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人生设计在童年-第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认真、严谨,而又富有创造性的思考能力”的人呢?
  从哈佛、普林斯顿、斯坦福等大学对申请该大学的学生要求可以看到,哪怕是最顶尖的大学也不期望考生的数理化生等课程的比重超过全部课程的30%。
  由此可以看到,中美社会对于基础的认知不一样。中国社会对“基础”的普遍认识侧重在数理化的范畴,这也许是受几十年来“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人生哲理的影响。虽然语文以及近年来英文都是主课,然而,与美国的语文和外语教学中要求大量丰富的阅读,以及对伦理道德、社会问题的讨论有很大的差距。 
                  多姿多彩的基础教育(3)
  中国教育在基础知识的认知上与发达国家有很大的差距!有偏重部分学科、缺少完整的知识体系的问题。几代人知识结构的不合理,影响的是整个民族、社会的素质。显然,成年人也有进一步接受基础教育和进行自我素质提高的问题。
  美国对基础的普遍定义是广阔的,除了包括数学和实验科学之外,还包括英文和语言、文学、历史、哲学、经济、政治、法律等社会科学,甚至——艺术!美国的基础教育对数、理、文、史、哲、艺兼顾并重。
  美国多姿多彩的基础教育才是造就高素质学生的根基。 
                  综合素质的“标准公式”(1)
  素质教育是近几年的热门话题,具备非凡的综合素质意味着被名校录取,甚至伴随着巨额奖学金。这是很多家长对孩子的期望乃至奢望。
   什么是素质?是唱歌跳舞、弹琴武术,还是考级证书?
   成绩不好的孩子不必悲观,他们也可能是综合素质很高的孩子。能打工,能说会道会写的具有高素质;会“应试”,无疑也是高素质的表现。发挥各自的特长、优点,都可以达到“优秀素质”的目标。某方面不足、不擅长的,可以在其他方面,以其他形式来弥补、平衡。
  大学在人生中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获得理想大学的录取是人生规划中的重要一步。人们一般相信,只有综合素质优秀的学生才可能被美国名校录取。
  但是;到底什么样的学生会被看作具有优秀的综合素质?综合素质由哪些“成分”组成?它们的比例又如何?有没有一个定性甚至定量的标准?
  在美国,都说报考名牌大学不但学习成绩要好,经常参加社会活动,做义工,还要有领导才能,会写论文,有好的推荐信。
  会打球、唱歌跳舞?会弹钢琴、吉他,会拉小提琴?会武术、书法?……要考多少级?参加多少比赛?得多少证书?获什么奖?参加什么活动?领导什么社团?
  令许多家长和学生困惑的是,很多孩子竭尽所能,投入所有的精力和时间,最后没有得到满意的结果,没有进入理想的学校。很多人认为,这是由于美国大学录取学生具有很大的随机性,美国著名大学录取学生是没有标准的。也有人认为,所谓优秀素质和综合能力是无法具体表述的。
  美国是一个很制度化的国家,凡事都讲规范,都有游戏规则,尽管个中难免有漏洞、偏差。但是,总体而言,还是有规律可循的。
  1996年开始,我注意到《普林斯顿评论》与《时代周刊》合编的年刊——《适合你的最佳大学》,此后一直到2002年;我每年都收藏一册。书中最有意思的部分是指导读者怎样以升学顾问的眼光给自己评估,计算出自己的“录取竞争指数”。我认为,所谓“录取竞争指数”也就是个人的“综合素质”。
  《普林斯顿评论》把美国1 500多所大学以录取难易程度从60分到99分进行排列。哈佛、耶鲁、普林斯顿等一流名校为99分,最低的学校60分。学生可以根据计算结果,比照该书列出的各大学的“录取竞争指数”,看看自己与哪些大学匹配,也就是可能被哪些大学录取。《适合你的最佳大学》 声称,这个评估法可以较准确地估算出自己与哪些预想的学校相符。
  该刊2002年出了最后一期就不再出版,《普林斯顿评论》现在把这个评估方法放在网站上,为上网者免费进行“评估”,在输入自己的各项指标后,网络会显示“匹配”的大学清单。不过,网上看不到各项指标的评分方法和标准,也不知道自己的各项指标能够得到多少分,哪项“素质”高,哪项“素质”不够高,难以对自己各方面进行有效的调整,也无法知道自己的“综合素质”到底是多少。
  我将这个评估方法归纳成一个虽然较长但很容易看懂的公式,括号中的数字是每个学生可能得到的分数范围。这个评估学生“整体素质”的总得分也叫作录取竞争指数( 以下简称为录取指数 )。计算公式如下:
  综合素质总分=就读的高中( 0~4分 )+课程难度( 0~21分 )+年级排名( -1~3分 )+平均成绩( 0~16分 )+ SAT成绩( 6~25分 )+全国荣誉学者( 0~3分 )+申请论文( -3~5分 )+推荐信( -2~4分 )+课外活动( -5~30分 )+种族多元化( -3~5分 )+体育活动( 8~40分 )+超级录取( 40分 )+[体育教练点名( 5~10分 )+家住远处( 3分 )+父母因素( 5~8分 )+多元化( 3~5分 )]
  从公式中可以看出,参与“综合素质”评分的项目主要有12项。显然,前面6项主要体现“学业素质”,后面6项体现与学业关系不直接的“其他素质”,在中括号里的其他4项是大多数人所不会有的附加项目。从表面上看,这个评估法“不公平”的地方实在太多。不过,我认为不妨先遵循美国大学申请的游戏规则,然后再去思考、议论过程以及结果的公平合理性。
  就学业素质而言;就读全美知名的高中和一般的高中的最大差别只有4分。选修课程的难度相差最高达21分,美国高中通常有普通课程、荣誉课程和AP课程,AP是在高中开设的大学课程,每年5月有一次全国AP统考,成绩达到一定的标准,上大学时可以将学分转到大学。如果在知名度高的高中上学,只选修容易的基本课程的学生,这一项只能得0分,而上了最多AP课的学生可能得到21分。
  此外,全年级成绩排名前25%的学生可得1分。平均成绩80分以上的可得12分,90~95分的可得15分。旧制SAT考试的最高分
  是1 600( 对于新SAT;可以将成绩除以3后再乘以2 ),SAT考试成绩除以63得到SAT这一项得分,最高的为25分。如获选全国荣誉学者 ( 类似于中国的三好学生 )还可以加3分。
  从以上可以看出,影响学业素质的最重要的因素,是在校选修难度高的课程和SAT获高分。
  就“其他素质”而言,大学申请论文优劣的范围从-3分到5分,相差8分。论文是阐述思想,也是书面表达能力的象征,占有很大的比例是不难理解的。推荐信好坏有6分之差,起的作用很大,有较高的综合素质,才会获得较好的推荐信。 
                  综合素质的“标准公式”(2)
  课外活动在“其他素质”里起了很大的作用,算上正负分数,这一项的差别竟有35分之多。值得注意的是,有报酬的工作也算在社会活动这一项里,每周工作20~30小时的学生可以得到22分。
  种族多元化这一项,外国学生( 比如中国学生 )可以加5分,但是,在美的亚裔学生较吃亏,反要倒扣3分。也许是因为亚裔学生学业成绩普遍甚佳,为了体现“多元化”而受到集体“惩罚”。不过,女生报考工学院可以加3分,因为工科缺少女生。
  在学校参加不同的体育活动可以大量加分,其范围为8~40分,如果是校主力队员并且投入很多精力的,可以得到13分,全美高中最优秀的运动员,如奥林匹克运动员,可以加40分。
  最后是“超常”项,一拿就是40分,不过必须确实很“超常”,比如,获得英特尔科学比赛大奖、担任一部电影大片或系列电视剧的主角。此外,父母是大名人,给大学捐赠巨款也属这一项。
  除了以上“综合素质”外,在公式的中括号里,被体育教练点名的学生可以被认为是个人“素质”好,“家住远处”如800公里以外的学生,也会被认为必须具备较高的“素质”而加分。
  其他两项,“父母因素”和学校为了学生成分的“多元化”而加的分,都不是依靠学生个人的努力可以达到的。
  从以上可以看出来,前面6项“学业素质”的最高总分为72分,后面5项最高分的总和为84分。由此可见,无论是“学业素质”如何优秀,也无论“其他素质”如何了得,都不能得到很高的分数,最高的“综合素质”必须是“学业素质”和多项“其他素质”的相结合才可以获得。
  以上指数体现了美国大学招生中对学生个体的特别考虑,虽然无法为所有人理解和接受,但是,它们目前广泛存在于美国大学招生实践中,华人移民家庭中习惯了以成绩论高低的学生必须改变观念,对以上的评估方法即使不表赞同,也不得不接受。因为它毕竟是美国大学招生现行的“游戏规则”。
  我当初看到每周有薪工作20~30小时者,可以得到22分,与满分99分相比;占非常大的比重时,亦曾感到震惊,因为全年级第一名和年级排名中间的学生只差4分。初看起来实在没有道理,难道学生的主要任务不是念书?要全这样的话,大家都去打工不就得了,还念什么书?但是,认真想一想,要是每天放学以后,还要去打工,晚上10点才能坐下来念书、写作业,不正说明其有较大的潜力与优良的综合素质吗?打工是让孩子提前走进社会、感受人生的重要一课,能够考验学生承受现实社会压力的能力和承受超负荷的耐力。一边长期坚持工作,一边还能把书读好,说明学生在体力、精力、智力等方面有很大的潜力,这不是整体素质是什么?
  所以,不妨用这个公式算一算,你可以发现,“提高”素质可能也有很简单的办法。你甚至还会发现,自己的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以往大家对什么是素质,什么是素质教育有争议。从这里我们也许可以得到一定的启发。不仅在“重点”高中学习的学生具有高素质,不在“重点”高中,但是选修很多最难课程的学生也具有很高的素质;善于“应试”,学习成绩名列前茅,考试能够获高分,也具备高素质;因为“应试”也是一种素质。此外,善于准确地用书面形式表达思想,能够获得老师的大力推荐,是优秀素质的表现;花大量时间和精力参加社会活动、课外活动,甚至打工,也是优秀素质的表现;少数族裔学生,因为文化背景和家庭的原因,需要较高的素质,才能完成其他学生同样的学习、工作;花大量时间参加体育活动,成为优秀的运动员,理所当然地也应当被认为具备极其优秀的素质。
  成绩不好的孩子不必悲观,学习成绩不好,也可能具有很高的综合素质。体育运动优秀,能打工,能说会道、能写会画的,都具备相当高的素质。
  这个公式表达了利于公平竞争的理念,人才和素质不是单一类型的,大家可以发挥各自的特长,都可以被认为达到了非凡的“优秀素质”。某方面不足、不擅长的,可以用其他形式和内容来补偿、平衡。
  从这个评估法分析中,我们可以了解到,美国教育看中的是什么,具备怎样的综合素质的人才可能被认为“优秀”、“高素质”。无论生活在国内还是国外的华人,无论是家长还是学生,尤其是有心出国留学的孩子和家长,都可以在孩子成长过程中,不断地进行评估,对各方面进行必要的调整,使具备各种各样特长和特点的孩子都能成为综合素质较高的人才。
  不过,应该提醒注意的是,具备较高“综合素质”的学生尽管可以进入好大学,但是,却并不一定都能够实现特定的人生理想和职业目标。比如,“学业素质”不高,但是由于“其他素质”较高,使得整体“综合素质”提高的学生,如果在大学期间依然无法提高“学业素质”,大学毕业后就难以进入对“学业素质”要求更高的医学院、法学院,也难以进入理工和商学院读研究生,尽管他们优秀的“综合素质”能够使他们进入理想的大学,但是可能无法实现更高一层的既定的人生目标。
  ( 本文原载美国《世界日报》2005年教育专刊 ) 
                  给她一个梦,点燃一把火(1)
   女儿7岁那年暑假;我带她到哈佛大学去朝圣。跳到哈佛塑像前,她挺直身子说:“过10年,我再来的时候就不小了!”
  家长把自己没有实现的理想寄托在孩子身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