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走近现代名人的后代-第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全国政协会上献言献策,提出过全国农业化,正确行使法律、加强矿山开采安全的提案,确保人民身体健康、在全国开展卫生食品整治以及更大程度开放口岸,建设国际口岸以及加强人民的综合素质等提案。


《走近现代名人的后代》 第二部分延安“五老”之一的吴玉章

    吴玉章(1878—1966),无产阶级革命家、教育家、历史学家、语言文学家。原名永珊,字树人。四川荣县人。吴玉章是我党在延安时期被毛泽东等人尊称为党内德高望重的“五老”之一。另外四老是徐特立、董必武、林伯渠和谢觉哉。    
    吴老童年时代就失去父母,全靠兄嫂抚养长大成人。大哥吴永桪、二哥吴永锟早年均留学日本,后又成为孙中山创立的同盟会会员。受其影响,吴老早年也曾随二哥一同留日,追随孙中山,加入同盟会,投入到反对满清政府的斗争中。辛亥革命成功之后,吴老曾受孙中山先生之邀,任总统府秘书。袁世凯篡权,吴老参加“二次革命”,失败后到法国,在法组建华法教育会。1917年回国,在北京创立留法勤工俭学预备学校,先后选送留法学生近2000人,其中有周恩来、邓小平、王若飞、陈毅及聂荣瑧等人,为中国革命培养了大量的栋梁之材。    
    五四运动以后,吴老接受马列主义并开始传播新文化思想,后来参加北伐。南昌起义时,任革命委员会委员兼秘书长。    
    1938年,吴老到延安,曾任鲁迅艺术学院院长、延安大学校长。抗战胜利后,任中共四川省委书记、华北大学校长。解放前夕,吴老参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筹建工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与毛泽东等人一起登上天安门城楼,出席开国大典。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吴老曾任中共六、七、八届中央委员,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国务院文字改革委员会主任。1966年病逝于北京。    
    吴老的一生,历经三个历史时期,但始终站在时代的前列,受到党和人民的尊敬与爱戴。毛泽东赞誉他:“几十年如一日,一贯的有益于广大群众,一贯的有益于青年,一贯的有益于革命。”    
    吴老的婚姻完全是由父母包办的中国传统式婚姻。1896年,18岁的吴玉章与夫人游丙莲结婚。1903年,即他们结婚6年之后,吴老赴日留学。此时,他的长女春兰(又名慧生)才5岁,儿子震寰不到3岁。从此,吴老为中国革命长期在外奔走,回家时间很少。据吴老后来自己回忆说:“少则八九年回家一次,多则十四五年回家一次。”但是,在长期与妻子离别的日子里,吴老并没有被外面的花花世界所吸引,始终忠诚于长期居住在四川荣城家中的结发之妻。    
    而吴老的夫人游丙莲女士积极支持丈夫从事的事业,自己长期独自一人在老家经营10余亩土地,教养子女,支撑着这个家。吴老留学日本期间,家中经常断炊,然而夫人游丙莲,克勤克俭,终于渡过了难关,使儿女能够顺利成长,也使吴老安心于革命工作。    
    1946年,游丙莲女士由于长期的劳累病逝于荣县乡下老家。享年69岁。吴老在万分悲痛之中为她写了一篇深情并茂的祭文。祭文中,吴老称夫人游丙莲“不愧为贤妻良母的典型”。    
    吴老的长子吴震寰,早年留法学水电,是一名水利专家,新中国成立前夕,不幸被国民党害死。女儿吴春兰中年丧夫后,多年在荣县老家帮助母亲料理家务。吴春兰有四女二子,两个女孩子受外公吴老的影响,早年到延安。其他子女均在荣城老家。    
    吴老惟一的儿子吴震寰大概留下了4个孩子,也就是吴老的孙子,他们是吴本立、吴本渊、吴本得和吴本誉。儿子去世后,吴老把儿媳和孙子一起接到了北京。从此,这些孩子们一直在爷爷的教育下成长。吴老的几个孙子,在他的教育下,成人后都投身到新中国的建设事业之中,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吴老有一双胞胎外孙女吴大兰、吴小兰。吴小兰与叶剑英元帅的儿子叶选平早年是同窗学友,后来成为夫妻。她是一位机械专家,曾任中国机械进出口公司副总经理、深圳市副市长、深圳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走近现代名人的后代》 第二部分儿子吴震寰:功勋卓著的水电专家

    吴震寰(1901—1949),原名吴宗俊,是著名的革命家吴玉章的独生子。他是在八国联军焚掠中国的日子里,出生在四川荣县老家的,又是在国难家危日益严重的环境和岁月中长大的。    
    袁世凯暴死后,吴玉章从巴黎回国,为了推动勤工俭学,在北京办了几所留法预备学校,吴震寰也被父亲带到保定育德中学就学。    
    1919年冬,吴震寰怀着救国图强之心到法国勤工俭学。为继承父亲的理想,他进了格林诺卜电气专门学校。毕业后,就在法德边境从事水电建设,很快当上了工程师,并于1930年在法国参加共产党。    
    1933年,吴震寰应父亲之召到了苏联,在乌克兰水电工地工作一段时间后来到他父亲身边,做父亲的助手,为争取英法政府和各国人民同情与支持中国抗战而奔走呼吁。    
    回国后,在日寇飞机的狂轰滥炸中,吴震寰来到了长寿县境的龙溪河上。他带领着工人披荆斩棘,走遍了长寿、垫江境内的各条溪河。他力主将龙溪河拦腰截断,在落差大而水面积宽的狮子山建站,这样可以获得宏大的水电。计划报上去了,却因工程浩大,经费无着而作罢。进而他又提出摁住龙头,在下清渊建站。这个计划终于得以通过,并在1939年冬动工。但由于国民党政府只是空喊抗战建国,一切财力物力都被四大家族扼制着,因此,工程进展十分缓慢。为解决能源急需,吴震寰又设计了桃花溪水电站。1941年3月桃花溪截流,8月20日正式投产发电。    
    可是,已提升为总工程师的吴震寰却仍然布衣素食,除嗜书外烟酒不沾,还经常资助生活困难的同志和老工人,而自己却是两袖清风,以至想给未婚妻蔡氏买块手表都买不起。    
    吴震寰是一位水电专家,同时也是一个革命者,他在建设水电站的同时,还努力为党为革命工作。“皖南事变”后,党在重庆的办事机构有时在安排一些同志转移遇到困难,就把这些同志派到长寿来找吴震寰,他总是尽力给他们介绍工作、帮助隐蔽,或是筹措路费,使之安全撤退。有一次,他带了两位女同志来到家中,嘱咐妻子什么也不要问,尽快帮助她们易服改装,然后,护送到贵阳方面去。由于吴老同国民党方面的深厚历史渊源,也由于吴震寰精湛的知识技能和严谨的工作作风,国民党的一些上级官员,如张群、翁文灏、吴国桢等,都对他赏识器重。工地上的技术人员和老工人更是对他无比信任、拥戴,因此,国民党特务尚不敢公开找他的麻烦。暗中,吴震寰夫妇每次去重庆时,都要被监视,盯梢。    
    抗日战争胜利后,因为吴震寰是功劳卓著的水电专家,资源委员会举荐他去吉林接收小丰满水电站,他是当时国民党政府派往东北做接收的6名委员之一。去东北之前,吴震寰还带着家小去中共驻重庆代表团看望父亲,同时听取南方局的领导对他去东北参加接收的指示。吴老为他分析了蒋介石假言和真备战的形势,估计国民党政府是不会轻易让他去小丰满的。说话中,翁文灏打来电话,说是有要事同吴震寰相商。吴震寰到翁文灏那儿,果然事情变卦,他去东北接收小丰满水电站的任务被取消了,另行派他去海南岛,任务是遣返日本战俘,接收石碌铁矿和昌化水电站。    
    1947年2月底,吴震寰来到重庆,去曾家岩五十号看望父亲后,同年到南京,在全国水电工程总处任工程师。在此期间,除了去过一趟北平,考察官厅山峡之外,一直无事可做,实则是被软禁在石头城里。他一直不让妻小去南京,为的就是一个人更便于脱身。有一次吴震寰遇上胡子昂先生,胡先生了解到他的处境后就为他出主意,以四川建设厅的名义聘吴震寰任都江电厂工程协理。这个电厂是四川与资源委员会合资兴建的,资源委员会没有理由为难他,吴震寰这才摆脱了南京方面的羁縻。为了建设都江火力发电厂及开发岷江水力资源,吴震寰在灌县与成都之间来回奔忙,但在长期与党组织失去联系的情况下,他思想苦闷不安,总是向往着北方。有一天,他悄悄对妻子说:“我收听了短波,父亲现在是华北大学校长,解放区隆重地庆祝他的七十大寿,以后我有什么情况,你就奔老人那儿去吧”。    
    这时解放军正一天天向四川逼近,吴震寰感到自己大展宏图,实现两代人抱负的日子已为期不远了,为了做好充分的准备,他决定利用这段时间把病治好。于是住到华西医院去做肿瘤切除手术。第一次剖腹后又被很快缝合,理由是要制订稳妥的手术方案后,再行割除。这时医院里的气氛已经很紧张,楼下站着宪兵,屋外时常有些不三不四的人。同时,蒋介石亲自来到重庆,叫嚷着要把四川作为反共基地,不少人都在为吴震寰的安全担心。就在这样的情况下,吴震寰被第二次推上手术台,一针注射下去,人就昏迷了。无论夫人孩子怎么呼唤,他再也没有苏醒过来。


《走近现代名人的后代》 第三部分“五四运动的总司令”陈独秀

    陈独秀(1879—1942),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和早期领导人之一,“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一面旗帜,曾被毛泽东誉为“五四运动的总司令”。陈独秀学识渊博,不仅有着深厚的国学功底,而且新学造诣尤深。还工诗、书,懂日、英、法等几国语言。他还和胡适等人参考日语、英语的标点,为现代汉语确定了一套标点符号。其著作有《独秀文存》、《陈独秀文章选编》等。    
    陈独秀1879年生于安徽安庆。原名庆同,字仲甫。“独秀”一名本是他1914年写文章时用的笔名,此名来源于家乡的独秀山。自幼丧父,由祖父和继父陈昔凡培养成人。少年时代的陈独秀就跟祖父学习四书五经,那时祖父对他的评价是:“这孩子长大后,不成龙,便成蛇。”陈独秀17岁时参加县院考试,一举获得秀才第一名。20世纪初期,陈独秀作为第一代留日学生,于1901年自费入东京专门学校(即早稻田大学的前身),不久进入日本士官学校预备科。回国后,陈独秀于1915年创办《新青年》杂志,高举起民主与科学的大旗,积极参加反对清政府的革命活动,成为中国政坛上的风云人物,闻名全国。后得到著名教育家、北大校长蔡元培先生的器重,特聘他为北京大学文科学长,从此,北大文科成为他大力提倡新文化运动的指挥部。那时的陈独秀曾一度被北京大学师生视为领袖人物。随后,陈独秀发起成立共产主义小组,宣传起马克思主义。1921年,在中共一大上,尽管他因受聘广东省教育厅厅长没有出席会议,然而在缺席的情况下,仍被推为中共中央局书记,可见陈独秀在中共建党初期在党内的威信之高。一直到党的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陈独秀连续五届担任党的最高领导职务——中央局书记、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长和总书记。    
    然而,由于陈独秀长期处于党的最高领导地位,也滋长了他的一种家长制的作风。加之他自傲和自我封闭,使自己落后于时代潮流,终于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期间犯了严重的右倾投降主义路线错误。1927年,在中共“八七”会议上,陈独秀被撤销总书记职务。其后因为他又反对中共中央领导的武装斗争,1929年11月被开除出中国共产党。其后,他支持抗战,谴责蒋介石的专制独裁,拥护国共合作,被国民党逮捕,不久被释放。抗战爆发后,国民党拉拢陈独秀,并请他出来任职,而陈独秀予以拒绝,并回答说:“蒋介石杀了我那么多同志,还杀了我的两个儿子,我与他不共戴天。现在全国抗战,我不反对他就是了。”    
    后隐居四川江津。1942年5月在江津病逝。    
    1945年,在中共“七大”预备会议上,毛泽东对陈独秀作了客观的评价,称他为党“做了启蒙工作,创造了党”。1953年,当毛泽东乘坐“洛阳号”军舰沿长江东下,经过安庆陈独秀的老家时,还专门向当地负责人询问了陈独秀在故乡的遗属情况。得知其后人生活上有一定困难时,当即指示地方领导,在生活上要给予照顾。    
    陈独秀一生有过三次婚姻。1896年,17岁的陈独秀与安庆统领高登科的长女高大众(亦叫高晓岚)结婚。高大众比陈独秀大3岁。高大众的生母早年去世,自幼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