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暴君刘璋-第58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河北占据并州,与邺城只相隔一个太行山,折兰英赵云马超等十几万骑兵在代郡上谷一代集结,俯瞰河北幽州。
    天下已经控制三分之二,吴军和魏军被压迫在一隅,奠定了天下统一之势。
    从当初平定荆州开始崛起,阳平关与西羌之战让川军名震天下,让天下世族和豪强再也不敢小觑,再到关中之战成为天下第一强大势力。(未完待续。)


第917章 册封
    而现在,已经占据绝对优势,对魏军吴军泰山压顶。
    群臣朝拜之后,当即有文武提出立刻出兵一统天下,这是所有文武共同的心愿,半年前,刘璋已经明确说了,不一统天下绝不谈称帝之事。
    刘璋不称帝,他们这些官员武将就得不到加封。
    刘璋当初的话以剑起誓,没人敢怀疑,也没人再敢在一统天下之前谈论称帝之事,可是这并不代表他们不渴望刘璋称帝,以成就自己开国元勋的地位。
    现在川军群臣和武将,都卯足了劲准备给川军一统天下,灌输最后一股庞大力量,在这些官员武将积极性推动下,农耕商业,匠人坊创造,作坊生产,军队训练,全都有条不紊,一派活跃景象。
    川军辖地所有人都在为川军一统天下做准备。
    而下河套之战的胜利,大大鼓舞了所有人的人心,因为这可不是一场简单的胜利,与川军出师前他们的预料相差太大。
    他们预料到川军会胜利,可是没想到胜的这么彻底。
    这一战不止拿下了下河套和并州这两个预定目标,还有邺城政变,让曹军核心文武纷纷来投,这就足够鼓舞人心了,而北方的氐人十万大军,竟然是川军的兵力。
    如此一来,不但川军头上没有悬着的利剑,反而悬在了魏军头上,这种形势的逆转,已经完全奠定了川军统一之势,不出意外,川军统一是铁板钉钉的事了。
    在一件大事成功之前,人们往往会变得更迫切,现在的川军文武就是这样,到了这个时刻,他们已经迫切希望川军的铁蹄进入河北,踏平江东。
    是以伏寿坐上主位,刘璋坐在下首一旁时,群臣纷纷请命。
    对于立刻发起统一大战,刘璋当然不会同意。
    现在的川军已经有实力发起统一之战,无论兵力,士气,战力,还是后勤补给,全力进攻之下,壶关,长城,长江这些壁垒都是挡不住川军的。
    可是现在发起进攻,没有新兵种的全面出击,士兵伤亡必定惨重,库存粮食也不足以支撑全面进攻,肯定需要加税和商人捐助。
    哪怕百姓和商人没有怨言,也是伤筋动骨之事。
    何况最关键的事,刘璋觉得统一大战之前,还有一些事没做,如果不提前做了,等到一统天下事情更多,到时候没有顾及到的地方,可能留下世代隐患。
    刘璋拒绝了群臣提议,虽然群臣不甘,但是也没说什么,毕竟刘璋和黄月英已经在半年前透露过,统一大战是一年半以后,也就是距离现在一年时间。
    他们只是因为下河套之战的意外收获,而变得狂热,除了有一点那种迫切心思被压下的躁动心里,其他也没什么,反正只有一年了。
    “宣荀彧,荀攸,程昱,张辽,徐晃,张颌,田豫,夏侯渊,李典……进殿。”太监高声传呼,候在殿外的荀彧荀攸等次序进入。
    曹军众文武看着两旁肃穆的川军文武,以及高坐上首的伏寿刘璋,仿佛想起了当初关中之战前,那时候虽然宫殿残破点,但是曹军也有这个阵容。
    当时坐在上首的刘协,刘璋位置的是曹操,曹军文武鼎盛站立两旁,曹操还曾经横槊赋诗。
    可是时过境迁,曹军已经完全没落,荀彧张辽等无论如何想不到,自己有一天竟然会投到川军之下,在川军占据天下大势之时,他们以为他们只能战死的。
    “荀彧(张辽……)参见太后,太后千岁,参见蜀王,蜀王千岁。”
    “众卿平身。”伏寿向曹军众文武做了一个起身手势,缓缓道:“本宫听蜀王殿下说,魏王曹操已经弃暗投明,愿意归附朝廷,此本兴盛社稷之举,奈何被一群宵小阻挠,魏王也深陷贼首。
    邺城叛贼此举,上不合天道,下不应民心,恸伤大汉,遗害社稷,蜀王必率我大汉官军荡除之,救下魏王。
    诸位来投,说明皆与魏王一样,乃弃暗投明之忠义之士,理应加封,蜀王殿下,你来宣读本宫旨意吧。”
    荀彧张辽等人略微诧异,现在的伏寿与以前在曹军中那个伏寿的柔弱女子形象完全不一样,坐在上位尽显雍容华贵,没有一点局促,与真的太后摄政没有两样。
    如果不是荀彧张辽等人肯定地知道川军是刘璋掌权,乍一看,还以为川军真是伏寿说了算。
    伏寿将一席话说完,好像完全出自内心,没有一点胁迫的意思,尤其是最后那句:“蜀王殿下,你来宣读本宫旨意吧。”
    哪怕知道刘璋宣读的是自己的意思,或许伏寿压根不知道“自己的”旨意是什么,但是这句话放在以前,刘协是绝不敢对曹操说的。
    这是和以前曹军挟持刘协是完全不同的观感。完全没有挟持的感觉。
    自从上次伏寿早产,荀彧荀攸等人已经隐隐听见议论,现在见了伏寿,心中已经确认,“果然如此”。
    不过他们还是了解伏寿的,竟然能让伏寿心甘情愿为傀儡,都不由惊讶刘璋的本事。
    以前董卓是威吓逼迫,曹操是软刀子,现在刘璋竟然能让伏寿心甘情愿。
    挟持天子看来也是需要水平的,三者一比较,高下立判啊。
    “是。”刘璋向伏寿施礼,转过身对曹军文武道:“文若,文远,还有其他诸位,你们初来川军,本是该好好休整,熟悉川军的,本王现在代太后册封你们官职,恐怕要即日上任辛劳,你们可愿意?”
    刘璋看向曹军众文武,荀彧和张辽等人互相看着,都有些不可思议,原本还以为先会被冷落,然后逐个考察,等表了忠心后,再委任官职,没想到这才回到长安第二天,刘璋就要封赐,还真是出人意料。
    “我等谨遵太后蜀王旨意。”荀彧张辽等一起下拜。
    “好。”刘璋拿出一封诏书看了一眼,没有照着念,将诏书垂到腰下,直接道:“南阳,豫州以西,河洛之地,原本皆富庶之地,因为战乱逐渐荒芜,虽然现在归附朝廷,但是民生未复,迫切需要能臣干吏治理。
    太后闻荀彧荀文若,程昱程仲德,皆治世良才,现册封程昱为豫州牧,兼领南阳太守,册封荀彧为河南尹,主持河洛之地重建。”
    荀彧和程昱都不可置信地听着诏令,几乎忘了下拜,他们只以为刘璋会分封一个不足轻重的官职,就算官位高,也必然被掣肘的官位,可是怎么也没想到,竟然一出来,就是一方大员,还是要害之地。
    荀彧抬起头道:“蜀王殿下,河洛之地东连虎牢关前线,北达下河套并州,两地皆川军前线重地,乃后勤补给之路咽喉,属下……”
    “是啊,豫州也覆盖颖水前线。”程昱跟着道。
    “正因为如此,才正需要两位大才,难道二位是觉得能力不足吗?”刘璋问道,不管是后世评价,还是刘璋对这个时代的了解。
    荀彧程昱这些人,只要投效,就是忠贞不移的,而自己越重用他们,他们就会越快归心,猜疑来猜疑去,只会让他们心生隔阂,最后浪费了两个人才。
    “属下叩谢太后,叩谢蜀王。”荀彧和程昱两人深鞠一躬。
    刘璋微微点头,继续道:“素问曹公帐下五子良将,皆文武双全之大将,乐进不幸陨落汉水之畔,然张辽,徐晃,张颌三位将军投效,着实让太后和本王高兴。
    现北方草原刚刚归附,本王册封折兰英为美稷城,行王事,总督北方草原,但是光靠折兰英一个人,虽然可以掌控军队,却未必能让我大汉真正掌控草原。
    折兰英麾下有十万大军,其中氐人军两万,鲜卑军三万,汉军五万,两万氐人军由折兰英亲自掌握,鲜卑军由大将王越指挥。
    剩下五万汉军,我打算分成三支,中军两万人,由张辽率领驻守雁门关一代,屯田驻军,左军一万五千人,由徐晃率领,暂时驻扎上谷,右军一万五千人,由张颌率领,同样驻扎上谷。等平定幽州后,自有分配。”
    刘璋已经和黄月英商议过了,草原决不能存留军队,对此,黄月英和刘璋已经指定出了一个管理草原的办法,那就是军民剥离。
    草原放牧,当然需要男性,但是以后的草原,只准放牧牛羊,不得放养马匹,牧民用于骑乘的马匹由汉军基地分配,并且只是在放牧季节分配。
    而所谓汉军基地,就是沿着草原,靠近长城地带水草丰美的地方,汉军选定的驻军场所,这些驻军场所有很多作用,首先就是军队控制草原,并且只有这些地方才能大量集中马匹。
    汉军基地中的将领和管理文官,并不区分是汉族还是异族,但是和西域等地一样,轮番替换,而这些地方还管理着市场交易,包括盐巴铁器等在内。
    基地的军队,也是草原牧民的义务兵制度。
    并且也肩负着在草原灾害的时候,负责救助草原灾区。(未完待续。)


第918章 乱世下的人
    简单的说,就是长城一线的四个基地,充当了以前草原王庭的责任,控制所属草原地域的一切,包括水草分配,兽皮兽肉等卖出,盐铁等生活必需品买入,承担草原救灾责任。
    草原部落内部只有规范游牧的组织,没有军队组织,四个基地循环派出巡逻骑游弋在所属草原,一方面帮助部落组织施行管辖,惩治犯规犯法的牧民。
    另一方面监督各个部落是否禁止了战马,一般来说只有养了一定数目牛羊的牧民才能拥有相应数量的战马,否则就是违反了禁马令。
    驽马等劣种马是不限制的。
    同时还要察看贩卖入草原的铁器,是否是用来打造成了锅碗瓢盆,草原生活必备的刀具不限制,但是能够战场普及厮杀的刀具是决不能成型的。
    这样做有很多坏处,或许破坏了许多草原传统,但是现在这个阶段,明显不是保存草原传统的时候,而且现在的西伯利亚外,还没有什么俄罗斯,根本没有外敌,军队不需要那么强的战力。
    武力约束只是手段,不是目的,也没有永远的武力约束,此举主要是要约束住草原,让草原顺利渡过同化阶段。
    如果在这个阶段,牧民造反,首先就会遇到战马和战刀的困难,其次还有生活必需品不能输入,打乱牧民生活秩序,并且部落内的牧民官员,都是四个汉军基地提拔的,有一定约束力。
    此外还有四个基地强大的兵力震慑。
    如果这样牧民都要坚持造反,那刘璋觉得,肯定是大汉腐朽到极点,盘剥牧民到极点,让人家无法生存,那活该被造反啊。
    只要牧民不造反,生活过得下去,或者因为汉军的赈灾和生活必需品输入生活更好更平稳一点,那同化起来就容易许多。
    四个基地的官员,第一批可能出自大汉,但是后面的批次必定大量出自草原,和西域一样,全部通过四科举仕考取。
    不学习汉字的,连笔试的试卷都看不懂,怎么做官员。
    等有一批人努力学习汉文化起来当官了,那这批人就成了大汉的拥护者,长此以往,草原就会被完全纳入大汉统治之下。
    这和西域一样,需要一个很漫长的过程,刘璋只能开个头。
    而现在才是武力束缚的初级阶段,没有武力震慑,那些彪悍的草原牧民没人能服你。
    民族问题很复杂,如果只是震慑以前的草原部落,谁狠谁就可以去,比如把好厉害往那一摆,估计许多草原部落就算有兵都绝不敢反抗。
    可是要将草原纳入统治,好厉害这样的就不成,这就需要很多文武兼备能够冷静分析事态,可以独当一面的大将。
    这样的大将在川军中不多的,张任魏延赵云等,都各自带着军队,没完成统一之前,根本派不出去。
    这些曹军文武的加入,正好解决了这个问题。
    张辽守雁门,由于幽州还没定,张颌和徐晃还不适合建立基地。‘五子良将’是后世人给张辽等五将冠名,现在被刘璋直接说出来,张辽等没有不适,反而觉得有些自豪。
    刘璋宣读了三将的任命,已经让曹军投来的文武震惊了,荀彧程昱担任地方大员就算了,徐晃张颌直接带兵,张辽更是驻守雁门中枢位置,这是绝对的厚待啊。
    一些川军文武都觉得封赏太过,曹军这一来等于形成了一个很有实力的部系,但是这些职位没有侵犯到他们的现有任何利益,也就都没说什么。
    刘璋继续道:“荀攸荀公达,昔日曹公曾言公达为‘谋主’,战场擅长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