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古典]道德经讲义-第5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本章说解】   
  本章以用兵而喻道,以战事之理喻作人。 
  “不道”之理,不仅用兵者当戒,世人不道德之行为,更应当警戒。人生一世,有如水面之浮泡,有如旅店之过客,有如电光石火,转瞬即逝,住世能有几日光景?故应万分珍惜来之不易的人身,不敢以七情六欲自我作贱,不可以无尽的烦恼伤残自性,不可贪迷世俗而迷失回归之路,更不敢逞强好胜,以强凌弱,无故屠杀生灵。一个向善之人,当念念存诚,心心在道,事事讲德,无欲无为,求生死性命之根本,修无为自然大道。修之日久,大道自然不负苦志人。 
  所谓善者,即有道也。矜者自恃,伐者自夸,骄者自是,三病一源。知其病而能自克者,非有果敢精神不能奏效。修道之人,最忌恣贪声色,最怕心性驰骋好游,天空海阔,人我山高,终日竟夜,心被杂念所缠。闲心没少操,闲事没少做,惟不作以道辅佐人主心君之事,不去修养道德,涵养心性,这无异是白白浪费生命。 
  修真人若有“逞强”之心,动止行藏,皆是不道不德。此等不道之心,名为修道,实为害道,自误前程,即使圣人终日守傍,亦不能救其“天道好还”之患。修道之人,悉当言下彻悟,早日明悟了却生死之道。不但今生超然物外,而且生生世世不入邪径,这样才能永得真道。 
  恭闻三皇盛世,以道化民,以德教天下,无有“早兵”之用,不操机智筹谋。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各尽其道。故天下以道归之,所以盛世和熙,人民纯朴,上下无为,天下归于一道。天下一道,即是天下一心;天下一心,则无形之兵器,不用而有余;无名之将士,不战而自胜。以此观之,百倍胜于有形之兵强天下。 
  经文中所谓“不道早已”,比如春秋以来,“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之战,杀人盈城”。故孟子有“春秋无义战”之论。秦汉以来,治乱的形式不同,得失虽然不一,但都在“不道”之列。凡是“不道”者,皆是不顺天理,而是以力胜人,所以“好还”之果不能避免,这便是后世战争灾难不断的根本原因。 
  此章经旨,重在“不以兵强天下”一句。若以兵强天下,何道之有?用兵之道如此,做人之道亦如此。人若放纵自己,以力胜人,恃才傲人,仗势欺人,以贵轻人,持富贱人,以智巧诈人等等,此皆是失道丧德的“不道”行为,必遭天道“好还”之报。待到灾凶报应临身之时,则悔之晚矣!        
 贵左章第三十一  
  【夫佳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佳兵”者,即以兵强为美事,称强逞霸,仗强欺弱,而乐于用于战争者。 
  “不祥之器”,是说用强兵之事,皆是惊动天地人和万物众生的精神,战争的杀伐声,震动山河,虽鸡犬也为之不安。所以战争都是染浊宇宙太和正气,招惹天怒人怨的不祥之事。 
  “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兵器是杀人性命的不善之物,战争是最残酷的罪恶。不仅人类厌恶战争,凡是有生命的动植飞潜,以及一切有生命力的东西,大至水川河流,小至飞虫小草,无不憎恨“佳兵”的罪恶。蚯蚓尚且贪生,蝼蚁也知畏死,物之至微至蠢者,皆无不痛恶战争,更何况人乎?有道之人,对战争更是不屑处之,痛而绝之。 
  上章太上讲到“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之后,必有凶年”。此章进而讲到兵器也是不祥之物,意在警示主兵者,应当谨慎使用。有道之人,视兵战为不祥之物,以止战为战,迫不得已而战之。好战之人,胸怀杀心,以穷兵用强为能,以多杀人为乐。君子以道为兵,以德为器,好生而恶杀,历来反对一切不义之战。即使迫不得已应战,也是善而用兵,“果而不得已”,“果而不强”,不以杀人性命为心。 
  老子所处的时代,正是兵家纷争,战争连绵不断,人民深陷于苦海中。因此他在连续数篇中,再三申述战争的凶残,以此唤起人们反对战争,制止战争。在太上这种反战思想的影响下,春秋中期出现了“弭兵”(反战)运动。据《左传》记载,当时宋国的向戎四处奔走,劝说各国和解停战。结果于襄公二十七年七月,终于在宋都召开了十四国“弭兵”会议,并签订了盟约,对和解当时天下的混乱秩序,起到了一定作用。老子的反战思想,实际上是当时反战思潮的反映。 
  “佳兵”这个不祥之器,用之于天下,两兵相争,天震地动,百姓流离失所,生灵涂炭。飞鸟远离,走兽远遁,山川林木,动植飞潜,无不受害。天地万物皆厌恶战争。故有道之人,绝不以“佳兵”为美,也绝不轻用“不祥之兵”。而是以道化民,以厚德服众众生,故天下不征而自然平定,不战而自然归伏。   
  【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   
  “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是说左与右在不同情况下的不同用法,也就是先天与后天的主次位置及其不同运化。 
  万物皆是贵阳而贱阴。左为阳,阳主生,凡是吉祥之事,都以左方为主位,此即所谓“吉事尚左”。右为阴,阴主杀,故凡是不祥之事,都以右方为主位,此即所谓“凶事尚右”。先王所制之礼,以右为上,以左为下。以右为上者,乃取胜之道;以左为下者,乃卑逊之道。故以取胜为贵右之事,其事主凶。以卑逊贵为左之事,其事主吉。 
  战争绝非善事,好战者皆是缺乏善德,生性好杀,以强兵欺人,害命伤生,大扰天地和气,导致国危民乱,造下无端罪业。故先王以战争等不祥之事为凶,用右来代表。 
  左右的取向,应以坐北向南的定位来区分。左为青龙,万物吉祥之象。左为东方木,主春季,其德为仁善,乃是紫气东来之方,亦是春暖花开之时,万物生发之地。右为白虎,万物肃杀之象。右为西方金,其德为正义。秋乃收获季节,果实累累,金光灿灿。金秋又是寒风霜杀,草木凋零之时。 
  以人身言左右,左为先天,右为后天。左臂谦让祥和,柔弱仁善,比喻君子尚文,以道处事。右臂强而有力,其用刚健,比喻凡人尚武,以俗处事。为人立身任事,修己治人,当效君子之居左,以柔弱处世,不生尊大自胜之心,常怀谦退卑下之德。以柔用道,以和用德,此皆是贵左之妙,亦是先天本性的自然流露。所以君子之居,平常尚左,浑然先天状态,唯独遇到战争、灾难等不祥之事,不尚左而尚右,由此可知君子贵德贱兵之慈心。 
  用兵之道与君子之道相反,进使敌莫知其进,退使敌莫知其退。攻其所不守,守其所必攻,以计策相胜,以变诈为能。用兵之道贵刚强,故以右为上,不贵于左。故古时的兵事、丧事皆用右,其理即在于此。   
  【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   
  “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君子好德恶杀,视兵器为杀人凶器,乃不祥之物,不得已时而用之。即使万“不得已而用”兵时,也是以“恬淡为上”,不逞兵威,不夸将略,不以杀伤为心,速战速决,从容自得。 
  君子用兵不同于常人,虽然贵于用右,实乃不得已而为之,并非君子的本意而乐于用兵。兵既为不祥之器,故不以用兵为心。既然为形势所迫,无可奈何而用兵,即宜恬淡为上。恬淡则静,静者胜之本也。狂躁则动,盲动者败之基也。以安静处之,以静制动,静观其变,因变施为,才能伏敌制胜。比如武王伐纣,兴正义之师,救民于水火之中。虽队伍步伐整齐,训练有素,但在策略上仍须周密部署,详喻谆谆,如此才能战而胜之。这正是以“不得已”之心,用“不得已”之兵,得恬淡之妙。惟此“恬淡为上”,自若用兵,未有不胜者,何来不祥之有? 
  战争这个凶煞之神,充满了腾腾杀气,胸怀着杀人为快的罪恶之心。纵观古今发动侵略战争的罪魁祸首,一个个都是杀性成癖,侵略成性。近代二次世界大战的发动者希特勒、东条英吉、墨索里尼等,杀人千百万,血流成河,罪恶滔天。这些战争罪犯虽已被扫进历史的垃圾堆,留下千古骂名,但其反面教训,并未换来今日的天下太平。战争的销烟从未间断,惊天动地的炮弹声从未停息,核武器技术步步升级,核武库储量不断累升,人类面临着毁灭的危险。   
  【胜而不美,而美之者,是乐杀人。夫乐杀人者,则不可以得志于天下矣。】   
  “胜而不美,而美之者,是乐杀人”,战争总是要死人的,故无论胜败,皆不是美事。而以杀人为美事的人,其心多是凶残暴戾,丧失善德。这些杀人成性者,都是好战分子,虽也可能得胜于一时,但必不能长久,更不可能得到天助人助,其称霸天下的梦想,终归会成为梦幻泡影。“得人心者得天下,失人心者失天下”。古有“不以胜败论英雄”之说。自古以来乐于杀人者,都没有好下场,最终都成为千古唾骂的历史罪人,而遗臭万年。 
  君子心怀善德,不得已而用兵,虽战而取得全胜,心里也不以为是美事。因战争总是要死人的,杀伤之惨重,生灵之苦难,干扰天地之和气,这些都是有善心的君子所不愿看到的。君子深知,天下万民一体,众生同根,怎能忍心互相残杀?何忍肝脑涂地?君子用兵,都是在不得已之际,用不得已之兵,获不得已之胜。即使战果辉煌,功勋卓著,也是淡然处之,不炫耀,不庆功,故曰“胜而不美。” 
  今人之用兵,或出师不义,深谋诡计,而行险用间;或炫耀武力,横行残暴,杀人众多;或以兵器称霸,动辄(zhé)诉诸武力,以飞弹轰炸残害他国百姓;或称霸世界,以老大自居,以强欺弱。此等皆是以战胜为美,以逞强为能,以取胜为心,以杀人为乐,以称霸为荣。如此以杀人为乐,以取胜为美,必遭天遣人怨,那些被无辜伤害者的灵性,必含冤于九泉之下难以瞑目。那些以武力残暴争战天下者,虽可胜美于一时,绝不能得之长久。其欲得的野心,天不施予,人心不归,岂能得天下乎?故曰“乐杀人者,则不可以得志于天下矣。” 
  人类社会发展至今,物质文明鼎盛,科学技术进步,但人类的良知却发生了变态。最令人忧的是,人的善性下降,而杀心大增。电影、电视等媒体的打斗杀戮(lù),诱导了社会的邪恶之气,尤其是在孩子们幼小的心灵里,埋下了杀性的恶种。商场里的儿童玩具,刀枪兵器,仿真武器,应有尽有,这些都在无形中诱引着儿童的好战心理。 
  圣人皆是教人尚文不尚武,并有教育儿童的明训:“勿使之(儿童)弄刀剑”。由此可知,太上所说的“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从根本上说,就是教导天下人要立善心,格除罪恶的杀心。这不仅是导人以德,而且也是实现天下太平的根本大计。   
  【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将军处左,上将军处右,言以丧礼处之。】   
  上文所言“君子居则贵左”,乃是指平时无事而言。若是用兵,则又当贵右。君子用兵皆是不得已而为之。古时国家天下,一切物理,一切人事,一切文武尊卑,凡是吉事,皆宜尚之于左。因为左为先天、为生位、为吉祥。凡是兵事、丧事等阴道杀人之事,皆为凶事,皆主之于右,因为右为后天、为死位、为凶事。此乃不易之理。 
  自古以来,凡是吉庆之事,举行盛大礼规仪式,行礼都是以左为上,以右为下,依次排列。凡是兵事、丧事仪式,行礼均是以右为上,以左为下,依次为序。 
  “偏将军处左,上将军处右”,偏将军本为次将,为何处于左上之位?上将军本为将之上位,为何却反处右下之位?这是因为上将军主杀伐之权,偏将军只禀命行事,不得逞杀伐之威。 
  “故以丧礼处之”,因为战争是凶事,即使打了胜仗,也必以“丧礼处之”,故才有此颠倒左右之事。偏将军以冲锋破阵为任,以克敌制胜为吉,卑而居左阳位,以示其不主杀,故处于吉位。上将军以全军保国为任,位尊却居其右者,是因为其有主杀大权,以杀伤为凶,故居右阴的凶位。总之,兵乃凶器,战为凶事,所以偏将军为吉,上将军为凶。之所以反以丧礼自处,以示“不可以杀人为美”之理。当以恬淡为上,虽不得已而用兵,但杀人终不是好事,唯有一颗善心,不忍心杀人,才符合天道好生之德。   
  【杀人众多,以悲哀泣之,战胜则以丧礼处之。】   
  “杀人众多,以悲哀泣之”,这是有善德之人对待战争的基本态度。战争是凶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