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联想风云-第3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问题,而是一批人的问题,甚至牵涉他手下的整个队伍。    
    正是因为这些理由,柳传志不会改变他的想法。“与其钝刀子割肉,不如快刀斩乱麻,”他说,“不是谁也不服谁吗?那就给他们充分的空间,到市场上见。”那些天他常常和朱立南说这些话。后者也能真正理解他的用心。“都是他的爱将,” 朱立南,“都有能力独立管理一个大公司,无论谁走他都舍不得。当然还有其他考虑。比如你放走一个人,就是多了一个竞争对手,这对公司有什么好处?”    
    柳传志的办法相当彻底。面对很有可能发生的失败,就在会议桌上的谈判和会议桌下的交易之中,他选择了把自己苦心开创的事业一分为二,运用智慧、计谋、哄劝和权威,把两个少帅分开。“引导他行动的不是他和哪个人的感情,”朱立南如此评价,“而是公司的利益。”     
    


第十章 巅峰时刻第92节:公司一分为二

    朱立南成了公司的关键人物。这个中等身材、体态微胖的年轻人当时是公司的高级副总裁,领导着总部系统的1 000多人。就公司的权力体系来说,他与杨元庆、郭为并驾齐驱,看上去是“三驾马车”。不过他的权力范围较小,又不创造实际利润,所以在业绩和声望方面都不能与杨、郭二人相比,职位级别略低一筹,也不是总裁室执行委员会的正式成员。然而正因为他不在权力的核心圈中,没有利害冲突,所以才能成为公司分拆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角色。    
    朱立南是柳传志眼里的“帅才”,具有举重若轻的本领。柳传志有一次把他和联想的两个少帅并列在一起,说他是“新的领军人物”,还说“杨和郭是大军区司令,在前边作战。这个人是参谋长,在家里策划”。可是在新世纪的第一个春天,他的心情并不顺畅。从前公司经常让人觉得就是一个亲密无间的大家庭,可最近几个星期他才知道,原来亲兄弟分家也会精打细算。    
    公司在法律上的分拆要等到2001年才能完成,但实际进程中的分拆却是在2000年春天开始的。其基本原则是由杨元庆统帅全部联想品牌的业务,而将代理业务和系统集成归于郭为旗下。要把一个拥有几十家分公司、几十项业务、一万名员工、20亿元资产、200亿元销售收入的庞大公司一分为二,谁都知道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且要冒极大风险。柳传志每天和李勤、曾茂朝和马雪征商量,希望把副作用尽量缩小,还召开了无数次执行委员会会议。但是他知道,那些最重要的问题通常不能在会议桌上讨论。杨元庆和郭为在公司的重大决策过程中一向都是重要人物,但这次不同,两人直接牵涉在利害之中,所以很难从容周正。柳传志意识到朱立南同两位少帅保持着同样良好的个人友谊,又有着处理人际关系的高超技巧,便知道这个人可以帮助自己解决难题。    
    2000年年初,执行委员会决定吸收朱立南列席它的重要会议,于是朱立南成了一座桥梁。他在杨元庆和郭为之间斡旋,频频将这两个人的想法转达给柳传志,又向他们传达柳传志的想法。公司的高级经理们都知道他在代表总裁说话,只有他自己不这么认为。“谈不上代表,我只是协助柳总策划,”他这样说。    
    不管怎样,朱立南和柳传志之间的电话交谈成了加快公司分拆的润滑剂。这一老一少的起居习惯截然不同,一个是早睡早起,一个是晚睡晚起。朱立南每天凌晨两点才躺下,可是到了5点钟,柳传志已经起床开始琢磨公司的分拆。一旦冒出一个好的想法,他就兴奋不已,抑制不住,给朱立南打电话,明知那小伙子正在酣睡,也顾不得了。“抱歉,抱歉,我知道打扰你睡觉了,”总裁在电话上的第一句话总是这样说,“可是我已经憋了一个小时了,不能不说。”    
    朱立南突然发现,自己走进了杰出人物内心世界中的平凡角落。杨元庆和郭为这两个统帅千军驰骋疆场的少帅,到分家的时候原来也是斤斤计较。一个开出一张又一张的账单,另一个则是寸土不让,真有点像集市上的“漫天要价”和“坐地还钱”。如果杨元庆所谓“联想和神州数码是血肉相连的兄弟”不错的话,那么这次兄弟分家就是“一边倒”的局面。结果是由杨元庆来继承大统,只将公司大约10%的财产、20%的员工、20%的业务和20%的销售收入分到郭为名下。这一结果一经公布,就引来媒体的诸多议论,有人说柳传志过分厚待杨元庆而冷落了郭为。柳传志一笑置之,任凭这样的评论自生自灭,在他眼里,这可不是普通人家的分割财产,而是公司业务发展的百年大计。这事过去三年之后他有一次与朋友闲谈:“牌子不可能交给两家,只能交一家。你说,让郭为做杨元庆的位置,行吗?”    
    郭为名下资产和员工比起杨元庆那一边少了很多,他并不在乎这个,让他伤心不已的是,他失去了“联想”这块招牌。    
    联想品牌的归属成了分拆过程中最棘手的问题。公司一分为二之后,主持自有品牌业务的杨元庆显然顺理成章地继承了公司名称、商标以及由此带来的价值40亿元的无形资产。股票市场上的“00992”也都归属在杨元庆名下。郭为曾设想为自己领导的公司起个“联想科技”一类的名称,还援引方正公司有个“方正电脑”又有个“方正科技”的例证,说明自己的要求并不过分。杨元庆坚决不能同意分拆之后的两个公司共同使用“联想”。从公司制度和股市规则上来说,这也是不被允许的事。朱立南试图说服郭为放弃“联想”的牌子,没有成功。柳传志只好亲自出面,半是劝慰半是命令地要他“另找名字,另跑台子”。别人说的那些道理,郭为和他属下那些高级经理们又何尝不知,可是他们全都在感情上无法接受。想到自己在过去12年里为了“联想”这块品牌呕心沥血,情深意笃,可一夜之间竟不再是联想人了,郭为当场痛哭。他后来对属下员工谈起这事,还会眼圈发红:    
    当执委会正式做出这个决定的时候,我的情绪跌到了谷底,心中百感交集,说不清楚是痛苦是失落是无奈还是不甘。伴随着15年的发展历史,联想的荣誉和辉煌就像电视剧一样,一幕幕在我的脑海中闪过。我是联想第一个企业编制的员工。联想的名字已经在我心底打下永远磨不掉的烙印,联想的事业已经深深融入我的生命中,联想的精神已经在我思维的土壤上长成参天大树。我投入了自己全部的热情和心血,最后却不得不放弃,真是难以接受。    
    企业的成功之路是不承认眼泪的,在这里是无休止的进取,而郭为正具有这样的品格。事实上早在几个月前他就为此做好了准备,他甚至已经为新的公司起了一个名字:神州数码。有些人说这个名字不好,理由是“神州”二字太中国化,还太传统。另外一些人则认为“数码”二字过分赶时髦,有点机会主义的味道,但是郭为坚持。当他成功地说服工商管理局的官员同意他用英文“Digital China”来注册的时候,就已经向世人宣布了他的新梦想:开创第二个驰名商标。    
    “其实我们就是‘中国数码’,”他见人就说,“只不过政府不让我们用‘中国’打头,后来改成‘神州数码’,‘神州’也是‘中国’。”    
    


第十章 巅峰时刻第93节:神州数码

    2000年4月3日,就像一个离开父母自立门户的小儿子,郭为从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领到了“神州数码有限公司”的营业执照。新公司的誓师大会在前一天召开。他现在拥有6亿元资产和大约3 000名员工,还拥有原来联想公司的代理、电子商务和系统集成业务。尽管公司正式的成立大会还要等到5个月之后,在香港的上市就更迟一些,但是总经理郭为第一次有了长大成人的感觉。    
    柳传志送给他“再造辉煌”四个字。在别人看来,他春风得意,他自己也在人前人后做出信心十足的样子。那些采访了他的记者都把他描绘成一个雄心万丈、自信、果敢和能力超群的人。其实他的心里总有一种异样的感觉。“我是没有选择的,只能接受一个现实,”他在多年以后对记者这样说,“在那个历史条件下,不这么拆又怎么办,谁能告诉我更好的办法?”记者于是问他当时发表在报刊上的那些激昂的话是怎么回事。他回答:“那主要是给员工信心。”和他一同离开联想的3 000员工全都一样地心里难受。副总裁林杨看出门道,对他说:“新公司的第一关是感情关。”另外一位副总裁,华祉年,说出来的话就更能代表当时公司里弥漫着的情绪:“大家情绪都不高,这么一分,真不知道未来会是什么样。”    
    不要说“未来怎样”,眼前就够难的。几百份合同统统都要更改,把“联想”去掉,一个一个换上“神州数码”的印章。那时候郭为总想让自己相信“神州数码”和“联想”是一对兄弟,让自己内心深处的那份联想情怀不至受到进一步的侵蚀。每当他站在合作者面前时,他就会发现没有人知道“神州数码”是什么东西,直到他说出“联想”,人家才会恍然大悟。他为此沮丧万分,知道这种局面必须改变。他开始回味十多年前开创“联想”品牌时的那种心境。当年他和陈惠湘一同设计“人类失去联想,世界将会怎样”,脍炙人口,举国传扬,他决心找回那种感觉。    
    他懂得公司形象推广的奥妙在哪里,与媒体打交道的经验也很多,所以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他把几家公关公司请来为“神州数码”设计商标,结果没有一个让他满意。直到美国兰德公司设在香港的一家机构开进来,事情终于有了转机。兰德的策划人员一看就很专业,他们进入后先是逐个儿找高层经理谈话,希望了解公司的未来,也体会这群年轻创业者的激情和创意,最后建议,用“无限”的概念来体现新公司的价值观。郭为和他的几位助手全都满意。于是兰德围绕“无限”二字设计了三个商标,供他们挑选:一只远航的风帆;一个手指形状的惊叹号;第三个格外别致:鲜红色的线条旋转飞舞,像是太空中的银河,又像两只紧握的手,激情四射,动感十足,富有想像力,并且保留着无穷的回味。郭为和他的高级经理们都被这最后一个迷住了,花了70万港元把它买下。“比国内公司的价格要贵10倍,”华祉年说,“但很值。”从那时起,这个“旋转着的红色线条”就成了“神州数码”的标识。看见它,你就知道是谁来了。不过,郭为仍然不愿意同联想彻底割裂,他宣称新公司将是“第二个联想”:“明天的‘神州’之于中国电子商务,必将如今日的‘联想’之于中国个人电脑。”    
    《南方周末》一个名叫李甬的记者率先把联想的分拆方案公布于众。那时候媒体全都把眼光集中在柳传志的“退居二线”和“谁来接班”上,互争两位少帅的短长,只有这个记者眼光独特,说联想的一分为二其实是一回事,还为自己的消息加了一行副标题:“一个是互联网,另一个也是互联网。”如果他是在暗示联想已按捺不住进入网络世界的心情,那可真算得上是先见之明。    
    


第十章 巅峰时刻第94节:交班和接班

    读者看到这里闭目以思,立刻就会想到,2000年春天是联想历史上很重要的一个季节。等到春天结束的时候,进军网络世界的步伐还将继续,而组织机构的一分为二已大功告成。    
    5月12日的“誓师大会”成了两代人之间交班和接班的历史时刻。过去16年间,公司员工从11人增加到10 000人,平均年龄则从45岁下降到28岁,老一代中至少有100人已经退休,两位少帅重新携起手来。为了让这个继往开来的时刻更加动人,公共关系部特意制作了两面蔚蓝色的大旗,打算在这个会议上由柳传志亲手授予年轻人。    
    分拆已经不是秘密,杨元庆与郭为将共同成为公司的接班人也早已人人皆知,惟一的悬念是谁将成为他们的副手。谜底很快就揭晓了,副手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团体。董事会任命了一大群副总裁,几乎全都是年轻人:在杨元庆的这边有刘军、俞兵、王晓岩、贺志强、乔松、刘晓林、刘志军、杜建华、张荣宗、王晓春、吴民伟;在郭为这一边有林杨、于立山、华祉年、刘盛蕤、谢耘、王平生、肖方晨、秦湘军。    
    至少有3 000人参加了大会,包括国家经贸委副主任李荣融、北京市委副书记张福森、中科院副院长严义埙,以及其他一些名人。一幅巨大的红绸沿着楼梯从一楼铺到二楼大厅,上面写着“同心同德,再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