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立即用预备好的木船和木板搭起一座浮桥。他们搭得飞快。他们时时刻刻面临死亡的威胁,但他们从从容容,飞快搭着,一无所惧。
周恩来站在桥头。他长髯飘拂,面容瘦削,但眼睛还是那么炯炯有神。他高声喊着:“大家抓紧时间,敌人飞机刚刚过去,尽快过桥。”他同休养连的老人——董老、徐老、谢老打招呼,也同贺子珍点点头:“子珍同志,辛苦了。过一阵子敌人飞机又来了,抓紧过桥。”
贺子珍答应着,走在桥上,在等待前边的人移动时,她不忍看又不能不看这血的河流。脚下桥边就是血流的河,她的心在急促地发颤;再看看远处水湾里那灰色的一片,她不由得低头看看自己的灰军装,如万箭穿心,热泪涌了上来。
江水奔流着、呜咽着、哭泣着、咆哮着……
她回头一看,董老、徐老、谢老的脸色一样沉重。船桥摇摆着,她的心也在不停地抖动着。
到了江心,在等待前边的人移动时,她禁不住又看了一眼远处水湾里,那密密麻麻的灰军装浮在水面上,从内心深处迸发出愤怒的质问:
“为什么让他们离开苏区,葬身鱼腹?”
她过了桥,上了岸,再没有回过头去,她已失去再看一眼的勇气。
过了湘江不久,贺子珍碰上何长工。会昌一别,恍如隔世,在炮火连天的陌生地方相逢,格外值得珍惜。何长工已任教导师的政委,上头有意让他兼任休养连的连长。他特意来看看她。
贺子珍惊奇地问道:“你这个军长,怎么又当起连长来了?”
何长工告诉她,是周恩来副主席交的任务,这个休养连有德高望重的老同志、有少数的女红军以及受伤有病的军队、地方高级干部。周恩来要何长工对他们的安全绝对负责。周恩来曾用风趣而又带着严肃的口吻对他说:“这些老同志是党的宝贵财富,如果他们在,你不在,我追记你为烈士;如果他们不在,你在,我就要砍你的头。”
何长工摸摸脖子笑着说:“我可不想掉脑袋。”周恩来说这个连“兵”比“官”大;有的人年纪也大;还有不少女同志,不好带,但非带好不可。
贺子珍提到何长工在会昌同陈济棠明打暗和,幸亏他给红军转移留下一条退路。
何长工听到这里,笑了,告诉她:“我还坐了大花轿。”
第六卷 漫漫征程遵义会议(4)
贺子珍笑问:“你坐花轿,你真能寻开心,都什么时候了,你还坐花轿!还是大花轿!”
原来何长工同潘汉年奉朱德、周恩来之命,到寻邬同陈济棠的参谋长谈判,为了掩人耳目,准备了四人抬的花轿,每遇岗哨盘问,护送的连长就高声说:“这是我们司令请来的贵客。”就这样,一路畅通无阻。他们到了山村一座小洋楼,谈了三天三夜,达成了五项协议:就地停战;互通情报;解除封锁;互相通商;必要时借道,陈济棠撤离40华里。
何长工正在谈判时,接到周恩来的密语电报:“你喂的鸽子飞了。”何长工说:“对方的代表知道后很敏感,问:‘你们是不是要远走高飞了?’这是军事机密!我不能说呵!我平静地回答:‘不,这是上头认为谈判成功,和平鸽上了天。’”
贺子珍笑道:“你应付自如,这回红军路过粤北,陈济棠真的是撤兵40华里,我们少牺牲多少同志!”她想起了毛泽东第一次见李德,谈《庖丁解牛》这些文章,体味着“游刃有余”的深长涵义:“庖丁解牛啊!你也是庖丁了。”
何长工正想着“少牺牲多少同志”的话,顺口答道:“是呵!是呵!”
听到后一句,连忙改口:“不,不,庖丁是毛总政委、朱总司令、周副主席!”
何长工还要贺子珍注意身体,两个人走路,山路难走,不能不多多留神,有什么困难尽管向他提。
贺子珍说没有什么困难,只是想到湘江上那密密麻麻的灰色,心里总是十分难过。
谈到这里,两个人的神色变得沉重起来。
贺子珍随着部队,来到了连绵不断的越城岭,来到了险峻难行的老山界。她打着火把,同董老一起,来到一个山神庙里。
长征途中的王稼祥。 毛泽东、王稼祥、张闻天(洛甫)正在庙里上堂休息,交谈。
小吴他们已在一间小屋里为毛泽东搭了个“桌子”,放好纸笔,还挂上了地图。
毛泽东上前问候:“董老,难为你们几个老人了,路难走呵!”
董必武答道:“还行,过湘江的时候,我们的心好像都掉到江里去了。唉!一万战士同日死,石头人也会动心呵!其中因由,不可不察。”
毛泽东平静的话中带着深深的愤慨:“是的,一定要讨论失败的原因。”
王稼祥的态度更为明朗:“是到了讨论的时候了。”
张闻天也点点头:“对呀!不可不察呀!”
据说,在湘江岸边,博古面对困境束手无策,不时用手枪对准自己的脑袋比划着。一军团政委聂荣臻说:“你冷静一点,这不是闹着玩的!”
这天晚上,贺子珍就留在山神庙里。部队行军,夫妻也难得见上一面。
马灯点亮了,毛泽东在“桌子”前写建议信,全神贯注。部队向哪里走,目前是三岔路口,生死关头。
贺子珍在一边为他缝补衣服。
毛泽东写完了,让贺子珍抄写:“你抄吧!我还要想想下一步的走法。”
贺子珍提笔抄写,问道:“这是两个字,还是三个字?”
毛泽东一看:“是‘口袋’!如今蒋介石的飞机天天头上飞,早已侦察明白,我们要到湘西同贺龙、肖克会合,已经调了40万人马,布好了口袋,等我们往口袋里钻呢!”
贺子珍叹了口气:“原先,我以为同他们会师,我可以安安心心生娃娃。要是钻到‘口袋’里,那就什么都完了。”
毛泽东卷着“大炮”(自卷的旱烟),点着火说:“对呵! 还记得我们从井冈山下来那阵子……”
贺子珍当然记得很清楚,在大柏地,布好了“口袋”,让敌人两个团往“口袋”里钻,全部当了俘虏。
毛泽东说:“对,对!蒋介石也想用这个办法对付我们。傻子才往他“口袋”里钻。”
贺子珍抄了一会儿,又问:“这是什么字!”
毛泽东探头过去看看:“贵州。现在我们不当傻子,就应当往贵州走,那里敌人兵力薄弱,好打。不然,就得像过湘江一样,3万多人,死的死,散的散。”
贺子珍停下笔,说:“一想起过湘江,我心里就难过。”
毛泽东说:“不能再钻蒋介石的‘口袋’,我要据理力争。”
贺子珍仔细地抄着,抄好了,看一遍,交给毛泽东。
毛泽东看了一遍,签了名,封好,叫小吴马上送去。
贺子珍看看毛泽东长长的头发,高高的颧骨,显得很瘦弱,忽然想起儿子小毛,便说:“现在,小毛一定在想我们吧!”
毛泽东安慰她:“他一定在婶婶身边睡着了,睡得很香。”
贺子珍久久不语,忽然笑了。
毛泽东问道:“你笑什么?”
贺子珍笑道:“我想,那一回,小毛学你,要给中央写信,涂了个大花脸。”
毛泽东说:“大概,爸爸留给儿子最深的印象就是写信,没完没了地写信,而且给中央写信。”
贺子珍还沉溺在回忆中,说:“有一回,他还学你在屋里来回走动,用手指着屋顶,说‘争争争争’。把‘据理力争’说成‘争争争争’!”
毛泽东笑了:“小和尚念经,有嘴没心。”又说:“我真要据理力争,不争,说不定十有八九要钻到蒋介石的‘口袋’里。”
第六卷 漫漫征程遵义会议(5)
贺子珍轻轻地叹了口气。
毛泽东说:“争得成与不成,都难为你了,腆着个大肚子,长途跋涉。”又问:“产期还有多久?”
贺子珍答道:“个把月吧!”
毛泽东已经请钱希均、董老还有新上任的休养连连长侯政关照一下。
贺子珍说:“只好这样了!他们会关照的。”又说:“你一定要按时吃药,行军路上再发高烧,太危险了。”
毛泽东点点头,仔细看看贺子珍,又黑又瘦,说:“好,早点休息吧!明天要过老山界,听说路很难走!”
贺子珍只是喃喃地说了一句:“开头那几天,小毛一定天天在想我们!”
湘西南的老山界拔地而起,高入云霄,到处是悬崖峭壁,嵯峨挺立,茂密的树木长在悬崖峭壁的石缝之中。石路弯曲,如天梯斜挂,让人觉得从此攀登上山顶,就可以上通天界了。
红军沿着“天梯”往上走,山壁与山岩之间有许多竹搭的民居。
当天黑下来时,就如同在井底往井上爬,路变得越来越陡,有时,几乎是垂直的绝壁,一尺多宽,从身旁往下看,那是深不见底的崖底峡谷。
长征途中的董必武。 贺子珍和休养连的老少攀登老山界。开凿的石磴一个有齐腰高,得一步一步爬上去。向上一看,前人的脚几乎就在自己的头顶,火把一点一点成串地往上飘动,一直接到天边。无论是董老、徐老、谢老,还是腆着肚子的贺子珍,都是这样一个挨一个顶着上边的人的脚往上爬。在贺子珍身后是钱希均。人们像叠罗汉,她想扶贺子珍一把都不可能。
贺子珍费力地往上攀登,石磴宽不到二尺,一不小心,就要掉下万丈深崖。好在前边的年轻战士和后边的钱希均的火把给她照亮。她满头大汗,气喘吁吁,但她很要强,一步一步地登上去。她不敢贴着石梯往上爬,怕压坏肚子里的孩子,她不得不把上身贴着石梯,不然,就可能掉下去。她咬紧牙,一步一步地往上登,她的手和膝盖磨出了血。当她快爬到山顶时,停下喘息,回头一看,钱希均的头就在自己脚下。火把一点一点连成一条几乎是垂直的火龙。她又回过头往上走,朝上看,四面山峰似乎在撑着天空,人们仿佛是在井里往上爬。
队伍停下休息,夜风很冷,天蓝得发黑,星星镶在空中,闪着亮光。贺子珍什么都来不及想,只有一条,喘一口气,攒一点劲,好跟上大队,不但用脚,还用手,用膝盖,而且用心,用顽强的意志往上攀登。
当她爬到山顶时,有人喊了声:“我们上天了!”
喜悦之余,她叹了一句:“总算到了!”
再回头看“井里”的火把,从井口一直亮到井底。但是,当她抬头向前看时,还有高山险峰在前边等着,真是山外有山,天外有天。贺子珍关心的是队伍是往贵州方向走,还是往湘西方向走,如果是后者,那就是毛泽东所说的,钻到敌人“口袋”里去了;如果是前者,那就是说,毛泽东的意见已被采纳,可能有一条容红军走过的求生之路。
红军来到湖南道县,这是一个三岔路口,是红军生死攸关的三岔路口,向哪个方向迈出第一步,将决定红军的命运,决定中国的命运。
道县处于桂、黔、湘三省交界,路通三省,任人选择。
当夜,毛泽东住在一座略似教堂的学校里。
贺子珍买了两只梨来看毛泽东:“我算了算,今天是你打摆子的日子,这个时候还在发烧,就给你买了两个梨。”
毛泽东说:“对了,今天我没有打摆子,我全忘了。”说着,把梨子塞回贺子珍的挎包里。
贺子珍深知,在过去,毛泽东一忙,大事有了转机,病就吓跑了。这一回,莫非又是大事有了转机!一路上,她已听到不少人的抱怨,没头苍蝇似的乱跑,在湘江边死这么多人,哪儿还有一点粉碎敌人大“围剿”的英雄队伍的样子!
贺子珍想着,又把梨子放在桌上。
这时,傅连暲提着药箱进来。
贺子珍迎上去:“傅医生,你辛苦了。你的气色还很好呀!”
傅连暲过去出门坐轿子,现在已学会骑马。对他来说,从坐轿到骑马也是一场革命。他说:“托福,托福,贱体健康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