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暴君刘璋-第63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听过一个传说,一片大陆上,有一种很厉害的生物,这种生物能够完败其他生活在这片大陆上的所有生物,他们是那片大陆当仁不让的王者。
    所以这种生物不断的繁衍生息,不断的占领领地,直到占领整个大陆。
    但是接下来,因为数量太过庞大,他们的食物变得短缺,于是需要互相撕咬。
    所谓动物打架,体型大力气大的当然占优势,所以在激烈的资源争夺中,只有体型大的活下来。
    可是食物还是不够,因为这些体型大的食量也很大,于是继续撕咬,体型小的被全部淘汰,几万年,几十万年,几百几千万年,最后这种生物全部是无比庞大的物种了,能撼山断河。
    可是它们最终还是灭亡了,不用我说,你们也该知道为什么吧。”
    “体型越来越大,食量越来越大,一直延续下去,最后必然还是食物短缺,当然只能灭亡。”鲁肃说道,可是忽然一皱眉。
    刘璋笑了一下,转对几人道:“我知道你们心中恨我刘璋入骨,但是我真的不恨你们,至少对于你们个人,我不恨,只是你们主导的时代,必须过去,我不想大汉的水囊破掉。”
    刘璋站了起来,鲁肃突然抬头道:“蜀王,或许你说的是对的,世族在不断的壮大过程中,终将灭亡。
    可是蜀王殿下用屠杀几十万世族人的代价,建立起来的新时代,如果主导这个时代的都像那些人一样,我鲁肃死不瞑目,所有世族子弟,都死不瞑目。”
    刘璋轻出一口气,没有回答鲁肃的话,走向高台,张任下令行刑,其余人皆是砍头,黄兰,李材和世族主要成员,包括司马徽,鲁肃,庞德公,诸葛慈在内,全部凌迟。
    刘璋踏上台阶,面对所有文武道:“诸位,登基之前,本王宣布三道政令,皆建立在以前的新政之上。”
    黄月英拿出一封卷轴上前,展开朗声念道:
    “大汉蜀王殿下,假基三令,为大汉国策。
    大汉蜀王殿下第一令,土地令,大汉每一个子民都有拥有基本土地的权利,可以自己放弃,但绝不能剥夺。
    每一名子民,根据当地田亩数量,人口数量,土地肥沃程度,由官府核算每一个成年人的私有土地标准。
    私有土地可买卖,可租赁,只上缴基本赋税。
    若大汉子民要扩张土地,在规定私有土地标准外的土地,皆为朝廷租赁形式,不止要上交赋税,还要上缴租税,双种税收不得拖欠,否则收回租赁土地。
    租赁土地非私有,为朝廷所有,租赁期不得超过十年,租赁期满可续租,而国家也可以收回土地,租赁土地的大汉子民不得以任何借口阻止。
    如果私有土地买卖,卖方同样拥有标准土地的权利,他日能够买回土地,当地官府必须按照私有标准分配,不得提高市价,不得加征说服。
    买方若超过私有土地标准,买来土地不能变成私有土地,只能是租赁土地,赋税与租税同时上缴。
    有两者例外,第一,拥有大汉爵位者,按照爵位可获得拥有更多私有土地权利,从男爵到王爵,私有土地数量不同,所有私有土地只需缴纳赋税。
    若爵位降级或废除,自动剥夺多余土地拥有权利,若要持续拥有,需缴纳租税和赋税,且朝廷有租赁期满的收回权利。
    第二,凡是犯罪的人,根据罪行不同,可剥夺拥有标准土地权,如果要赎回权力,需要对大汉做出等额的贡献。”
    这是刘璋和黄月英商议之后,在原有土地令上改变成的新土地令。
    刘璋唯一的目的,就是杜绝土地兼并和普通农民沦为佃农或奴隶。
    私有土地标准,经过各地根据具体标准衡量,报于官府备案,虽然不能像后世人口普查一样大规模清查,但是朝廷会每过几年,就去派人去地方监察,看是否瞒报或不公。
    这些私有土地,是底层百姓的生活根本,或许这些百姓哪天遇到大灾大难,需要卖土地,可以,但是卖了以后,这些百姓还是有拥有标准土地的权利,并且买回这些土地,价格不会太贵。
    这样一来,以后等百姓有钱了,依然可以买回这些土地。
    当然,这些只对那些有再生能力的有用,比如标准上可以拥有五亩土地,这个百姓卖掉一亩地,以后赚了钱,可以把这一亩买回来。
    如果真的这一家子一蹶不振,再也不能有钱,那刘璋也救不了他们,任何时代,都是有最穷最穷的人的,无法避免。。
    刘璋能做的,只能是让体制尽量合理,尽量不要产生大量的穷人。
    而那些买方,如果是原来标准土地数额不足的,买回来就是私产,如果超过了标准,那还是要缴纳赋税和租税两种税收。并且官府可以在租赁期满收回。
    这样肯定打击一些土豪的买地热情,但是那些要办农场经营的,还是会有渠道,不会杜绝他们的生路。
    同时不会造成土地严重集中的局面。如果发现土地严重集中,官府第一步可以提高租税,如果无效,可以直接收回土地。
    官府也不能照顾那些土豪利益,一直续租,因为新土地令规定,每个成年百姓都有拥有标准土地的权利。
    如果一个人的标准土地不足,他又有能力买土地,官府不得以任何理由阻止,必须卖给他,这样一来,如果土地严重集中,官府只有收回租赁权一条路。
    封建时期,在没有工业化的时代,土地无疑是最重要的资产,刘璋不想土地兼并重演,更不想因为体制和大家族压榨,让百姓完全没有生路。
    拥有爵位的人可以获得土地,这看起来很不公平,但那只是针对以前的爵位。
    递减爵位之后,土地不可能长期兼并,以前拥有大量土地的高爵位人,只要子孙没有足够贡献,不能维持爵位,只能将这些土地散出来。
    爵位是奖励对大汉有功勋人,同样是一种特权,刘璋觉得,对一个国家有杰出贡献的人,是有资格拥有一定特权的。
    而许多恶劣的罪犯,连公民都不配,更别说拥有土地。
    那些已经被带上行刑台的世族,司马徽,庞德公等人,听到新土地令,如果是以前的他们,这样的政令就是个笑话。
    因为没人会去执行。
    可是他们现在冷静想想,这样的政策,或许才是真的杜绝水囊破裂的办法,而现在川军建立的大汉还没开始,一切都是空白。
    这个时候颁布这样的国策,阻力是最小的,如果等个几十年,等第一批既得利益者站起来,这种剥夺上层人权利的政策,绝对不可能得到实施。
    这时,这些世族知道,或许就土地一项,刘璋建立的朝代,或许比以前的要好。
    “大汉蜀王殿下第二令,限价令。
    限价令不针对所有产品。奢侈物品只要公平买卖,可无限加价。
    限价令只针对百姓生活必须用品,凡是生活必须用品,必须由专门部门负责测算市价,并维持基本供应。
    官府必须维持一定数额的日常用品囤积,以面对灾害和其他减产原因,任何商人和豪门,不得在必须物品短缺的时间囤积货物,不得高价出售。”
    限价令与以前颁布的大同小异,并没有多大改变,但是必须提出来,因为在刘璋和川军整个征战过程中,真正遇到阻力的只是土地令和四科举仕。
    而限价令几乎都被人们遗忘了。
    可是刘璋知道,现在大汉农产过剩,必然带起商业,商业发达的时候,限价令将是最大的阻碍,如果不强调,可能以后被商人影响力占据的朝廷,把这条政令废了都说不定。
    刘璋必须将这条政令定为国策。
    除非全国大面积饥荒,否则限价令可以保证百姓基本的生活秩序,同时也是避免资本家盘剥的手段。
    就算没有灾害,这些日常物品要是被操纵了,那就是认为的灾害,刘璋不得不防。(未完待续。)


第979章 新体制
    但是谁都知道科举制的弊端,所谓人才,绝对不止当官这一条路,而士农工商,三十六行,都是可以促进社会发展的。
    古代对这些行业的人才选取,非常不合理,而且还存在严重的歧视。
    大汉同样歧视,但是远不如封建社会后期,刘璋有改变的基础,四科举仕,可以根据需要扩展到很多科,这有利于朝廷选取各行各业的人才。
    同样也有利于一些有其他行业天赋的人,发挥他们的天赋,如果处于歧视的时代,或者不能通过这些天赋出人头地,那这些人就埋没。
    而刘璋知道,正是这些人在推动社会发展,如果西方一直也用科举制,只选拔当官的,对其他行业歧视,那就绝不会有工业革命。
    说不定一个人才发明一个新的纺织机器,就可以带动整个社会发展,这就是其他行业的力量。
    而中国一直用科举制,似乎只有当官才能出人头地,练就了一批将官场规则和人情世故玩得精熟的政治人才,这不得不说是一种悲哀。
    对于有爵位的人,就是对大汉有功的人,这样的人四科举仕加分,刘璋觉得无可厚非,比如一个士兵退伍,想到官府的工匠坊当个木匠,适当加分,是必要的。
    而对于少数民族的加分政策,直到两千年后还在沿用,许多汉人觉得不合理,其实是合理的。
    少数民族地区基本都教育低一些,明面上的考虑是,让拉近各地区水平,要不然教育水平相对低的少数民族学生,要进好大学太困难了。
    而暗里还有一个好处,缓解少数民族融合进华夏民族的怨气,同时加速同化,这是维持华民族稳定的需要。
    而现在这个时代,暗里的好处,是刘璋迫切需要的。
    现在川军大规模开疆拓土,靠的是武力,大宛骑,弓骑兵,藤甲兵,强弩兵,不管山地战,水战,平原战,守城战,全部所向披靡,当然拓展土地容易。
    可是这些土地上的百姓,根本没有归附,别说西域,西羌,草原和高句丽,就算是滇州,经过这么长时间,还是没有从心里上认同自己是大汉子民。
    而如果有普遍的四科举仕,这些少数民族为了出人头地,不得不吸收汉文化,并且选择当大汉的官员,那就完成了同化的最重要一步。
    第一是文化同化,少数民族学习了汉文,从小接受“我是大汉人”的教育,慢慢的就可以潜移默化。
    另外就是网络了少数民族精英,那些参加四科举仕并且取得官职的,哪个不是少数民族的精英,而给予这些人官位和其他待遇,他们瞬间成为既得利益者。
    有了这一批人,是束缚住少数民族依附大汉的锁链。
    武力征服只是第一步,如果没有后续同化,武力征服的地方都是虚影,由此,四科举仕就变得非常必要。
    而少数民族的加分,就是鼓励少数民族参加四科举仕,对汉民族绝对是有益无害的。
    行刑还在继续,在黄月英宣读三大政令时,无数人人头落地,血液渗入石板铺成的地面,如一条条小溪流到许多川军文武脚前。
    黄兰,李材,司马徽,庞德公,鲁肃等人承受凌迟之刑,已经血肉模糊。
    功臣阁建立在尸山血海之上,山河破碎图招展在尸山血海之上,三大政令在尸山血海中宣读,而刘璋即将登基,同样要踏过已经一片血红的地面。
    “所有人尸体就地掩埋。”
    “可是这里是功臣塔下……”
    “就这样了。”
    好像泥水一般,刘璋踏过血地,后面文武百官紧随,仿佛趟过水田,向宫殿走去,每个人的鞋子上都沾满血水。
    远处围观的百姓,从来没想过,刘璋不但要在登基前杀掉黄兰等犯罪之人,还是在登基当天杀掉,并且在这种惨烈的环境下,走向自己的帝位。
    “主公。”
    离开了望星台,出了好远,直到血腥味消散,关银屏回头看了一眼,策马到了刘璋近前,从腰中拿出一把弯刀,对刘璋道:“主公,这个还给你吧,我觉得你并不需要。”
    刘璋侧眼看着弯刀,他知道关银屏是什么意思,这把弯刀虽然换过一次,从最开始那把很钝的弯刀,换成了韩遂那把很精美的弯刀,但是作用是一样。
    虽然关银屏不可能真的就拿这弯刀杀了刘璋,但是至少看到它,也是一个警醒。
    而现在,即将称帝的时候,还杀了这么多人,就地宣布了三大政令,关银屏觉得刘璋不会变,所有人变了刘璋都不会变,这把弯刀根本不需要,从听黄月英宣读完政令,关银屏就觉得自己配着这弯刀是多余。
    “留着吧,以后的路还长着呢。”刘璋说道。
    刘璋的语气,让关银屏难以说第二句归还的话,将弯刀配到腰间,就要策马到自己的位置,刘璋突然叫住关银屏。
    刘璋和关银屏在前面说话,后面文武百官跟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