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草地龙虎 -陈宇-第1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赶快想办法降温。“
  “我们现在什么药也没有,只有依靠病人自身的抵抗力。”
  医生表示无可奈何。
  “无论如何先把体温降下来,否则会把人的大脑烧糊涂的。弄些冰来!”毛泽东向着不 远处的雪山呼喊。
  警卫员从山上背回来一筐冰雪,用毛巾包裹一些冰块,放在周恩来的额头上,辅助降 温。邓颖超谢绝了一切来访的客人,时刻守护在床边。直到3天后,周恩来高烧的体温才缓 缓下降,但人犹如从死里走了一遭。他的身体状况降低到了生命的最低点。
  周恩来因病重不能参加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出席这次会议的常委全到会也就仅有4 人,他们是毛泽东、张闻天、博古和王稼祥。会议议程有两个,一是研究常委的分工,二是 研究宣传问题。会议决定,王稼祥负责政治部工作,张闻天、李维汉(罗迈)负责组织部工 作,博古负责宣传部工作,毛泽东负责军事工作,凯丰负责少数民族委员会工作。
  会上,博古提出对张国焘的闹分裂思想倾向作斗争的问题,毛泽东表示不同意,说: “斗争是需要的,但目前开展斗争是不适宜的。现在应采取教育的方式。可写文章,但不能 指名,不能引证。我建议在这非常时期,政治局每周要召开一次常委会。”
  “还开什么会,耍嘴皮子干什么,有什么用?张国焘仍然自恃兵多,不把中央放在眼 中。”
  “会还是要开的,集思广益嘛!”毛泽东说。
  会议最后还是接受了毛泽东关于“每周召开一次政治局常委会”的建议。
  沙窝常委会议后当天下午,毛泽东等人继续北行,到达毛儿盖。
  周恩来因身体状况极差,中央在沙窝召开的两次会议他都没有能出席。
  在整个8月,周恩来都病得很厉害,有人甚至估计到他的生命已是危在旦夕。离开沙窝 时,毛泽东为此非常着急,一再嘱咐彭德怀,说:“无论如何要照顾好周副主席,他不能再 骑马了,要组织力量抬着他行军。这件事就由你来负责!”
  彭德怀立刻把办事一向认真的军委干部团团长陈赓找了来,命令道:“抬着周副主席行 军的任务就交给你,从现在起你就是担架队的队长,我给你分配40名战士来。”“是,我 可以亲自抬!”年方31岁的陈赓爽快地答应道。他与徐向前、胡宗南都是黄埔军校的同期 同学,整10年前,他在东征战斗中曾背起绝望中欲自杀的蒋介石,撤到安全地带。现在, 他又担负起救护黄埔军校时的政治部主任周恩来的重任。
  川西北高原,辽阔的地域在地势上东南明显低于西北,海拔由780米逐步升高到30 00米以上,由南向北走,基本上呈上坡。陈赓抬起周恩来的担架,稳健地踏向新的征途。 他的队员是彭德怀下决心扔掉红3军团唯一还保留下来的两门迫击炮,腾出40名战士来轮 流抬周恩来的担架的。彭德怀算了一笔大帐:“别说是两门迫击炮,就是200门、200 0门大炮也不能换我们1个周副主席。”
  从沙窝到毛儿盖,担架在行走着,昏迷中的周恩来在暖融融的阳光照射下苏醒过来,他 面朝青天睁眼看到的是一张熟悉的圆圆的娃娃脸,认出了是陈赓,说道:“原来是你呀!”
  “周副主席!你醒了… ”
  “你救过蒋介石的命。现在你又要救我的命了… ”周恩来讲话仍很吃力,他太虚弱了。
  “马上就到毛儿盖了。”陈赓说。
  周恩来勉强地微笑着,又闭上了眼睛。陈赓把草帽遮在周恩来的脸上,免得强光照射, 影响周恩来的休息。
  再有4天就是处暑的节气,草原上的气候不像内地那么热,但走在直射的阳光中,仍然 浑身燥热。陈赓身上已经被汗水湿透了。
  “看着远处的雪山,也就不会感到热了。”陈赓对战士们说,他采取的是心理驱热法。
  “还真管用。”战士们望上一眼冰雪覆盖的高山,心里好像有块冰在融化,渐渐感到比 刚才凉快些。
  此地高原东南部是高山峡谷地带,峰岭耸峙,起伏绵亘,河流纵横。整个地区的气候呈 垂直分布,从河谷到高山形成温暖带——温带——寒温带——寒带——冻原带的立体气候。 其间九顶山、雪隆包、巴朗山、夹金山和中部的梦笔山、虹桥山、亚克夏山(又称垭口山、 长板山)、昌德山、打古山等,海拔都在4300米以上。山顶终年积雪,故统有雪山之称。
  “古有曹操望梅止渴,今有陈赓望冰止热。”周恩来不知什么时候醒了过来,也加入这 望山活动。
  “你们看,前面就是毛儿盖。嗬,真是个美丽的地方啊!”
  陈赓赞不绝口。
  毛儿盖周围,是个农牧区,土地肥沃,牛羊结群于草丛中。这里的青稞比较多,蚕豆开 着紫色的花,有的已经结满豆荚。
  周恩来的担架进了毛儿盖。毛泽东等人也刚到不久,在街道上四处望着。
  经过战斗后的毛儿盖,有许多房屋被烧毁。
  红军到了毛儿盖后,缺粮情况虽有所缓和。但对这么多的红军大队来说,也只能救一时 之急,必须尽快离开这里。因此,毛泽东等人于8月20日中午到达毛儿盖后,下午,即在 索花寺内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讨论夏洮战役和以后的行动方针。出席会议的有毛泽东、张 闻天、博古、王稼祥、陈昌浩、凯丰、邓发;列席会议的有徐向前、李富春、聂荣臻、林 彪、李先念,共12人。
  毛泽东主持会议并首先作了关于夏洮战役计划的报告,他在报告中指出:“我们向北行 动以后,目前存在着两个方向,一个是执行夏洮战役计划,积极占取以岷州为中心的洮河流 域东岸,然后依托这一地区向陕甘边发展,以实现创造陕甘革命根据地的战略目的;另一个 是向黄河以西的青海、新疆、宁夏方向发展。我认为,向东是转入进攻,向西则是退却。蒋 敌之部署,正是迫使我军向黄河以西。如果向西去,无论从敌情、地理、民族、经济、政治 等条件,都对我们极其不利;而向东发展,则可以洮河流域作为革命根据地的基础。这一区 域,背靠草地,四川军阀很难来,而北靠黄河,便于作战。同时,又可以黄河之西为退路。 因此,红军主力应向黄河以东,支队可以向黄河以西去破坏敌人的封锁计划。所以说,洮河 作战步骤,极大关系着将来的行动。”
  会议对毛泽东的报告展开了讨论。陈昌浩、王稼祥、凯丰、林彪、博古、徐向前相继发 言,一致表示赞同毛泽东的意见。
  陈昌浩在会上明确阐述自己看法说:“原则上的问题,以前已经决定,当无可争。我们 应坚决先从洮河左岸向东突击。
  战略方针当然是向东。“
  徐向前在发言中也表示:“我们必须快速北进,集中最大兵力,以实现中央的既定方 针。红军北出甘南后,应该坚决沿洮河右岸向东,突破岷州国民党军王均部的防线,向东发 展。万一不成,再从河左岸向东突击。”
  毛泽东当即对陈昌浩和徐向前的意见表示称赞。
  王稼祥、博古、凯丰在发言中着重强调:不应把向东向西看成是一个小问题,这是一个 根本的原则问题。向东是转入反攻,转入新的形势,是创造苏维埃新中国;向西不仅是军事 上的退却,而且是政治上的退却,是缩小苏维埃运动,是另行其事,创造新疆人民共和国。 因此,应该克服一切困难,坚决向东发展。
  最后,毛泽东总结大家的发言,讲道:“今天大家讨论的意见是一致的。概括起来有4 点:第一,敌人的企图是逼迫我们向西,我们则应采取积极的向东的方针,这是一个关键问 题;第二,为配合全国红军租全国的革命运动,也应该向东发展,而不是向相反的方向;第 三,东进北上的路线应该采取包座至岷州的路线,而占领西宁的提法,很不现实,民族政策 上不应该,红军当前的兵力也不够;第四,左路军应该向右路军靠拢。”
  会议最后明确决定,左路军的行动应统一于右路军的进展。并委托毛泽东起草一个决议 以补充两河口会议的决议。
  这次会议因为没有像前几次会议那样有张国焘从中作梗,开得很顺利。
  毛泽东的兴致很高,他立刻根据上述报告内容,亲笔起草了一个会议决议,即《关于目 前战略方针之补充决定》,作为正式文件,下发部队执行。
  《关于目前战略方针的补充决定》明确指出:企图使红军“主力西渡黄河,深入青、 宁、新僻地是不适当的,是极不利的”,“这种方针是错误的,是一个危险的退却方针,它 正好适应敌人希望把红军赶到人烟稀少的西部边陲地区的需要。《决定》要求红军迅速夺取 以岷州为中心的洮河流域,向东发展,以创造川陕甘根据地。会议改变了夏洮战役计划的具 体部署,决定变右路军为打开北上通道的主力,左路军应立即向右路军靠拢。
  会后,毛泽东挥兵北进,迈向草地,这是关系到红军主力能否北上关键性的一步。
  在毛泽东的亲自指挥下,前敌指挥部立刻率领右路军开始了艰难的草地行军。同时,将 毛儿盖会议的决定电告张国焘和朱德。随右路军前进的徐向前和陈昌浩也几次致电催促左路 军向右路军靠拢,以便集中向夏、洮前进。
  然而,张国焘公然无视中央的决定,坚持两路军分而不合,分兵北进。徐向前及陈昌浩 殷言致电张国焘:“目前箭已在弦,非进不可。”“主力合而后分,兵家大忌,前途所关, 盼立决立复示,迟疑则误尽中国革命大事。”但张国焘把中央的决定和徐向前等人的劝告全 当作了耳旁风。
  进入草地前,红一、四方面军在毛儿盖召开联欢晚会,会场很简陋,就在河坝中搭了个 台子。演出前,博古在作“革命到底”的讲话。大家认真听着,但也有不认真听讲的,在台 下互相交头接耳,谈论着新闻趣事,也有人在互相开玩笑。
  “你给我烟抽,我就告诉你一个好消息。”一个浓重的四川口音。此人是时任红1军政 治部宣传部长的邓小平。“什么好消息?又要骗我的烟抽。”答话者是红1军第1师师长李 聚奎,他与邓小平的关系很熟,所以“欲擒故纵”,把衣袋故意捂得紧紧的。
  “你不给我烟抽,我就不告诉你。”
  “这很简单,不就是一点烟丝嘛,早晚都会被你盘剥光的,早抽晚不抽。”李聚奎从衣 袋里摸出个小铁盒递了出去:“抽吧。”
  两人之间顿时腾起烟雾。
  邓小平深深吸了一口烟,才笑着说道:“告诉你一个好消息,你升官了!”
  “开什么玩笑,这个时候升什么官?”
  “军委决定调你到红四方面军去担任第31军参谋长。”
  “我不相信,怎么会把我弄到四方面军去呢,我对那里的情况不熟。”李聚奎对中革军 委已经颁布的命令显然是真的不知道。
  “真的,命令已经下来了,我看到了。”
  “我去问一问聂政委再说。”李聚奎见邓小平不像开玩笑的样子,也认真起来。一片掌 声在他们身边响起,博古的讲话完了。可邓小平和李聚奎是一大半没有听清楚。
  李聚奎在红1军军部没有找到聂荣臻,等到半夜也没有见到聂荣臻的影子。有个参谋进 来说:“聂政委大概是在陈政委那里喝醉了。”李聚奎这才知道聂荣臻是到陈昌浩那里去 了。“
  这天,聂荣臻和林彪在右路军指挥部开了一整天的会,留下来吃晚饭后,大家又在一起 磕了很多胡豆,天南海北地闲聊了一通。
  其实,这时右路军的政治委员陈昌浩一直挽留聂荣臻等人过一会再走,原来他是根据张 国焘的来电旨意,要想方设法做好争取聂荣臻的工作。磕了一盘胡豆后天还没黑,陈昌浩 说:“林彪同志你可以先走,荣臻同志你留下来,总政委有话让我对你讲。我们还要谈一 谈。”
  聂荣臻留下后,陈昌浩说道:“总政委对中央改变沙窝会议定的作战方案很不满意,毛 泽东这个人也的确太专权了些,总司令、总政委都不在,就这样随随便便改变了原来的计 划。”
  “前天的会议上你不是也发言表示同意嘛。怎么现在又变卦了呢?”
  陈昌浩没有回答聂荣臻的问话,反问道:“你对遵义会议的态度怎样?”
  “遵义会议我已经有了态度,会理会议我也早已有了态度,这两个会议我都赞成,我都 拥护。”聂荣臻简捷地回答。
  到此时,聂荣臻心中已经明白,张国焘仍是要动员他反对毛泽东。林彪看来是不成问题 了,现在要做的是聂荣臻的思想工作。
  房间内,徐向前站在大地图前,划着标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