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完成了庚帖交换,葆年接了女方庚帖,随即差县里钱谷师爷带了差人押送聘礼来省城,铁云着实款待了一番,也向河防局借了两名巡丁,命李贵带领,雇了骡车,将聘礼送回淮安,与葆年约定,过一年再择期成亲。
这中间黄河伏汛将近来临,河工上渐渐吃紧,抚台以下都在堤坝上的时候多,铁云无暇顾到自荐的事。直至秋汛末了,回到省城安定下来,才按照葆年的意思,理了四本著作出来,一本是新刻印的《历代黄河变迁图考》,还有三本是旧作《勾股天元草》、《弧三角术》和《治河七说》,精心写了一篇《上福中丞书》,略叙自荐的意思,托高尚尊递进了抚台的签押房。过了四五天,尚尊提了灯笼夜访铁云,一见面就喊道:“铁云兄,大喜,大喜!福中丞要见你,快跟我走!”
“怎么这样急?”铁云喜道:“中丞夜里也召见吗?”
“中丞求贤心切,立等见面,帽子戴上,快走!”
铁云抓起瓜皮帽扣上了,拔腿就走。李贵不知什么时候已经点好了灯笼,说道:“老爷,夜里路不好走,咱跟你去!”又向内堂喊道:“阿桂来闩门,咱跟老爷出去了!”那神气犹如一家之主。
到了抚院,签押房中灯光明亮,福润犹在伏案批阅文牍,尚尊先进去禀道:“中丞,刘鹗来了!”
“快请!”福润站起来道。
尚尊掀帘招手,引铁云进屋,随即退了出去。铁云见福中丞大脸盘,身材伟岸,温和地打量着他,慌忙上前请安道:
“卑职刘鹗给中丞请安。”
福润呵呵腰还了半礼,命铁云坐在桌旁椅中,说道:“你的信和书都看过了,很有学识,很有见解,可见是下过苦功的。我在咸丰九年中的顺天府乡试,那年监试官便是令尊大人,那时他是监察御史,说来我与府上还有一段因缘。”说着微微一笑。
铁云顿时感到心中暖洋洋的,亲切得很,进见时的拘束无形中消失了,大着胆子说道:“那时卑职还小得很,全然记不得了。”
福润大概觉得铁云说了傻话,又笑了,说道:“那时我也只二十多岁,你当然不懂事啊。”中丞回忆起了年轻时的往事,兴致很好,说道:“现在国步艰难,朝廷求贤若渴,光绪六年即有上谕着令各省督抚保荐人才,无论熟悉中外交涉,通晓各国语言文字,会制造船械,精通算学,有一技之长的都可举荐,以便使用。我看了你的著作,符合上谕的条件,想备文将你咨送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考验,若是取了,今后就在京师供职了,也好用你所长,为国效力,你的意思怎样?”
铁云惊喜过望,慌忙离座打千道:“谢中丞栽培,卑职没齿不忘,只恐才学疏浅,不足供朝廷驱使。”
“这个你也不必过虑了,只要有真才实学,不怕没有识才的人。你回去好好准备,咨文缮就了便可上道,但听你的佳音了。”说罢端茶送客。
铁云辞了出来,又到廊下文案房高尚尊处谈了一会,说道:“中丞美意,令我且喜且愧,只怕中不得朝廷的意,扫兴而归,那就有负中丞的厚爱了。”
尚尊道:“铁云兄,你的学问我还不知道。尽管放心去就是了。咨文办妥我就即时送来,赶紧打点行装吧。”
铁云拿到咨文已是十月中了,向河防局告了假,第二天就带了李贵去泺口渡过黄河,雇车直奔北京,借寓在宣武门外虎坊桥南珠巢街的扬州会馆,四库全书总纂纪晓岚也在这条街上住过。铁云心心挂念保荐能否成功,不遑拜会友人,次日上午便雇了一辆马车,由李贵随从,来到总理各国通商事务衙门,但见飞檐流丹,气势恢宏,门前安了两对铜狮,还有一队戈什哈荷了洋枪拱卫,远远望了,不由得肃然起敬。这时总理衙门以庆亲王奕劻为首,大臣中有军机大臣孙敏汶、吏部侍郎徐用仪等,铁云知道保荐与寻常谒见不同,不知该求见哪一位官员,于是将手本交与李贵,说道:“你去问问,山东抚台保荐,该找哪一位司官?”
李贵也不听仔细,又忘了先送红包,举起手本,大踏步上前喊道:“门上大爷,咱家老爷求见。”
门公闻声出来,瞅了李贵一眼,怒道:“好小子,竟敢到总理衙门来咋咋呼呼,你知道朝廷规矩吗?”
李贵这才想起了红包,慌忙掏出来和手本一块儿送了过去,说道:“大爷帮个忙,咱老爷等着啦!”
门公掂了一下门包,大概有二十两光景,方才缓和了脸色,说道:“我给你去回,要见谁?庆三爷,还是哪位大臣?”
李贵憨笑道:“原来这座衙门还有几个官?——这么吧,谁大就见谁。”
门公又发怒了,翻了一下手本,扔还给李贵,厉声道:“傻小子,胆敢戏弄大爷,也不过是小小同知罢了,王爷忙着啦,回去学着些乖再来吧。”
铁云见李贵把事情搅砸了,赶忙上前拱手道:“请勿见怪,刚才家人没有说清楚。在下蒙山东抚台保举进京应试,无须求见王爷大臣,只须会一会管这件事的司官就可以了,相烦指点通报。”
门公消了气,说道:“这才像话,我进去问问谁管这事,你等着吧。”
过了一会,门公走了出来,抬了抬手,铁云跟着进了二门,进了一重又一重,在一处南庑大厅中放了几张书桌,有几个官员捧着水烟袋在聊天,其中一个四十来岁的水晶顶官员招呼他坐了,问道:“你就是刘鹗吧?为了保荐的事进京来的吗?”
铁云取出山东抚台咨文递了过去,说道:“是山东福中丞保荐来的。”
那位司官略略看了一遍,摇摇头道:“可惜你白辛苦了一趟,这份咨文与成例不合,不能接受你来应试。”
铁云吃了一惊,忙问道:“咨文不是写得清清楚楚吗,还有哪里不够?”
司官道:“保荐人才哪有这么容易?山东抚院应该办个奏折,由皇上批给总理衙门,我们就好办了。你想国家用人是件大事,若是不经皇上谕旨,二十三行省督抚你也保荐,我也保荐,岂不乱了套了,总理衙门还能应付得了吗?”
铁云恳求道:“不是说国家急需人才吗?我再回去补办奏折,来回折腾,白糟蹋了许多时间,能不能通融办理?”
司官含着讥讽的笑意,牵了一牵嘴角,转向聊天的同事们道:“国家急需人才?我怎么没有听上面讲过。肯定庆王爷没有这样讲,你们听到过这个说法吗?”
同事们都一股劲地摇头道:“没听到过,不知道。”
司官然后笑向铁云道:“这些年是不曾听到过这么个提法,你今天来,很使我们诧异。实话告诉你,自从光绪六年那道上谕以后十二年中,只办过一件,哈哈,你想想看,十二年中只办了一件,你是第二件,是急啊,还是不急?你明白了吧?”
铁云叹了口气,只得将带来的几本著作放到桌上,说道:“我把书也带来了,就留给你们吧,我回去再请抚台补办奏折。”
司官客气地把书还给了他,说道:“我们很忙,实在没有空闲时间拜读,白糟蹋了,你还是带回去吧。”
铁云觉得脸上发烫,感到莫大的羞辱,可又不能把司官痛骂一顿出气。上头没有指示,朝廷暮气沉沉,胡胡弄弄,混一天是一天,凭你多大本领,掉进这座大染缸,十九也就恢恢无生气地跟着混日子了,能怪他们吗?他站起来收回了书,忍住气拱了拱手,说道:“打扰了!”回身出屋,还听见身后一阵讥笑声,他暗暗咬了咬牙:“再不会来求你们这些混蛋了!”
谁知刚近仪门,忽见一位头戴三眼花翎,身穿五爪金龙补褂,有两撇细细鼠须般胡子的王爷走了进来,后来跟了好多官员。“庆王爷!”铁云意识到了,立刻闪让在旁边,不料官员中有人走了过来,一把抓住铁云,轻轻叫道:“铁云,你怎么到这儿来了?”
铁云猛睁了眼,见是一个圆圆脸有一双机灵眸子的水晶顶官员,不是别人,正是好友毛庆蕃。铁云喜出望外,嚷道:
“实君,你换了衙门了?顶子也换了?”
庆蕃笑道:“新近升了员外郎,庆王爷把我调过来了,你到这儿来有事吗?怎不先上我家去?”
铁云叹口气道:“只怪我太性急了,山东抚台保荐我有一技之长,打算办好手续再来找你,却不料碰了一个钉子,叫人扫兴。”
庆蕃问明了缘故,说道:“刚才接见你的,大概是工部郎中孙君,此人古板得很,没有什么好商量的。你住在哪里?”
“扬州会馆。”
“好,你先回去等着,待会儿和庆王爷说一说,看看能否有个变通办法,然后我就来看你。”
铁云回到会馆,等到将近中午时分,庆蕃乘了自备的马车来了,踏进屋来便道:“铁云,走吧,搬到我家去住,好谈心!”说罢不容分说,随来的车夫便动手搬取行李,铁云主仆只得跟了出来。好在会馆门口停了兜揽生意的骡车,铁云叫了一辆,让李贵押了行李随后,他和庆蕃并坐在马车中,庆蕃道:“刚才和庆王爷谈了你保荐的事,他把孙郎中找来问了,无奈山东抚台不曾上过奏折,手续欠缺,他也无可如何。我们这位王爷一向小心谨慎,决不敢自作主张多迈半步。这只能等你回到山东补办了奏折,明年再进京来,那时先找我,回过庆王爷,然后交办下去,再不会有人挑剔了。”
铁云苦笑道:“凡事一鼓作气,再来京师应试,就意兴索然了。”
庆蕃劝道:“别灰心,抚台保荐,别人还求之不得。再说你回去了,福中丞好事做到底,一定为你补办手续,一番盛情,你也不能拒绝啊。”
马车在西城灵境胡同路北毛宅门前停下,是一座两进的四合院,庆蕃引铁云入内进了书房,说道:“你稍坐一会,我进去换了衣服再出来陪你。”庆蕃进了内院,兴致勃勃地向夫人道:“太太,刘铁云从山东来了,我留他住下来,都还没吃午饭哩,叫佣人去饭馆买几碗现成的菜吧,备些酒,好久没见到南边的朋友了。”
夫人道:“就他一个人吗?没带太太?”
“没有,他是来办公事的,只带了一个男听差。”
夫人立刻吩咐厨娘备饭,又叫老妈子取出被褥,把客房收拾干净。庆蕃换了一身蓝绸丝棉袍子,玄缎马褂,回到书房内,家中听差正侍候铁云洗罢脸,送上了茶。庆蕃笑道:“久客异乡,才体会到孔老夫子说的‘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实在是切身经验之谈。”
“是啊。”铁云也笑道:“我在济南遇见了黄三先生,也是高兴得很,还到他泗水县衙门中作了客,方知他乡遇故知确是人生一乐。”
庆蕃快活地笑道:“想不到黄三先生成了县太爷了,想象他穿着官服坐堂审案,一定是很滑稽可笑的。”
铁云叹道:“在他是求官得官,这一生是没有遗憾了,我却事事不如意。自从上次你在扬州谈起不妨去上海做洋行买办,一晃七年了,你看我吊儿郎当,至今一事无成。做生意关门,行医歇业,到官场当差又处处碰壁,我实在不是当官的料。”
“还想当买办?”
“当买办也要有路啊,虽然识了几句英文,却还没有机会,要是有机会,我一定丢下差使去干买办了。”
庆蕃想了一下,说道:“除了当买办外,目前洋务时兴,走办洋务的道路,也不失为上策。盛杏荪(盛宣怀)不就是吃洋务饭起家的吗?他如今成了李中堂手下办洋务的第一红人,总揽招商、电报两局,有人说他发了几百万两洋财,这比洋行买办又不知胜过多少,可以说是个特大买办了。现在西风东渐,李中堂辛辛苦苦办了二十多年洋务,总算打开了局面,朝野风气也渐渐开了,湖广总督张南皮(张之洞)已经办了汉阳铁厂,最近又上奏折建议兴建从芦沟桥到汉口的芦汉铁路。”
“朝廷答应了吗?”
“还有些顽固愚蠢的大臣和都老爷在作梗反对,一时还定不下来,不过大势所趋,迟早是会批准的,不知又会让多少人发财哩。”
铁云不禁心动,沉思了一下,忽然笑道:“不做官,不经商,去办洋务,也是一条上佳的出路,若是朝廷批了下来,总会招商承包吧,那时我倒想试试身手哩。”
庆蕃被铁云的魄力惊倒了,说道:“啧啧啧,你是在开玩笑吧,一条芦汉铁路非上千万两银子休想办成,你哪儿来那些钱?”
铁云大笑道:“实君休小看了我,到时候自会点石成金,变着法儿弄钱出来。”
庆蕃绝不相信铁云有如此能耐,不过一笑置之。又谈了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