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5187-我在白宫当记者-第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1981年6月1日,她和在困境中结识的朋友威廉·汤玛斯,在白宫大院铁栏杆外的人行道上,树起了巨幅反战标语,上面画着巨大的蘑菇云,从此就开始了抗议示威的生涯。后来,警方将他们从白宫篱笆边赶走,毁掉了他们的标语牌,并禁止他们的标语超过6英尺高。从1983年起,她抗议的地点从宾夕法尼亚大道南面的人行道上挪到了现在的地方。


《我在白宫当记者》 第二部分比冬天更可怕的是警察

    从1981年6月1日到现在的漫长岁月里,她生命中的每一分钟几乎都在这里度过。她熟悉这里的一草一木,熟悉拉法耶特公园里所有的松鼠和鸽子,熟悉人行道上铺着的每一块砖,熟悉白宫每天的熄灯时间,熟悉白宫北草坪上割草的花工。从里根到布什,从布什到克林顿,白宫的主人在更换,白宫大院里的花开花落;豪华的车队从白宫的大门进进出出,西装笔挺的客人们来来去去。    
    唯独她,在这里独自守候,她对战争的憎恨与对和平的向往,像拉法耶特公园里的松柏,经受着冰雪风霜的蹂躏,却四季常青,永不变色。    
    警方规定,宾夕法尼亚大道只允许抗议示威,不允许野营,如果她躺下睡觉,就算野营,警察就会将她抓走。我用十分怀疑的眼光问她:“你真的从没有躺下睡过吗?”“没有,从来没有。警察在这条道上来回巡逻,如果看见我躺下,就会把我赶走。但我可以坐下、站着、或者走路。”    
    她每天到很晚很晚的时候,斜倚在标语牌前,睡上三四个小时。一年365天,她就这样度过每一个夜晚。    
    她吃得很简单,主要吃蔬菜、水果和面包,从不吃肉。她的行为感动着千千万万的游客,她靠游客的捐款购买食品,好的时候每天能得到二十几美元的捐款,有时还有好心的人送来水果。    
    一位自行车商店的好心人送给了她一辆旧自行车,并经常帮她维修。靠这辆自行车,她购买食品,去厕所,去无家可归者服务中心洗澡,去复印中心复印宣传品。她不会轻易离开这里,哪怕离开5分钟,她也会找一位自愿者帮她盯一会儿。    
    冬天最可怕。1996年冬天,大雪一连下了好几天,华盛顿完全被大雪覆盖,政府被迫关门。拉法耶特公园一片银白,宾夕法尼亚大道平时熙熙攘攘,这时却空无一人,经常在这里巡逻的警察也不见了,只有康塞普赛昂仍然守在她的标语牌旁边。“那时冷极了,尤其是晚上,我觉得可能要被冻死了,我穿上了所有的衣服,裹上了所有的毯子。我不停地扫雪、铲冰,不停地来回踱步。”    
    她不敢坐下休息,坐下来可能就会被冻死,实在太困的时候稍微坐下来眯一会儿。扫雪、铲冰、踱步,她就这样度过了一个又一个难熬的冬天。    
    然而,比冬天更可怕的还有警察。为了了解康塞普赛昂的真实情况,我先后数次采访她。每次采访中,她总是向我诉说警察对她的暴行。她已经忘记了究竟有多少次被警察逮捕、殴打,她的标语牌屡次被警察砸毁,一些极右分子受警察的唆使,到这里朝她啐吐沫,对她进行人格的污辱。    
    “你看这里,这是他们昨晚用激光打的,”她指着左眼下面的一块红疤,“这种伤从外面看不太出来,但特别疼。他们经常在晚上用激光从白宫的房顶上向我射击,很多人不明白我为什么总是戴着假发套,这是为了保护我的头。他们不敢明着把我杀掉,但却使用激光这种先进武器来伤害我,我担心说不定哪一天,他们会彻底把我赶走,然后处死我。今天早晨,一个警察对我说,你现在已经是我们优先考虑的问题。但是上帝有眼,上帝会保佑好人的。”    
    “如果总统出来劝你结束你的示威,你会不会听从劝告?”我问。    
    “如果他有话对作为他的邻居的我说,他必须到这里来。我希望公开与他辩论,但我知道这不可能。”她说。    
    我又问她:“你究竟要在这里待多久?”她摇摇头:“我不知道,大概上帝知道我需要在这里待多久,直到美国彻底销毁核武器,直到世界上没有战争。”    
    2000年6月,我奉调回国。在美国工作近四载,采访过的人、经历过的事,时常萦绕在脑际,然而最不能忘记的,却是这位矮小的女人。2001年1月,新一任总统布什宣誓就职,我已经没有机会亲临现场,采访那气势宏大的就职仪式,只能通过越洋电话了解发生在华盛顿的故事。我仍然没有忘记向我的朋友询问她的情况,朋友告诉我,她仍然在那里抗议。


《我在白宫当记者》 第二部分克林顿绯闻采访札记

    克林顿绯闻采访札记    
    美国三权鼎立,政府、国会和司法三种权力互相制约,而新闻媒体则被称为“第四帝国”,它对美国政治和社会生活的影响巨大,其权力有时可以超越“三足”,因此记者在美国被称为“无冕之王”。当年,《华盛顿邮报》的两位记者揭露了“水门事件”后,新闻媒体在美国政界掀起了一场狂风暴雨,最后理查德·尼克松被迫宣布辞职。20多年过去了,克林顿性丑闻爆发后,华府的“无冕之王”们还想像当年那样,将克林顿赶出白宫,以显示新闻媒体的巨大影响。在克林顿承认与莱温斯基有不正当关系后不几天,美国广播公司的著名节目主持人、白宫资深记者塞缪·多纳尔森在电视上口出狂言:不到一周,克林顿就要辞职。    
    克林顿绯闻爆发的那段日子,美国主流媒体几乎已经没有别的话题。美国人的生活固定在一个“频道”上。翻开美国的报纸,打开美国的电视,听听美国的收音机,话题只有一个:总统克林顿与前白宫实习生莱温斯基的性丑闻。政客、专家、学者、律师、记者等等各类人士纷纷粉墨登场,喋喋不休、津津有味地评论总统的这一绯闻。即使来访的外国贵宾也难以回避这个令人尴尬难耐的问题,南非总统曼德拉、捷克总统哈韦尔、日本首相小渊惠三,都不得不在美国记者穷追不舍的追问下表态。    
    法国人感到不解,德国人感到恶心,俄罗斯人则希望自己的领导人也有类似的风流韵事,只有美国的一些媒体用残酷的语言鞭挞自己的总统,用令人作呕的故事羞辱世界惟一超级大国的领袖……克林顿性丑闻在全球闹得沸沸扬扬,被称为美国“第四帝国”的新闻媒体在其中推波助澜,兴风作浪。


《我在白宫当记者》 第二部分“无冕之王”像苍蝇一样到处寻找裂缝

    作为分管报道美国外交的记者,我平时参加不少克林顿与外国领导人举行的记者招待会。按说,在这些严肃场合,记者的注意力应该集中在两国关系或者国际形势上,但是美国的无冕之王们经常不顾别国同行的存在,也不管招待会上的客人是谁,专问一些毫不相关的花边问题。克林顿与莱温斯基的绯闻成为焦点后,他与外国领导人举行的记者招待会就成了这些美国记者寻找“猎物”的重要场所,他们挖空心思地从克林顿那里套话,像苍蝇围着一只裂缝的鸡蛋一样纠缠不休。白宫有个不成文的规定,记者招待会会场的前几排中间座位全部为美国记者保留,并准许他们先于其他记者进入,他们的有利地位使其他记者想换个话题都不容易。    
    1998年2月,莱温斯基案初起,克林顿一口咬定与莱温斯基没有不正当关系。恰在此时,英国首相布莱尔来访,克林顿与他在白宫东厅举行联合记者招待会。两位领导人的开场白话音未落,坐在最前排中间位子的CNN驻白宫记者、大胡子沃尔夫已经站了起来。但克林顿的手指向了后排的另一个记者,这位记者还没有来得及张口,沃尔夫就不顾一切地大声发问:“请问总统先生,莱温斯基本来可以过平常人的生活,但是因为你,现在看来她的一生都将改变,你对此有何感想?”    
    克林顿左手手肘抵着桌面,手掌支着下巴,对沃尔夫提出这样的问题显出一副无可奈何的样子,自言自语似的只说了几个字:“那很好,很好。”大厅内爆发出哄堂大笑,记者招待会严肃而紧张的空气一下子变得轻松起来。    
    随后,全美广播公司、美联社等美国各大媒体的记者都开始追问克林顿是否与莱温斯基真的有性关系。克林顿一一作答,用不可争辩的语气强调他与“那个女人”没有“不正当关系”,站在克林顿身边的布莱尔面无表情,一言不发,好像是局外人。    
    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斯塔尔这个被称为“老狐狸”的检察官在莱温斯基好友特里普提供的录音带里嗅出了一些味道,于是千方百计地收集证据,传讯证人,使用免除莱温斯基伪证罪等伎俩,直至要求克林顿在大陪审团面前作证。克林顿终于被迫发表电视讲话,承认与莱温斯基有“不恰当关系”。美国舆论大哗,纷纷责骂克林顿“下流、无耻、伪君子、撒谎”,要求克林顿下台,美国政治面临严峻危机,白宫顿时被乌云笼罩,白宫主人的处境和心情可想而知,然而美国记者们并没有因此停止“骚扰”,他们仍在寻找“围攻”克林顿的机会。    
    事隔不久,捷克总统哈韦尔来访。克林顿与这位身体欠佳的捷克总统在国务院的艾奇逊大厅举行联合记者招待会。这是克林顿认错以来首次与记者见面,这可是记者获取信息的重要时机。在前一天,新闻媒体破例预报了这次记者招待会,美国主要电视网将实况转播。9月16日下午,我提前近一个小时来到国务院,国务院入口处已经挤满了各路记者。艾奇逊大厅里,记者和外交官熙熙攘攘,大厅后面支满了“大炮”,CNN、全美广播公司(NBC)和美国广播公司(ABC)等电视台的记者都在对着自己的摄像机镜头排练,背诵早已准备好的台词。    
    下午3时整,美国礼宾官像往常一样宣布:“先生们、女士们,美利坚合众国总统威廉·杰斐逊·克林顿,在捷克总统陪同下到场。”只见克林顿从舞台的右边幕后走了出来,并做出手势,让哈韦尔先行。在我的记忆中,这是克林顿第一次如此准时。他面带微笑,满脸红光,精神饱满,根本看不出在过去这段时间里他所承受的来自社会各界、乃至“第一家庭”的巨大压力。数百名记者、国务院的工作人员和美捷双方官员全部起立,长时间鼓掌,丑闻并没有改变美国人对总统的尊敬。    
    哈韦尔此次访问,主要是为捷克加入北约,以及即将在华盛顿举行的北约首脑会议做准备,但是所有的提问都集中在绯闻上,对北约这个具有战略性意义的话题全然不屑一顾。和往常一样,克林顿首先点了合众社老记者海伦的名字。海伦问:“有人说你已经没有道德权威领导这个国家、不适合进行外交活动,你对此有何评论?”克林顿非常从容地说:“在外交方面,我从来、也将不会停止领导这个国家,因为它对我们太重要了,影响到我们美国人在国内的生活。”接着,他从反恐怖主义谈到北爱和平进程,从中东和平谈到科索沃,滔滔不绝地谈到他自己在国际上的建树。随后,坐在第一排的记者们继续提出一系列难以回答的问题。有人问他既然已经公开承认错误,是否承认原来在琼斯案中作证时撒了谎。克林顿巧妙地回避了这一问题,因为一旦承认在大陪审团面前撒谎,就等于承认自己犯了伪证罪。    
    记者们连客人也不放过,有人问哈韦尔如何评价克林顿的道德表现。哈韦尔也绕圈子:“美国有许多面孔,我喜欢它的大部分面孔,但有些面孔我看不懂,所以我不评价。”哈韦尔的话简短有力,言下之意是美国舆论很无聊,他为克林顿打抱不平,台下不少人为他鼓掌。    
    克林顿在这次记者招待会上的表现十分出色,面对记者审讯犯人似的提问,他没有一点脾气,而是像谈心一样真诚地回答问题,但头脑又十分冷静,不上记者的圈套。他反复表示自己愿意悔过自新,继续领导自己的家庭,领导这个国家,希望美国人能够原谅他,忘记过去向前看。克林顿的话深沉、真挚、感人,当他用哽咽的声音说“我保证今后不再犯这样的错误”时,台下掌声雷鸣——是克林顿的大度、风度和智慧构成的领袖风范,使这些“无冕之王”们的围攻显得不堪一击。


《我在白宫当记者》 第二部分谁是“第四帝国”的“无冕之王”

    关于克林顿绯闻的报道8月至9月中旬进入高潮,报纸、电视发疯似的没完没了,不论是传言、造谣,还是真的新闻,也不管内容是否适合公开,它们一股脑儿地全部兜露出来。斯塔尔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