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镜子的历史-第2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约公元前100年,西顿附近的叙利亚工匠发现,他们可以将一支长长的空心金属管插进一块熔化的玻璃中,在末端多出一团,并将其吹成形状。造型优美的空心器皿制作起来既快又容易,用模子吹玻璃甚至可以大批量地生产。在组织完善的罗马帝国里,这一具有革命性的新方法迅速得以普及。市场上到处都是用玻璃制作的盘子、瓶子、杯子、马赛克和仿造珠宝。最后,有人试图制作带有金属后背的镜子。普林尼说,“西顿曾一度以其玻璃工厂闻名四方。除了其它的东西之外,在那里发明的还有玻璃镜子。”    
    当时上等的玻璃反射镜却做得很少,因为罗马人所制作的玻璃都是退了色的、有波浪纹的,而且尽是气泡和纹线。用银和铜制作的镜子又风光了一千年,而欧洲玻璃的质量随着罗马帝国的衰落也在下降。    
    就像在光学领域一样,伊斯兰国家向欧洲学习并改进了玻璃制作方法。从公元8世纪起,他们就在巴格达和其它地方制作出精美的带有图案和上了漆釉的玻璃制品。在西班牙的伊斯兰地区,到公元11世纪,手工艺者们已经制作出玻璃镜子。    
    与此同时,在欧洲,高大的哥特式教堂建筑需要华美的彩色玻璃,而这种玻璃大都是由与寺院有关系的玻璃制品厂生产的。在北欧的森林中,手艺粗糙的工匠用本地的木材作燃料,用木灰做出的碳酸碱作为碳酸钠加以搅拌,制出了森林玻璃。一位来访者惊叹道,“在寒冷的冬天,工人们半裸着躯体一直站在火热的炉子前,目不转睛地盯着火和熔化的玻璃。” 当地的孩子妈妈如果要吓唬淘气的孩子,就说浑身乌黑的玻璃工人要来了。    
    工匠们利用当地含铁量很高的沙子制作出宽厚的绿色缸子。他们吹出大大的圆球然后将熔化的铅或者锡倒进仍然很热的容器中,开始制作镜子。之后将其切割,就成了小型的凸镜,名字叫“牛眼睛。” 这种镜子在中世纪晚期的北欧很是普遍。不过,许多镜子的质量却很差,被人们称作“阴影脸,” 而且直径都不超过几英寸。    
    到了15世纪初,德国、法国和意大利的玻璃制造者们可以吹出较大型的玻璃圆筒,然后把两端打开,再从旁边切割开,这样可以做出大到30乘以45英寸的玻璃。最后在上面镀上一层铅锑。佛罗伦萨的工匠们学会了将不加热的铅或者锡用于玻璃中,这样既避免了危险又减少了损坏。佛罗伦萨制镜行业会的狂欢节歌曲这样炫耀道,“我们的行业需要经验和手艺才能制成精美的玻璃…但是比一切都更为重要的是这种物质的秘密,我们使用精湛的手艺将其涂在玻璃的背面。”


第三部分 理性的镜子第40节 镜子之岛穆拉诺

    佛罗伦萨也许制作了上好的镜子,但是使玻璃艺术得以完美的地方却是威尼斯,而现代的镜子工业也是在这里诞生的。从11世纪开始,威尼斯就处在东西方商船业的垄断地位。这里的工匠们也许是从伊斯兰国家的出口商或者是从德国人那里学会了玻璃制作艺术。威尼斯的进口商们将海外的奢侈品在当地出售,其中包括棉花、丝绸、桔子、无花果、地毯、珠宝、药品、辣椒、香、香水、大马士革的纯钢剑、陶瓷器、玻璃器皿和镜子。在宽广的圣马克广场,新教教徒和天主教教徒、希腊东正教教徒、穆斯林教教徒和犹太教教徒融为一体。所有的人都崇拜万能的金币,而且保证经济稳定的法律也十分严厉。造假者可被砍掉一只手。行业秘密保守得非常严密,随处可见官方侦探警惕的眼睛。    
    13世纪初,威尼斯的玻璃制造业者组成了一个行业会。1291年,城市当局强迫将危险的锅炉搬迁到附近的穆拉诺岛上。在岛上,如发生火灾将不会殃及城市建筑,而且更重要的是,玻璃制造业者可免受间谍的侵害,也不可随意离开小岛。尽管这些玻璃专家挣着最高的薪水,而且也可以娶贵族的女儿为妻,但是实际上他们却形同犯人一样。对于逃走的惩罚就是死刑。因此,玻璃制造业出现了世世代代的名家:巴比尼、贝罗维埃罗、布里亚蒂、博托里尼、拉蒙塔、戴尔加洛。这些人从小就学习玻璃制造艺术。他们对小岛上的每一条道路和每一个港湾都了如指掌。    
    月1450年,穆拉诺岛上的玻璃制造专家安杰洛·贝罗维埃罗(Angelo Beroviero)使用含有丰富的氧化钾和磁铁的海草灰制作了一种极其清亮的玻璃,并将其取名为“水晶玻璃,” 因为它很像最清洁的水晶石。1507年,安德里亚(Andrea)和多米尼克·丹索罗·戴尔加洛(Domenico d’Anzolo del Gallo)向威尼斯十人议会申请获得某种银箔专利。该方法是将锡敲打成平均薄厚的薄片,在上面糅进汞,形成发光的汞合金。然后用纸盖住。一位工人用一只手在上面盖上一张纸,然后用另一只手小心翼翼地将纸抽出。在玻璃上镇有一定的重量可保证玻璃表面光滑闪亮、没有气泡,上面再涂上一层起保护作用的清漆。威尼斯当局给戴尔加洛兄弟颁发了20年的专利许可。    
    之后,人们对精美、昂贵的穆拉诺镜子产生了极度的热情,疯狂采购风长达两个世纪之久。16世纪初,一面镶有精美银框的威尼斯镜子价格为8,000英镑,几乎是当时拉菲尔绘画作品的三倍。热爱奢侈品和意大利艺术的法国国王弗朗索瓦一世对镜子的抢购风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1532年,他订购了一面镶嵌有黄金和宝石的穆拉诺镜子,第二年订购了13面镜子,1538年又订购了11面镜子。    
    1547年,弗朗索瓦驾崩时,他的儿子亨利国王二世为他的意大利籍妻子凯瑟琳·德·梅迪契不断地购买威尼斯镜子。1559年亨利国王死后,梅迪契为了纪念他建造了一间镜子屋。在壁炉上方挂着已故君主的肖像,屋子里镶嵌的119面威尼斯镜子反射着他的光辉形象。


第三部分 理性的镜子第41节 神圣的和世俗的镜子

    在六个世纪的进程中,玻璃镜子逐渐取代了金属镜子,其文化和社会的影响是前所未有的。正如我们看到的那样,人类总是对镜子怀有敬畏的心理。早期基督教神学家之一圣奥古斯丁将完美的镜子看作是神圣智慧的一种比喻,因此,很自然,一些圣书的书名里也含有镜子,比如《教会镜子》(约1100年)。    
    圣维克多的于格(1100…1141)在他对圣奥古斯丁统治的评论中解释说:“(该书)被称作一面镜子再恰如不过;因为我们在里面就像在镜子里面一样看到了我们的状态,我们是美还是丑,是正还是邪。” 于格的同时代人彼得·隆巴德说,“灵魂就是一面镜子,在某种程度上我们可以在镜子里了解上帝。” 几年之后,阿拉努斯·德辛苏里斯对镜子作了更为复杂的比喻:“噢,伙计,你照一照这面三重的镜子吧……这是《圣经》的镜子,大自然的镜子,是万物的镜子。” 当然,令人幸福的只有《圣经》的反射。照到皮肉的虚假镜子是凹面的,将事实颠倒了过来。在13世纪,圣方济各会修士圣波拿文都拉写了关于“创造之镜”和“上帝之镜。”    
    波拿文都拉同时代的人托马斯·阿奎纳斯就“镜子”和现代意义上的“照镜子”这两个词给出了最早的辞源解释之一:“通过镜子来看某物就是在看得出了结果的原因,因为它的相似之处被反射了出来。从这一点我们看到‘照镜子’可指引人回到思考中。”    
    约1260年,法国多明我会修士博韦的文森发表了他百科全书式的中世纪知识概要《大镜子》。该书分为三卷,《自然镜子》卷所涉及的主题有神学、心理学、生理学、宇宙结构学、物理学、植物学及其它科学;《教理镜子》卷涉及的主题有逻辑学、修辞学、诗歌、天文学;和《历史镜子》卷,包括全部历史。继文森之后,从众多的牧师笔下又写出了无数的关于镜子题目的书籍。    
    从12世纪开始,对圣母玛丽亚的崇拜再次兴起,人们将镜子作为她的象征。最早的崇拜源自于公元2世纪《智慧书》里的“无瑕疵镜子。” 公元12世纪的书《圣女之镜子》要求有德的妇女效仿圣母玛丽亚保持贞节的榜样。“少女们照镜子时要看自己的装饰是多了还是少了,但是从《圣经》这面镜子里她们可以学会如何取悦于自己终生的配偶。” 在教堂里开始出现作为贞节象征物的小镜子。    
    但是,逐渐地,镜子开始进入世俗文学中,这一转变可由纪尧姆·德·洛里(Guillaime de Lorris)和让·德·默恩(Jean de Meun)的《玫瑰传奇》作为代表作品。在13世纪早期写作的德·洛里创作了富有寓意的高雅爱情故事。书中的恋人在凝视自己爱人的眼睛时,看见这双眼睛犹如花园喷泉里的两面水晶镜子。但是她镜子般明亮的眼睛也是危险的。“从这面镜子里涌出的一种新的疯狂在向男人袭击:这里心在变;这里没有智慧和节制的位置,有的只是简单的爱的愿望。”    
    德·洛里没有写完小说即离开人世。40年后,让·德·默恩续写这个故事,将他的长长的结论部分定名为《恋人之镜》,把镜子的形象带到了一个新的性爱的高度。他也将文学之镜用作尖锐讽刺社会各阶级的工具,抨击政府官员、士兵、贵族和僧侣等阶级的缺点。    
    在一大段的离题话中,德·默恩让一段关于镜子的动人的讲话由大自然的嘴里说出来。德·默恩所借助大自然讲的这番话深受人们对光学和镜子学(由阿尔哈曾、罗伯特·格罗斯泰斯特和罗杰·培根所兴起的科学)再次产生的兴趣的影响,赞扬了“拥有如此神奇能力的镜子的来源和力度,它竟能出神入化地反射和改变形象。” 大自然叹息道,“假如躺在床上一起被捉住的战神马尔斯和爱神维纳斯在起床之前用这种镜子照了照,” 他们就会看见火与锻冶之神伍尔坎所撒下来的天网了。    
    另外的含义就是,假如他们照了镜子,这对儿恋人也会为自己做爱的场面所陶醉的。让·德·莫恩的诗(数百年来为人们所喜爱并被译成许多种语言)最重要的意境就是赞美性爱。诗的结尾是对性高潮的近乎色情的描述:情人终于使欲火正旺的处女达到了满足感。    
    到13世纪末期让·德·默恩写完这部书时,富家的女性正在用“各种精美的头饰和发型照象牙镜子” 来打扮美化自己。他指的是雕刻精美的镶嵌有象牙框的玻璃或者金属小镜子,象牙框上通常雕刻有耶稣受难或者圣母玛丽亚生活的场面。到14世纪时,这种象牙框的镜子经常描绘“进攻爱之城堡” 的场面:骑士们进攻一座壁垒森严的城堡,同时城墙上的女性往下面仍鲜花;或者是“爱之园” 一个场面:一对幸福的恋人共握着一颗心。14世纪末期的一面镜子盒上雕刻有这样的画面:一对恋人在一起,女的娇羞地将圆镜子举在身后,然后又将镜子举到她恋人的上方,从镜子里看他抚摸她的乳房。    
    尽管到13世纪时世俗用的镜子在文学作品中已经占有了稳定的位置,但是宗教象征主义的强大传统影响仍在继续,尤其是在但丁(Dante Alighieri)的作品《神曲》中的体现。但丁在许多方面受着让·德·默恩的影响,包括受他对镜子和光学的兴趣的影响。但丁于1321年逝世前不久完成的《天国》里充满了对镜子的虔诚赞美。    
    《天国》的开头是一次与月亮有关的镜子试验。但丁青年时的情人贝亚特里斯作为天国里的向导对但丁说,“那么,拿三面镜子吧,将两面镜子放在和你相等的距离,将第三面镜子放得远一些,在两面镜子的中间。你面对镜子。在你身后点上一盏灯,可以照亮三面镜子,使得你能够看见所有三面镜子里的形象。你会看到,离你最远的那面镜子尽管反射的光线最少,但却和另外两面镜子同样明亮。” 这是因为,上帝之光给予他所创造的万物以同等的光辉,不管离他有多远的距离。    
    在《天国》的整个作品中,到处都是光线、玻璃和镜子的意象和比喻。在神秘的最后一章里,但丁被容许直接观看“活着的光,”一种三位一体的自我反射的光辉。在本诗的开头部分是对科学实验的描述,光源藏在观察者身后的地方。本诗的结尾与开头的科学实验形成了鲜明的对照,这三面镜子现在竟然能自我发光。“我从那光辉中,看到了三个同样大小但却有三层颜色的光环。一个似乎被另一个所反射,就像彩虹女神反射彩虹女神一样;第三个似乎是火焰,是被另两个光环发射的同等的光芒所照耀。”    
    继但丁对镜子的赞美作品之后,14世纪最流行的有关镜子的作品《人类拯救之镜子》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