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逍遥灵帝传说-第26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檀道济说:“谢晦老练干达,富有谋略,我过去与他同从武帝北征,入关十策,有九策出于谢晦胸中。但他未曾率军决胜于疆场,戎事非其所长。若陛下信任,可让我衔命征讨,可一战擒之。”文帝大喜,遂亲统大军数万,以檀道济为先锋,溯江西上,击溃谢晦。
因此平乱之功,檀道济进号征南大将军,任江州刺史。
元嘉七年{430年},为解除北魏对宋的威胁,文帝命檀道济统军北伐。
宋军前部到彦之进军河南,收复洛阳、虎牢等地。但很快,北魏太武帝亲自率军反击,击溃了到彦之等部。刘宋的前线部队一片混乱,很多地方纷纷失守,退驻滑台。
翌年一月,檀道济率师往救滑台,军至寿张{今山东东平西南},遇魏安平公乙旃眷。
檀道济领军奋勇前行,大破魏军,并乘胜北进。前后二十余日,连战三十余次,宋军多捷,进抵历城{今山东济南}。魏将叔孙建一面督军正面迎击,一面纵轻骑绕出其后,焚烧粮草。
檀道济的将士虽然英勇善战,但是不料被釜底抽薪,断了军粮,就没法维持下去,准备从历城退兵。宋军中有一些兵士逃到魏营投降,把宋军缺粮的情况,告诉了北魏的将领。
北魏就派出大军追赶檀道济,想把宋军围困起来。宋军将士看到大批魏军围上来,都有点害怕,有的兵士偷偷逃跑了。偏偏檀道济不慌不忙,命令将士就地扎营休息。
当天晚上,宋军的军营里灯火通明。檀道济亲自带领一批管粮的兵士,在一个营寨里查点粮食。一些兵士手里拿着竹筹唱着计数,另一些兵士用斗子在量米。
其实,檀道济在营里量的,并不是白米,而是一斗斗的沙土,只是在沙土上覆盖着少量白米罢了。有人偷偷地向营里望了一下,只见一只只米袋里面都是雪白的大米。
这个消息马上被魏兵的探子听到了,赶快去告诉魏将,说檀道济营里军粮还绰绰有余,要想跟檀道济决战,准是又打败仗。
魏将得到情报,以为前面来告密的宋兵是假投降,来诱骗他们上当的,就把投降的宋兵杀了。
到了天色发白,檀道济命令将士戴盔披甲,自己穿着便服,乘着一辆马车,大模大样地沿着大路向南转移。魏将安颉等人被檀道济打败过多次,本来对宋军有点害怕,再看到宋军从容不迫地撤退,吃不准他们在哪儿埋伏了多少人马,不敢追赶。
檀道济靠他的镇静和智谋,保全了宋军,使宋军安全地回师。

第四卷:纵横天界(完结篇)第五百八十六章 落神坊

此次北伐,檀道济虽然没有克定河南,但在四面遇敌、军粮已断的危急情况下,镇定自若,全军而返,实属不易。自此之后,魏人忌惮檀道济的威名,不再轻易南犯。
文帝嘉其智勇,进位司空,镇守寻阳。
檀道济立功数朝,威名日重,左右心腹都是百战之将,他的几个儿子又多具才气,引起了朝廷的猜忌。
当时,文帝久病不愈,执掌朝政的彭城王刘义康及领军将军刘湛,担心文帝晏驾后,难以钳制檀道济,便向文帝屡进谗言,劝其尽早除掉檀道济,以绝后患。
元嘉十三年{436年},檀道济奉诏回京。
临行前,其妻向氏说:“震世功名,必遭人忌,古来如此。朝廷今无事相召,恐有大祸。”
檀道济却说:“我率师扺御外寇,镇守边境,不负国家,国家又何故负我心?”便坦然入京。
适逢文帝病情好转,卧榻召见。文帝慰勉鼓励,让他返阙议事,用心边防。不料檀道济刚要启程,文帝病情加剧。
刘湛劝刘义康不可放虎归山,随即假托王命,以收买人心、图谋不就之名,逮捕檀道济,旋加杀害。同时被杀害的,还有檀道济的十一个儿子及薛彤、高进之等大将。
临刑前,檀道济投帻于地,愤怒地喊道:“你们这是在自毁长城啊!”
檀道济被枉杀,国人痛心。消息传到平城{今山西大同},北魏诸将弹冠相庆:“檀道济一死,吴人无可畏惧也!”
元嘉二十七年,文帝再令众将北伐。东线屡遭困挫,致使魏人南抵瓜步,欲饮马长江。
面对一江之隔的劲敌,宋文帝长叹一声:“檀道济若在,岂使胡马至此!”
可是,此时檀道济已屈死十四年了。
宋武帝刘裕在南方建立了宋朝后,过了十九年{公元439年},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灭北凉,统一了北方。
从东晋灭亡后的一百七十年的时间里,华夏国历史上出现了南北两个政权对峙的局面。
南朝先后换了宋、齐、梁、陈四个朝代;北朝的北魏,后来分裂为东魏、西魏,而东魏、西魏又分别被北齐、北周代替,历史上把这段时期合起来称为南北朝。
当然,出现在这里的檀道济,只是主脑创造出来的高智能NPC。
他有一件极厉害的法宝,叫做落神坊,形似一座黄金牌坊,共有五个门楼。
出手时向空一掷,立时高达数十丈,在五彩云烟环绕之中,由门内发射出狂风烈火,迅雷飞叉,夹着轰轰隆隆雷电之声,怒涛一般,朝前涌去,声势猛恶,无与伦比。
所过之处,休说是人,便是整座山岳也被化成劫灰,端的厉害非常。
此时,檀道济拿着一把宝剑,在半空中跨出一步,就已出现在高峰的跟前。
高峰不敢大意,祭出各种法宝,与檀道济周旋起来。
也不知过去多久,高峰终于找出檀道济的破绽,猛然将其杀死。
檀道济被杀死之后,立即掉落一颗先天丹。
高峰一伸手,先将那颗先天丹吸过来,放进空间戒指,再凝望着孙窈娘,微笑道:“请你放心,我一定会帮你炼化任务物品。”
孙窈娘淡然一笑:“谢谢。”
“不必这么客气。”高峰微微一笑,搂着她的纤腰,将身一纵,跳进梦魇空间……
不久,高峰带着孙窈娘,返回松江港口。
此时,孙窈娘已经获得修士的称谓,并且答应加入碧血佣兵团。
高峰将她介绍给紫蓝等女子认识之后,稍稍休息一下,便化为一道青光,全速向蓬莱岛飞去,顷刻之间就已到达。
这次,出来接受挑战的历代名女,正是唐朝的柳摇金。
有人说,夫妻就像是两只船。
有幸在生活的河流中相遇,如果从此能并肩而行到终点,那自然是幸运。
可有时因为生活的狂风骤雨,两只船儿被各抛一方,倘若历经艰辛孤寂之后,还能行到一块,那可也是一种人生的大幸了。
唐代佳丽柳摇金与才子韩翊,便饱受了人生的这种大波大澜,尝尽了悲欢离合的滋味。
柳摇金是唐玄宗天宝年间长安富商李宏家中的歌姬,容貌秀艳,举止娴雅,通晓翰墨,歌喉婉转曼妙,深得李宏之宠。出入李家的宾客,也多对她倾慕不已。
李宏虽为商人,但性情文雅,书卷气很浓,乐于结交文人雅士,常常收留一批才华俊逸又暂不得志的人,韩翊就是其中的一个。
韩翊是南阳郡人,正值弱冠之年,颇有文才,特意从家乡前来京都长安谋求发展,一时找不到入仕之途,偶尔结识了李宏,成为莫逆之交。于是,韩翊就寄居在李宏家中,等待着机会。
一个风清气朗的秋日,李宏与韩翊一同到城外仙游观游玩。新秋雨后,林壑如洗,两人感觉景色宜人,流连忘返,不觉已是暮色苍茫。触景生情,韩翊即兴在观壁上题下一首诗:“山色遥连秦树晚,砧声近投汉宫秋;疏松影落空坛静,细草香闲小洞幽。”
李宏看了韩翊的诗,大声称绝,十分欣赏他的诗才。回到家中,李宏忍不住把韩翊的诗吟给颇懂得品诗的柳摇金听,柳氏听了心中暗暗称赏不已。
从此,她每次在楼角廊间偶然与韩翊相遇时,总忍不住想多看他一眼,心中却又像揣了个小兔一样怦怦直跳,那半垂的眼帘中闪烁着倾慕和娇羞。
聪明的韩翊,对她这种神情中包含的心意,也猜了个八九不离十,于是在有意无意间,也不由自主地对她投以关切与爱恋的眼神。
两人一个是主人家的宾客,一个是歌姬,碍于礼节,谁也不便明确地表示什么。
日子长了,柳摇金与韩翊的眉目传情终于被李宏察觉,看出了其中隐秘而曼妙的情意。
李宏本是个豪爽之士,又确实认为韩翊与柳摇金是天造地设的一对儿,于是把柳摇金慨然地赠给了韩翊。
而且好人做到底,给他们在长安城中的章台街买下一所宅院,拨给他们三十万金,让他们组成了一个甜美和满的小家庭。
从此,柳摇金与韩翊,不但成为恩爱的夫妻,而且也成为长安市上的社交名流,人们誉之为“金童玉女”。
夫妻俩心中明白,这一切都是恩人李宏所赐。对于这位古道热肠的好朋友,他们的感恩戴德之情,是无法言喻的。
幸福的日子过得很快,眼看一年又一年地时光飞逝,韩翊的功名却依然无望,大志难酬,心中渐生惘然。
已离开家乡数年,身处繁华的帝京长安,韩翊却不时怀念起南阳故乡的闲散生活。若不是有如花似玉、情意相通的爱妻相伴,他早已束装返乡了。
这时,韩翊的一位友人将返回故乡江东,韩翊满怀深情地作《送别》诗为他送行:“还家何如趁春风,殷勤往沽越人酒;池畔花深斗鸭栏,桥边雨洗藏鸦柳。遥怜内舍著新衣,复向邻家醉落晖;把手闲歌香桥下,满山烟树鹧鸪飞。”
诗题虽是为友人赠别,实际却是在抒发诗人自己对家乡的怀念与渴望。然而前来长安的初衷,是谋求在仕途上有所发展,现在一无所成,实在愧见家乡父老!
韩翊抑住心中的愁怅,决心努力进取。于是,在红袖添香的温柔关照下,埋头苦读,终于在天宝十三年考取进士及第,夫妻两人相拥着笑出了泪。
考中进士及第后,接下来就是等待朝廷委派官职。这中间有一段空闲时间,韩翊想趁此时机回乡省亲,了却自己的满怀思乡之情。

第四卷:纵横天界(完结篇)第五百八十七章 柳摇金与韩翊

由于路途遥远,加上长安家中也需人照管,所以不便携柳摇金同往。夫妻俩缠绵悱恻,难舍难分,一直拖到天宝十四年秋天,韩翊才依依不舍地告别爱妻走上回乡的路。
衣锦还乡的韩翊,在家乡大宴亲友,拜访故旧,祭祖扫墓,着实风光了好一阵子。
远在长安的柳摇金,独坐空帏,朝思暮想,闭门不出,静等丈夫归来。
转眼秋去冬来,几番寒风冷雨过后,长安街头瑞雪纷飞。
就在这时,传来了安禄山挥兵南下的消息,安史之乱爆发了。
中原一带战火连天,长安、洛阳两京,人心惶惶。由于战乱阻隔了道路,远隔千里的丈夫不知何时才能回到自己的身边,柳摇金忧心如焚,彷徨无计,直后悔没跟丈夫同去。
等到潼关失守,唐玄宗率朝臣仓皇离开长安,逃往西蜀,长安城陷入一片混乱中。
为着保全自己的清白之身,柳摇金在脸上涂了烟灰,换上破旧衣衫,随人流逃到效外,寄居在法灵寺中,避难了数月。
由于即位的唐肃宗调度得当,更因为叛军发生内讧,加上郭子仪统率勤王义师及获得仗义助阵的番兵乘机反攻,于至德二年九月收复西京长安,不久后东都洛阳也相继光复。
战争平息后,柳摇金满身疲惫地回到了长安章台的宅院。经过一年多的兵荒马乱,饱受贼兵的劫掠烧杀,长安市上到处是一片萧条景象,柳摇金的生活也陷入艰难困苦之中。
在惊天动地的变乱中,韩翊无法奔回长安,因而辗转就近投奔节度使侯希夷军中,担任主簿,随军征战,戎马倥偬。
两京虽然收复,各地战争仍在延续。
韩翊所在的军队还要继续作战,一时之间尚无法返回长安与妻子团聚,只好差人前往长安探望柳氏,并用丝囊盛了一袋黄金送给妻子作为生活用度,并随信附上一首诗:“章台柳,章台柳,昔日青青今在否?纵使长条似旧垂,也应攀折他人手!!”
诗中充满了思念,也透露着不安。经几度沧桑,他提心柔弱的妻子无法支撑,已经委身他人。
柳摇金得到丈夫的消息,知道他安然无恙,顿时喜出望外。欣喜之余,又不由得泪如泉涌。长久以来的坎坷、无助、惊惧与苦难,都在从丈夫身边来的人前面渲泄出来。
捧着丝囊,细细品读诗句,真个是满腹辛酸,不知从何说起。
于是,她提笔凝神,把满怀感慨化成了一首诗交给来人:“杨柳枝,芳菲节,苦恨年年赠离别,一叶随风忽报秋,纵使君来岂堪折!!”
汉、唐时代,长安人送别,多折柳相赠,以示长条牵挽,依依不舍之意。柳摇金送别韩翊时,自然也曾折柳相送。对于她而言,柳是她的姓氏,那么赠柳更别有一番情义。
长安的杨柳年年生发,离人却迟迟不归,送柳人痴痴等到今日,忧愁思念难以言表。
柳摇金的诗中,暗含“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的心意,提示丈夫及早归来团聚,且莫蹉跎岁月,以免时不予我而空留遗恨。
果不其然,正当韩翊追随侯希夷在战场上往返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