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康震品李白 作者:康震-第1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白一方面描绘战争带给国家民众的深重灾难,另一方面也表现出对国家前途的担忧,对人生的迷茫。他从过去“天生我材必有用”的满怀激情逐渐转向怀才不遇的悲叹、深沉哀婉的思考:
  朝作猛虎行,暮作猛虎吟。
  肠断非关陇头水,泪下不为雍门琴。
  旌旗缤纷两河道,战鼓惊山欲颠倒。
  秦人半作燕地囚,胡马翻衔洛阳草。
  一输一失关下兵,朝降夕叛幽蓟城。
  巨鳌未斩海水动,鱼龙奔走安得宁。
  颇似楚汉时,翻覆无定止,
  朝过博浪沙,暮入淮阴市。
  张良未遇韩信贫,刘项存亡在两臣。
  暂到下邳受兵略,来投漂母作主人。
  贤哲栖栖古如此,今时亦弃青云士。
  有策不敢犯龙鳞,窜身南国避胡尘。
  宝书玉剑挂高阁,金鞍骏马散故人。
  昨日方为宣城客,掣铃交通二千石。
  有时六博快壮心,绕床三匝呼一掷。
  楚人每道张旭奇,心藏风云世莫知。
  三吴邦伯皆顾盼,四海雄侠两追随。
  萧曹曾作沛中吏,攀龙附凤当有时。
  溧阳酒楼三月春,杨花茫茫愁杀人。
  胡雏绿眼吹玉笛,吴歌白飞梁尘。
  丈夫相见且为乐,槌牛挝鼓会众宾。
  我从此去钓东海,得鱼笑寄情相亲。
  (《猛虎行》)
  唐肃宗至德元载(公元756年)春,李白因避“安史之乱”,离开宣城奔赴剡中,途遇书法家张旭于溧阳,因作此诗。这首诗先写乱军攻陷洛阳,国家多难、生灵涂炭的惨景;接着借张良、韩信故事,抒发自己身遭乱世,却不能为君主所用,只能南窜避难的感慨;末两句说他要学《庄子》中的任公子用粗绳装上大钩,以五十头牛作为诱饵在东海钓大鱼,意指要做一番大事业。诗中的主人公为国家的残破、为人民的苦难、为自己报国无门而慷慨悲歌,毫不掩饰地将一颗久经压抑的赤子之心呈现给我们。
  诗中不仅有感性的抒情,也有对战局理性的分析。诗人指责玄宗临阵弃将怒杀高仙芝,一味听从杨国忠的错误意见,迫使哥舒翰贸然出关作战,导致潼关失守,战争形势急转直下趋于恶化。李白当然渴望立刻投笔从戎、报效祖国,可是长安被逐的经历使他怀疑,玄宗、朝廷究竟会不会听信、采纳他的平乱之策,只好暂时收起这颗火热的报国之心。显然,当国家处在危亡的关头,自己却报国无门的时候,诗人是极其痛苦的。李白虽然依旧在庐山隐居,但他的心,他的目光一直都在密切关注时局的发展变化,随时都在等待时机,出山为国效命。 
痛心裂腑的重大失足(1)
  不久,战局又有了新的变化。潼关失守,长安危在旦夕。玄宗在龙武大将军陈玄礼的护卫下,带领贵妃姊妹、皇子、皇妃、皇孙以及宰辅大臣并宦官、宫人千余人秘密逃离长安。第二天百官上朝,才发现玄宗早已不见踪影。城中王公士民四处逃窜,乡野刁民趁机闯入宫禁盗取金宝,焚烧府库,长安城陷入一片混乱之中。玄宗一行行至兴平县马嵬驿,随从禁军不满杨国忠奸党误国,发动事变,砍杀杨国忠,并要求诛杀杨玉环。唐玄宗不得不下令缢死杨贵妃。而太子李亨也在马嵬驿与玄宗分手,留在中原地区负责整军备战,收复失地。不久,在随从将士的拥立下,李亨在灵武宣布即皇帝位,尊玄宗为太上皇(事见《资治通鉴》卷218)。
  在去成都的路上,玄宗听从宰相房的建议,下诏实行诸王分镇。诏书任命太子李亨为天下兵马元帅,任命永王李、盛王李琦、丰王李珙分别担任南北诸道节度使,可以自行辟置官署、筹措粮草,实际上是将整个唐王朝的军政大权分解下放到各个王子手中。诏书下达后,除了太子李亨,真正掌握军政大权的只有永王李(具体详情见第六章“李白入狱之谜”)。根据这个诏书,太子李亨执掌关中、河南、河北、幽燕等北方地区的军政大权,其主要目标就是要收复长安、洛阳;而李则执掌包括今两湖、云贵、两广、江西等地在内的华中、中南、西南、华南地区的军政大权。诏令诸王分镇是唐玄宗采取的一个权宜之计,一方面是为了确保自身安全,另一方面也是为了重新部署力量进行反击。由于“安史之乱”主要涉及黄河流域、中原地区,因此李亨的责任非常重大,这一地区战局的成败直接关系到唐王朝未来的命运。而南方的战事并不特别危急。永王李的职责主要有二:一则要成为北方战事的战略总预备队,后勤保障总部;二则一旦北方战事彻底失利,不得不隔江而治,就要为筹措建立南唐或东唐朝廷作准备。
  接到诏书后,永王李就在江陵(今湖北江陵附近)和江夏地区(今湖北武昌附近)集结兵力,招募勇士,筹集数以万计的军费和粮草,沿江东下直趋广陵(今江苏
扬州),途中路过九江(今江西九江),于是派亲信韦子春上庐山邀请李白加入幕府。此时的李白正沉浸在报国无门的痛苦中,他在《赠王判官时余归隐居庐山屏风叠》一诗中说道:
  昔别黄鹤楼,蹉跎淮海秋。
  俱飘零落叶,各散洞庭流。
  中年不相见,蹭蹬游吴越。
  何处我思君,天台绿萝月。
  会稽风月好,却绕剡溪回。
  云山海上出,人物镜中来。
  一度浙江北,十年醉楚台。
  荆门倒屈宋,梁苑倾邹枚。
  苦笑我夸诞,知音安在哉。
  大盗割鸿沟,如风扫秋叶。
  吾非济代人,且隐屏风叠。
  中夜天中望,忆君思见君。
  明朝拂衣去,永与海鸥群。
  诗人把自己与朋友二人比做飘零的落叶,各自散落在洞庭湖的水流之上,人到中年却还没有相见。于是在天台山上的绿萝之旁、月色之下想念朋友,不禁回忆起了自己与友人分别后在楚地漫游的经过。虽然二人各自飘零,但是并不曾忘却朋友间的友谊,时时会想念他的这位朋友。
  诗人苦笑自己太过于夸张怪诞,在现实中找不到自己的知音。如今叛将安禄山要和唐王室分割天下,来势汹汹,就像秋风扫落叶一样。而自己却救国无门,姑且隐居在屏风叠中。半夜里望着天空,想起了朋友。打算明天就拂衣而去,不再理会现实中的种种烦忧,永远与海鸥为伴。
  整首诗通过回忆过去、忧虑现实和展望未来组织诗篇,回忆中的生活是美好的,现实的生活是不如意的,于是又把希望寄托在明天,以寻仙访道作为自己的出路。此时的李白既不像杜甫在战乱中跟贫民一起颠沛流离,也不像王维陷入安禄山的军队被迫为官,更不像颜真卿兄弟拿起武器直接对抗叛军。他此时的心情非常复杂,一方面很渴望参与救国救民,一方面却又对现实政治非常失望,无奈之下只能选择归隐。 
痛心裂腑的重大失足(2)
  正是在这个节骨眼上,五十六岁的李白等来了永王李的使者韦子春。
  在《赠韦秘书子春》一诗中,李白表露了自己此时的想法:“苟无济代心,独善亦何益。惟君家世者,偃息逢休明。” 如果没有救济时代的用心,即使自己独善其身又有什么好处?恰逢休明时代,正可以乘机建功立业。“终与安社稷,功成去五湖。”我想像留侯张良那样,安定社稷后,功成而悄然身退。刚才我们说了,诗人既不甘于独善其身,试图兼济天下,可是现实的政治环境又不能使自己满意,于是他想出了这么个折衷的办法,即“终与安社稷,功成去五湖”,这就是李白的政治哲学、人生哲学。
  在《与贾少公书》中,李白说:“主命崇重,大总元戎,辟书三至,人轻礼重。严期迫切,难以固辞,扶力一行,前观进退。”永王李是一方诸侯,却接连三次专门派人上山邀请我加入幕府。我的身份卑微,但永王给予我的礼遇却非常隆重。面对如此的盛情邀约,实在难以回绝,不得已只好勉力前去,以观进退。谢安在东山隐居,天下苍生都渴望他出山治国。我并不想故作姿态,假意拒绝永王的邀请,借机抬高身价,邀取天下虚名。只不过抱定报国的决心,绝无其他的谬想。
  临行之际,李白给家里人留下《别内赴征三首》,表露出豪迈自信又依依不舍的心情:
  王命三征去未还,明朝离别出吴关。
  白玉高楼看不见,相思须上望夫山。
  出门妻子强牵衣,问我西行几日归。
  归时倘佩黄金印,莫学苏秦不下机。
  翡翠为楼金作梯,谁人独宿倚门啼。
  夜坐寒灯连晓月,行行泪尽楚关西。
  显然,诗人的情绪是高昂的,自信的,因为他认定这一次的选择是正确无误的,是一定能够成功的。现在我们暂且停顿片刻,回顾一下李白自天宝三年以来漫游的历程。我们注意到,李白离开长安以后,漫游的主要区域集中在今河南、河北、山东、江苏、浙江、安徽等地,显然,这些区域要么是接近朝廷政治、经济中心的地区,要么是文化繁荣、人文荟萃的地区。这说明李白的漫游还是具有相当明确的政治目的的,而不是毫无目的的游逛。他无时无刻不希望能够东山再起,获得进仕朝廷的机会。
  李白在长安的政治活动的确失败了,但“安史之乱”的爆发似乎又给他提供了一个参与政治的机会。虽然由于种种原因,他没有机会再赴长安,但是永王李的邀请让他再一次看到了政治生命的前途,这次机会距离他上次离开长安整整十二年,他等待的时间还不算长,年龄也还不算大,他还能拿动刀枪,这正是他欣然参加永王李军队的动机所在。
  于是,李白的思想又一次活跃起来,他自比诸葛亮、谢安,从军东行。入幕后,永王军中救国杀敌的气氛感染着他,他表现出雄健的激昂情绪,似乎从此就要展开辉煌的政治人生了!李白充满激情地抒写《永王东巡歌》十一首,这十一首诗最能表达他入幕之后的心情和对时局的看法,表现了李白平定内乱、建功立业的豪迈进取精神,显示出前所未有的乐观情绪:
  永王正月东出师,天子遥分龙虎旗。
  楼船一举风波静,江汉翻为雁鹜池。
  (其一)
  三川北虏乱如麻,四海南奔似永嘉。
  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静胡沙。
  (其二)
  李白对当时的形势相当乐观,他认为只要永王一出征,长江流域的政治军事局面就会趋于稳定,诗人自比可使王朝东山再起的谢安,表现了他乐观的情绪和必胜的信念,“谈笑”之间表现出诗人成竹在胸的气魄。李白对永王李军队的命运以及当时政治局面的把握虽然不切实际,以策士自任的做法也过于盲目自负,但诗中勇赴国难的精神却是值得肯定的,这也反映了诗人此时最真实的心态。
  雷鼓嘈嘈喧武昌,云旗猎猎过寻阳。 
痛心裂腑的重大失足(3)new
  秋毫不犯三吴悦,春日遥看五色光。
  (其三)
  龙蟠虎踞帝王州,帝子金陵访古丘。
  春风试暖昭阳殿,明月还过鹊楼。
  (其四)
  其三、其四继续描写永王东征的形势。李白坚信收复两京轻而易举。此时永王的军队已达到今江苏境内,诗人的心里真是一派明媚的春色。
  二帝巡游俱未回,五陵松柏使人哀。
  诸侯不救河南地,更喜贤王远道来。
  (其五)
  “二帝”指玄宗与肃宗,此时太子李亨已在灵武即皇帝位。长安洛阳尚未收复,所以说“二帝巡游”未归。在诗人看来,既然玄宗任命永王驻守山南、江南诸道节度使,自己进入永王幕府,也就是在效忠玄宗、肃宗。李白将收复河南、河北失地的希望寄托于永王军队,作为这支军队中的幕僚,内心自然非常骄傲和自豪。
 
  丹阳北固是吴关,画出楼台云水间。
  千岩烽火连沧海,两岸旌旗绕碧山。
  (其六)
  王出三山按五湖,楼船跨海次陪都。
  战舰森森罗虎士,征帆一一引龙驹。
  (其七)
  这两首诗告诉我们,永王的军队到达镇江,也许是想利用运河输送粮草,也许将要跨海北征,直取幽燕。
  长风挂席势难回,海动山倾古月摧。
  君看帝子浮江日,何似龙骧出峡来。
  (其八)
  祖龙浮海不成桥,汉武寻阳空射蛟。
  我王楼舰轻秦汉,却似文皇欲渡辽。
  (其九)
  诗人将永王比做西晋将军王,还将他比做唐太宗,说李的功业将要超越秦皇汉武。对于远在灵武即位的李亨来说,这其中似乎有一种大不敬的意味。其实这反映了时人对战局的一种看法:如果北方失地难以收复,甚至不得不南渡长江,那么南唐与东唐的建立就会成为现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