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周作人研究二十一讲-第2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周作人在这幕历史的闹剧里扮演“丑角”是并不轻松的。尽管周作人自身民族意识早已淡化,但作为中华古国的知识分子,他却不能不承受中国源远流长的爱国主义、民族主义传统(这个传统对一切背叛祖国、民族的失节行为从来给以最严厉的谴责)的强大心理压力。为求得解脱,他一再表白,自己“出山”并非为敌所迫,有着完全的自主:“譬如为山,未成一蒉,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蒉,进,吾往也”[66],一切都出于窥知“国家治乱之原,生民根本之计”与“道义事功化”[67]的自觉自愿的努力。周作人自己或许从这里获得“正剧”扮演者的良好的自我感觉,但却无法使人相信。于是,周作人又有了不被理解的悲哀,“但思忍过事堪喜,回首冤亲一惘然。饱吃苦茶辨馀味,代言觅得杜樊川”,“禹迹寺前春草生,沈园遗迹欠分明。偶然拄杖桥头望,流水斜阳太有情”[68],在这淡淡的哀愁里,周作人又体味着难以排解的悲剧感。这种悲剧感与周作人由来已久的对社会、人生的虚无主义相互纠结,加之周作人对于自己的命运及与之相联结的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事业”并不抱有信心(这一点他算是清醒的,与钱稻孙之流有所不同),这就使周作人的思想、心绪,乃至文风,都蒙上了一层特殊的苦味,即使是“闲适”文章里亦有或浓或淡的“忧郁”。但这种苦味并不能博得人们的同情;那个时候,每一个有爱国心的中国知识分子,因周作人的叛卖给他们的伤害过于深重,无论怎样也“无法从心底里真正原谅他”[69]。但作为“汉奸”众生相中的一个典型,这种苦味却是值得重视的:它不仅显示了周作人的“这一个”的个性,而且在同类知识分子中也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其内含的深刻的历史内容更是值得人们深思。    
    此后,周作人还走过相当长的人生旅程,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之后,获得相对安定的生活环境,周作人又开始了他的大量译作,还有为数众多的书信。透过这些译作与书信,我们看到的还是那个周作人,还是那不可变更的自由主义、个性主义思想,还是那样苦苦经营个人小天地,还是那样闲适中暗含着苦味,只是多了一些喋喋不休,读来也颇动人,却仍不免徒劳的自我辩解。人们只会感到这是一个过去了的历史人物。是的,周作人的生命早已结束在那个祖国蒙受屈辱灾难,同时又是民族奋起的时代,而且是经由他自己之手埋葬的。这个结局对他个人自然是可悲的,却也因此证明了时代的前进,这才是真正可喜可贺的。


第六部分附录 走向深渊之路(4)

    注释:    
    [1]恩格斯:《反杜林论》,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    
    [2][5]周作人:《看云集·麻醉礼赞》。    
    [3][4]周作人:《看云集·关于蝙蝠》。    
    [6]周作人:《艺术与生活·自序二》。    
    [7]周作人:《看云集·中年》。    
    [8]鲁迅:《华盖集·青年必读书》,见《鲁迅全集》第3卷,第12页。    
    [9]周作人:《永日集·〈燕知草〉跋》。    
    [10]周作人:1933年2月25日《致俞平伯君书》,收《周作人书信》。    
    [11]周作人:1931年2月3日《与废名君书》,收《周作人书信》。    
    [12]周作人:《秉烛谈·谈儒家》。    
    [13]周作人:《秉烛后谈·自己所能做的》。    
    [14][15]周作人:《苦茶随笔·〈论语〉小记》。    
    [16]周作人:《药味集·谈俳文》。    
    [17]周作人:《夜读抄·后记》。    
    [18][23]周作人:《秉烛谈·〈朴丽子〉》。    
    [19]周作人:《药堂杂文·读书的经验》。    
    [20]周作人:《瓜豆集·谈日本文化书(其二)》。    
    [21]周作人:《夜读抄·〈颜氏家训〉》。    
    [22]周作人:《风雨谈·关于傅青主》。    
    [24]周作人:《风雨谈·读戒律》。    
    [25]周作人:《雨天的书·日本的人情美》。    
    [26][27]周作人:《我的杂学·四》,收《苦口甘口》。    
    [28][29]周作人:《秉烛谈·谈儒家》。    
    [30]温源宁:《周作人——铁与温雅》,载1936年11月5日《逸经》第17期。    
    [31]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隐士》,见《鲁迅全集》第6卷,第224页。    
    [32]参看周建人:《鲁迅和周作人》,载《新文学史料》1983年第4期。    
    [33]周作人:《苦茶随笔·弃文就武》。    
    [34]鲁迅:《集外集拾遗补编·势所必至,理有固然》,见《鲁迅全集》第8卷,第380页。    
    [35][40]周作人:《谈虎集·排日平议》。    
    [36]周作人:《看云集·关于征兵》。    
    [37]周作人:《夜读抄·〈颜氏学记〉》。    
    [38]周作人:《瓜豆集·谈日本文化书(其二)》。    
    [39]周作人:《风雨谈·日本管窥之三》。    
    [41]周作人:《苦竹杂记·日本的衣食住》。    
    [42][43]周作人:《知堂乙酉文编·日本管窥之四》。    
    [44][47]周作人:《苦茶随笔·关于英雄崇拜》。    
    [45]周作人:《瓜豆集·再谈油炸鬼》。    
    [46]周作人:1935年7月6日《致梁实秋书》,见梁实秋《看云集·忆岂明老人》。    
    [48]周作人:《苦茶随笔·岳飞与秦桧》。    
    [49]周作人:1937年9月26日《致陶亢德书》,载1937年11月1日《宇宙风》第50期。    
    [50]见《明报》1967年第17期。    
    [51]此文收1937年6月上海生活书店版《鲁迅研究》。    
    [52]参看本书《周作人与文研会、创造社同人》、《周作人与湖畔诗人》有关部分。    
    [53]唐:《〈帝城十日〉解》,载《新文学史料》1980年第3期。    
    [54]周作人:《立春以前·后记》。    
    [55]周作人:《苦口甘口·梦想之一》。    
    [56]周作人:1964年7月18日《致鲍耀明书》,收《周作人晚年手札一百封》。    
    [57][60][62]周作人:《药堂杂文·中国的思想问题》。    
    [58]周作人:《苦竹杂记·日本的衣食住》。    
    [59]周作人:《树立中心思想》(1942年7月13日在华北各省市中等学校教员第四届暑期讲习班的讲话),载1942年9月1日《教育时报》第8期。    
    [61]周作人:《药堂杂文·汉文学的传统》。    
    [63]周作人:《药堂杂文·中国文学上的两种思想》。    
    [64]周作人曾在南方大学一次讲话中强调中国在五代、辽、金、元、清等异族统治时,“政治上有所变化,在文化上却始终是整个不变,没有被打败过”,他实际上是在暗示,有可能重演“同化”入侵者“文化”的历史。    
    [65]周作人1942年在日本华北宣传同盟发起的“笔上座谈会”的书面发言。    
    [66]这是周作人引用《论语》中的话,见周作人《〈一蒉轩笔记〉序》,《知堂序跋》,第138页。    
    [67]周作人:《苦口甘口·自序》。    
    [68]周作人:《立春以前·苦茶庵打油诗》,又收入《知堂杂诗抄》。    
    [69]唐:《〈帝城十日〉解》,载《新文学史料》1980年第3期。    
    引用书目阿 英:《阿英文集》,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1年阿英编校:《现代十六家小品》,上海:光明书局,1935年北京鲁迅博物馆鲁迅研究室编:《鲁迅诞辰百年纪念集》,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1年《鲁迅年谱》(一),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鲁迅研究资料》第4辑、8—11辑、13辑、16辑,天津人民出版社,1980—1987年曹聚仁:《文坛五十年》,上海:东方出版中心,1997年曹述敬:《钱玄同年谱》,济南:齐鲁书社,1986年陈独秀:《陈独秀文章选编》(上、中),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4年陈望道编:《小品文和漫画》,上海书店据生活书店1935年版复印,1981年冯文炳:《谈新诗》,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冯雪峰:《雪峰文集》第3卷、第4卷,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1985年(日)关敬吾编:《民俗学》,王汝澜、龚益善译,北京: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6年郭沫若:《归去来》,上海:北新书局,1946年《郭沫若全集·文学编》第15卷、16卷、20卷,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0年、1989年、1992年何其芳:《何其芳文集》第4卷,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胡 适:《胡适来往书信选》上册、中册、下册,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中华民国史组编,北京:中华书局,1979年《胡适的日记》上册,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中华民国史研究室编,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胡适学术文集·新文学运动》,姜义华主编,北京:中华书局,1993年黄嘉德编:《翻译论集》,上海:西风社,1940年姜义华:《章太炎思想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年《李大钊传》编写组:《李大钊传》,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年李金发:《食客与凶年》,上海:北新书局,1927年李泽厚:《中国现代思想史论》,北京:东方出版社,1987年梁启超:《梁启超论清学史两种》,朱维铮校注,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85年梁实秋:《看云集》,台北:皇冠出版社,1984年鲁 迅:《鲁迅全集》第1卷、3—9卷、11卷、12卷、14卷,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鲁迅全集》第13卷,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3年鲁迅先生纪念委员会编:《鲁迅先生纪念集》,上海书店据鲁迅先生纪念委员会1937年初版复印,1979年《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茅 盾:《我走过的道路》(上),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沈从文:《沫沫集》,上海书店据上海大东书局1934年初版影印,1987年《沈从文文集》第11卷、第12卷,广州:花城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香港分店,1984年孙席珍编:《现代中国散文选》(下),北平人文书店,1935年唐振常:《蔡元培传》,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年陶明志编:《周作人论》,上海书店据北新书店1934年初版影印,1987年王自立、陈子善编:《郁达夫研究资料》(上、下),天津人民出版社,1982年《文史资料选辑》第94辑,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 员会编,北京:文史资料出版社,1984年闻一多:《闻一多全集》第2卷,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93年夏征农编:《鲁迅研究》,上海:生活书店,1937年《新闻研究资料》第4辑,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新闻研究资料》编辑室 编,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0年郁达夫:《郁达夫文集》第4卷、6卷、7卷、9卷,广州:花城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香港分店,1982—1984年俞平伯:《古槐梦遇》,上海:世界书局,1936年张允侯、殷叙彝、洪清祥、王云开:《五四时期的社团》(一、二),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79年赵景深编:《童话评论》,上海:新文化书社,1934年郑振铎:《郑振铎文集》第3卷,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中国现代文艺资料丛刊》第5辑,上海文艺出版社,1980年《中国新文学大系·建设理论集》,胡适编选,上海良友图书印刷公司,1935年《中国新文学大系·散文一集》,周作人编选,上海良友图书印刷公司,1935年钟敬文:《钟敬文民间文学论集》(下),上海文艺出版社,1985年周作人:《自己的园地》,长沙:岳麓书社,1987年《雨天的书》,长沙:岳麓书社,1987年《泽泻集》,长沙:岳麓书社,1987年《谈龙集》,香港实用书局据上海开明书店1927年版重印,1972年《谈虎集》,长沙:岳麓书社,1989年《永日集》,长沙:岳麓书社,1988年《过去的生命》,长沙:岳麓书社,1987年《艺术与生活》,长沙:岳麓书社,1989年《儿童文学小论》,长沙,岳麓书社,1989年《中国新文学的源流》,上海书店据北平人文书店1932年初版影印,1988年《看云集》,长沙:岳麓书社,1988年《周作人散文钞》,章锡琛选注,上海:开明书店,1932年《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