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国炮兵传奇-第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破了胆。他们丢枪卸甲,连滚带爬地退下山去。许久,待明白是虚惊一场后,才又气哼哼地再次冲上山。 
  “冲啊!先冲上去的有赏啊!后退不前的军法从事……”敌军官在后面挥动着手枪,连威胁带利诱地强逼着敌人再次发起进攻。可是敌人刚一露头,便又遭到红军的迎头痛击,敌人又屁滚尿流地缩了回去。 
  一次、二次、三次……随着敌人的一次次进攻,山坡上堆满了敌人的尸体,可是山上有限的子弹已经快用光了,红军官兵就把堆掩体用的石头当武器,等敌人靠近时,就用石头砸。 
  敌人发现红军的弹药快用光了,便更加猖狂起来,后面督战的军官大喊着:“红军的子弹已经打光了,他们只能用石头,不要怕,快往上冲啊!” 
  敌人的攻势更猛了,激战到下午4时,攻上山口的敌人一次比一次增多。 
  眼看井冈山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最后时刻了。 
  正在这时,有几位战士把山下茨坪机械厂刚刚修理好的一门迫击炮抬上了山。由于敌人从黄洋界进攻,封锁了山口,这几位红军战士是从别的小路绕道上山的。 
  朱团长一看关键时刻多了一门炮,自然十分高兴,可是当他发现只有3发炮弹,一颗刚刚松弛的心又揪了起来。 
  在朱团长的指挥下,迫击炮安放在团指挥所门口。炮手安好支架,竖好炮筒,向着攻山敌人最密集的地方瞄准,测好方位距离后,朱团长果断地挥了下手臂:“放!” 
  炮手把一枚迫击炮弹塞进炮筒,接着紧紧捂起耳朵。可是停了一会儿,一点动静都没有,原来这是一发臭弹。 
  炮手小心翼翼地将炮弹退出膛,又装上一发。谁知这一发又是臭弹。 
  还剩最后一发炮弹了,朱团长说:“不能打登山的敌人了,要打山下的指挥所,反正成不成就这最后一发炮弹了。” 
  按照朱团长的命令,最后一发炮弹瞄准了山下的敌人指挥所。 
  “放!”随着朱团长一声命令,炮手将炮弹装进炮筒。 
  “轰”地一声,这最后一发炮弹不但响了,而且准确命中了敌指挥所。攻山的敌人把指挥所设置在一个山腰子里,以为这儿安全。没想到红军的一炮正巧在山腰子里爆炸,把指挥所炸了个人仰马翻。 
  这一来敌人害怕了。这种迫击炮只有红军的主力老28团有,莫非到湖南去的主力部队都回山了? 
  第二天清晨,大雾散尽,山下静悄悄地,没有一丝声响,只有顽皮的猴子在树丛间蹦来荡去。 
  敌人在玩什么花招?朱团长派了几个战士摸下山去探听情况。不一会儿,他们兴高采烈地跑回来,原来敌人连夜悄悄地开溜了。 
  过了20多天,毛泽东率领红军主力部队回到了井冈山,当听完朱团长守山的汇报后,十分开心地笑了,当即填词一首: 
  山下旌旗在望, 
  山头鼓角相闻。 
  敌军围困万千重, 
  我自岿然不动。 
  早已森严壁垒, 
  更加众志成城。 
  黄洋界上炮声隆, 
  报道敌军宵遁。 
  于是,毛泽东这首《西江月·井冈山》,把“黄洋界上炮声隆”的故事,讲述到了今天。 
  “山大王”初识大炮的威力 
  井冈山山高林密,人烟稀少,是开展游击战的好地方。可当初这儿有两支土匪占据着山上的主要路口,毛泽东率领红军之所以能在山上站住脚,这其中还有一段富有传奇色彩的故事。 
  这两股土匪,一股驻在山下宁岗茅坪一带,匪首叫袁文才;另一股驻在山上井冈茨坪一带,匪首叫王佐。这两个人虽然山上山下各霸一方,却是拜把子兄弟,有生死之交,一旦有情况,他们山上山下遥相呼应,倒也一直相安无事。 
  他们主要的生存方式就是“吊羊”,这“羊”是指土豪劣绅,所谓“吊”,就是瞅冷子将他们绑架起来做人质,然后让他们的家人拿钱来赎人。 
  毛泽东带着秋收起义失败后的几百名红军,来到宁岗古城一带活动。他早就看好了井冈山这块能进能退、能打能藏的风水宝地,可这两股土匪已经占山为王了,不好强硬抢占,只有一个法子,就是将他们收编。 
  后来,毛泽东得知这位袁文才曾是中国共产党党员,1926年担任过“宁岗县农民自卫军的总指挥”。毛泽东便派当地党的负责人,一位叫龙超清的同志前去说服。 
  龙超清回来说:袁这些年吃亏吃怕了,有疑心,他眼下最缺的是枪,只要能给他一批武器,他一定会与红军合作。 
  毛泽东立时慷慨允诺:给袁文才108支钢枪。 
  袁文才得枪后大喜,立刻给红军送来600块大洋,还同意加入中国工农红军。 
  收编了袁文才后,毛泽东又叫袁去做王佐的工作。 
  王佐这人早先是个本地的裁缝,30来岁年纪,个头不高,长得白白胖胖,两条眉毛浓黑,穿一身直贡缎的黑色短衣,腰间别一支新式驳壳枪,有一身好武艺。有一次十几个敌人把他包围在一个小院里,想吃他的闷鸡。他发现情况不妙时,敌人已经冲了进来。他来不及掏枪,便操起一条板凳,把冲过来的敌人打了个猝不及防,然后手持一根竹竿,“嗖”地一下撞开木窗,落到院里,没等敌人明白过来发生了什么事,便又“嗖”地一声撑出了院墙,逃出了敌人的重围。 
  现在,他知道山下来了一支叫中国工农红军的队伍,可不知道是干啥的。袁文才告诉他,红军也是和地主老财作对的,跟他们“劫富济贫”差不多,还告诉他红军给了他108支快枪。 
  王佐闻听此话吃了一惊。王佐在山上混了这么多年,总共也只搞到60多条枪,而且其中有不少是装火药的土枪,他手下的弟兄,两三个人才能摊到一支枪。红军一下子就敢给他们这么多枪,说明红军不想吃掉他们。 
  1927年10月24日,王佐和毛泽东在双马石第一次见面。 
  双马石是井冈山的一大景观,两块天然巨石,一上一下,叠压在一起,瑰奇万分。这里也是上山的五大哨口之一,山高林密,是伏兵的好地方。 
  王佐害怕红军使诈,悄悄在林中藏了伏兵。会晤时,看到毛泽东身材魁伟,态度亲切,待人和蔼,而且心地坦诚,随身只带了一个卫兵,立刻也就放下心来。 
  毛泽东长于言辞,说话极有说服力,他向王佐说了一番革命道理,还讲了红军的性质和任务。最后毛泽东豪爽地说:“红军打土豪,同你们‘吊羊’是一回事,都是要革他们的命,造他们的反,你们需要枪,我们给,需要多少,报个数吧!” 
  毛泽东的这一番话,说得王佐一会儿激情喷涌,一会儿热血澎湃。当让他报数的时候,他迟疑再三不敢吐口,说少了怕失去机会,说多了怕人家不答应。正在迟疑不决的当儿,毛泽东似乎看透了王佐的心事,大度地说:“给你们70支快枪,够不够?” 
  乖乖,70支,王佐连做梦也没敢想,比他现有的全部家当还要多。王佐忘情地拉住毛泽东的手说:“好兄弟,走,我们上山……” 
  3天之后,即10月27日,毛泽东率领的红军正式上山落营扎寨。井冈山从此便成了中国红军的摇篮,最初的革命圣地。 
  安顿好部队后,毛泽东就带着部队下山了,去开辟茶陵一带的根据地。改造两支土匪队伍的任务,就交给了何长工同志,让他担任这支部队的党代表。 
  何长工喝过洋墨水,会讲法、俄等好几国语言,头脑灵活,能言善辩,毛泽东十分看重他,屡屡派遣他去从事重要的联络工作。 
  何长工知道,王佐的工作做得怎样,是直接关系到红军能否在井冈山上生存的大问题,因此,处事十分慎重。 
  刚上山时,王佐对他怀有疑心,让他成天呆在小半山的一间草房里,哪里都不让他去。何长工便顺水推舟,故意对什么军务也不管不问,闲来无事的时候,就经常到王佐家中坐坐,向他的母亲、哥哥、妻子讲一些革命道理和社会上的见闻,使他的亲人首先对何代表怀有好感。 
  接着,何长工发现王佐有三个交心的好朋友:袁文才、刁飞林、李克昌。每逢有什么大事,王佐必定同他们商量。于是何长工很快又和他们混得厮熟,并且取得了他们的信任。这样一来,王佐对何代表就另眼相看,有什么事也开始同何长工商量了。 
  但何长工知道,王佐的内心深处,对红军还是存有戒心的,生怕红军把他们吃掉。要清除他这种念头,只有帮他打一次大仗,除掉他的心腹大患尹道一才行。 
  原来,王佐的山大王并不是好当的,当时的地主武装都是他们的对头,最主要的是“四大屠夫”,这四大屠夫即东、南、西、北的4支地主武装的头子,东为尹道一,南为肖家壁,西为贾少提,北为肖银光。 
  在这四人当中,为首的是尹道一,他的势力最大,枪最多,战斗力也最强,他本人还是井冈山七县民团的总指挥,更是王佐的死敌。王佐与他打过多次交道,但屡屡遭败,连王佐的侄女也被尹道一所杀。因此,王佐对他恨之入骨,无奈自己文治武功兵力枪械都不如人家,他只好把这口恶气强压在心底。 
  何长工了解到这个情况后,觉得消灭尹道一不但可以打击地主武装的嚣张气焰,壮大红军的声势,还可以清除掉王佐心头的恶气,取得王佐的信任,是个一石数鸟的好计策。 
  何长工把这个想法给毛泽东讲述后,立刻得到了支持,并让红军28团配合行动。 
  当何长工心里有了底,把这事与王佐谈开时,王佐先是十分激动,继而又有些畏惧,毕竟多次作战,他都败在尹道一的手里,他怕这次重蹈覆辙。 
  何长工笑着说:“王司令,是不是怕他们人多枪多,打他们不过啊?”何代表一语说中了王佐的心事,王佐只是嘿嘿干笑。 
  何长工说:“其实尹道一并不可怕,他打仗有一个致命弱点,就是一旦打胜,就穷追不舍。咱就从这里赢他,这回用兵,你听我的,你同他一照面、只管掉头就跑,把他们引进旗锣坳就行了,剩下的事情不用你管,我保证提着尹道一的头去见你……” 
  王佐一听大喜,连声说:“一接火就跑,这太容易了,跑是咱的本钱,就照你说的办。” 
  第二天,王佐和李克昌带领一小队精干弟兄,跑到尹道一驻防的掌山进行骚扰,惹得尹道一动怒,带兵来打时,他们也不交战,调头就跑。 
  这尹道一从未把王佐等土匪放在眼里,见王佐兵不多,火力也不猛,便放胆带兵猛追过来。天亮的时候,王佐一伙从旗锣坳跑了过去。尹道一的兵跑累了,便在坳里休息,生火做饭。 
  何长工一看机会来了,便瞄准一个军官模样的人“砰”地一声将他打倒在地,这是发起攻击的信号,顿时山坳里枪声大作,军号激昂,红军如神兵天降,从密林里、山坡上冲了出来。 
  尹道一不愧是民团的总指挥,他立刻指挥士兵利用土坎作掩护,架起两挺机枪,向着冲击而来的红军疯狂扫射。 
  王佐过了山坳并未跑远,立刻折回来看红军怎样收拾这些仇敌,当看到尹道一的机枪嘟嘟嘟地响个不停时,不禁也心惊胆战,心底暗自庆幸这回没有与他亲自交手,否则身边的弟兄即便不死光,也剩不下几个。 
  就在这时,只见火光一闪,“轰”地一声巨响,其中的一名机枪手顿时飞上了天,另一名机枪手见苗头不对,正要往回跑,又是“轰”地一声,爆炒如豆的机枪声顿时哑了。 
  王佐看得目瞪口呆,这是什么家伙,这么厉害,居然能把人炸得飞上了天?事后他才知道,这种武器叫迫击炮,在炮里面,这是威力最小的小炮。大家伙一炮就能把一个山头轰平。 
  战斗仅20分钟就胜利结束了,这一仗消灭民团200多人,缴获了不少武器弹药。 
  打扫战场的时候,何长工找到尹道一的尸体,让人把他的头割下来,交给了刁飞林。 
  王佐知道红军打了胜仗,并十分惊叹大炮的厉害,但又不知道这一仗是不是打死了尹道一。 
  刁飞林将那个装人头的包袱扔到王佐的面前。 
  王佐打开包袱仔细一看,那颗血肉模糊的人头果然是尹道一的,顿时拍着手解气地大叫:“着,就是这个贼子,你害死了多少百姓啊!做尽了恶,想不到你也有今天……” 
  这一夜,山寨灯火通明,大摆酒筵,如同过年一般。席间,王佐频频举杯,不时伸出拇指夸赞何代表说:“毛委员派来的人就是有办法,你们那些炮太厉害了,一炮就把他们轰上了天,尹道一是什么东西,他们怎么是红军的对手……” 
  其实,这个小小的伏击战,在红军的眼�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