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混元拳、玄武棍等的命名和路数都是从道教经书中演绎引申而来的。内家拳博大精深,派别林立,但都奉张三丰为祖师,拳技也有着共同性的特征,即注重内功,阴阳变化,动作沉稳,姿势含蓄,劲力浑厚,神意悠然,讲求意、气、力的协调统一;体现在具体的应敌对抗中则是以柔克刚,以静制动。这些特征无不与道家清静柔弱、淡泊无为的主张和道教的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的“三宝”修炼相吻合。实际上,学术界和武术界都已看到内家拳是邋遢道人把道教修仙方法,诸如导引、吐纳、气功等融合提炼而成的。行家们说,内家拳是道家哲学在养生之道和技击之法方面的一种实践体现。有人还具体地指出,内家拳的“十段锦”是张三丰加工改造宋元道士的修炼方法“八段锦”而来的。
由于内家拳在明代采取身教口授,我们已无法确知张三丰所创拳法究竟是什么样儿了,也就只好根据清代以来的著作去了解它的基本练法和打法。练法分练步和练手。练步以马步为主,凡18种步法;练手本为36字,历代拳家又精简为残、推、援、夺、牵、捺、逼、吸、贴、蹿、圈、插、抛、托、擦、撒、吞、吐18字,每字有四句口诀解释其寓意,如“夺”字诀云“夺字猛如虎,迎风招架中。回身势莫夺,分推气更雄”。张家拳的打法本有一首长长的歌诀,然非习武者难于领会其意,正如内家拳师所自诩的那样“铁鞋踏破江湖上,不及张家妙术工”。我们不妨看看它的打法原则。打法着眼于劲、打二字。劲有蓄劲、乘劲之别,打有等打、赶打之分。未打之先,蓄劲为主;已打之后,乘劲为佳。开手之始,等打为优;发手之后,赶打为上。内家拳的精妙之处集中体现在“六路拳”和“十段锦”中。行家们说,六路拳和十段锦多相同处,主在练骨,但作用有所不同,六路使骨骼紧缩,十段则使之开放。六路因攻防中前、后、左、右、上、下6个方位,且每个方位都有一趟拳路而得名,武术著作称这种拳法极为神妙,“一缩形周身无缝隙,一撒臂通身皆有手”,“拉大架犹如铺天盖地,使小式则为仙人变形”。足见其招法之怪异,攻守之神威。
张三丰所创内家拳技“内以养生,外以却恶”。实践证明,习练这一拳法可以收到增强体质,延年祛病,陶冶性情,磨炼意志的功效,同时也能起到防身抗暴,抵御外敌,振奋民族精神的作用。因而,张三丰创造内家拳有益于人类,是遗泽后世的一份珍贵历史文化遗产,他将永远受到后人的仰慕。
传说故事
张三丰归隐武当,人称隐仙。他最恨某些道士,修了几年道,学得了一丁半点秘术,便借此去巴结权贵,换取荣华富贵。偏偏明朝中期的几个皇帝都崇信道教。比如嘉靖皇帝,二十年不早朝,几乎天天在宫中做醮事,给仙上章奏。章奏用的文书有专门格式,称为“青词”。严嵩等人青词写得好,深得皇上宠爱,高居相位,人称“青词宰相”。至于得宠的道士,有的竟然被封为三公。因此,社会上一班阿谀奉承之徒,纷纷混进道士、方士队伍,想走终南捷径,捞取荣华富贵。张三丰对此十分愤慨,常常施术戏弄惩罚这群道门败类。后人搜集这类故事共有七个,称做“七戏方士”。这里只讲其中的两个。
方士郭成显,原是个无赖。学过一种称为五雷法的道术,能役使五方雷霆,斩妖捉怪,呼风唤雨,据说开始时颇有灵验,因此想入京师借术图个进身之阶。张三丰在途中候着他来,自称“赛天师”一见面就对郭说:“你身上藏着五雷正法的秘诀吧?”郭一听,知道他未卜先知,定是神人,不敢隐瞒,连声称“是”。赛天师说:“我还有‘六雷法’要赐给你,只要依法施行,能够召来天仙,化为美女,跨上鸾凤,游戏人间。近来李孜省权倾中外,你挟着这法术去投靠他,那显赫高官马上可以获得。”郭一听大喜,急忙叩头请他传法,事讫又叩头辞谢。
郭到了京师,先向李孜省演五雷法,孜省也信此术,引为同道。郭趁机得意地笑着自夸:“还不止这些哩,我还有六雷法,传授此法的人说,用它能召来天上美貌的仙女。”李一听便催着郭成显快快演法。郭却趁机搭起架子来,先让搭起法坛,周围布置,务求全套精致行头,挂红灯,围翠幔。一切布置就绪,方择日登坛演法。李家的侍妾和下属,纷纷或远或近地赶来观看。
且说郭成显在坛上作起法来,果然有四五位仙女跨骑赤色虬龙降在坛上。其中两位尤其美貌,清啭歌喉,唱起曲来。音节清脆,歌声如怨如慕,似讽似嘲,孜省手下的门客术士都听得呆了。忽然雷雨当空,风刮黄沙,满坛***一时吹灭,似乎狐精鼠怪趁机都跑了出来。一阵工夫,这一切又都消失,天际只有纤淡的云片,弯弯的月亮挂在檐头。隐约听到有呻吟声从法坛深处传来,点起灯烛一照,却见有四五个李家的侍妾,赤身裸体各跨着个傻大汉——都是李孜省搜罗来的术士——僵在那儿,家奴过去强扶他们进去。再看郭成显,还站在法坛上,满口糊涂话,正得意扬扬在作法呢。李孜省又羞又怒,提剑上去将郭斩为两段,抛尸在后花园池塘中,并严令家人不得外传。但这般丑事,哪有瞒得住的,第二天就传遍大街小巷了。
有个道士邓常恩,侥幸做到太常卿这一高官,他为人极为阴险狠毒,曾经暗害一人致死。那人阴魂不散,化为厉鬼,常在邓府作怪。邓在做道士时,就听说太行山西有位马仙翁,能用神箭射鬼,人们去求他,真是万试万灵。于是派徒弟陈歪儿去求马仙翁的箭术。
陈歪儿奉命上路,行至中途,碰见个道人,神态轩昂,手执长弓,腰插七箭(长弓寓“张”,七箭,寓“三丰”二字笔划七划),自称能射鬼,百发百中。陈对他半信半疑,因是同路,且跟着同行。晚上,在一座破庙中过夜。这儿林深月黑,篁竹古木中传来啾啾鬼叫,陈歪儿十分惊怕,道人却说:“不用怕,你正好可以看我的神箭。”便在窗隙中一箭射出去,只听到那鬼哀号着逃去,陈这下大为钦服。次日早晨,叩头恳请道人传他法术。道人倒也慷慨,立即传给他神箭之术。
陈歪儿回来见师父,谎说:“马仙翁外出,寻找不到。幸而托师父的福,在路上遇见神仙传了箭术。”常恩听后大喜。这天夜间月色朦朦,府中花园鬼声又起,急忙让陈显一显他的神技。常恩自己则转过回廊,在对面楼上监视。陈戒备不懈,忽然见一鬼飞入对面楼上,陈便挽起强弓,一箭射去。箭声响处,只听大叫一声,有什么东西应弦而倒。忙点起烛火照看,却是邓常恩,幸而箭未中要害,只射伤了左臂。回头再找陈歪儿,早已逃之天天了。
正文 第一章 仙境飞升
第一章仙境飞升
武当山古名太和山,位于湖北省西北部十堰市境内,是我国著名的道教圣地之一。景区面积古称“方圆八百里”,现有312平方千米。武当山不仅拥有奇特绚丽的自然景观,而且拥有丰富多彩的人文景观。武当山山势奇特,一峰擎天,众峰拱卫,既有泰山之雄,又有华山之险,悬崖、深涧、幽洞、清泉星罗棋布,有3潭、9泉、11洞、24涧、36崖、72峰等胜景。自古以来,武当山便是道家追求仙境的理想之地,道教建筑遍及全山,规模宏伟,相传上古时玄武在此得道飞升。因此被誉为“亘古无双胜境,天下第一仙山”。
飞升崖被古人誉为武当第一仙境,位于南岩宫的西侧。飞升崖一峰突起,三面绝壁,山脊上有一条小路直达峰巅,跃顶眺望,武当七十二峰朝大顶的胜景尽收眼帘。
相传,玄武大帝年轻时就在此修练,他面壁数十年,心如古井,坐如盘松,甚至鸟儿在头上筑巢都纹丝不动。一天,玄武大道将成,紫气元君下凡来考验他。元君化作一美女为玄武梳妆,玄武避女色而逃到绝壁的一块岩石上……美女羞愧情急,跳下万丈深渊,玄武一见也纵身跳下救人。这时,峡谷中五条龙腾空而起,捧拥着玄武升天而去。后人依据玄武大帝在此修练和飞升的传说,在这建起了“梳妆台”,并把伸出岩壁的巨石叫做“试心石”。
就在这“试心石”之上,有一处不为人知的仙境,那才是真正传说中玄武大帝修炼的地方。不过那里却被布置了阴阳颠倒五行大阵,不用说普通人看不到,就算是修为极高的修真之人不开启天眼也无法窥得半丝异样!
天空中悬浮着五座半透明的百丈山峰,各种宝石、水晶和碧玉随处的洒落在山坡上,在阳光下放射着耀眼的光彩。澎湃的瀑布从山顶飞泻而下,在山脚下形成清澈见底的小湖泊。微风拂来,飞溅的水花随风飘去,给山谷带来阵阵清凉。由五座山峰围绕而成的山谷由数百亩之大,山谷里随处可见成人型的人参,千年何首乌,还有许许多多连当今最著名的植物学专家都无法命名的奇怪植被,一朵朵颜色各异的小花不断散发出一股股淡淡的沁人心脾的清香。梅花鹿在山谷里悠闲的游荡,人类一直认为凶猛残忍的老虎竟然也慈眉善目的在山谷里散步。彩虹色的长翼鸟,洁白的仙鹤在山谷的上空自由的飞翔。山谷的中央有一间简陋的茅屋。
茅屋前站着两位道士,远远看去,两人站在山谷中央竟然一点也不显得突兀,一切看上去都是那么自然,似乎他们本来就是这山谷的一部分。两人均身穿青色道袍,发髻高高綀起。站在左边的道士身材较为单薄,长相非常普通,就像邻家的男生,唯一的特点就是皮肤晶莹剔透,白皙如瓷,夸张到连女生看了都会咬牙切齿!右边身材较为修长的道士丰姿魁伟,龟形鹤骨,大耳圆目,须髯如戟,竟然是武当派开山鼻祖张三丰。
张三丰又号张邋遢,武当派开山鼻祖,一代武学宗师。后由武入道,故又被称为张仙人。张三丰早年游漫天下,行踪莫测,专门打抱天下不平事。后游武当,发现武当山天杰地灵,遂携弟子在武当山披荆斩棘,创草庐修道。不久后离开武当山,世人再不曾见到张三丰。明太祖朱元璋晚年身有疾患,欲求张三丰合仙药,于洪武二十四年(1391),遣人四处寻访无着。其间又派张宇初等寻访,皆无结果。永乐五年(1407),明成祖朱棣即位不久,遣给事中胡滢带人携玺书,寻访十年,终不得见。据传张三丰有可能已经得道飞升了。后武当派在张三丰四大弟子卢秋云、周真得、刘古泉、杨善登又称太和四仙的经营下,张三丰自创的武当内家拳,武当剑法,武当气功,五行道法均被发扬光大。武当后来据上,凌驾于其他门派之上,与少林并驾齐驱,被世俗称为北崇少林,南尊武当。
“畔儿,为师在此修行近六百年,终于看破天道!”张三丰感概的望着远方,“如今你也突破了元婴期,成为了修真界有史以来第一个在百岁之际就跨入元婴期的天才,如今岁月已经无法威胁你的生命了,只要你勤加修炼,终有一日能和为师一样看破天道,破碎虚空而去的!”
“师傅,徒儿还需要师傅您随时在身边教导呢,您不要走好吗!”被称为畔儿的道士,红着眼圈不舍得看着身边教导,抚养他百年如一日的师傅。
“痴儿!师傅终究是要走的,你自己的路也终究是要自己走下去的!路漫漫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可惜,你那几位师兄不在了!”张三丰看到百岁的徒弟如此不舍,不禁伤感的伸手轻轻拍了拍徒弟的肩膀。思绪却回到了1900年的西湖。当他最看好、最疼爱的弟子杨善登也无法悟道跨入元婴期,终于离他而去时。修炼数百年的他再也无法保持古井不波的心情,离开了他修炼五百年的飞升崖洞府,云游四海了。没想到在西湖边捡到了被抛弃的婴儿,也是这个婴儿让他重新平静了忧伤的心情。由于不知这孩子姓什么,又由于是在湖边捡的,所以让他跟了自己姓,取名湖畔,道号云明。从此,张湖畔就成为了张三丰的关门弟子,张三丰传授他医术、武术和天道,希望在自己破碎虚空而去之时,张湖畔能够得传他的衣钵。张湖畔也未辜负他的期望,竟然在百岁之日就突破了修炼之人几乎无法突破的元婴期。张三丰四大弟子卢秋云、周真得、刘古泉、杨善登又称太和四仙,就因为终身无法突破元婴期,终于抵不过天命,纷纷先离张三丰而去。
修道的境界分为‘气’、‘丹’、‘元’、‘神’四大境界。其中再细分为‘引气’、‘凝气’、‘化气’、‘酿丹’、‘凝丹’、‘碎丹’、‘元婴’、‘成婴’、‘破婴’、‘分神’、‘养神’、‘破虚’十二小境界,每一个小境界又分为初、中、后三个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