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2288-原子弹演义-第3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料到的原因,一座反应堆发生爆炸,把大量含有高度放射性的物质抛到大气里去,而风向又正好吹向诺克斯维尔,那是不堪设想的……”    
    最好在某个较远的地方生产钚。    
    生产用反应堆需要大量的电,还需要用大量的水来对反应堆的氦进行冷却。为安全起见,需要一个较大的空间。这些条件使人想到美国西部的大河流域,特别是哥伦比亚河流域的盆地。


第六部分:德国的原子弹开发遇到了大麻烦生产钚的地域

    选好了厂址经过勘察,格罗夫斯在华盛顿州中南部找到了一片合适的生产钚的地域。    
    格罗夫斯亲自对这一地区进行了认真的考察,毕竟,有数以亿计的美元将投在这里。    
    格罗夫斯把这块土地买了下来,花了510万美元。随后,大规模的建设开始。    
    这片土地约50万亩,合780平方公里。哥伦比亚河流经这里,并在它的腹地拐了一个90度的弯儿。整个地势是平坦的。但在哥伦比亚河的那个拐角处的西南几英里的地方,有一座山,名叫盖布尔山,它那玄武岩的山体,突兀地拔地而起,孤零零的,使它比周围地面高出了500英尺。    
    这片土地原来大部分用于放牧,只有少量的果园。这里的特产是胡椒和薄荷,产量高,品质好。这里夏季很长,旱季无雨,气温最高达华氏114 度,最低达零下27度。道路很少,只有联合太平洋铁路公司的一条铁路穿过它的西北一角。有一条230千伏输电线经过这里,把古力大坝发电站发的电输送到西北地区去。    
    值得一提的是,地区中部的哥伦比亚河上有一个码头。这是一个小村庄,村里有100名居民。村子名叫汉福德。日后,规模巨大、世界著名的钚生产厂就以这个小村命了名。


第六部分:德国的原子弹开发遇到了大麻烦开垦建设

    这里需要大量的混凝土。它不但被用来修建厂房,而且要被用来保护环境。相应的,它需要良好的气象工作,以保证万一发生事故,好知道大气流动的状况。河水需要定期检测。因为它流域广阔,万一出现污染不是玩的。哥伦比亚河里有丰富的鲑鱼资源,曼哈顿工程不能让这种美国人喜欢吃的物种因受污染断子绝孙,从而自己落下骂名,遗臭万年。    
    道路需要修筑,动力需要接通,成千上万工人的住处需要及时搭建起来。    
    生产经过了科学论证,而这种论证一结束,工厂建筑便轰轰烈烈地上了马。    
    在哥伦比亚河拐弯儿的地域的上游和下游,要建三座生产用反应堆,两个建在上游,一个建在下游,每座之间相隔6英里。往南10英里,也就是在盖布尔山的南端,将建分为两组的四个化学分离厂。汉福德小村,将建成中央建筑基地,服务于几个工地的建设。    
    困难很大,最大的困难是人手短缺,人手短缺的原因是招工困难。国家在打仗,到处需要人,充分就业早已实现。糟糕的是,汉福德缺乏吸引力。这里远离城市、地域偏僻、风沙极大,住在帐篷里……特别是风沙,成了人们最惧怕的敌手。每次风沙过后,减员总以百计。    
    另外一个不留人的因素是生活单调,没有任何娱乐。开始时,打架斗殴成了惟一的消遣方式。一夜过去,睁眼醒来后,人们总可以听到某地某处某某惨死的恐怖故事。垃圾桶里发现无名死尸是常有的事。后来,承包商开了一些酒馆。工人们倒是有了消遣之处,但同时也有了聚众械斗的场所。酒馆里的窗子故意做得窗棱稀疏,以便在发生群斗群伤难以控制局面之时,警察向里投掷催泪弹。    
    但这里也并不是毫无可取之处。在全国普遍实行肉类配给制的情况下,这里是惟一的例外,人们可以吃到鲜美的肉类。    
    经过艰苦的工作,总算是有5000名工人留了下来。    
    1943年8月,开始为三座反应堆建造废水处理工厂,其总容量足可供给一个百万人口的城市之用。10月4日,杜邦公司完成了反应堆的设计图。 10月10日,公司的工程师们在哥伦比亚河边兴建第一座反应堆“100—B”的厂房。工人们先打反应堆的地基,并且挖掘反应堆厂房后面用来存放被辐照过换下来的铀棒的深水池……要建造的反应堆厂房高40英尺,工人们动用的第一批钢筋有390吨,混凝土有17400立方码,混凝土板 50000块,混凝土砖71000块。只是,到年底,工人们建造的这座没有窗户的庞大混凝土厂房里面却是空的,按计划,安装反应堆的工作要到 1944年2月才能进行。


第六部分:德国的原子弹开发遇到了大麻烦费米搬家

    这个厂房建造期间,费米原来的反应堆的规模已经不能适应实验和生产的需要。为了争取时间,在汉福德工厂反应堆安装之前,“曼哈顿工程 ”决定选一个新的场地建造一个大一些的反应堆。地点确定了,在芝加哥大学。芝加哥大学校长已经决定献出校园,表示“为了协助赢得这场战争,必要时我们把大学翻转来也在所不惜”。    
    这便出现了一个问题:费米必须把家搬到芝加哥去。    
    动员工作由阿瑟·康普顿承担了起来。康普顿到费米的家见了费米,没有进行试探,直截了当地把问题提了出来。    
    费米只犹豫了三秒钟。康普顿的使命很容易地就完成了,但康普顿心中感到不踏实,问费米:“劳拉怎么样?”    
    费米回答说:“不会有什么问题的……”    
    康普顿这时道:“看来,齐拉特可以赢得劳伦斯的一支雪茄了。”    
    费米不知康普顿何所指,忙问其故。康普顿讲了故事的缘由。    
    动员费米去芝加哥原想会费些周折。因此,康普顿把劳伦斯、齐拉特请到自己家里商讨办法。当时康普顿正被流行性感冒折磨着,还躺在病床上。劳伦斯和齐拉特则冒着被传染的风险到了那里。    
    问题提出之后,齐拉特第一个说,原来是为了这个——他还以为被叫来商量什么难于上青天的大事……言外之意,康普顿杀鸡用了牛刀,把他从遥远的地方搬了来,实属多余。    
    康普顿也遭到了劳伦斯的嘲笑,劳伦斯冲着康普顿喊道:“你永远也不会在芝加哥得到费米——你这叫一厢情愿。”    
    齐拉特是不喜欢别人在费米的问题上与他叫板的。他有点火了,道:“大炮……你有什么根据否定我?”他一向如此称呼劳伦斯。    
    实际上,劳伦斯是借此激齐拉特上钩,把事情弄扎实,万一康普顿说不下来,齐拉特就得跟上,说什么也得把费米弄过来。齐拉特上钩了。    
    劳伦斯道:“还要什么根据,劳拉第一个就不赞成!”    
    齐拉特:“这不能成其为论据——劳拉绝对不是问题。”    
    劳伦斯道“我用1000元跟你打赌。”    
    齐拉特:“我同意,在座的可以作证。”    
    这时劳伦斯收了兵,说:“我把赌注降到一支五分钱的雪茄烟。”    
    齐拉特:“这也可以——我岂图你那区区1000元!”    
    其实,劳拉不能不说是一个问题。费米犹豫那三秒钟,想到的就是劳拉。劳拉已经失去了太多,尤其精神方面。她离开生她养她的罗马,已经受到了刺激。现在,他们刚刚在纽约安顿下来,在郊区拥有一所舒适的房子。这一弄,又要面临一次迁动。问题还不止这些。劳拉在他们家的地下煤库的混凝土地板下面的铅管里,埋下了现钞,是费米得到的诺贝尔奖金。因为他们名义上还是“敌侨”。国家有可能对敌对国家的外国人实行财产冻结。而那样的话,那些宝贝就是他们的生活依靠了。    
    这些情况如何不叫费米费思量呢?    
    但费米选择了服从需要,至于劳拉,他决定慢慢说服。    
    为了缓解问题的尖锐性,事情定下来之后,费米总是乘火车来回。这种状况一直持续了好几个月。劳拉不忍看到自己的丈夫来回奔波,便挖出了他们埋藏的财宝,搬家到芝加哥去了。


第六部分:德国的原子弹开发遇到了大麻烦格罗夫斯的赌注

    克林顿和汉福德两处工程的巨大规模,表明美国正孤注一掷,要保卫自己的主权,使它免于潜在的、迄今还从未受到过的最严重的威胁,尽管这个威胁——德国制成原子弹——当时只剩下了一面阴暗的镜子里的幻影。    
    重金属同位素的性格是顽强的。我们还记得,1939年玻尔坚持说,要把铀235从铀238中分离出来,只有把全国变成一座大工厂才成。特勒回忆了一个小小的插曲:“几年后,玻尔来到洛斯阿拉莫斯。我记起了1939年他说过的话,于是,我想对他说:‘你瞧……’还没有等我开口,玻尔就先说道:‘你瞧,我对你说过的,不把整个国家变成一座大工厂,这件事是做不成的——现在你们做的正是这件事。’”    
    玻尔的这番话使我们看到了工程的巨大,工程的巨大表明美国的另一种拼搏:它是多么雄心勃勃地在抢夺这项大奖!它不允许别人得到这一奖项,就是它的最坚强的伙伴英国也不成。1943年的6月,格罗夫斯将军为此进行的疯狂拼搏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他向军事政策委员会建议,美国应设法完全控制全世界已知的铀矿。当时,联合矿业公司在比属刚果开的辛柯洛布威铀矿由于遭受洪水而被迫停产。格罗夫斯曾强行要求这家公司在那里恢复生产。公司表示拒绝,格罗夫斯立即想其他办法,绝对没有退缩的打算。    
    我们在前台看到了一个格罗夫斯,其实,这种意志绝对不是格罗夫斯一个人的。它是美国最高决策层意志的一种体现。    
    实际上,格罗夫斯当时大概还不清楚,地球上到处都有铀,总量达好几百万吨。但1943年时,人们认为有用品位的铀矿很少,因此,这位对祖国忠心耿耿的将军代表国家拼命地想把每一磅铀都囤积起来,归美国独家使用。也许,他还会想到把海洋也囤积起来呢。    
    美国人的这种单独拼搏一直坚持到1943年8月。由于丘吉尔的努力,罗斯福改变了主意;要两国“分享”原子弹研究的成果。两位巨头在魁北克会议上达成了谅解。其背景是来年盟军将在诺曼第海滩登陆。


第六部分:德国的原子弹开发遇到了大麻烦形势所迫德国的原子弹

    战争使科研的分隔达到了惊人的程度。对德国原子弹开发计划,盟军方面知之甚少。这种情况,我们从英美科学家对“海森堡图纸”的反应便可见一斑。那么,德国原子弹开发的实际情况究竟如何了?    
    开发工程地位降格1941年12月6日格奥尔基·朱可夫将军麾下的苏联军队在200英里宽的阵地上,对离莫斯科只有30英里、在华氏零下35度雪地里苦苦挣扎的德军发起了反攻。    
    朱可夫的100个师,被描写“吃得好、穿得暖”,“完全是以冬季作战需要装备了起来的”,而这一切,德军没有。推进了500英里到达能够用肉眼望见克里姆林宫顶端那颗闪耀着的红星的那支德国机械化军队,在苏军的强力攻击下栽了筋斗,开始向德国溃退。这是自从希特勒发动他的征服性闪电战以来的第一次失败。    
    到了1942年3月底,希特勒在东线兵员的伤亡,不计病号,达到了120万人。    
    后方的情况也很清楚,德国的经济已经到了它扩展的极限。接踵而至需要考虑的问题是有所取,并有所舍。    
    在美国,布什和科南特制定了新的计划,并向科学家们做了广泛的宣传,要他们加快前进的步伐。在德国,军火部部长向帝国军事研究所所长下达指令,要他向参与原子弹开发工程的物理学家们宣布:“提出的新要求,在当前的征兵和原材料危机的情况下,只有肯定能证明在近期可以直接得到某些利益才会得到满足。”    
    在混乱中,哪个能够拿出这种证明呢?    
    机构方面也做了调整。陆军部决定把原子弹开发工程中的大部分交由伯恩哈德·卢斯特领导下的教育部。这说明,在考虑取舍的问题后,原子弹开发工程的优先地位降了下来。    
    物理学家们为管理的降格,尤其为脱离军队的管束而欢呼。只是,他们为把这项工作托付给一个党棍而感到懊丧。    
    别看科学家们瞧不起这位最高上司,卢斯特本人还瞧不上这项工作呢!他把权力交付给了帝国研究理事会。    
    帝国研究理事会倒想有所作为,于是,决定向帝国的最高当局直接呼吁,请求支援。它组织了一次报告会,并精心进行了安排。他们邀请了诸如赫尔曼·戈林、马丁·博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