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实溃骸澳撬韭砻吻缶烤故侨绾翁映隽晒模俊�
石越叹道:“换上为臣,也不知道要如何是好!偏偏司马梦求却想出了办法。”
“什么办法?”
“这个办法过于骇人听闻……”
石越越是调胃口,赵顼就越想知道,笑道:“爱卿快快说来。”
“是。”石越皱了皱眉,脸上有几分不忍之色,道:“司马梦求寻了一个身材,脸的轮廓和自己相近的辽人杀了。换上自己的衣服,又将脸孔剁烂,抓了几只野狗,将尸体咬烂,丢在檀州出山口附近……”
“这……”赵顼也被吓了一跳。
“然后司马梦求又射杀了几个辽人,打扮成强盗模样,将尸体一路布置在山中。引来野狗咬烂。再给扮成自己的辽人尸体上砍上刀痕,却将所有钱物一律带走。”
“杀一人却也够了,如何杀这许多人?”赵顼脸上也有不忍之色。
“陛下,萧忽古与司马梦求交过手,知道一两人根本不是他的对手。为释其之疑,只好扮成被强盗围攻突袭而死的样子,而司马梦求死前,也必然杀了不少人。”石越细心解释道:“为防万一,司马梦求杀的辽人,都是贩卖山药的行商。待到辽人注意力被吸引,他便装成行商招摇出关。到燕京后,也不再进城,只是翻山越岭的绕道而行,一路艰辛,非臣所能尽道。”
“哎……不管怎么说,司马梦求毕竟是有功于国。”
石越知道赵顼长于深宫,听到这种为求脱身滥杀无辜之事,心中自然也是难以接受。他自己却知道当时户籍严密,一百二十里人烟稠密之地,若不用此策,断难脱身。当下委婉说道:“两国交兵,虽然多杀不仁,但是毕竟不能苛责于司马梦求。司马梦求当初入辽,是愤于臣被人陷害,想单骑查明真相,不料却机缘凑巧,立下这番奇功。虽然有功不能不赏,但是司马梦求之功,却不能公开赏赐,否则辽国无法下台,必然兵戈又起。”
赵顼犹疑道:“毕竟是奇功!”
“此事再不能让他人知道!”石越断然道,“陛下,军制改革,此前商议,枢密院设职方馆,兵部设职方司,对外的名义皆是测绘地图,记录地理风物,便于通商、水利、采矿诸事,实际上则为间谍机构。职方馆负责搜集辽国、夏国、大理,甚至吐番、交趾、高丽、倭国等国的情报,在各国安插间谍;兵部职方司则负责国内安全,与各部门协调,调查潜入国内的奸细,搜集国内各土藩的情报,供朝廷决策等。臣以为这两个机构,每年虽然要花掉国库一笔开支,却终究对国家有利……”
“孙子兵法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朕是知道的。这笔钱不怕花。”
“陛下圣明。臣以为,司马梦求深知辽国情弊,陛下若要奖功,不若让他去枢密院,试知职方馆事,组建职方馆,以他的才能,必能胜任。”石越已经决定要将之前的间谍组织纳入国家机器中。
“职方馆知事是正六品上,司马梦求布衣入仕,便是称‘试’,也远远不够,朕想,便以司马梦求为试同知职方馆事,为从六品上,如此不骇物议,卿以为如何?”
“臣无异议。”
“那就让司马梦求去向朕证明他的才能吧!”赵顼意气风发的站起身来,走到甲板边上,忽然低声叹道:“石卿,朕想知道海风与河风,究竟有何不同……”石越默然不语,他只能苦笑,甚至无法安慰皇帝——除了创业之君,亡国之主,历史上守成之主能亲身享受海风的,绝无仅有。
赵顼似乎也明白自己想的只是一种奢望。他深深的呼吸了一口金明池上清新的空气,问道:“狄谘应当到了吧?”
“应当到了。这次朝廷特赦一千名死囚,以及数千名重刑要犯,随狄谘前往归义城,臣心里也惴惴不安。招募前往归义城的官员,也大部分都是在中土走投无路,或者唯利是图之辈,所有的一切,都有赖于狄谘的能力,以及海船水军的威慑。”
“朕反倒不担心。李乾德外表虽然服气,心里却未必归服,这些人大部分都是悍不畏死之辈,以毒攻毒,可得奇效。狄谘临行前,崇政殿面辞,朕已叮嘱他,治理这些犯人的第一要务,是要让他们在当地成家立业。只要他们不想着返回中土,就不会和李乾德勾结威胁中原,朕可安枕无忧。”
“服与不服,李乾德都不敢轻易造反。”石越淡淡的说道。
“南面事了,石卿,北面之事,又当如何?”赵顼突然转过身来,热切的望着石越。石越这才知道方才皇帝提起狄谘,不过是想整理一下心中的思绪,他的心里,无时无刻没有忘记北面的辽国。
“石卿,如果耶律伊逊真有能力站稳脚跟,反扑耶律浚,朕想机不可失,何不准备一支大军,趁机收复燕云?!”赵顼握紧了拳头。
“陛下!”石越跪了下去。
赵顼的脸沉了下去。
“士卒未练,兵甲未精,驱羊逐狼,岂能成功?”
“这……”
“陛下,国内万事待举,众多改革刚刚开始,河北灾情方过,各地报告似乎明年又有旱灾,这样的情况下,朝廷又有什么本钱北伐?”
“难道就这样眼睁睁看着机会从眼前流走?”赵顼心有不甘。
“机会只给准备好了的人。”石越沉声说道。
“朕不甘心!”赵顼无名火起,怒声吼道。
“不甘心也要甘心。”石越硬生生顶了回去,他可不想看着五路伐夏的悲剧提前上演。
赵顼怒气冲冲的盯着石越。石越只是板着脸不做声。
君臣二人对峙良久,忽然,赵顼叹了口气,道:“罢!罢!”
“陛下,朝廷应当静待形势。一面抓紧推进改革,防范灾情,一面整军经军,静候时机,切不可操之过急。机会日后一定还有。”石越放缓了声音安慰道,“如果这次辽国内乱,朝廷虽然无力发兵趁机恢复燕云,却也并非无力可图。”
“怎么说?”赵顼悻悻的问道。
“一旦辽国正式内战。若是南京道与西京道分别被双方割据,则于我大宋利益最大,可以遣使者分赴双方,要求他们卖战马与耕牛与我大宋,大宋则用棉布、钟表、茶叶交换,谁敢不从,便威胁他们与另一方结盟攻击之。臣谅耶律伊逊与耶律浚都不敢不从。若二道为一方占据,朝廷依然可以要他卖战马与耕牛,彼若同意,我则承认其正朔;彼若反对,我便以用兵相威胁……”
赵顼脸色稍霁,又问道:“岁币呢?难不成朕还要给他们岁币?”
“战争未打完之前,自然不给。打完之后,给与不给,其权在我。”
“如此则差强人意。军事改革,朕以为刻不容缓!”
********
熙宁八年七月。赵顼以无比坚定的决心开始推行军事改革。
“整个大宋的军事体系,将由六个机构领导:枢密院、兵部、三衙、卫尉寺、军器监、太仆寺。所有机构,都要受御史台与门下后省监督。六个机构各有职掌——枢密院掌军国机务,兵防、边备、戎马之政令;同时亦是皇帝陛下之最高军事参议机构。兵部的职掌,包括六品及以下武官品级的补选和升调转迁;征募兵员、士兵的迁补,退役;驿传,后勤军资等等。殿前都指挥使司、侍卫亲军马军都指挥使司、侍卫亲军步军都指挥使司三衙掌全国之禁军,平时主要职责是督导各军训练、建议奖惩官兵、提出装备建议。卫尉寺掌监军、军法诸事宜,它可以监视、调查军中一切叛乱、违法行为,审理军事案件。军器监掌研究、生产军器。太仆寺专掌马政……”
王韶坐在滕椅上,听长子王厚说着军事改革的内容,突然冷笑道:“这次郭逵要受重用了吧?”身为枢密副使,却只能做军事改革的看客,王韶心里十分不满。但是皇帝的决心如此之大……
********
附:枢密院、兵部、三衙主要机构设置枢密院知枢密院事 一人 正二品 位在左右仆射后(其资深望重者则称枢密使。枢密使与知枢密院事同时只能有一人)
掌枢密院事,军国大事,得列席政事堂会议同知院事 若干 从二品 (其资深者称枢密副使,其资浅者称签书院事、同签书院事) 掌副枢密院事属官:
都承旨 一人 正五品上 掌承宣旨命,通领院务。用士人,文武参用。(保留原名,各房主官则不再称承旨官,改称知事)
副都承旨 一至二人 从五品上各司、各房知事 一人 正六品上 掌各房事务各司、各房同知事 若干(随各房事务要繁而定) 从六品上检详官 二人 正七品上
为慎政官员计议官 四人 正八品上 为慎政官员编修官 若干,正八品下
宋制本不入衔,兹现,编修官之职掌,为专门编修如《武经总要》等军事书籍,以及颁布之军政令,条例等等……
……(余不详叙)
属司:
仅列枢院所属之较重要司、房,于宋制多有增减沿海制置使司 掌沿海防务,海军军政北面房 掌临辽国诸路之防务、军政河西房 掌临西夏诸路之防务、军政在京房
掌京师诸路之防务、军政,兼理四川广西房 掌沿交趾、大理诸路之防务、军政东南房掌其余东南诸路之防务、军政编修所 编修官所居……
审官司
掌武职人事,兵籍与士兵,至六品武官,权归兵部武选司,枢密院备案而已;六品以上至三品以下之武职任命、迁补,则由枢密院建议,政事堂最后决定;三品以上之武官任命,由皇帝决定。凡六品以上武职之考绩,磨堪,请假等等,皆归枢密院审官司。
职方馆 掌地图测绘,军机档案等,同时亦为对外情报机构检阅司 掌督察三衙训练,发布演习命令等侍卫司 掌侍卫事务知杂房 掌诸杂事……
独立属司枢密会议凡军国战和攻守之策,由皇帝、政事堂(枢使列席)最终决策。决策之前,枢密会议提供战和攻守之建议,交皇帝、政事堂参考;决策之后,枢密会议决定作战之方案建议,供皇帝决策。
枢密会议之成员,由枢密使、副,三品以上功勋武官,元老重臣,三衙都指挥使等组成。
武经阁
废枢密学士等称呼,建武经阁。有大学士、学士、侍读学士、直学士、待制、侍讲、侍读、修撰等职名。为储材之所,凡三品以上武官,无实任且未退役者,从三品拜武经阁待制;正三品拜直学士;从二品拜侍读学士;正二品拜学士;从一品拜大学士。凡侍讲、侍读、修撰,为三品以下武官之加衔。待制以上,入阁则拜,出阁实任即去职。
兵部(以文官为主)
尚书,一人,正三品;
侍郎,一人,从三品;
属官:
郎中 各司各一人,正五品下;
员外郎 各司各一人,从六品下;
主事 若干,随司而设,从七品下……
属司:
武选司 掌六品及以下武官品级,补选和升调转迁等等人事,及武举事宜。
兵籍司 掌士兵征募、迁补、退役、抚恤等人事(含民兵、厢军、蕃军、土军诸兵籍事)
职方司 掌国内地图之测绘,烽侯,督察城隍要寨之修筑等事,同时为对内之情报机构。各军、营皆有掌地图测绘之军官,随军测绘地图,上报职方司以及枢院职方馆。
驿传司 掌传驿之事。
库部司 掌军资料账。凡各军所需军资,报三衙审核批准,由库部司复核发出。军器监则为纯粹之研发生产机构。
讲武学堂 山长例由兵部侍郎兼,设在京师。培训军使以上,指挥使以下军官。(废武学)
三衙(殿前都指挥使司、侍卫亲军马军都指挥使司、侍卫亲军步军都指挥使司)
军队建制组成由下至上为:伍、什、大什、都、指挥、营、军。最高常设建制单位为军。
步军标准建制一都105人,五都为一指挥共550人(含直属机构),五指挥为一营共3000人左右(含直属机构)。
骑军标准建制一都105人,三都为一指挥共330人(含直属机构),五指挥为一营1800人左右(含直属机构)。
水军建制比照步军而定。
炮兵、床子弩、抛石机等器械部队标准编制,一指挥共200人。
按王安石置将法,一将人数为三千,即相当于步军一营的人数。每营为独立之布防单位。军虽然保留建制,但是承平时期,除边境地区诸军及水军之诸军有实际之意义外,内腹地区只做为行政机构而存在。每军下辖五营,有纯步兵军、纯骑兵军、马步混编军诸种。器械部队平时直隶殿前司,战时或演习时配备各军。
熙宁八年,全国本有禁军568688人,分成1552个班/直/指挥。但是因为小说中王安石并未于熙宁七年进行裁汰,因此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