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慈禧太后养颜长寿秘笈-第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三部分:起居生活几道养颜敬献(2)

  7)  吸烟  涂红敷粉之后,光彩照人的西太后,就要例行地做一件连她自己也不大明白的事:吸烟。  一个讲究仪容、特别爱美的女人,怎么会喜欢吸烟呢?令人迷惑。  西太后喜欢吸的烟,是水烟,不是关东烟。金黄色的烟丝,闻着有股香气味,也有些辛辣味,淡淡的,不浓。烟丝很长,捻在手上,有些柔软。  太后喜欢左边含烟嘴,侍候的宫女自然站在左边,离太后的距离,大约两块方砖左右,把烟装好,用右手托着烟袋,轻轻地把烟嘴送到太后嘴边。  侍女左手把烟眉子一晃动,用手拢着明火的烟眉子点烟。烟点着了,太后开始津津有味地吸烟,一口一口的,很陶醉的样子。8)  第五道养颜美容敬献——喝  人奶、牛奶大约吸两管烟的功夫,专门的老太监就开始了一天之中的第五道敬献:上奶茶,喝人奶和牛奶。  西太后一生不变的一个习惯,就是喝人奶,喝牛奶。这是她最习惯的一件事,也是她一生难得的很痴迷的一件事。用太后她自己的话说,这也是她一生养颜美容的有效妙法之一。  满清宫廷之中,吃早点方面,通常保留着关外东北人的习惯,喝奶子,要对茶,称为奶茶。  最为独特的是,太后喝的这奶茶,不是由御茶房供应,而是由储秀宫内的小茶炉供应。奶茶由太后调制浓淡,确定可口的味道,每天再由小茶炉专门为太后制作供应。这里,一来较近,二来专门负责的老太监老张,干干净净,为人可靠。  人乳养颜美容,是中国古人早就知道的,特别是讲究仪容和注重保健的中国历代宫廷。即使是贵族世室之家,在可能的情况下,也会尽可能地多吃人乳。  据说,有一次,晋武帝到大臣王济家去做客。王济的父亲,是晋朝大将王浑,贵族世家,而王济又是一代名士,还是当朝附马。讲究品位的王氏家族,在吃的方面,从不苟且,聘用了天下最有名的厨师,做尽了天下最佳的美味,其中,最好吃、最养颜的一道就是人乳羹。  当时,精美的玻璃器皿端了上来,美丽的侍女手脚轻盈地揭开盖子,器皿内是一道鲜美无比的食物。晋武帝尝尝,发现自己从来没有吃过,真正是天下第一鲜美的美食!武帝惊奇地问:此是何味?王济恭敬地说:是人乳羹。武帝更加吃惊:人乳羹?人乳能够做出如此美味?王济平静地说:取初产健康美丽妇女的乳汁,文火慢蒸即可。这道武帝从来没有尝过的美味,看来在王济家里,不过是家中小吃而已!武帝面露不平之色,悻悻地拂袖而去!从此以后,人乳美食,就进入了中国宫廷,成为宫中女性的必用品。  清代皇帝也都喜爱人乳,亲王和贵族之家也好人乳。  历史上以严厉著称的雍正皇帝,一生之中自己最为中意的养生保健秘方,就是33味良药的龟龄集方。其中,最重要的一味良药,就是人乳。据说,是将人乳和精选的醋、井水、河水、烧酒等等经过数十道工序炼制。  清末之时,备受西太后摧残的光绪皇帝,生命危在旦夕,御医给他开具的救命良方,就是人乳炖温。温是什么?是多年生水草,属于藻类,全草可以入药。医生叮嘱皇帝,要在午后三四点时进服。效果很好。  西太后很讲究美食,人乳是她一生之中每天都必不可少的美容佳品。  西太后从她26岁掌握政权之后,一直到她去世,她十分注重自己的仪容之美,也就是很注意养颜美容:  规定御药房,每天敬献一副平安养生药,依据季节、时令、节气、气候的不同,酌情开具,旨在养颜美容;  为了减少脸上的皱纹,吩咐受过专门训练的侍女,每天用玉石按摩皮肤等等。  但所有的一切,西太后发现,在养颜美容方面,能够保持自己青春长驻的,都不及人乳,也就是说,她保持容颜不老的最佳妙方,对于她来说也是最有效的妙法,就是人的乳汁。  西太后她自己知道,人乳是不可多得的健身美容良药,每天,她总要喝大半碗。据记载,清宫供应后妃们食用的人乳,主要来自于北京郊区县。


第三部分:起居生活几道养颜敬献(3)

  《宛署杂记》记载:  东安门外,稍北,有礼仪房,是清宫专选奶口(奶妈)以候内廷宣召之所。  奶子府,隶属于直属皇帝指挥的内廷特务机构锦衣卫。  清宫规定,每个季节,精选奶口40人,在内廷之中,辟专室养护,称为坐秀奶口。再选80人,著籍于宫中,由内府专门供应饮食,称为点卯奶口,意在坐秀奶口有意外时补缺。每季,更换一批。  清宫选择奶口,十分严格:  京郊两县、各大衙门,广泛寻找丈夫健在的端庄良家妇女,身体健康,年龄在15岁以上,20岁以下,还要子女健在者;必须是生下了第三胎之后,3个月左右的无异疾的女子。  大兴、宛平两县和五城兵马司、各大卫所、衙门,各选送奶口20人备选,每季选送,由内务府确定的接生稳婆一一检验,确实没有疾病、健康状况良好的,才选送入宫。  选定的奶口,每天给米8合,肉4两,由光禄寺提供;每年各种礼物、用品,每季所用的煤炭杂器,由两县召商办送,约费铺行银400余两。  宫廷之中,再在选定的奶口之中,选择健康状况极佳、相貌端庄、脾气温和的良家产妇,每天挤出充足的乳汁,经过精选之后,定时供应给宫中。  《宫中现行则例》规定:  皇太后名下,女子10名,妈妈哩4名。  清光绪年间,西太后宫中,女子20名,妈妈哩7名,嫫嫫1名。  西太后喜欢喝人乳,每天专门有3名奶妈提供充足健康的奶水。  西太后对于奶妈的要求十分苛刻,在选择上不容有半点差错:  ⑴、  要选自满族,是真正的旗丁之妻;  ⑵、  要详细查看产妇的新生孩子,并送交敬事房查验;    ⑶、  由兆祥所妈妈哩仔细检查奶口,首先要选奶水充足的入宫再行验选;  ⑷、入选之奶口,选择体形良好、相貌端庄、身体干净、奶水充盈之人。  ⑸、年龄在15—20岁之间,特别好的可以在30岁左右。  经过选择之后,入选的奶口,都是一些美貌、丰满的年轻女人,每天,就是由她们给西太后提供充足健康的奶水。每天都是如此,除非是在太后生病之时,或者是特殊的日子。  据说,西太后从很年轻有时候,就开始喝人乳,从史书的记载上,大约是在26岁左右,到她75岁去世,将近50年的时间。宫中的女人们都知道,70多岁的西太后,一直容颜美丽,她们认为其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每天坚持不断地喝人乳。太后自己也认为,喝人乳是她养颜美容的最佳妙法之一,也是最主要的妙方。每天固定的奶口是3人,最多之时,达到11人!  据记载,从光绪七年到光绪十五年,选进宫中的奶口有5人,这5位美丽的女人,用她们健康的奶水,滋养着47岁到50多岁之间的更年期的太后。  这5位奶口,档案如下:    

    福长,清光绪七年正月二十六日入宫,镶黄旗恒喜管领下承应人永顺之妻祁氏,年二十三岁。    福春,清光绪七年三月二十二日入宫,正白旗署理崇光佐领下披甲人灵广之妻门氏,年二十四岁。    福桂,清光绪八年二月二十四日入宫,镶黄旗恒管领下苏拉广泰之妻黄氏,年三十二岁。  福顺,清光绪九年三月初二日入宫,正白旗安佐领下间散人德顺之妻赵氏,年二十八岁。     福荣,清光绪十五年闰五月二十一日入宫,正黄旗多伦布营领下幼丁存福之妻魏氏,年二十一岁。    

  清光绪十年以后,清廷还选定了28名奶口,都是皇帝直属的上三旗之妇女,包括正黄旗8人,镶黄旗8人,正白旗12人,年龄大约在20—30岁之间。  乳制品在中国有很悠久的历史,古人很早就注意到乳制品利于美容保健。  佛经曾经记载过一种美味:醍醐。就是酥酪上凝聚的油。这种鲜美的食物,就是用牛乳制成的,其味道甘平,无毒,补虚去痹。如果是经过数十上百次的提炼,就更加富于营养,能够添补骨髓,补中填骨,还能去月蚀疮,长久服食,更能养颜美容,益寿延年。  醍醐灌顶,是佛教用语,意思是说:用纯香的酥油,浇到人的头上,比喻以佛之智慧,灌输于人,使人得到启发,后来,泛指比喻使人感到头脑清醒、清凉舒适。  《唐本草》云:牛乳,主热毒,止渴,解散发利,除胸中虚热、身面上热疮。  《本草纲目》说:乳酥,温酒化服,可以益虚劳,润脏腑,泽肌肤,和血脉,止急痛,治诸疮。  《本草经疏》称:牛乳,牛之血液所化,其味甘,其气微寒,无毒。甘寒能养血脉,滋润五脏,故主补虚赢,止渴。  《千金要方》记载:乳酪,补肺脏,利大肠。  醍醐如此益寿延年、养颜美容,诗人顾况受益非浅,在《行路难》一诗中,这样写道:    

  岂知灌顶有醍醐,能使清凉头不热。喝奶是满族人的日常喜好,他们的生活习惯就是饮牛奶,喝奶茶。按照清宫规定,皇帝、后妃、嫔御,都有固定的奶牛定额,以保证充足的奶水供应。  清初之时,皇帝配用乳牛100头,皇太后是24头,皇后是25头,皇贵妃是6头,贵妃是4头,妃是3头,嫔是2头。  清乾隆五十年,确定:皇帝用乳牛50头,取消了后妃之所需,到嘉庆时又恢复。  每天,取好牛乳之后,交送御茶房,做成奶茶供应给皇帝和后妃们。  每天早膳,要饮用奶茶,吃奶乳所做的糕点;每天中午,要吃五品饽饽。春秋二季,要供应美味的宫廷乳饼。  清廷规定,每年上三旗之牛羊群和外藩蒙古王室,要向宫廷进贡精心制作乳油5767。1斤,大小乳饼785。8斤。  紫光阁每日小吃用奶是150斤,同乐园添克食每日用奶也是150斤,奶子月饼用奶是100斤,奶子花糕用奶是100斤,皇后每天小吃用奶是100。  西太后每天用奶,都是在100斤以上,享用各种各样的奶品、乳品和奶制饮用品。


第三部分:起居生活漫长的白日(图)

  1)  叫起  叫起,是清宫之中的专用名词,是指皇帝或者听政的皇太后召见王公、军机大臣、满汉大学士、六部堂官和封疆大吏面宣圣谕、传达谕旨、听候奏对、接受觐见等等的最高形式。  西太后理政时期,通常是在早晨七八点之后叫起,大约一个时辰,就是两个小时左右的时间。  女官何荣儿由衷地说:    

    

  提起叫起,我又要赞美老太后了。  老太后就是讲精气神儿!一天到晚,那么多的大事,全得由老太后心里过,每天还是悠游自在,腾出闲功夫,又讲究吃,又讲究穿,又讲究修饰,又讲究玩乐,总是精神饱满,不带一点疲倦的劲儿!  就说叫起吧,不管冬天夏天,刮风下雨,到时候,一定起床,准时到养心殿,几十年如一日,真是不容易。2)  看奏折    

    

  作为主政的皇太后,每天看奏折,都是必须的公务,特别是那些紧急的军国文书。  西太后看奏折的时间,没有什么固定的规定,通常是在皇帝、皇后、贵妃们觐见之后开始的。  只要太后说一声:皇帝歇着去吧!皇后也歇着去吧!你们请跑安吧!这就是信号,就是撵他们起,太后要开始办公了。    

    

  这时,西太后的一张长条细脸,开始冷了下来,一双眼睛很深很静,深不见底。  宫女们都安静了下来,宫室里静悄悄的,没有一丝声音,只有风在悠闲地飘荡,没有顾忌。  西太后习惯性左手往后一背,踩着高高的莲花底花盆鞋,一摇一摆地走进了净室。  掌事儿的宫女,立即紧张有序地把叫起时带回的奏折黄匣子,恭敬地捧进净室里,放在太后的面前。太后开始看奏折,脸上冷若冰霜,没有任何表情。    

    

  掌事儿的看太后没有特别的暗示,就悄悄地退出来,用她那双漂亮的眼睛一扫众宫女,众人立即退避出去。  这个时候,宫里宫外,所有的人,都大气也不敢出,人人都格外小心,生怕弄出一点声音,个个全神贯注地小心当差。    

    

  西太后通常是在这个时候最爱发脾气,也许是奏折让她心烦,也许是心里不大痛快,也许是身体上的不适,往往会在看奏折的时候将心里的不痛快,通过奏折的导火索,引发出来。只要谁在这时弄出一点动静,就有可能太后将气撒在谁的头上,谁就是活该倒霉了。  西太后最宠爱的两个太监:李莲英、崔玉贵,低眉顺气地侍立在宫门之内,一左一右,木桩似的,随时听候召唤。  掌事儿的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