玉送玉”(第十七、八回脂评)。虽然佚稿详情莫知,但有一点是清楚的:事情的先后经过在曹雪芹的笔下是按照现实生活中所可能有的形式来描写的。而续书则是改头换面地搬用了第二十五回“魇魔法叔嫂逢五鬼,通灵玉蒙蔽遇双真”的情节。续书者之所以这样写,是为了可以简化人物性格的矛盾冲突,依靠情节的离奇来获得戏剧性的效果。比如他可以在同一天、同一时辰中让宝钗“出闺成大礼”、黛玉“魂归离恨天”,因为这样安排的主要困难已经排除——“行为偏僻性乖张”的宝玉被彻底解除了思想武装,他已经随着通灵玉的丢失变成了一个大傻瓜。为此,就要把失玉这件事以及玉的去处说得越神秘越好,于是就硬派出身于官宦之家的妙玉来扮演巫婆的角色,让她画符念咒,见神弄鬼,以便得到乩书中这几句一览无余的话,为将来癞和尚送玉以至最后僧道挟持宝玉出家先造舆论。          
叹黛玉之死(第九十八回)    
  香魂一缕随风散,愁绪三更入梦遥! 
  '说明' 
  这是续作者写到黛玉断气时的话。 
  '评说' 
  对句是旧小说中的俗套,它与尤三姐自刎时曹雪芹以“揉碎桃花”两句叹词为比喻代替对三姐死亡形象的具体描写是完全不同的。续书者写黛玉的死,有点象老太婆说见闻——不嫌其琐碎。诸如“回光返照”,“攥着不肯松手”,“出气大,入气小”,“手已经凉了,连目光也都散了”,“叫人端水来给黛玉擦洗”,“浑身冷汗”,“身子便渐渐的冷了”,“叫人乱着拢头穿衣”,“两眼一翻”……也不怕损害人物形象的艺术美感。如果曹雪芹写尤三姐之死,也写她如何躺在血泊中挣扎、痉挛、喘气、咽气,这能收到什么效果呢?秦可卿、金钏儿、晴雯之死,作者都不正面落笔,“是不为也,非不能也。”为写死而写死,曹雪芹是不屑于这样做的。至于续作者最后让黛玉直叫“宝玉!宝玉!你好……”而怀恨死去,这不但不符她生前向警幻说过要偿还“甘露之惠”的诺言(现在的结局,竟成了“以怨报德”),而且也最终否定了黛玉是宝玉的真正的知己。          
与贾政议探春婚事书(第九十九回)    
  金陵契好,桑梓情深。昨岁供职来都,窃喜常依座右,仰蒙雅爱,许结“朱陈”,至今佩德勿谖。只因调任海疆,未敢造次奉求,衷怀歉疚自叹无缘。今幸棨戟遥临,快慰平生之愿,正申燕贺,先蒙翰教,边帐光生,武夫额手,虽隔重洋,尚叨樾荫。想蒙不弃卑寒,希望茑萝之附;小儿已承青盼,淑媛素仰芳仪。如蒙践诺,即遣冰人。途路虽遥,一水可通,不敢云百辆之迎,敬备仙舟以俟。兹修寸幅,恭贺升祺,并求金允。临颖不胜待命之至! 
  '说明' 
  这封信是贾政外任江西粮道衙门时接到的。周琼是贾政的同乡旧相识,去年他们同在京就职,后来周琼调至海疆。因过去曾与贾政谈起过儿女婚事,所以现在来书相求。 
  '注释' 
  1。契好——友好。契,情投意合。 
  2。桑梓——桑树和梓树,古代家宅边多种植,后用以作故乡的代称。 
  3。座右——座位的旁边。 
  4。朱陈——村名,在今江苏省丰县东南。白居易《朱陈村》诗: 
  “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一村唯两姓,世世为婚姻。”后遂用朱陈为两姓缔结婚姻的代词。 
  5。勿谖——未忘。 
  6。造次——冒失。 
  7。衷怀歉疚——内心感到遗憾。 
  8。棨戟遥临——指贾政远道出任江西。棨戟,有彩帛套子或涂上油漆的木戟,古代官吏出行时作前导的一种仪仗。唐代王勃《滕王阁序》:“都督阎公之雅望,棨戟遥临。” 
  9。申——表达。燕贺——语本《淮南子·说林训》:“大厦成而燕雀相贺。”这里用以表示对新任官职的庆贺。先蒙翰教——先在信中蒙受你的指教。 
  10。边帐光生——边地的军帐内为之而增加光彩。周琼是武人,所以这样说。额手——以手加额,表示庆幸。“额手称庆”是成语。 
  11。叨——承受。樾荫——两木交聚而成的树荫。《淮南子·人间训》:“武王荫暍(中暑)人于樾下。”后因以樾荫称别人的荫庇。 
  12。茑萝——茑和女萝,都是蔓生植物,附于他物上生长。比喻同别人有亲戚关系,有依附及自谦之意。语本《诗·雅·頍卉》:“茑与女萝,施于松柏。” 
  13。青盼——爱重。 
  14。淑媛——犹言“令爱”,指探春。芳仪——美好的仪容。 
  15。冰人——媒人。语本《晋书·索紞传》:令狐策梦立冰上,与冰下人语。索紞以冰之上下为阴阳来详梦,说他代阳语阴,要做媒人了。 
  16。寸幅——简短的书信。 
  17。升祺——增福。金允——允许。对人表示客气的说法。 
  18。临颖——提笔写信之时。颖,笔锋。不胜待命之至——盼望答复的谦词。 
  '评说' 
  可以想见,续书者在拟此书札时是相当得意的,以为颇有文采。然而,这种骈四骊六的陈腔滥调客套话正是曹雪芹所最讨厌的。 
  从书札中“仰蒙雅爱,许结‘朱陈’”等话和书中情节叙述来看,探春的婚事是贾政自己找的,所以一议就定。对方是贾政的上级的亲戚,因此还得到“照应”,使他十分高兴。王夫人也说远嫁没有什么不好:“孩子们大了,少不得总要给人家的。就是本乡本土的人,除非不做官还使得,要是做官的,谁保的住总在一处?只要孩子们有造化就好。” 
  宝玉初闻叹春要远嫁时,虽悲分离,但后来“探春倒将纲常大体的话说的宝玉始而低头不语,后来转悲作喜,似有醒悟之意。(醒悟什么?)于是探春放心辞别众人,径上轿登程,水舟陆车而去。”(第一百二回)可是,我们知道《红楼梦曲·分骨肉》中所唱的是“恐哭损残年,告爹娘,休把儿悬念”等等,而续书中做爹娘的根本没有哭嘛!可见,不符曹雪芹原意。还有“判词”也不实了:临别时,连宝玉都“转悲为喜”了,还有谁“清明涕送江边望”呢?这样的“判词”还不是乱判?再说,画册上画“船中有一个女子,掩面泣涕之状”,不是也完全画错了吗?因为续书中探春是“放心辞别众人”而去的,何曾“掩面泣涕”来?          
散花寺签(第一百一回)    
  王熙凤衣锦还乡 
  去国离乡二十年,于今衣锦返家园。 
  蜂采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行人至。音信迟。讼宜和。婚再议。 
  '说明' 
  王熙凤夜里在大观园见了鬼——一只两眼似灯,拖着扫帚尾巴的大狗。她心中疑惧,便到散花寺磕头祝告摇签筒,摇出来的一支签是“第三十三签,上上大吉”,还写着上面这些话。 
  '注释' 
  1。王熙凤衣锦返乡——签上所题这句话,来自五十四回中女先儿所讲的《凤求鸾》故事,故事中的公子恰巧与凤姐同名。不过五十四回中两次说是残唐五代故事,这里则说成是汉朝的。衣锦还乡,本是功成名就、穿着锦袍回家乡,这里暗示殓衣裹体,尸返金陵。 
  2。去国离乡——离开故乡。国,都邑。书中说王熙凤自幼离开娘家南京,到她死时估计已有二十年时间。 
  3。“蜂采”二句——唐代罗隐《蜂》诗:“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与《好了歌注》中“到头来,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同一个意思。 
  4。“行人至”四句——前两句暗示凤姐知道赵姨娘死后被阴司拷打,促使自己“忏宿冤”时已经太迟了。“讼宜和”是所谓“劝善惩恶”的话,因为凤姐曾包揽狱讼,害死人命。“婚再议”,指凤姐死后贾琏把平儿扶了正,或指其女儿巧姐婚事的变化。 
  '评说' 
  在曹雪芹佚稿中,王熙凤的命运与续书所写不同,前已提及。此外,十五回中凤姐曾自称“从来不信什么阴司地狱报应的;凭是什么事,我说要行就行。”在续书中也翻案了:续作者先是让她见鬼,然后由疑畏而迷信,由迷信而忏悔。借此宣扬天理昭彰,果报不爽,进行惩恶劝善的说教。看来,这也与佚稿中写的“王熙凤知命强英雄”不一样。 
  签中四句诗错成“先”、“元”、“盐”三部韵,这对于骗人的迷信宣传品来说还算不了一回事,但内容至少应该写得像一个签。可是不然,其中只有“衣锦还乡”一句表面上还是好话,诗的后两句以及末了十二个字,即使就字面看也不是什么吉祥语,这怎么能写在“上上大吉”的签子上呢?这种地方,太不合情理了。          
骰子酒令四首(第一百八回)    
  '说明' 
  这是贾母为婚后的宝钗举办的生日酒席上所行的令。行令的还是鸳鸯,但这次把三张牙牌改为四个骰子,轮着说:先说骰子名儿,再说曲牌名儿,末了说一句《千家诗》。 
  其一(四“幺”) 
  商山四皓。(鸳鸯) 
  临老入花丛。(薛姨妈) 
  将谓偷闲学少年。(贾母) 
  '注释' 
  1。商山四皓——秦末,东园公、角(音路)里先生、绮里季、夏黄公避世隐居商山(在陕西商县东南),四人年纪都在八十以上,须眉皓白,世称商山四皓。汉时,吕后曾据张良建议迎四皓以佐助太子。骰子中“幺”是白色的,故有此名。下两句曲名、诗句,皆顺着此句意思发挥。 
  2。“将谓”句——宋儒程颢《春日偶成》诗:“时人不识予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以上三句相连,取意于唐代刘禹锡《刑部白侍郎谢病长告改宾客分司以诗赠别》诗:“九霄路上辞朝客,四皓丛中作少年。” 
  其二(四“二”) 
  刘阮入天台。(鸳鸯) 
  二士入桃源。(李纹) 
  寻得桃源好避秦。(李纨) 
  '注释' 
  1。刘阮入天台——刘晨、阮肇入天台山遇仙故事。参见《赞会芳园》“天台之路”注。 
  2。二士入桃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