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清传奇巨商:胡雪岩 作者:二月河 薛家柱 (1)-第1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左宗棠高兴地一拍桌子,撚髭大笑:“那好!我马上向吏部去要几千张空白的捐照来,由你去物色对象。”

“松江方面,马上有一批粮食运到。我正好去一趟上海租界,手持这些空白红蓝顶子,向诸公鼓吹鼓吹,吆喝他们抢一顶去。”

此时的胡雪岩,早已是上海滩上闻人。其生意涉足丝茶、军火、粮食、机械、百货、进出口贸易、药材、典当、金融等诸多领域,无论是资本还是声望,均属大象中的大象。而此时的上海,也由县升格为道,由一个繁华畸零的小县城,一变而成为一个国际化大都市了!

湘军攻陷天京,左宗棠在福建境内将太平军余部全部歼灭干净,闽浙总督,坐镇福州。上海他一时插不进去,便思在东南沿海建立据点与李鸿章等抗衡。胡雪岩随他来到福州,并向左宗棠建言:在福建兴建船厂、军械厂,在大兴洋务上,弄出些不同于曾、李的业绩来!此议正对左宗棠的心思:“轮船成则漕政兴,军政举”,他指派胡雪岩总揽其事,不数年间便建起敢中国第一个现代意义的造船厂——福州船政局!

胡雪岩因在浙江筹粮、筹饷有功,被朝廷授为军政使。

没过几年,在胡雪岩的料理下,福州船政局已开始造船下海,福州的经济形势也一片大好,胡雪岩也趁机把自己的钱庄开到了福州。

左大人究竟是胸怀大志之士,眼见福州的事业进展顺利就想进军上海把南方“洋务运动”的规模、声势做大,争取更多的支持,尤其是朝廷和外洋技术方面的支持!

胡雪岩自然是这个宏伟计划的急先锋。

大清国即将有自己制造的铁甲轮船了——胡雪岩眼中不禁有泪花闪烁,人到中年,去与来的历练增加,离愁别绪反倒多了起来。唉,马尾港,毕竟这是他人生旅途中一个风光的站点。这朵朵雪浪,正托拥着他拓建南疆的荣耀;点点飞鸥,正衔寄着大清船政达到的辉煌;悠悠白云,哪里会记得它曾多少次化为苍狗?左宗棠和他有着同样的感佩,他抄手踱了过来:“雪岩,你那种不服输的性格,决定你成为商场上的常胜将军。数年前你在上海买卖生丝与洋商斗法,不也显示出你的神通?现在我们已在福建站稳脚跟,下一步目标自然是上海。我想在上海专设一个采运局,委你当坐办,坐镇上海,掌控闽浙,盘活市场,联络八方。”




胡雪岩 第三部分(2)




胡雪岩不无担忧道:“左大人,上海如今可是李中堂李鸿章的天下呀!”

左宗棠嗨了一声:“按地舆讲,上海地处长江之南,一向属于南方,为什么要把它划归李中堂的势力范围?”

“李中堂的主要基地‘江南制造局’、‘江南转运局’,在沪经营多年,已经根深蒂固,上海官场一干人,多属‘李党’。我们去钻上海这个刺巴老,怕他们掣肘啊!”

左宗棠刚毅地:“怕什么?我左宗棠的性格也和你一样:不怕输,越难越敢碰!这就是不少人在背后骂我为‘湘骡子’的原因!只有敢斗,才能常胜。上海是沟通南北的要津,又是世界的窗口,洋商、洋行多集中于上海。我们想在南方搞洋务,不去占领上海怎么行?再说,你在上海也有一些基础,无论洋人或买办,都有你的不少朋友,上海的‘李党’,恐怕见你也要礼让三分。哈哈……”

笑声在海空回荡,与栈桥下的海浪一起翻滚。

胡雪岩一到上海,就把秦少卿从杭州调来,进一步盘活钱庄。左大人所谓采运局是空手打巴掌,没有足够的银钱作本,采何运何?他让秦少卿担任上海“阜康”的总档手,经管阜康在全国的业务。

秦少卿将“阜康”的情况向他作了汇报:“目前阜康在全国设立了二十四个钱庄和银号分号,已在全国范围内组成一个金融网。特别让人高兴的是,阜康在北京的客户中不少是王公大臣,存款数量都很大,有恭亲王奕䜣,刑部尚书协办大学士文煜等等……”

“ 这很重要!要紧紧抓住他们。这些皇亲国戚各有其关系网,可以为我们发挥意想不到的作用。我们给这些人提供一个转移钱财的避风港,又可以通过与这些特殊储户的交往,获得朝廷大员支持。这样要在北京办事,就方便多了。”胡雪岩一下子抓住了要害。

郭庆春进来,秦少卿知趣地退出。

郭庆春的高兴难以言表,上海方面,这几年就靠他在指挥铺排:“雪岩兄,这下你又回到上海来了。”

“这次不是来做一趟生意就走,而是要把上海作为永久根据地。庆春兄,你还是正式来‘上海采运局’兼个差使,帮左大人办事吧。”

郭庆春知道左宗棠是有抱负的人,立即表示应允,同时催促他尽早和上海洋人中那些头面人物见面。

同治六年(1867年),左宗棠奉命为钦差大臣,督办陕西、甘肃军务,实际上是要平定新疆之乱,解救边疆危机!

新疆局面纷纭复杂,积重难返。陕甘总督只能遥领新疆,怎生解救这场边疆危机?

胡雪岩被左宗棠召回杭州,商议大事。

尽管胡雪岩不懂军事,但谁都知道,新疆乃少数民族聚居之地,情形极度复杂、混乱;塞外苦寒,气候恶劣,人民贫困。就算有一支强劲的军队、充足的军需补给,用兵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啊!

胡雪岩是个务实的人,深知平定大西北,不是一场小仗,也非一朝一夕之事,左大人既把他从上海召回,使他这个已届中年、且从未上过战场的商贾奇才,忽然有一种士兵般的使命感:“大帅万里征程,砥定新疆,有什么需要雪岩效力的么?”

左宗棠深邃的目光,定定地凝视着他,缓缓道:“不是效力,是效命!因为这不是一场普通的战争,它是一场旷日持久的塞防之战,国防之战,可能要打上三年五年、十年八年……”

二人遂又一次翻看着“册页”,商议起这桩军国大事,左宗棠向他透露了一些朝廷机密——来自紫禁城的消息。

以往几次大规模西征,基本上是徒劳无功,大西北依然未定,边患不已。此次西征的成败,首先是军需,关键是军需!

“然而,国库空虚,自道、咸以来,战争赔付的外债难以计数。征剿太平军十多年,又把内力耗尽。此次西征,庞大的军需度支,朝廷又下令由各省‘协饷’。但‘协饷’实则是一句空话,就算有些省能凑一些,也是日影西偏,不能应急。因此,军需之费,只能靠你这个总军需去筹。”




胡雪岩 第三部分(3)




“左大帅要屯垦戍边,在大西北办工厂兴洋务,我也要作长期打算,筹备军需也当想到十年八年之后。哪怕只有一条路可走:找人借!”胡雪岩毕竟是经商出身。

“你当然要考虑向洋人借钱!”

胡雪岩把头摇得像拨浪鼓:“对!可以向洋人借债,但这需要担保,江海关当然是最好的担保人。但我担心的是:天朝大国,向洋人借债,一定有人会大不以为然,一些多事的官员,更会群起而攻之。”

左宗棠毫无忌惮地:“这就顾不得那么多了!雪岩,江海关是关税收入要害所在,总不能老是让李少荃之流一手把持,你好好想想办法,从他们手中多挖一点‘协饷’出来。”

“记得恭亲王曾在上给两宫的奏折里说:中国断无借洋债先例。我担心朝廷不准借洋债,那李中堂就有推三阻四的托词了。”

左宗棠坚决地:“雪岩,办大事最要紧是拿主意,主意一拿定,要说出个道理来并不难。第一,洋人愿意借债中国是仰慕大朝,自愿助顺;第二,洋人放债不怕放倒,正表示信赖中国,将来有力量还债。你想想,这是多么动听的言词。出征之前,我一定去北京为你拿到这把尚方宝剑。”

乾清宫内,巨大的红烛和座座烛山大放光明,有澹淡烟气向金顶氤氲,织成一片轻虚幽渺的轻雾,使得臣下不敢仰视的金銮殿更加气象森严。

“正大光明”匾下,龙椅上端坐着少年同治皇帝。

稍后是垂帘听政的两宫东、西宫太后。

“西征军费浩繁,大约需要多少?”西太后问。左宗棠生怕开支过于宠大会动摇太后的决心,于是带着几分含混道:“数万兵马的粮草、武器,集训之后西进,首度大约需要二百五十万两之巨!”

犹如冷水里倒进石灰,这个巨大的数字,立即激起强烈反应。有人大摇其头,有人说这个兵干脆不要出了。就连西太后也沉默下来,惊讶收复新疆的军费竟如此浩繁!左宗棠拉长着脸,冷眼瞧着那些反对派,心里说:这算什么,只怕要四个二百五十万才能奏效哩!新疆多大的面积?相当于十六个浙江啊!

李鸿章的老鼠眼睛发出冷锐的光,示意宝洌С雒妗1︿'出列奏道:“臣户部尚书宝洌糇嗷噬希骸椤⒀钪摇掌剑ξ瑁欢蠼媳绷暝只模沟酶乘叭窦酢N髡魉瓒傥迨蛄桨滓Р渴翟诙戎Р怀觥!�

李鸿章也出列奏道:“臣李鸿章启奏皇上:户部所奏属实。大战之后,元气未复,发兵西征,无异雪上加霜。是否待国力完全恢复之后,再行出兵西征……”

慈禧太后听了,忍不住打断李鸿章的话道:“西北历来为我大清江山,怎能容忍阿古柏之流肆意侵占?西征毋庸置疑!至于粮饷军需一节,着户部、兵部商议筹措,不得有误——”

左宗棠再次出列奏道:“微臣深知军费筹措之难,除西征军自行屯垦之外,还求各省以协饷方式尽力筹办。臣已和南方沿海三省督抚商定:臣所在的福建,每月协济四万两;浙江每月协济二万两;广东与福建一样,每月四万两。其它如北洋、天津等处,尤其是上海的江海关,当由海关洋税款中抽拨部分,共同协饷西征。”

李鸿章可不想出这个钱,赶紧推脱道:“微臣所辖海关也不宽裕,时时有捉襟见肘之虞。北洋津海关税收,实已用于筹建北洋舰队。上海的江海关,洋人也一再刁难,所以要江海关提供协饷,实在碍难从命。”

此时风头大变,多数倾向左宗棠,因为太后已经表态了。慈禧今日确实不太喜欢李鸿章这态度,带着几分不满道:“此事不必再争,你李中堂也无需推脱,当与上海道会同磋商:江海关能出多少协饷?从速奏明朝廷,不得有误。”

李鸿章不得不俯首称是,退到一边。

军费、军费,兹事体大,莫此为大!胡雪岩为这事吃不香,睡不着,偶尔做梦,也是骑马乘车、或是追车赶马地在为筹措军费奔走……




胡雪岩 第三部分(4)




一到上海,他就把郭庆春召到阜康,商议兵分两路,上海方面,先由郭庆春出面,向各国银行、洋行商借白银二百五十万两,让西征之事从速运转起来。

“雪岩老弟,你是个商人,商人谋利——你钻进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里干什么?左大人现在是陕甘总督,远隔万水千山,对你爱莫能助,你想过这些没有?”

嘻……新疆不仅是你爱新觉罗家的,它也是大清的,也是中国的,这左大人领着人去把它夺回来,咱不能跟着他去上阵厮杀,在旁边呐喊、助威一把,跑个腿、递把汗巾、送碗炒米总是应该的,责无旁贷嘛!再说了,自太平军被剿灭之后,大清元勋功臣,曾大帅高高在上,左大帅等而次之。倘西征事成,左帅必能封侯拜相,自然要与曾国藩平分秋色。况曾大帅体弱多病,左大帅精明强干,以后朝廷势必要赖左帅来维平。左大帅树大根深,我们的生意也会好做得多。何况西征这场经年累月之战,商机甚多,粮食被服、军火器械,买卖获利难以计数。总之,左帅的事我们不能不管,“背靠大树好乘凉”,先得“咬定青山不放松”啊!

“一开口就是二百五十万两,洋人的钱那么好借?银行借钱,未借先要谈归还,这是贷款的首要原则。大清失地赔款太多,朝廷向来反对找外洋借款。我们找洋人商借,何时归还?由谁归还?用什么归还?利息怎么算?到时不能按期归还罚金算谁的……”

胡雪岩大笑,说我不懂洋文,更不清楚外国银行那些事,你所说的这些,我一条也不能答复你。他让郭庆春先去试探。至于借银子归还的事,于私,找胡雪岩,于公,找各省协饷——开张空头支票,画个烧饼让他瞧着。“赖借”,人家是赖账,我胡雪岩创造发明了“赖借”……

此后一连数月,胡雪岩马不停蹄地跑了东南数省,催办、落实各省协饷的事,拿到不过七八万两银子。而郭庆春在上海,总算贴住了英国渣打银行。渣打上海分行的总裁,是著名的正人君子哈代。郭庆春常往沙逊大厦一间豪华会议室会见此公。

“二百五十万白银?这可是一个天文数字啊!万一到期……你们不能按时归还这笔巨款,那我们银行的损失——就不必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