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纳西族的服饰:纳西族女子上身着长过膝盖的大褂,宽腰大袖,腰系百褶围腰,下着长裤,背披披肩。这种披肩是用羊皮去毛、洗净、硝白,而后缝制而成的,然后在披肩上绣上两条白布带,劳动时就将披肩的布带拉到胸前十字交叉系紧,看上去犹如七颗闪亮的星星围着一轮明月,人们把这种着装称为“披星戴月”。“披星戴月”衣即既美观又防风雨还耐磨损。
“披星戴月”衣是纳西族妇女勤劳善良美好品质的象征。
旅游景观
丽江境内山河交错、峰谷奇秀、地形复杂,造就了多处著名的旅游景观,仅“长江第一湾”一处就有著名的老君山、玉龙雪山等自然景观,另外,还有著名虎跳峡和三江并流。
老君山以太上老君在此炼丹而得名,这里有因太上老君的宝镜不慎落入人间而形成的“九十九潭”,还有著名的的丹霞地貌。
玉龙雪山是长江以南的第一高峰,元代便冠以“玉龙雪山天下绝”的美誉,之后更是有“天然高山动植物园”、“现代冰川博物馆”之称,是滇西北横断山脉的缩影,至今仍是一座无人征服的处女峰。
虎跳峡是世界上落差最大的峡谷,有险滩十八,分为上虎跳、中虎跳和下虎跳三段,虽为迪庆县辖,但游客多从丽江进入。
丽江还有著名的“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即所谓的大研古城,近千年的历史和朴雅的建筑无不在诉说着其迷人的魅力,古城内禁止各种交通工具,只能徒步穿徙,时刻都让游人有种历史的厚重之感。
在丽江,还有许多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它们一起构成了丽江神奇、美丽而独具特色的旅游景观。
《名城名镇民村》 第二章、文化名城《名城名镇民村》 红色都市——贵州遵义
红色都市——贵州遵义
遵义古称播州,地处云贵高原东北部,北接重庆、川南,南靠贵阳、安顺,西毗毕节,东邻铜仁,是中国革命的历史名城,亦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城。
历史沿革
春秋战国时期,曾是巴、蜀、夜郎等邦国的领地。秦汉时期置犍为郡。唐贞观十三年为播州。明万历二十八年播州改置遵义军民府、平越军民府。清初,遵义府改属贵州省。辛亥革命后,废弃府的建置。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贵州省设11个行政督察区,黔北为第五行政督察区,专员公署先设桐梓,后迁遵义县城(即今红花岗区)。1949年11月黔北各县先后解放,设置遵义专区后,称遵义地区,就是现在的遵义市。
红色都市
遵义是红色的,因为这里留下了如遵义会议会址、毛泽东、张闻天的故居、红军烈士陵园等众多的革命纪念遗址,令这座革命历史名城举世瞩目。遵义与其说是地名,更不如说是一个人文概念、革命印记。
遵义会议:遵义会议是红军危急的时刻召开的;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解决中国革命战争的重大问题的重要会议。会上批判了“左”倾路线,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全军的领导地位,使中国共产党重新走上了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轨道。从而在最危急的关头,挽救了红军、挽救了党,并为胜利完成长征、开创中国革命新局面奠定了最重要的基础。因此被视为中国革命史上的重大转折点,遵义会议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会议会址:原系国民党二十五军第二师师长柏辉章的私邸。这幢砖木结构,中西合壁的两层楼房,建于20世纪30年代初,是当时遵义城里首屈一指的宏伟建筑。毛泽东手书的“遵义会议会址”六个大字雕刻在黑亮的巨匾上,高挂大门正中。
1935年1月初,红军长征到达遵义后,这里是红军总司令部的驻地,著名的遵义会议(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就在主楼楼上的一间小房内召开。会议室呈长方形,面积27平方米,室内陈设基本上保留了当年开会时的原貌。
绿色城市
这里山清水秀,碧波环绕,风景尤为优美。整座城市四面青山环抱,林木葱郁,湘江、洛江穿城绕廓,哺育了遵义秀丽的自然风光。娄山关上千峰万仞,峭壁绝立,若斧似戟,直刺苍穹;怀阳洞内,怪石嶙峋,鬼斧神工,深深震撼人心;赤水丹霞,拔地而起,孤峰窄脊,仪态万千;遵义县的海龙囤雄踞群山之巅,四面陵绝,左右环溪,是我国一座保存完好的中世纪军事城堡。
娄山关:古名不狼山,娄山山脉主峰大娄山,人俗称笋子山,主峰上的关口,即为娄山关。娄山关乃黔北险隘,两侧群峰险峻,壑底山路陡立,易守难攻。明万历二十八年,明军名将刘铤曾与播州士兵激战于此。1935年2月,中国工农红军在此击溃黔军,再取遵义,横扫娄山关至乌江百余里,史称“遵义大捷”。解放后,先在关口修建毛泽东诗词碑,镌刻毛泽东手书《忆秦娥·娄山关》,后在关口左侧修建“娄山关红军烈士纪念碑”。两碑交相辉映,相得益彰。
《名城名镇民村》 第二章、文化名城《名城名镇民村》 革命的圣地——陕西延安
中国革命的圣地——陕西延安
延安位于陕西省北部,地处黄河中游,是我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也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和延安精神教育的三大教育基地。
历史沿革
在中国古代延安历来就是民族融和繁盛之地。在夏朝时期,延安属于雍州辖地;至春秋,群雄争霸,延安几经更迭,先后属于白狄、晋、魏、秦国所辖;秦汉时期,归属于上郡。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族大融合,延安先后归属于前秦、后秦和大夏。到了隋朝,开始在延安地区设立延安郡,唐宋后一直为延州或延安府。
1935年10月中共中央、毛泽东同志带领革命军队至延安,延安就成为了红色政权的所在地。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在这里领导全国人民取得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同时也打开了延安建设、发展的新篇章。
革命圣地
延安在近代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它曾是红色革命中心。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同志在延安生活、战斗了13个春秋,留下了大批的宝贵文物和纪念地,更为重要的是还留下了的珍贵的精神财富——延安精神。著名的枣园、杨家岭、南泥湾、凤凰山麓等都是记录着先辈们为革命而忘我奋斗的红色圣地。1937年,党中央进驻延安后,延安宝塔成为革命圣地的象征。
枣园革命旧址在延安城西北7。5公里处。1940年中央机关在此兴建房屋、窑洞。1943年,毛泽东、张闻天、刘少奇等先后迁居枣园,这里成为中共中央书记处所在地。毛泽东旧居在枣园东北半山坡,与张闻天、朱德旧居左右为邻,是一排五孔石窑洞。1945年8月,毛泽东由这里赴重庆和国民堂进行和平谈判。枣园还有周恩来旧居、刘少奇旧居、任弼时旧居、彭德怀旧居,书记处小礼堂旧址及社会部、作战研究室和机要室旧址等。中共中央书记处于1947年3月撤离延安枣园。
延安风光
延安那旷达的黄土高原风光亦是得天独厚。宜川县的黄河壶口瀑布,雄浑、奔放。迷人的万华山则拥有千亩野生牡丹,争芳斗艳、姹紫嫣红,甚是美观;洛川塬的典型黄土地貌又凸显了自然的鬼斧神工。
黄河壶口瀑布: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该处黄河水面从400余米的宽度突然缩窄为40米,在壶口处骤然下跌30米左右,随后沿一条长达5公里的“十里龙槽”直去,黄河壶口瀑布气势恢宏,四季晨昏晴雨变化无穷,瀑布与十里龙槽河心的右岛——孟门山、黄河大桥等景点组成了黄河中游最具特色、最富魅力的黄河系列自然景观。
延安自然旅游景点还有万花山、乔山乔北黄龙山林区的自然风光,洛川塬的典型黄土地貌、延河、杏子河流域的综合治理等。
延安风情
延安的风土民情、民间艺术种类繁多,颇具特色。民间社火、灯会、闹秧歌、转九曲、信天游等。规模较大的社团活动有安塞腰鼓、洛川瞥鼓、宜川胸鼓,还有陕北农民画、布堆画、毛绣、刺秀、窑洞窗花、民间剪纸艺术等。集中、典型地反映陕北地区民间风情资源的优势。代表有洛川民俗馆、安塞文化艺术馆等。
窑洞:陕北地区地理地貌条件特殊,沟壑遍布的黄土高原形成了陕北人特有的住宿环境。其特点是,冬暖夏凉。据说,当年毛主席在延安时,恰遇敌机轰炸。警卫员焦急地催促主席躲到防空洞去。主席却丝毫不动,泰然道:“怕什么?窑洞就是防空洞,结实着呢。”
信天游:陕北民歌一种,陕北与内蒙接壤之地称为“信天游”,陕北神木府谷地区称为“山曲”。篇幅短小、精悍;歌词简单、质朴;曲调高亢,粗犷奔放,充分体现了陕北人豪放的性格。一如当地民谚“信天游,不断头,你想咋游就咋游”,信天游是陕北人的精神写照。经典歌曲有《走西口》、《送哥哥》等。
《名城名镇民村》 第二章、文化名城《名城名镇民村》 司马迁的出生地
司马迁的出生地——陕西韩城
位于陕西省东部黄河西岸,关中盆地东北隅,东临黄河与山西省乡宁县、河津县、万荣县隔河相望,西依梁山与黄龙县接壤,南连合阳县,北靠宜川县。
历史沿革
西周初年,周武王诸子封于韩,称韩国。春秋时,晋封韩武子万于韩原少梁。后韩、赵、魏三分晋地,少梁属魏。周显王十五年秦与魏战元里,斩首七千取少梁。秦惠文王十一年,秦更少梁为夏阳,置邑,秦灭六国,夏阳属内史地。莽新时,改夏阳为冀亭,东汉时期复名夏阳,后夏阳并入合阳。隋开皇十八年,夏阳从合阳分出,改为韩城县。唐初曾为西韩州州治,后更名韩原县。唐天成元年复名韩城。金贞三年升置桢州,县治徙于薛峰以东土岭。元至元六年废州,县治迁回今址。明清沿袭。
1948年3月成立韩城县人民政府。1959年合阳县及黄龙县白马滩地区合并于韩城县,1961年又分置。1983年10月国务院批准改为韩城市。
司马迁的故乡
韩城是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的出生地,素有“文史之乡”和“关中文物最韩城”之美誉。
司马迁,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人。他生于史官世家,祖先自周代起就任王室太史,掌管文史星卜。司马迁的学术思想,在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史上占有重要突出的地位。《史记》被鲁迅誉“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是当之无愧的。
司马迁祠墓位于韩城市南十公里芝川镇东南的山岗上,它东临黄河,西枕梁山,芝水萦回墓前,开势之雄,景物之胜,为韩城诸名胜之冠。祠墓始建于西晋永嘉四年,距今已有近1700年。
文物遗产
重点文物:有司马迁祠墓、大禹庙、魏长城遗址、文庙、党家村古民居、普照寺、城隍庙。元、明、清古建筑遍布城乡,其中元代建筑堪称陕西之最,位于昝村镇的普照寺被誉为陕西元代建筑博物院。韩城享有“小北京”之称,明清四合院民居建筑保存完整,尤以党家村最为典型,被国内外专家赞誉为“世界民居之瑰宝”、“人类文明的活化石”。
韩城大禹庙是人们为纪念大禹治水,颂扬大禹精神而修建的一处祭祀性庙宇。大禹庙位于韩城市郊东2公里黄河岸边的周原村。韩城大禹庙是目前全国建庙最早、保存最完整的大禹庙,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庙内东墙有《西游记》中孙悟空大战红孩儿的故事,西墙有郭子仪《宴庆图》和《单骑见回纥降图》一幅画两个场面。壁画结合巧妙,形象逼真,是研究元、明时期历史、民俗和绘画艺术等方面难得的实物资料。
韩城的文化遗产极为丰富,最具代表性的有门楣题字、百面锣鼓、耍神楼、秧歌等。
《名城名镇民村》 第二章、文化名城《名城名镇民村》 古代军事重镇
古代军事重镇——陕西榆林
榆林市位于陕西省最北部,地处陕甘宁蒙晋五省(区)交界接壤地带,东临黄河与山西相望,西连宁夏、甘肃,北邻内蒙,南接本省延安市。
历史沿革
榆林春秋为晋,战国归魏,秦统一六国后为上郡地。东晋时匈奴人赫连勃勃在榆林西部建都统万城,国号大夏。唐及五代时设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