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机,对外均隐讳不发。蒋经国的主要病因是糖尿病,这使他后来不良于行,必须以轮椅代步,甚至在失明边缘,饱受病魔摧残。
四、蒋方良第30节 三代同堂
1937年,蒋经国带着妻子蒋方良和一双儿女返回故乡中国。图中是蒋母毛福梅,两旁是她朝思暮想的儿子和洋媳妇儿。毛夫人把孙子蒋孝文抱在膝上,神情显得满足。蒋经国是有名的孝子,蒋介石娶宋美龄,曾令他耿耿于怀,为母亲抱不平。 蒋方良仪态端庄,双足并拢,颇符合中国人对传统妇女所要求的含蓄典雅形象。1939年日本飞机蓄意轰炸蒋介石的奉化老家,以打击中国民心。毛夫人不幸罹难。
蒋方良生平 1934年,在苏联乌拉山区,一名来自白俄罗斯的十七岁女工芬娜,结识远从中国前来的蒋经国,这段异国恋情,使少女改名「蒋方良」,从而也改变了一生。 蒋方良原名芬娜.伊芭奇娃.瓦哈李娃(Faina Epatcheva Vahaleva),是铁路工人的孤女,与姊姊同住,相依为命。自技术学校毕业之后,被派往乌拉山区的重型机器厂。1934年春,与任职副厂长的尼古拉.伊利札洛夫结识。尼古拉也就是蒋经国的俄文名字。 当时的蒋经国,因为国共交恶,在苏联成为「人质」,并曾被苏共当局「下放」到西伯利亚。蒋经国思乡思母,情绪低落,遭跟监的同时,只有辛勤投入工厂生活来暂时忘却烦恼。芬娜在这个时候出现,爱情带给蒋经国莫大的安慰。1935年3月,这对异国恋人结婚。12月他们的儿子蒋孝文出生。1936年又添了女儿孝章。 1937年4月,芬娜的人生更有了转变,她远离故乡,和蒋经国回到了中国。蒋经国给她起了一个汉名「方良」。不仅如此,她必须适应中国的风俗习惯,并且要适应丈夫的「太子」身分所带来的种种变化。 1945年,蒋方良生下次子孝武。1948年,三子孝勇诞生。1978年蒋经国就任总统,蒋方良从当年的副厂长夫人,成为台湾的第一夫人。但是在生活上,蒋方良一直保持着低调,她鲜少在媒体露面,台湾百姓对她极为陌生。她与一位平凡无怨的主妇毫无不同,当丈夫经常加班或出差时,她只管把家庭照料好,虽有佣人,却常亲自动手洗窗帘。蒋方良和蒋经国一样,生活上不改当年在乌拉山区的简朴习惯。 1988年蒋经国逝去之后,打击接踵而至,三个儿子的相继过世。1989年,因糖尿病长年卧病在床的长子孝文,患咽喉癌过世。1991年,患有慢性胰腺炎的次子孝武突然暴毙。1996年在12月的酷寒中,蒋孝勇在病房与母亲永别。 2000年,与蒋方良亲如姊妹的佣人「阿宝姐」,在服侍蒋方良五十多年后,回到大陆定居,蒋方良为此情绪低落。她的女儿孝章则长年定居美国。众所同情的,蒋方良是一位痀偻孤寂的孀妇,似乎只有在1992年当她接见白俄罗斯首都明斯克正、副市长,才是她神情最开心的一天。
四、蒋方良第31节 穿上旗袍的洋媳妇儿
图为1944年结婚九周年留影。中国人说「嫁鸡随鸡」和「入境随俗」。蒋方良来到中国后,学会了国语,而且还是宁波口音。图中她的发型反映当时西方的流行趋势,衣着则充满中国味,以旗袍造型出现。人生境遇的奇妙,从蒋方良身上充分流露。她从未想过她会爱上一个异国男子,也无法想象对方是中国领导人之子。这种人生惊奇,需要她细心与耐心的调适。
四、蒋方良第32节 两小无猜
1935年前后,蒋经国夫妇在苏联时期,前往海滨渡假。蒋经国这时年约二十六,体格结实。蒋方良穿著泳装,和蒋经国手拉着手,颇为甜蜜。蒋方良来到中国后,据说有次穿泳装在河里游泳,引起邻居侧目与议论,毛夫人只好劝她下次可别这样。后来毛夫人买了一座美人鱼雕像放在家里,告诉蒋方良看看就好,不必真的去游泳。蒋方良老年时回忆此事,仍不觉莞尔。
四、蒋方良第33节 少女时代的蒋方良
芬娜打着两条辫子,辫子上用布料打着两个大结,极为清纯。蒋经国是副厂长,但原先互不相识。据说他们的认识源自于一段「英雄救美」的故事。一天夜里,蒋经国加班后离办厂,回宿舍的路上,惊见一个大汉阻挡一个女孩的去路,意图伤害。蒋经国赶上前,救出这个金发碧眼的女孩,她就是芬娜。
四、蒋方良第34节 与姊姊相依为命
芬娜的父母早逝,与姊姊安娜(图左)住在一起。芬娜从技术学院毕业后,被分派到乌拉山区的斯维尔德洛夫斯克城的乌拉尔重型机械厂,是名女工。芬娜与蒋经国结婚时,蒋的月薪是七百卢布,并分配到一户两个房间的公寓,生活状况还不错。后来蒋经国一度因政治原因被革职,夫妻俩带着小孩,却仅靠芬娜的微薄薪水过活。
四、蒋方良第35节 充满期望的眼光
芬娜对未来充满期待的眼光。芬娜认识蒋经国,爱情滋润着这名孤女的心灵,也滋润着异国游子蒋经国。蒋经国当时被苏联视作一颗棋子,苏联把他扣为「人质」,不准许他回中国,并严密监视他。来到乌拉山区任职之前,他曾被「下放」到西伯利亚,自称过的是「流亡生活」。这段暗无星月的日子中,芬娜抚慰着蒋的心情。蒋经国曾在《我在苏联的日子一文中写道:「当时我们经历的痛苦,并非梦境,而是最残酷,最惨痛的现实……。」
四、蒋方良第36节 1942年的蒋方良
蒋方良来到中国五年之后的留影。当时也是八年抗日战争的第五年,前方的战事「长沙会战」、「浙赣会战」如火如荼。远在欧洲战场,蒋方良的家乡也受战争摧残,德国在1941年入侵苏联,1942年展开惨绝人寰的「斯大林格勒攻防战」。
四、蒋方良第37节 悠闲自得
这张照片摄于1950年代。朴实淡泊,是蒋方良的写照。据七海官邸的侍卫官李祖怡表示,蒋方良自己过得朴实,但逢年过节总替他们招呼福利。已退出国民党的前高雄市长苏南成在电视节目中说,蒋家的老沙发椅,坐下去时还会凹陷。蒋方良在生活上,不像宋美龄需要一群人侍奉,遇事不愿央烦他人。晚年时,前台北市长黄大洲的夫人陪她去木栅动物园和翡翠水库游览;难得出门,她带了一壶热咖啡,和在家做好的三明治,只因不想麻烦别人。
四、蒋方良第38节 带领妇联会关怀三军托儿所
摄于1950年代。蒋方良一见孩子总格外开心。图为来台之后,她率领妇联会同仁,前往三军托儿所倾送爱心。蒋方良也常带着自己的孩子主持许多幼儿活动。蒋方良曾是妇联会主任委员。妇联会的全名是「中华妇女反共抗俄联合会」;在这一「反共抗俄」的标语下,蒋方良以阳光般的笑容化解她乡愁的尴尬。
四、蒋方良第39节 「山地姑娘」蒋方良
1950年代,穿上原住民服饰,打着赤脚,蒋方良来了一段原住民的歌舞。蒋方良有着俏皮活泼的一面,在她的故乡,舞蹈也是普遍联络感情的方式。大家都知道蒋方良早已中国化,照片中的她更原住民起来,耍宝镜头颇令人新鲜有趣。
四、蒋方良第40节 酒宴上的欢喜
190年代,与妇联会同仁聚餐,蒋方良接受敬酒,一团融洽。蒋方良对媒体虽一贯低调,但这不表示私下的她呆板乏味。在妇联会同仁的眼中,她是个极好相处的活泼大姊。
四、蒋方良第41节 尼古拉和芬娜和俄国的好友们
在苏联期间,尼古拉(蒋经国)和芬娜(蒋方良)与朋友们聚会。蒋经国曾任工厂副厂长,根据陶涵(Jay Taylor)的《蒋经国传》的记载,当年工厂的员工安尼克耶娃,提及蒋经国时表示:「他脸上永远带着笑容,一副要坦承相交的模样。我们从没看到他露出不高兴的面容。」
四、蒋方良第42节 和蔼亲切的笑容
1950年代,亲自驾车,享受速度的自由与乐趣。
四、蒋方良第43节 平凡的中年夫妇
1950年代的这张合照很有夫妻脸。这一对夫妇分属不同国籍与血统,脸型轮廓自而不同,但是长期相处以来,气质与默契的相互熏陶,却让他们极有夫妻相。他们平凡可亲,毫无矫情与骄气。
四、蒋方良第44节 美丽的岁月
时光流转,照片志忆。摄于1950年代。
四、蒋方良第45节 生活的情调
典雅雍容的一张。摄于1950年代。
五、蒋纬国第46节 「经文纬武」
蒋介石对两个儿子的栽培,有「经文纬武」的期许。他培育蒋经国在政治上发挥,蒋纬国则完全受军事历练;一文一武,期待能成左右手。蒋纬国虽然不是蒋介石的亲生儿子,但是幼年时调皮有趣,蒋介石十分疼爱他,曾说:「经儿可教,纬儿可爱。」蒋介石将他交给偏室姚治诚养育,姚夫人对纬国视如己出,照顾得无微不至。蒋纬国长大后得知自己不是蒋家亲生骨肉,对姚夫人仍侍奉亲炙。1967年,姚夫人病逝台中,蒋纬国在墓碑上镌刻:「辛劳八十年,养育半世纪」。
蒋纬国生平 作为蒋介石的二公子与蒋经国的弟弟,蒋纬国却未曾进入权力核心,也因此不像父兄二人极具争议性,所留下的只有他笑语如珠的小故事,以及他的生世之谜。 蒋纬国(1916-1997),幼名建镐,号念堂,生于日本东京,生父其实是党国元老戴传贤(季陶,浙江吴兴人,生于四川广汉),生母是日本人重松金子。戴传贤与蒋介石有金兰之谊,纬国出生后,戴将纬国送回中国由蒋介石抚养,并从蒋姓,蒋纬国于焉成为蒋家二公子。 蒋纬国年少时立志从军,但先就读于东吴大学理工学院和文学院。1936年,蒋纬国二十岁,蒋介石将他送往德国慕尼黑军事学校。期间纳粹势力扩张,蒋纬国因此有实战经验。二十三岁时蒋纬国转往美国,接受一年的装甲兵训练,二十五岁返国参加对日抗战,于青年军历练。战后为装甲兵驻沪代表。1948年,三十二岁的蒋纬国驰援「徐蚌会战」(「淮海战役」),正想一展身手,即被召回。1949年,他的生父戴传贤因为国府颟顸腐败,痛而「殉国」自尽。1950年,蒋纬国升为装甲兵少将司令。他熟黯装甲兵理论、战术观念、建构制度,强化了装甲兵的基础,装甲兵从而被视为他的子弟兵。1953年,蒋纬国发生家变,与他结婚九年的妻子石静宜骤逝。1957年,蒋纬国与丘爱伦结婚。丘爱伦的母亲是德国人。 1963年,蒋纬国离开装甲部队,调任为陆军指参大学校长,但1964年的「湖口装甲兵事件」,仍无端波及蒋纬国。当时湖口的装甲兵副司令官赵志华,意图挥师北上,兵谏未果。由于蒋纬国是赵志华的老长官,蒋介石和蒋经国为此不满,蒋纬国的职务受到冻结,担任中将长达14年。蒋纬国向来幽默诙谐,私下自嘲「我是中将汤,长年都需要。」1975年8月终于晋升上将。1986年,蒋纬国转任国安会秘书长,蒋纬国自嘲是「一人之下,无人之上」,只能「管管秘书」。 蒋经国过世两年后,国民党爆发「主流」、「非主流」的政争,1990年在劝进声中,蒋纬国原本有意担任林洋港的副手,搭档竞选正、副总统。后来大势已去,不敌李登辉而弃选。晚年的蒋纬国,逐渐露出反对李登辉的情绪,他与另一侄儿蒋孝勇,均对李登辉的政治主张与手段表达不满。1997年他病逝于台北。他生前表示,希望和第一任妻子石静宜同眠于六张犁极乐墓园。
五、蒋纬国第47节 蒋纬国年轻时的留影
蒋纬国留德留美,为台湾的装甲兵部队打下深厚的基础。按理以蒋纬国的才智与学养,蒋介石应会逐步赋予他重大权位,然而蒋纬国的个性却使蒋介石感到不放心。蒋纬国个性过于外放,逢人笑闹,打成一片,朋友交太多,使蒋介石觉得他不够稳重深沉,而兄长蒋经国更不喜欢他锋芒毕露的公子哥调调。因此1964年「湖口事件」之后,蒋介石和蒋经国正式冻结蒋纬国的政治生涯,将他逐出权力核心。蒋纬国以闲云野鹤的心情,当了十四年中将,才在宋美龄向蒋经国说项之下升为上将。
五、蒋纬国第48节 耿直的生父戴传贤
戴传贤(1890…1949),浙江吴兴人,字季陶,号天仇。戴传贤早年留学日本学习法律,并加入革命。蒋介石抚养蒋纬国,但安排纬国称戴传贤为「亲伯」。蒋纬国长大后,饱受身世流言的困扰,曾亲自前去问戴传贤究竟是不是他的生父,戴未明说,只把镜子给蒋纬国,反问:「你说呢?」1949年,戴传贤时任考试院长,当时国民党治理的中国,面临空前的混乱,戴传贤深感愧对苍生而痛楚,选择了自杀,震撼全国。后来在台湾,蒋纬国为了纪念父亲,特在东吴大学立「传贤堂」。
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