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PS:推荐几本书,历史类的《天下第一青楼》和《混迹在嘉庆初年》都不错,值得一看。
还有一本朋友的新书,《韦小宝异世逍遥传》。
另外,奇幻大神鱼丸的新书发了,名字叫《炼狱法则》,鱼丸大神的书,是有质量保证的,而且据称已经出版繁体了,还有四五十万的存稿,更新也绝对不成问题。
正文 第两百章 飞速发展
更新时间:2008…8…7 19:13:57 本章字数:2388
桂良享年七十七岁,在古代的医疗条件下,绝对算是高寿了。
这位老爷子在嘉庆年间就做了礼部的主事,算作进入官场,后来逐步升任部曹、知府、道台。道光十四年,也就是桂良四十岁那年,他升任河南巡抚,从那以后桂良算是实实在在的成了朝廷大员。
从此之后,桂良开始平步青云。由河南巡抚升任湖广总督,几年后又调闽浙总督,后又调云贵总督。
道光末年,桂良被调入京城,任兵部尚书兼署正白旗汉军都统。后来又做了吏部尚书,镶红旗汉军都统。
咸丰六年,桂良被授予了东阁大学士的职位,位列正一品,地位相当于宰相。后来桂良又主管了《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的签署,还负责和洋人谈判贸易商业问题。
桂良的一生,做过小官,也做过大官;做过文官,也做过武官;做过地方官,也做过京官。从嘉庆朝到道光朝,再到咸丰朝,桂良步步高升,若不是最近一年多桂良一直重病在身,恐怕同治朝的军机处也必然会有其一席之地。桂良的一生,就是大清官场的写照。
这位德高望重的老臣告别人世,对朝政影响虽然不大,但是这也的的确确的算一件大事了。重臣离世,满朝皆悲。
众臣正好议完全部事务,得知这个消息之后,奕䜣、奕澴、宝洌А⒓骤濉⒄怨獾热朔追赘嫱耍焦鹆几现紊ァ
其后,慈禧太后又派贴身太监代表两宫太后和小皇帝前去探望。
其后的几日,朝臣纷纷前去探望,包括李明峰都派了保定知府邱青林代表自己前去祭拜。朝廷后来拟定桂良的谥号为“文端”,算作对他一生为朝廷效命的肯定。
忙完桂良的丧事,就到了年关了。朝廷腾出手来之后才拟旨给李明峰,重新任命他为直隶总督,并且讨要五万条火枪、一千门火炮。李明峰接到圣旨之后,非常爽快的同意了朝廷的要求,但是他也提出了自己的难处。
首先,兵工厂的建设还没有完成,兵工厂的上游企业铁矿厂也没有完成,据老李估计,最快也得等到夏季两间工厂才能正式投产。当然,这还有一个前提条件,那就是拥有大量的煤炭。否则的话,铁矿厂无法运营,兵工厂也就没有了原料,整个工程到底何时结束就不好说了。
李明峰向朝廷保举宋庆的弟弟宋仁担任大同总兵,与此同时又保举顺德府同知,也就是林婉儿的哥哥,李明峰的大舅子林兴省担任大同知府。李明峰自称必须掌握大同的煤矿,才能让铁矿厂和兵工厂按正常进度建造并且投产。
大同府地处山西省北部,是全国煤炭储量最高的地区,大同府的煤炭资源一旦得到开发,其产量将会比大英帝国、法兰西帝国、普鲁士王国这欧洲三强产量的总和还要高。
在二战以前,工业就是两条腿,一条是煤炭,一条是钢铁。只要这两项强大,则整个工业就强大。李明峰对大同煤矿垂涎已久,所以一口就答应了朝廷的请求。对老李还说,用五万条枪换取一个庞大无比的煤矿产区,这是绝对合算的。
只要有了大同的煤矿,再有了顺德的铁矿,李明峰就有信心把直隶、山西这一代建设成中国的鲁尔区。
除了保举心腹接掌大同之外,李明峰又向朝廷提出了交付武器方案。因为产量有限,所以李明峰提出等到兵工厂投产半年以后再交付一万条火枪,此后每半年交付一万条,直到五万条火枪交付完毕为止,火炮的交付也按这个计划来,半年交付两百门。
用一个贫瘠的大同府来换取五万新军,对朝廷来说也是划算的。接到李明峰的保举奏折之后,朝廷立刻批准了李明峰的请求。
同治二年春三月,朝廷升宋仁为大同总兵,林兴省为大同知府。并且同意了李明峰的交付武器方案。
得到朝廷任命之后,李明峰立刻派遣宋仁带领近七千的城防军赶赴大同接管防务。这批城防军绝大多数都是原来的山东团练,他们经过半年的新兵训练,已经熟悉了火枪、火炮的使用,完全能够胜任防守大同的任务。
接管大同之后,李明峰利用西方技术修建煤矿矿厂,与此同时,李明峰又派人考察顺德到大同的地理环境,准备修建铁路。第一期的铁路从顺德到保定再到天津的线路已经在前几日就开工了,整条铁路长三百多公里,需要两年时间修建完毕。
李明峰打算在短期内开始建造第二期工程,也就是由大同到顺德的线路。根据老李的规划,三年之后,煤矿产地大同、铁矿产地顺德、政治中心保定、通商口岸天津就会被铁路连成一条线。
那时候,这上千里的路程,乘坐火车只需一个白天就可以走完。整个常胜军的属地也会更加的牢固,任何一处受到攻击,驻扎在保定的常胜军都会在一日之内赶赴救援。
因为这次在火器的交易上达成协议,所以李明峰和朝廷的关系也缓和不少。同治二年四月,朝廷任命李明峰为北洋通商大臣,管理天津口的外贸、商务。
其实这个官职早就应该任命下来了,曾国藩早在一年前就以两江总督兼任了南洋通商大臣,但是当时李明峰和朝廷关系紧张,所以任命迟迟没有下来。
虽然没有任命,但是李明峰从实质上掌握了天津地区,也就是从实质上掌握了天津的通商事务,只不过朝廷一直不肯公开任命罢了。
这次关系缓和,朝廷也落实了任命。
数月之前老李从太监手中弄了几百万两银子,这次大部分都用于派遣幼童留学了。过完年,第一批幼童八百名被李明峰送上了英法各国来华贸易的船只,陪同的有二十名学监。
同文馆和军官学校也开学半年多了,大批军官得到培训,李明峰也多次到学校听课,补充新的作战知识。去年投降过来的捻军和山东团练,经过大半年的新兵训练,已经完成了火枪、火炮、行军等多门基础课程,已经到了可以拉出去打仗的程度了。
正文 第两百零一章 河南战局
更新时间:2008…8…7 19:13:58 本章字数:4569
李明峰在保定大搞建设,剿捻前线也没有停止战争的步伐。
常胜军奉命调回保定之后,僧格林沁和文祥没有了心理负担,不再担心李明峰在背后使绊子,所以加紧攻击禹城、临邑。
九月底,禹城被攻破,苏天禄战死,上万捻军无论是否投降都被斩杀。城内百姓也有不少人遭了无妄之灾,禹城成了尸山血海。黄河北岸重新归到朝廷统治之下。
与此同时,反复无常的苗沛霖第三次扯起了反清的大旗。十月初一日,苗沛霖在徐州誓师反清,宣称“我辈所为,难逃一死,不如先发制人!”
苗沛霖自知因为多次反清,虽然现在归顺,但是朝廷早晚都会除掉他,所以不如趁着长毛、捻子还有些气焰的时候揭竿而起,还有那百分之一的希望能够成功。
最先渡过黄河的捻军黑旗苏天福部全军覆没,让张乐行的北渡计划破产,现在黄河北岸都在清军控制之下,发捻联军再要渡河的话,就相当于自投死路了。但是进攻计划不能就此停止。
于是经过商议,张乐行、苗沛霖和陈玉成一致同意调头向西,直取河南三大重镇——开封、洛阳、郑州!
这三座城池的重要性要远高于目前发捻联军占据的山东城池,所以发捻联军决定放弃山东,兵进河南,与正在陕西苦战的“扶王”陈德才会合。
安庆陷落之后,陈玉成率领残兵北渡淮河,到山东作战,目标直指北京,准备吸引清军注意力,以分担天京的压力。与此同时,天京城内的洪秀全也派出了“扶王”陈德才率领大军入河南,进陕西,也将目标瞄准了北京城,其实质意义仍然是吸引清军力量,减轻天京压力。
但是这两支部队的战果都不明显,不但没有取得任何实质性的进展,反倒陷入了重围之中。幸亏苗沛霖反清,才让陈玉成免于被围。这次陈玉成就准备到河南配合陕西的陈德才,一同作战。
根据陈玉成的乐观估计,只要按理想方式发展,发捻联军先占据河南三重镇,陈德才再攻占西安城,两军就可以一同发兵向北,渡过黄河,直取山西,最终两军在太原会合。
太原距离直隶不过百里之遥,距离北京也只有千里距离,只需三四日的行军时间,从太原就可以直达北京。一旦占领了太原,清军必然大乱。假如陈玉成、张乐行、陈德才、苗沛霖能在山西建立一个根据地,和天京城内的洪秀全遥遥相望,那全国战局到底谁胜谁负还不好说。
怀揣着美好的想法,发捻联军二十万人马,再加上苗沛霖的十万,共计三十万人在十月中旬开始向西进发,目标直指汴京、洛阳、郑州三城!
这三座城池都紧贴着黄河南岸,从洛阳到郑州约有两百余里,从郑州到开封,不足百里。洛阳、开封都是古都,城高池深,易守难攻,郑州也是直隶州,地位相当于府,虽然没有洛阳、开封那般雄伟,但也是一座不小的城池,这三座城池都是战略要地。
河南和山东、淮北、苏北等地一样,都没有驻防大股清军,当地防务主要由本地团练负责。河南地方的团练,最大的就是袁甲三,所以河南实际上算是袁甲三的老巢。
这次发捻联军向西移动,准备攻取河南三大重镇,最先着急的就是袁甲三。袁胖子在得到消息之后的第一时间就立刻挥军回援,并且发信给僧格林沁和文祥,请他俩到河南剿匪。
袁甲三是河南陈州项城人,也就是现在的河南周口人,他的势力主要集中在周口和许昌两地。洛阳、郑州、开封三城原本都在清军控制之下,但是这次袁甲三直接以漕运总督的身份命令三座城池的守官打开城门,放袁家军入城以协助防守。
战况紧急,僧格林沁和文祥也不计前嫌,下令三城的知府开城放袁家军入城。与此同时,文祥和僧格林沁也带着一万多八旗兵,五万蒙古兵,二十多万团练共计三十万人马渡过黄河,准备趁机占领被发捻联军放弃的山东中南部。
发捻联军让出山东进攻开封,结果战况却出乎张乐行、陈玉成的预料,猛攻了一个月后,长毛、捻子死了上万,结果开封城却不动如山。
开封城高池深,城内驻扎有五千清军绿营兵和三万袁家军,本就很难攻克,而且开封附近的许昌、郑州都有大股清军和团练,每当发捻联军进攻开封的时候,他们总会在背后进行骚扰性攻击,让发捻联军头疼不已。
而且捻军、长毛、苗沛霖三股势力也是各怀鬼胎,遇到难处就都急着后退,谁都不去打攻坚战,最终导致打了一个月都没有任何战果。
经过多次协调和对战局的仔细研究,众人达成一致,决定暂时放弃攻击开封,转而攻击开封附近的县城。
接下来的一个多月,发捻联军连续攻克杞县、通许、尉氏县,将开封外围扫清。
这时候,袁甲三也率军返回了河南,袁家军十万人马进驻了洛阳、郑州、许昌、周口等处。而渡过黄河的僧格林沁和文祥也扫平了山东,率领大军继续西进,堵住了发捻联军的退路,将他们围在开封城外方圆一百多里的地区。
直到此时,陈玉成、张乐行等人才发现自己错的有多么离谱,但是他们现在只有硬拼一条路走了。此时已经到了冬天,不再适合作战,两军只是发生一些小规模接触,等到过完年,出了二月二,天气转暖,僧格林沁和文祥、袁甲三才率领大军多次发起大规模冲锋。
两个月内,清军七战七捷,发捻联军损失惨重。这七次战役,第一次是对苗沛霖这个反复无常的小人发起的,只一战,苗沛霖十万大军就被僧格林沁的蒙古铁骑砍杀过万。
第二次战役是对张乐行发起进攻,这一战,捻子死伤超过三万。
经过这两次战役,苗沛霖和张乐行都学精了,不敢直面清军,只是一味固守。陈玉成见状,知道这样下去不是个办法,只好自己硬着头皮担起了主力任务。在其后的五场战役中,陈玉成从安庆带出来的五万残余长毛又死伤了三万,最终陈玉成也被打的不敢露头。
同治二年四月,僧格林沁和文祥率领二十余万大军,再加上袁甲三的十万大军共计三十万人马,对盘踞在通许县城的陈玉成发起了攻击。陈玉成苦战十余日,损失惨重。盘踞在杞县的张乐行连派四次援军都被清军拦住,被打的调头回城。
陈玉成看到事不可为,在一天月黑风高的晚上,率领大军向外突围。打了一夜,直到天亮陈玉成才侥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