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神话三国-第17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刘备一脸无奈的苦笑,拱手道:“陛下,你已经在昆明池边入定三天了。卢师来的时候,你已经入定一个时辰,臣以为陛下很快就要出定,所以让他等一等,谁想到”
    刘辩大吃一惊。“三天?我入定三天了?”在他的意识中,他的意识在巨龙体内最多一个时辰,怎么可能有三天,听了刘备这话。他根本不敢相信。
    “陛下。”刘备再次深施一礼:“这三天来。为陛下守卫的不仅有臣,还有三百近卫郎,陛下一问便知。除此之外,狼骑假督董白。司隶校尉马腾都来求见过。董白还一直守在殿外。陛下可以请她进来问问。”
    刘辩没有叫,他相信刘备不会在这个问题上撒谎,他只是觉得不可思议。自己居然在昆明池边入定三天?真是匪夷所思。支谦曾经说过。佛祖入定七日,在菩提树下睹明星而悟道,我现在入定三日,岂不是离佛祖不远了?
    “这么说来,倒是朕的失误了,流连忘返,怠慢了卢公。”刘辩微微一笑,揭过了这个话题,请卢植入座。“卢公,所为何事?”
    卢植入座,把来意说了一遍。他原本应该在轘辕关防备袁术,王允被杀之后,马家被收捕,有人给他送信,请他出面救马家。不管怎么说,卢植是马融的学生,师门有难,他这个学生必须出面,更何况他还有这样的身份,深得刘辩器重。
    “陛下,马家与王允同谋,意图谋反,的确罪不可赦。臣不敢请陛下枉法,只愿陛下恩准,容臣以身代罪,为师门留一丝血脉,使恩师不至于无血食可享。”
    说完,卢植翻身跪倒在地,摘下冠带,泪垂双颊。
    看着刚过半百,已经头发花白的卢植,刘辩沉默了片刻。马家是关中世家的典型,不仅和袁氏有着密切的婚姻有关系,而且又和王允同谋,如果不严厉打击,以后谁还把朝廷放在眼里,谁还把他这个皇帝放在眼里?他要捧马腾为扶风马家的正支,势必要对扶风马家实施雷霆打击。让马腾去办这件事,而不是直接下诏宣布马家是叛逆,已经是从大局出发,低调处理了。
    放过了马家,那太原王家怎么办?和马家一起与王允同谋的那些家族怎么办?
    可是,卢植的面子又不能不给。洛阳兵变的时候,如果不是卢植在复道上拦住张让,何皇后很可能也会被劫持到黄河边。在董卓气势汹汹而来的时候,也是卢植护在他的前面。再后来,还是卢植顶着袁家的压力,全力支持他与袁隗周旋,因此不惜和师妹为敌。
    不给卢植面子,人情上说不过去。很可能正是考虑到这些原因,马家人才请卢植出面,而马日磾、赵歧等人却没有来请旨。马日磾虽然不在被诛连之列,却是正宗的扶风马家子孙,赵歧更是马融的侄女婿,也是有名的大儒,目前在朝中任太常。
    刘辩起身,扶起卢植:“卢公以为,朕如何处置才妥当?”
    卢植长叹一声:“当此国家多事之秋,马家又犯下如此重罪,不予惩治,则不能正国法。臣要不求情,则不能报师恩。臣不敢贪得无厌,只愿陛下开恩,留他们一条性命,不要赶尽杀绝。如此,臣感激不尽。”
    刘辩点点头:“好吧,只诛首恶,就不多造杀孽了。剩下的人谪贬辽东,大赦亦不得遣反。”
    卢植如释重负,叩头谢恩。负责辽东的人是他的学生公孙瓒,只要他安排一下,马家的人到了辽东也不会吃太大的苦,至少性命是有保障的。刘辩的这个安排很给他面子。
    “至于卢公,你以司空之尊,擅离职守,置军务于不顾,罪过也不小。看在你也是为义的份上,迁凉州刺史,去为朕安抚凉州,切不可懈怠。”
    “唯!”卢植感激不尽,大声领命。由司空降至凉州刺史,官职是降了一大截,可是刘辩对他的器重不减,他已经心满意足了。别说凉州刺史,就是某一个偏远小县的县长,他都会高高兴兴的去做,而且全力以赴。(未完待续)

第281章 垂拱而治(新年快乐,求保底月票!)
    刘辩虽然没有宣布迁都长安,可是他留在长安不走,实际上已经把长安当成了都城。贾诩等人心知肚明,谁也不说迁都的事,但是却按迁都的步骤在处理。
    迁都不是一件小事,涉及的问题非常多,特别是宫殿和官署,皇帝要住的地方,百官要办公的地方,各种机构需要的设施都要置办,可不是一拍脑袋就能办得好的。
    好在洛阳有陈留王刘协坐镇,刘辩无须急着回洛阳,他大可以用游幸的名义坐镇关中,慢慢操作。
    当务之急,当然是安排好凉州降卒。不仅要将一部分将士的家属迁到关中,还要与关中、凉州的世家豪强商量重开丝路的问题。山西的土地、人口都不如山东,要想渡过眼前的难关,一方面要精打细算,另一方面也要广开财源。
    对这些事,刘辩不太懂,也不想不懂装懂,他那点儿可怜的经济学理论早就还给老师了,就算记得,也未必适用于这个时代。一个理论是否正确,适用性是第一要素,否则肯定会死得很难看。刘辩不想做这种超前的改革者,他把这些事交给了懂的人去做。
    杨修从洛阳赶了过来,以少府丞的身份主持关中的各项经济事务。少府是九卿之一,专门负责皇室的财政,可是杨修太年轻了,让他担任少府会惹人非议,而且也会给他太大的压力,所以刘辩让他任少府丞,以少府丞的身份处理少府的事务。让韩遂、边章以及一些关中的世家从旁协助。
    杨修很高兴,接到诏书之后,就像陀螺似的开始连轴转,除来向刘辩汇报进展之外,大部分时候都吃住在公署里。
    财政问题交给了杨修,治安问题交给了马腾,政治问题交给了贾诩,刘辩除了去军营看看各部演练,就是在昆明池修行。他经常与巨龙保持联系,既可以随时了解巨龙的修行境界。又能帮自己入定修行。一举两得。
    他这种甩手掌柜的做法取得了意外的赞誉,朝中大臣都说他有帝王风范,真正的垂拱而治,一时间。说他没有人君之相的少了很多。
    
    洛阳。
    蔡琰的马车驶进了皇宫。一直来到兰台之下。
    蔡琰下了车。拾级而上,来到台上,见蔡邕居中而坐。一脸的肃穆,不禁抿嘴一笑,雀跃而前,抱着蔡邕的胳膊摇了起来:“阿爹,你这是怎么了,不愿意女儿回来看你么?还是女儿塞北走了一遭,又黑了些,是以阿爹不喜?”
    蔡邕绷不住脸,忍不住笑了起来,伸手掐了一下蔡琰的小脸,将一叠书稿扔在蔡琰面前:“你看看,这都是写的什么东西?这是要传出去,岂不是坏了我的家声?”
    “怎么了?”蔡琰拿起书稿翻了翻,不解的眨着眼睛:“这些文章都是女儿亲眼所见,亲手所写,有什么问题?是阿爹觉得女儿的文笔粗野吗?”
    “文笔是好的,可是你看你写的内容。”蔡邕痛心疾首:“又是什么驳兽,又是什么雪狼,这些怪力乱神的东西能写进朝廷的奏章吗?还有什么希腊、罗马,天狼之国,这些蛮夷之邦,你居然说他们的历史比我华夏还要悠久,一旦传出去,你不怕贻笑大方?这是朝廷的诏书,不是《山海经》。”
    “原来是这个啊。”蔡琰嘻嘻一笑:“阿爹,看起来这比《山海经》还离奇,不过都是女儿亲眼所见,亲耳所闻,可不比那些道听途说的传闻。至于希腊罗马,天狼之国,女儿也收集了不少资料,正要与阿爹共赏呢。”
    蔡琰说着,一挥手,有人抬上两个大箱来,摆在蔡邕面前。打开箱盖,里面全是形制各异的书籍,有大汉常见的竹简、帛书,也有羊皮卷,还有一些是刻是青铜卷上的。蔡邕一看,顿时两眼放光,连忙拿起一卷,摊开一看,眉头又皱了起来:“这是什么蛮夷的文字?”
    蔡琰看了一眼,掩嘴而笑:“阿爹,这是希腊文呢,你手里拿的这一卷,就是希腊人著名的哲人柏拉图的《对话录》,里面提到一个叫亚特兰蒂斯的古国,据说,现在地球上所有的人都来自于那个古国呢。”
    “不拉土?让他烂地死?”蔡邕一头雾水,不禁有些恼怒,将书卷扔在一旁:“这都是什么人在胡言乱语,这样的东西也值得一看?浪费光阴嘛。我华夏起自三皇五帝,自有渊源,怎么可能来自那遥远的西夷?胡说八道,胡说八道。”
    “嘻嘻,果然被陛下一言而中。”蔡琰咯咯的笑了起来:“阿爹,你知道么,西域之外,有一个贵霜国,是当年的大月氏后人所建。”
    蔡邕不屑一顾:“我当然知道。”
    “那在贵霜之西,有一个帝国叫帕提亚,阿爹知道么?”
    蔡邕犹豫了片刻:“贵霜之西,我知道有安息,不知和这帕提亚有什么关系?”
    “嘻嘻,安息是我们对他们的称呼,西夷称之为帕提亚。帕提亚之西,便是罗马。罗马之前,有希腊,希腊曾经出过一个少年英雄,叫亚历山大,弱冠出征,征战十余年,建立了一个东西万里的大帝国”
    “等等。”蔡邕虽然有些晕,却还是闻弦音而知雅意,一下子明白了蔡琰的言外之意。“陛下要效仿这个什么山,征战西域?”
    “阿爹真是聪明呢。”蔡琰嘻嘻而笑:“所以,陛下会在长安停留一段时间,这洛阳的事务么,就交给陈留王了。”
    
    “陛下要远征西域?”刘协一时愕然,不解的看着杨彪和蔡邕:“这是真的吗,那山东怎么办?”
    杨彪抚着胡须,不紧不慢的说道:“不管陛下是不是真要远征西域,可是他暂时不会回洛阳却是肯定的。依臣之见,陛下这次北伐虽然战功赫赫,却还没有解决最根本的问题,所以,他才要让殿下挑起重担,尽可能早一点得到历练。”
    刘协听了,眼圈一红,垂泪道:“陛下思虑深远,奈何我智浅德薄,如何才能挑得起这个重担。”
    杨彪满意的点了点头,和蔡邕交换了一个眼神。蔡邕从蔡琰那里得知刘辩要在长安长住的时候,立刻赶去和杨彪商量。汉灵帝在世的时候,他和杨彪都做过汉灵帝的老师,论学问,他比杨彪强,但是论政治,杨彪却比他强太多。这件事关系重大,只有杨彪才能控制局面。
    杨彪听到这个消息,也很意外。不过,杨修奉诏赶往长安的时候,他就知道刘辩暂时不会回洛阳,只是没想到刘辩会有长住长安的计划。他第一个想法就是刘辩还没有解决寒毒的问题,性命朝不保夕,又没有子嗣,只好把希望寄托在唯一的弟弟刘协身上。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刘协就是大汉的未来,他的能力、德行如何,很可能影响到大汉是中兴还是灭亡的问题。
    看到刘协这副表情,杨彪松了一口气。不管刘协的伤心是真是假,这都是最合适的反应,如果他欣喜若狂,那才麻烦呢。一个没有道德的人照样可以做一个好皇帝,一个没有城府的人却肯定不会成为一个合格的皇帝。这一点不符合圣人的教诲,却是无可争议的事实。
    “殿下,以殿下的年纪来说,治国的责任的确很重,不过,就算殿下已经成年,依然不是殿下一个人能解决的问题。治家尚且需要兄弟和睦,治国更需要君臣同心,殿下,陛下在关中的举措,便是真正的垂拱而治,真正的帝王风范,他这是为殿下做榜样,教殿下如何治国。殿下切不可大而化之,辜负陛下的一片良苦用心啊。”
    刘协抬起头,眼神中有些疑惑,心中有些警惕。他知道刘辩在关中做了些什么,刘辩在信里已经详细对他说了,可是他没想到杨彪会这么说。他究竟是想劝自己步天子后尘,亦步亦趋,还是想趁机让世家掌权,卷土重来?
    看来对皇兄的举措的确要好好的研究一下,看看他是怎么对付世家的。如果发现其中有不妥之处,还要及时提醒皇兄。西凉人虽然不是山东人,可是贪婪却未必比山东人差。别前门刚赶走了一头虎,后门又引进了一群狼。
    刘协略作思索,点点头:“司徒所言甚是,孤的确应该多多向陛下学习治国之道。这样吧,就由司徒出面,召集群臣商议一下,看看如何处置山东的事宜。此外,陛下要重开丝路,山西自有陛下处置,山东又如何处置,还要诸卿群策群力。司徒,有劳了。”
    刘协说完,对杨彪深施一礼。杨彪连忙还礼。他将刘协的反应看在眼里,老怀大慰。看来这段时间的教导没有白费,刘协的心智和城府都已经超过了他的同龄人,小小年纪已有明君之相。只要两三年内刘辩不突然去世,刘协就完全有可能迅速成长起来,接过刘辩未竟的事业,引领着大汉走向中兴。
    不过,事情总有两面性,如果刘协成长起来了,刘辩却解决了寒毒的问题,有了子嗣,他们兄弟之间恐怕避免不了一场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