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国特级教师教学思想录(中学历史卷)-第4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理教材是做到了“信书而不惟书”。

(四)要重视分析

历史教材的有些内容,如重大历史事件的发生原因和意义(后果),历
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评价,有些历史疑难问题等,往往要通过分析,才能把
它讲深讲透,使学生加深理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关于历史事件的背景
和原因的分析,前面已有专门论述,这里从略。对重大事件的意义(后果),
课文一般都作了论述,讲课时可联系事件的背景和过程,作更深入的分析。
对课本中个别未写的或写得过于原则的,可作适当补充。例如课文讲日本明
治维新和俄国1861 年改革的消极后果时,都只提“仍然保留了大量封建残
余”,但没有下文。教师对此应从政治上、经济上两方面作出具体分析。这
样使学生加深了对“封建残余”的理解,并且还为后来俄国1905 年革命的背
景和俄国、日本走上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带有浓厚的封建性的内容作了铺垫。
又如斯巴达克起义对罗马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影响,1848 年欧洲革命的意
义等,都可联系后面裸文的有关内容,作适当补充和分析。又如对“焚书坑
儒”的评论,过去有人认为这是秦始皇为维护郡县制和巩固秦朝统一的一项
重大措施,作了肯定性的评价。而课本认为它“箱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
作了否定性的评价。对焚书坑儒究竟应该如何评价呢?我们可以先摆出下列
事实:焚书坑儒后两年秦始皇死,随即出现赵高专权、指鹿为马的事,第三
年农民大起义爆发,第六年秦朝灭亡。由此可以得出结论:焚书坑儒虽有坚
持郡县制、统一思想、巩固秦朝统治的意图,实际上并未起到这一作用,这
是文化专制主义的残暴措施。其后果是箝制了思想,堵塞了言路,摧残了文
化,以致秦始皇一死就出现了赵高专权的局面,加速了秦朝的灭亡,在当时
就起了反作用,并为后来的历史作出了一个恶劣的开端。如果再与汉武帝加
强思想统治所采取的措施作一比较,那么是非就更清楚了。


(五)运用对比的方法

对比和比较的方法是历史教学中要求较高而收效显著的一种重要方法,
我长期以来一直采用。它不仅对学生正确地掌握历史知识,增强记忆,而且
对培养学生思考和钻研的精神,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进行爱国主义
教育等,都有很大的实际意义。例如中国古代的赋税制度的确是十分繁复多
变的,甚至在有关历史的一本著作中也把某种税收制度和土地制度混淆起来
了。赋税制度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确有棘手之感,在学生中容易造成死记硬背,
很是费力。但若能通过分析、讲解,特别是通过比较,我国古代的赋税制度
(这里按课本内容讲的西汉、北魏、唐前期、两税法、一条鞭法、地丁银等
六种税制)是可以理清头绪,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的。如何去进行分析比较
呢?一是不要笼统地比较,而要从土地税(田租、田赋)、人头税和户税(调)、
摇役(即劳役、力役)这三方面去分别加以比较,弄清其演变过程和形式;
二是比较征税办法的不同,如西汉是按土地多少征收土地税,接人口多少征
收人口税,另外成年男子还要服谣役;特别要点明北魏是以户为单位征税,
唐朝前期是以丁为单位征税,名称上虽都有“租”、“调”、“庸”的分别,
实际上是按户、按丁来征税;两税制是按财产多少征户税(实际上是资产税),
按土地多少征地税;一条鞭法、地丁银都按土地多少征税,实际上已是单一
的土地税了。通过这样分析比较,六种赋税制度的演变过程及其特点就易于
掌握了。比较时应指出赋税制度的演变是与土地制度的变化相联系的;三是
要比较纳税形式(实物、货币等)的演变过程,并指出这种演变是与商品经
济的发展相联系的;四是要比较各种赋税制度特别是后三次税制改革的意义
和作用。又如通过19 世纪晚期美、英、法、德等国经济发展速度的比较,以
说明在向帝国主义过渡时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的加强等。这种可进
行纵向比较和横向比较的问题是很多的。我还特别注意中外历史的对比,例
如将古代阿拉伯与中国唐、明两朝医药学上的成就进行对比:阿拉伯著名医
学家阿维森纳于11 世纪写成《医典》,记录药物760 多种,唐朝著名医学家
孙思邈于公元652 年写成医学著作《千金方》,记载了800 多种药物和5300
多个医方,比《医典》早4 个世纪。《医典》从12 世纪到17 世纪长期被欧
洲医学家奉为权威。在中国,到16 世纪,明朝卓越的医药学家李时珍写成药
物学巨著《本草纲目》,记录了1800 多种药物和11000 多个医方。这一对比,
对学生很有吸引力,我在上面论述爱国主义教育部分,这种中外对比的事例
举有几十次之多,在教学中都可直接引用,能收到较好的效果。此外,有些
简单的对比,也能增强教学效果。例如讲到沙俄通过《爱珲条约》强占我国
大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的60 万平方公里土地时,指出相当于约6 个浙江
省的面积。这样一比,当场引起学生的强烈反响,表现出痛心疾首的情绪,
有的学生禁不住当场激愤地问:“现在怎样了?”

历史比较只能在性质相同或特征相同的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之间进行,
不然的话,就意义不大或失去意义。例如在一本综合题解书中,把巴黎公社
和雅各宾专政的措施加以比较,并要求说明它们政权的性质和历史意义。这
样的比较是不恰当的,也是无意义的。

(六)注意历史与现实的联系

现实社会是历史发展的产物,历史与现实社会是息息相关的。我们之所
以要学习历史,正是为了更好地认识今天和展望未来。除了学习历史的这一
总目的外,在历史教学过程中,若能留意把有些历史现象与当前现实联系起


来进行讲述,不但使学生实际地感受到历史知识的可用性和学习历史的现实
意义,提高学习历史的自觉性,清除历史无用论的思想影响,还对学生提高
学习兴趣,打开思路,从历史中得到启示和借鉴,培养用历史的眼光来观察
和分析社会问题的能力等方面,具有积极的意义。

如何把历史与现实联系起来呢?例如在学到《美国独立战争》时,可以

先作这样的开头:美国总统里根访华时在一次讲话中说:“只要一提起中国,

美国人就会感到有一股吸引力。”①为什么?接着指出美国自立国至今仅有

200 多年历史,而我们中国呢?现在先来看看美国是怎样立国的?这样就转

入了新课。当学到《美国内战》时,先提出:美国立国之初,只有面临大西

洋的13 个州,而后来增加到51 个州,并发展成为称霸世界的超级大国,它

是怎样发展起来的呢?接着就引入新课。又如在学到《古代亚非奴隶制国家》

一章时,可以先点一下:目前亚非各国基本上都是发展中国家,比较落后。

但,是不是历来如此?然后指出,在古代,亚非一些地区是人类历史上文明

发展最早的地区,远在欧洲开化之前,早已发展成为文明古国了。接着转入

新课。在学到世界近代史第三、六、十二章时,在揭露殖民主义罪行后,可

以点明:西方资本主义文明正是在长期掠夺东方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西方

对东方几百年的掠夺,正是东方落后的重要原因之一。在揭露殖民主义对印

第安人实行种族灭绝政策时,不妨指出:“西欧和北美的资本主义大厦,是

建筑在印第安人的累累白骨之上的。”在讲到贩卖黑奴时,可以指出:“黑

人的血浆浇灌了繁茂的资本主义之树。”又如讲到孔子思想时,我曾经讲过

这么一句话:可以说,直到现代,从毛泽东到每个中国人,没有一个人不受

到孔子思想影响的。其他可联系的具体问题是很多的,诸如中外历史上的多

次改革与我国目前的改革;闭关与开放;新航路开辟后葡萄牙的殖民活动与

澳门问题;英国侵占香港地区三条约与将于1997 年把香港地区归还中国的中

英联合声明;19 世纪沙俄对我国东北、西北地区的侵略与中俄边界问题;西

姆拉会议、“麦克马洪线”与西藏问题、中印边界问题等。

在历史联系现实的教学中,必须注意:①要切合实际,注意科学性,不
要勉强联系或滥作联系。②联系时,只作适当的提示和点拨即可,不宜作长
篇的论述。③切忌空洞说教,避免庸俗化,不要忘记“四人帮”反科学的影
射史学的教训。不然的话,不但起不到应有的积极作用,反而会画蛇添足,
适得其反。

(七)上好历史起始课

在起始课时,深入地讨论和讲述学习历史的目的和意义,纠正学生对历
史科的不正确认识,引起学生对历史科的应有重视,这是调动学生学习历史
的内在动力的一项奠基性工作。多年来我一直坚持这一做法并写过一篇文
章。下面具体介绍起始课的上法。

鉴于初中阶段不少学校把历史课作为“搭头课”,课时开得不足,不作
考试要求等,以致造成学生、部分教师和家长普遍不重视历史课的状况,我
在高中历史起始课时,着重向学生讲清为什么要学习历史和怎样学好历史这
两个问题,使学生对学习历史有自觉的要求和动力。

在讲述“为什么要学习历史”时,我先提问:“在初中阶段已学过两年
历史,高中又学两年(原一年)历史,结业后还要举行全省会考,为什么对

① 见1984 年4 月28 日新华社电。

历史教学如此重视?学习历史究竟有何意义?”学生一般能作简短的回答,
提出不少看法。在讨论的基础上我作了如下归纳:

1。学习历史可以增长知识,扩大知识面
历史知识是整个文化知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全民族文化素质
所不可缺少的。对知识应有全面理解,偏科思想是错误的,是一种片面观点,
是一种短见。没有历史知识的人决不是理想的人才,而是文化知识的残缺者。
我还举例说明有些人因缺乏历史知识而闹出的笑话,如有的出国留学生对祖
国历史的了解反而不及外国学生而遇到的一些尴尬局面,又如一位地方负责
同志在接待外宾时因弄错国名,几乎造成严重政治事故。应该说,历史知识
是作为一个现代人所必不可少的一门重要知识。

2。历史是社会科学中的一门学科,是研究许多学科知识所不可缺少的
在大学里,不论学习中文、外语、哲学,或经济、法律、政治、军事、
外交等等,都必须学习基础的或相应的历史知识。可以说,历史学科是社会
科学的一门基础学科。马克思、恩格斯曾留下了这么一句名言:“我们仅仅
知道一门唯一的科学,即历史科学。”① 

3。学习历史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基本内容
通过学习历史,能更好地激发民族自豪感,增强民族自尊心,培养自己
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这里先让学生回答周恩来从小立下的“为中华之崛起
而读书”的爱国志向后,指出这种志向正是周恩来后来成长为中国伟大领袖
人物的一个重要思想基础。接着我阐述了一个简单的道理:一个从小离开母
亲怀抱而一直见不到母亲的人不可能产生对母亲的热爱之情;同样,一个不
了解祖国,对祖国历史一无所知的人怎么可能产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呢?然
后强调指出:一个没有爱国主义精神的人,应该说在思想上是“不及格”的。
还痛斥了近几年在对外交往中出现了一些丧失国格人格的丑事,其中也包括
个别不懂祖国历史、毫无爱国之心的青年人。

4。学习历史可以开阔视野,启迪智慧
学习历史不只限于增长历史知识,它还可以使人聪明,使人增长才干。
有时历史给人的启示和激励是不可限量的:如孙中山少年时以洪秀全为学习
榜样,自称洪秀全第二;邹容敬仰谭嗣同,为谭嗣同的牺牲而悲愤,决心“继
志”而起,救国救民,“虽粉身碎骨而不计”;我校女同学中有的以居里夫
人激励自己,男同学中有的以爱因斯坦等科学家激励自己,勤奋苦学,终于
取得了优异成绩,进入大学后也继续奋进不已。

5。学习历史可以“鉴往知来”,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认识历史发展的
规律,从而用来指导人们当前的工作和斗争我曾举了下面两例:
例一,为什么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能够找到中国民主革命的
正确道路?是由于认清了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